疫情“大考”丨農村中小金融機構尋求能力突破

疫情“大考”丨農村中小金融機構尋求能力突破

目前,新冠肺炎疫情(下文簡稱:疫情)尚在發展中,衝擊各行各業,對於金融行業,中小金融機構面臨的壓力尤為突出。零點有數聯合普惠金融開放平臺於2020年2月22-25日開展了專項研究,共有3715位來自全國24個省、53個城市的農商行、農信聯社等農村中小金融機構的經營管理人員通過零點在線超能交互系統“答對”參與本次研究。

研究發現,農村中小金融機構普遍面臨著線下經營業績下滑、小微企業經營風險傳導和風險管理能力不足等問題。這些問題固然需要政策制定者加以關注和重視,但因疫情而加速暴露的機構短板,也需要農村中小金融機構抓緊此次窗口期進行自身能力建設。

疫情“大考”丨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寻求能力突破

核心發現一:農村中小金融機構意識到客戶價值與風險識別的迫切性

研究數據顯示,農村中小金融機構對此課題的關注度高達80.2分。面對疫情如何迅速提升自身客戶經營和風控能力,轉危為“機”,已是擺在農村中小金融機構面前的緊迫課題。

從不同機構反饋來看,省聯社對“客戶價值和風險識別”的重視度最高,其次是農合行、農信聯社,村鎮銀行相對最低。

疫情“大考”丨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寻求能力突破

從不同崗位層級來看,中高層管理者關注度顯著高於基層管理者和一線員工。這反映了部分銀行、部分崗位員工對客戶分級管理、風險防範等銀行核心數據治理和經營能力的重要性意識仍然不足,未形成從上到下的統一思想和重視度,急需提升。

疫情“大考”丨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寻求能力突破

核心發現二:雖注意到線上業務重要性,但對系統性風險的識別重視不足

農村中小金融機構對線上業務發展及客戶需求識別的關注度最高,佔比達62.5%;其次是存量貸款客戶的信貸風險和消費信貸需求識別,分別為62.4%和53.9%。但對系統性信貸風險、存量客戶風險係數評估和高資產客戶流失風險的預判和重視不足。

疫情“大考”丨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寻求能力突破

從不同機構的反饋來看,城商行對線上業務發展的關注度明顯高於其他機構,這與其面臨更多大中型銀行的競爭、更注重線上業務的拓展有關;而農商行、農合行、農信聯社、村鎮銀行對各項內容的關注度都不如省聯社,危機感和行動意願稍顯不足。

疫情“大考”丨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寻求能力突破

核心發現三:農村中小金融機構亟需引入外部智囊指路,實現疫情期間的彎道超車

研究顯示,98.4%的農村中小金融機構希望獲得第三方機構的專業支持。其中,線上業務佈局方面的需求最強烈,佔比達68.1%;其次為客戶價值與風險識別方面的大數據分析和消費信貸業務拓展與推廣策略等。

疫情“大考”丨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寻求能力突破

從不同機構的反饋來看,省聯社和城商行在運用大數據工具對客戶價值和風險進行精細化研究方面的需求明顯更高,佔比分別為73.8%、60.0%。而村鎮銀行則更希望獲得線上業務佈局建議、集中授信行業的發展趨勢等方面的實際支持。

疫情“大考”丨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寻求能力突破

作為最深入基層的金融機構,農村中小金融機構承擔了支持農村小微經濟的重要職能,資產總額也在2019年達到了372157億元,超過了工商銀行2019年三季度末的304264億元,因而需要金融和財稅政策對其所面臨的信貸風險和流動性困境進行更大力度的支持。

但疫情也是農村中小金融機構進行自身能力建設的一個重要窗口期:通過此次疫情“大考”,藉助金融科技力量,全面提升客戶價值管理、信貸風險識別和防控水平,更好地實現金融對地方區域經濟的輸血功能。農村中小金融機構可從如下四個方面著手提升:

一是,針對線上渠道不足問題,拓展原有單一的線下觸達模式,避免因疫情中斷客戶服務和交互。

二是,做好客戶數據的收集和標籤化,建立客戶價值評估模型,合理分層分級管理;針對高資產客群進行流失預警建模,通過更豐富的產品體系和精細化的服務管理,加以留存。

三是,梳理好存量信貸業務的行業分佈、企業規模、經營現狀、過往貸款記錄和貸款餘額等情況,收集企業復工復產和業務訂單等情況,形成詳細、系統的信貸風險預判數據臺賬,進行信貸風險建模,為貸後管理、爭取央行再貸款資源和優惠政策,提供第一手的決策依據。

四是,基於前期業務向的數據治理,強化中臺經營能力,形成固定的業務分析和處理、風控與決策系統;完善後臺數據庫建設,形成模塊化的數據存儲,最終實現從渠道-客戶-數據-決策鏈條的貫通。

在此過程中,農村中小金融機構需警惕“求大求全”的錯誤思路,合理評估自身科技力量和資源,並適時依靠省聯社的平臺能力,以業務目標為先,先行落地最亟需的科技模塊,解決客戶經營、需求識別、風險預判等業務問題。零點有數與普惠金融開放平臺願意充分發揮自身在平臺、資源與數據智能研究領域的優勢,賦能中國農村中小金融機構的自我能力建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