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烟草、槟榔等嗜好性作物的发展,为何加速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茶、烟草、槟榔等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人民休闲消遣的爱物,因为成品中含有一定量的刺激、兴奋、或麻醉性物质,精制加工后用作饮料或燃吸品的一类作物,具有一定的成瘾性,故而被称为

嗜好性作物。而古代嗜好性作物则是指1840年以前在中国出现并栽培用作满足人类某种嗜好的作物,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作物主要包括茶、烟草、槟榔等。

经过研究发现,这些嗜好性作物主要出现和栽培在我国的南方地区,对我国南方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起到了加速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作用。

一、古代嗜好性作物在为何多在南方种植?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司马迁在《史记》中的这一句道出了商贾们的追求,一切皆以利益为先,按照成本理论来讲,未成为经济重心的南方种植经济作物,利润空间更大。同时这些作物多属于热带、亚热带植物,更适宜在南方生长。

1、气候温暖湿润,符合生长习性

南方的气候、环境更为适宜茶叶、烟草以及槟榔的生长。以茶叶为例,主要分布于南纬16度至北纬30度之间。茶树喜温,气温低于10摄氏度时生长缓慢甚则停止生长,生长的最适宜温度为20至25摄氏度;茶树喜湿,其生长需水量大,年降水量需在800毫米以上,喜光耐阴,适合在漫射光下生长;茶树喜酸,主要以酸性土壤为宜,而南方的土壤多为红壤,偏酸性。

茶、烟草、槟榔等嗜好性作物的发展,为何加速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从上述条件来看,南方地区多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雨水充沛,夏季高温,冬季温和,全年气候温差小,大部分地区都适宜茶树的种植。在这样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茶叶种植普及迅速是可想而知的。

我国著名的气象学家竺可桢先生研究发展,公元7世纪至公元11世纪,也就是我国隋唐至五代北宋初年,我国正处于第三个温暖湿润期,当时全国的气候偏暖更不用说南方温暖湿润的气候原本就适合适合茶树的种植,茶叶的品质也有所提高,名茶产地多数在南方,据李肇的《唐国史补》记载的全国各地名茶:“风俗贵茶,茶之名品益众。剑南有蒙顶、石花,或小方,或散芽,号为第一。湖州有顾诸之紫笋……寿州有霍山之黄芽。薪州有薪门团黄。”其中剑南、湖州等都在南方。

除此之外,从槟榔、烟草的生长习性来看,烟草喜温暖、向阳,而槟榔也喜高温、雨量充沛湿润的气候环境,这些嗜好性作物都属于典型的亚热带植物,更适宜在南方种植

茶、烟草、槟榔等嗜好性作物的发展,为何加速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槟榔树

2、多为丘陵地区,符合国家政策

南方多丘陵,山地的土地比较贫瘠,不适宜粮食种植,但是对于茶树、烟草和槟榔等作物来说却是最为适宜的生长区域,对于南方地区的古人劳动人民来说,能利用丘陵地区来进行种植经济作物,可以缓解家庭的经济压力,同时也不违反国家政策。

在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经济中,自给自足的封建小农经济一直是我国古代经济制度的主要支柱,而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耕地越来越不能满足中国古人的粮食需求,“以今日言之,荆湖之地,田多而人少,江右之地,田少而人多。

江右之人,大半侨居寓于荆湖,盖江右之地所出,不足以给其人,必资荆湖之粟以为养也。”所以为了维护小农经济的发展,历代统治者基本都实行重农抑商的基本国策,将农民限制在土地上耕种

,以保证国民最基本的温饱。但是由于这些嗜好性作物的种植利润更高,为了烟草等作物的种植,甚至可以改耕地为烟田。“大约膏肤,尽为烟所占,而五谷反皆瘩土。”这些行为都违背了国家以农业为重的政策法规。

而南方多为贫瘠的丘陵地貌,难以改良土质为良田,但是作为茶田、烟田或者种植槟榔却极为适宜的,同时也不违反国家政策,一举两得

茶、烟草、槟榔等嗜好性作物的发展,为何加速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二、为何说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据史料考究,以茶、烟草和槟榔为代表的古代嗜好性作物对于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起到了加速的作用。随着人们对这些嗜好性作物的需求越来越多,这些经济作物的种植前景也越来越好,不仅优化了南方的经济结构,解决了南方开发的阻碍,也促进了南方地区的开发,从而起到了加速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作用。

1、市场广阔,开发南方有利可图

嗜好性作物作为一种经济作物,其目的是推向市场,获得高额利润。因此即使在古代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体制下,其商品性和推广性也很强,以茶叶为例,由于僧侣、道士、文人的推广,如唐代高僧皎然所写的“三瓯茶诗”在当时的喜茶之人之中,名气极大。“一饮涤昏寐,情来朗爽满天地。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

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他所提倡的

以茶代酒法,推动了唐朝饮茶文化的出现,而“茶圣”陆羽所著的《茶经》更是把饮茶之风推至最高点,在这些人的推广下,茶叶逐渐成为国民性饮料,饮茶之风渐盛,人们对于茶叶的需求越来越大,到了宋代,人们甚至到了可以不食盐,但不可无茶的地步,据《龟山集》载:“二浙穷荒之民。有经岁不食盐者,茶则不可一口无也,一口无之则病矣。”可见茶叶的市场前景广阔。

茶、烟草、槟榔等嗜好性作物的发展,为何加速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再如烟草,自传入中国之日起,烟草就成了古人的心头之好,更有甚者,认为烟草可以当饭吃,如姚可成的《食物本草》就称道“凡食烟,饥能使饱,饱能使饥,醒能使醉,醉能使醒,一切抑郁愁闷,俱可藉以消遣,故亦名忘忧草。”可见古人认为烟草对身体是有益的。

对于烟草的喜好,即使是含蓄的古人也从不加以掩饰,“上自王公贵族,下至走卒乞丐,莫不人口衔一支烟以鸣得意。”而烟草种植的利润之高,明代的杨士聪在《玉堂荟记》中写道:“北土亦多种之,一亩之可收可以敌十亩,及至无人不用。”

至于槟榔,不仅可以满足人们嚼食的爱好,最主要的是它还是待客和婚聘的佳品。古人认为“槟字从宾,榔字从郎。”所以槟榔成为象征婚姻缔结的物品之一。在宋代的澄迈县,“婚姻必择门户,专用槟榔。”另外槟榔礼待宾客的佳品。可以无茶,但不能缺少槟榔,“客至不设茶,惟以槟榔为礼。”随着槟榔在社会性礼仪中越来越重要,古人在槟榔上的花费也逐渐增多,“中下细民,一口费槟榔钱百余。”槟榔市场也在逐年扩大。

茶、烟草、槟榔等嗜好性作物的发展,为何加速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由上可知,随着这些嗜好性作物的需求越来越大,市场前景也越来越好,带动了南方经济的发展,使得南方的开发逐渐深入,也加速了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中国南方开发的一大阻碍就是瘴气。《景岳全书

》层详细描述了瘴气的来源:“瘴气,惟东南之域乃有之,盖岭南地气卑湿,雾多风少,且以冬时常暖。”除岭南之外,南方其他地域也有瘴气的存在,如《桂海虞衡志》记录到:“瘴,二广唯桂林无之,自是而南,皆瘴乡也。”人体长久的吸入瘴气会损伤机体,寿数有亏,如杜甫《梦李白》诗云:“江南瘴病地,逐客无消息。”正是因为瘴气的存在,使得古人畏南方甚于猛虎,成为了南方开发的一大阻碍,使得南方的开发进程缓慢。

治疗瘴气势在必行,而在古代劳动人民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发现,茶、烟草、槟榔等嗜好性作物都具有治疗瘴气的功效。唐代的医药学家陈藏器在就曾在其《本草拾遗》中记载了茶的除瘴效果:“茗茶苦寒,久食令人瘦,去人脂,使人不睡。

饮之宜热,冷则聚痰。破热气,除瘴气,利大小肠。”除此之外,《格古要论》也证实槟榔有治疗瘴气的功能:“槟榔出广西郁林州,树如棕搁,……实能避瘴气

,故土人日日早食。”关于烟草治疗瘴气的的记录更是多如牛毛,医家典籍中言道:烟草可以“治寒”、“疗百疾”“治瘴”。如沈李龙的《食物本草会纂》就写到:“烟草……解山岳瘴气,塞外边瘴之地,食此最宜。”

茶、烟草、槟榔等嗜好性作物的发展,为何加速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三、小结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嗜好性作物基本起源于南方,其适宜种植区域或者说优良种植区域都集中在南方地区,而嗜好性作物市场的扩大,促进了

嗜好性作物种植规模的扩大,也间接促进了南方的商品化作物的发展,优化了南方的经济结构,从而促进了南方地区的开发,对于我国历史上经济重心的南移起到了加速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曹兴兴.中国古代嗜好性作物研究

2、张晓菊.论唐代茶业政策对其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影响

3、冷雯雯.从《全唐诗》看唐代的茶业发展

4、林刚.小农与中国古代社会的商品经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