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虹:在《梧桐雨》中佇立

《梧桐雨》的主演是潘虹,大家都熟悉,又都陌生的潘虹。


潘虹:在《梧桐雨》中佇立


潘虹與劇中人的對話


“沈母”:潘虹在《梧桐雨》中飾演的角色,舊上海“富康”錢莊的老闆,隻手擎天的強女人。對亡夫所遺之女沈娟,多有怨念;對獨子沈巖所鍾愛的妻子俊蘭,則時時擔心她與舊情人家樹愛意復萌,忌憚挾恨;對親生女沈婕的婚事則橫加干涉。性格錯綜分裂,強悍而掙扎於痛苦之中。


潘虹:如果我每年拍了大量的電視劇,其中一定會有一部戲是我最喜歡的。我一看到這個劇本就被打動了,我就把它認定是我接的一個好劇本。它好就好在裡面是寫人的,它不是一個理想主義的故事,也不是羅曼蒂克的,它是實實在在地告訴你人是怎樣地生存,怎樣的競爭,又是怎樣地傷害、融合,直到怎樣地死亡。如果一個演員能遇上這樣的一個角色,還有什麼更能滿足你呢?當然我對這部戲感受最深的還是我沒有演過沈母這樣一個人性、人格如此分裂的角色,它突破了我以前在觀眾心目中的定位。她是一個集獨裁霸道,女強人,女老闆以及母親於一身的女人,我很看重這個人物的厚度。我們的文學作品通常是比較平面地描述一個人物,而她很中性,身上有男人的氣概,像這樣的人即使在今天的社會里也是很少見的。那對我是一個很大的誘惑,因為我沒有做過,沒有演過,我相信我會給觀眾一個全新的形象和感覺。


潘虹:在《梧桐雨》中佇立


理解潘虹的十個關鍵詞語


潘虹是這樣一個人,由不得你不想去了解她,不是因為她演過影片,得過大獎,而是因為她是“潘虹”,她這樣一個人吸引你去發現她的一些東西,不流於一般的東西。


1、“投入的潘虹”—我是一個比較感性的演員。無論做什麼,我覺得投入是最重要的;表演的方法有很多種,但最終就是一個投入不投入的問題,你能不能忘我地一瞬間為角色去做一切。


2、“不謙虛的潘虹”—(筆者問起潘虹演的角色中最成功的是哪一個?)這一點上我從來不謙虛。成功與不成功是社會怎麼來認同這個角色,跟我們的道德、審美有關聯,只要符合我們中國人的審美,觀眾一定會說你非常成功;演員不是這麼看的,演員是看自己演這個角色是否投入,是否付出了。如果我投入了,我付出了,我有什麼理由說我哪個角色成功了,哪個不成功?不成功只能說明你沒有入戲,所以我非常慎重地接本子,認真地來完成;所以我自己也說不清楚哪部戲是我最喜歡的。


3、“快樂地生活”—筆者:“生活中您最看重的是什麼?”潘虹:“有一個平和的心態就好,還有要健康,要快樂。沒有這些,做事情還有什麼意義呢?我雖然活得很簡單,但我的信條就是要活得快樂;如果演這部戲的創作過程使我快樂,我就幸福無比了。其它在拍攝中挨摔呀,被耳光呀,弄得傷痕累累……這都不重要,根本不必計較。”


4、“忍住眼淚”—我在拍攝中從沒用過眼藥水,在角色處理上我也不會隨隨便便用流淚來解釋人物。我覺得一個有腦子的女人,她動情一次就是一次心理的地震,會讓你驚訝,讓你永遠記住。在生活裡邊我也不哭的。我不哭的道理很簡單,我覺得人要做自己的主人。“人生十有九不如意”,哭沒有用,哭了你還是要去面對。在生活中面對委屈,作為一個女人流淚也不稀奇,但當生活把我們推到前沿的時候,我必須告訴自己要頑強,因為今天我們跟男人一樣來就業,為什麼男人能挺過去忍過去的事,在女人身上就那麼難呢?


5、“閱讀著的”—我自己書看得特別多。很多事情我就是在讀到很多故事以後悟到的。能多看一本書就是多活一輩子,你光按照自己的心思來生活的話,你這個人肯定是個悲劇。你不能為所欲為!那麼厚一本書就是講一個人經歷的起伏一直到他生命的終結,告訴你他是這麼過去的,多看這樣一些書,對生活裡邊很多事你都會見怪不驚。


6、“獨處的”—我生活裡邊跟人很疏離,只一拿到劇本才不是我了。我從來不把圈內人領到家裡去玩,而且我有一個原則:不住攝製組。我不喜歡跟你一起工作還要一起住到一個酒店裡見面再打打招呼。我跟所有攝製組的合約裡都有一條,能讓我在家裡住,我才考慮這個戲接還是不接。其實人跟人之間距離才是美,真的,不要走的太近。……對朋友,我一般不願意到別人家裡去,也不願意別人到我家裡來,因為這是我的一個私人空間。


7、“沉默的”—從小爸爸媽媽的教育,就是即便為什麼事想體罰我,最後還只是讓我一個人在屋子裡想半天,想不好不給飯吃。他們不會問你“為什麼這樣?”,他們覺得你是個有腦子的人,告訴你這件事情做得不對,就不理你,讓你自己去想。直到現在我跟家裡邊人有什麼矛盾,從來不會去面對面地論理,他們只說一句“這件事你令我特別不舒服!”過後我會想,想通了我一定會賠禮道歉。如果沒想通,我會覺得你也令我很不舒服。論理的東西是很瑣碎,很婆婆媽媽的,而我就不婆婆媽媽。我很個性。


8、“獨立的”—其實我看文學作品是很喜歡看那種撒嬌的女人的,小鳥依人,無休無止地折磨一個男人,但我不會去這麼作,你給我條件我都不會。我這個人就是一點,我希望自己精神上獨立,經濟上很獨立,你要一個女人做到這些很不容易。


9、“運動的”—我7歲的時候,橫渡過黃浦江,我游泳遊得很好,不拍戲,我就泡在游泳池裡。如果今天你們不約我的話,我先去游泳池遊半個小時。


10、“標新立異的”—我覺得我身上有很多東西是很新的,思想很新,對自己符號的要求—就是衣著打扮也很新,很入流。我自己覺得我是蠻有品味的。我特別喜歡去做一些能夠實現夢想的東西,比如說出點想法裝修房子,去選傢俱,選一點小飾品,絕不會讓人家看到以後沒有感覺。而且朋友們也蠻給我鼓勵的,不斷給我信心讓我去給他們當參謀,我覺得這也證明我這個人還是有點品味的。


潘虹:在《梧桐雨》中佇立


潘虹戲外的四個特寫

 
1、在拍攝過程中,筆者注意到潘虹幾乎是最受“皮肉之苦”的演員了!不長時間的跟組採訪中,就親眼目睹了好幾場潘虹的“動作戲”:被人揪住頭髮從沙發上摔過去、被劇中的“嫣鳳”劈臉打耳光……當然還有片場裡對大夥兒“一視同仁”的蚊子,又在潘虹青一塊紫一塊的身上再叮幾個疙瘩。沒辦法,誰讓她演的沈母是劇中那麼“招人恨”的角色呢!


潘虹畫外音:“我覺得角色需要的話我就會去做,做得好做不好是一回事,但我必須盡力。這是演員基本要具備的,因為這個創作不是你一個人在做,所有的部門都在很盡力地輔助你,他們把光線、鏡頭調整好,導演把要求說到最細的地步,你演員還有什麼理由說‘我做不到’呢?他們只是在借你那一張臉來體現他們的創作,沒有其它的。”


“嫣鳳”抽耳光一場,正反打鏡頭,潘虹拍下來捱了四巴掌,而且這一情節是她為了體現人物地位的變化和情緒特意要求導演加上的,天底下只有這樣的“找打”是可敬的!戲還在繼續拍攝,潘虹還將會有新的“動作場面”;我們只有默默地期待,等著潘虹的又一次突破!


2、潘虹在拍戲間歇,有時會坐到一級樓梯或角落,不被人察覺地,悄悄地瞌睡一會兒。看到這個場面會讓人覺得心酸。因為她是普通人,她會累;又因為她是“潘虹”,她本來可以要求更多,但她用自己的方式去對付自己的勞累,她沒有任何要求。


潘虹:在《梧桐雨》中佇立


潘虹畫外音:“我從18號進這個組裡邊,今天第一天這麼早下工,大約3點鐘我還要回家,5點鐘我要去讀明天的劇本。我睡二三個小時的覺是經常的,而且我吃素,所以有時候我覺得精力不夠。我休息,不要讓人看到我在大庭廣眾之下打瞌睡,我覺得特別不好,讓人覺得演員在那裡一點精神都沒有。所以我就偷偷躲到一個角落裡隨便自己倒一下,然後我還是很有精神地跑到有燈光的地方給大家一種信心。大家在為你做事情的時候,你的回報應是百分之百的精力充沛,演員在演區裡打瞌睡的話是很糟糕的,我就躲到一個又小又黑的地方去……”


又小又黑的地方是蚊子的地盤,潘虹就在蚊子的攻擊下恢復著自己的精力!


3、我們注意過潘虹從來不帶助理,在拍攝現場力所能及的事她會自己動手,更多的時候她會埋頭研讀劇本,一個人揣摩角色。我曾經在片場四處尋找過她的助理,但我只找到潘虹那種不同一般的個性和氣質。


潘虹畫外音:“能身體力行的事情自己去做不是很好嗎?帶助理我自己不會,因為我還沒有到做不動、要別人伺候我的地步。我覺得到做不動要伺候的時候,我一定不出來做演員。因為我很珍惜每次拍完戲下來拿一個劇本自己單獨想想問題的時間,再說我是一個對自己蠻苛求的人……”


4、曾經同潘虹在《小姐,你早》中合作過的朋友告訴我們,潘虹在當時的劇本上在女主人公每一個名字的前面都註上了“希拉里”三個字,因為她把“希拉里”作為人物定位的座標。她對角色的投入,對自我的提示已達到了要把自己變成這個人的程度。這從她每一份劇本上滿滿的標識、記錄可以得見一斑。


潘虹:在《梧桐雨》中佇立


潘虹畫外音:“我睡得很少,每天我都必須把自己的臺詞功課做好。我的劇本總是組裡最亂的,每回劇組結束導演總要跟我說:你看你把那劇本累的,寫得那個滿哪。在《梧桐雨》劇組時,編劇李晴宇來過兩次,她看過樣帶後,我問她這個人物是你文學形象設計的樣子嗎?她說是。我覺得一旦被證實是,就大膽地自信地做下去;你必須逐漸讓你的面孔模糊,讓人物的面孔清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