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蒙古作為我國最近的鄰國沒有新冠肺炎感染報道呢?

豆豆274019265


雖然說蒙古國離我們中國也很近,但是卻很少會有中國人去到那旅遊。與蒙古國的經濟也有關係,蒙古國經濟比較落後,所以去的人也不多


香香好看影視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通報,截至目前,蒙古國的“新冠狀肺炎”確診病例依然為零。

蒙古國是世界上第二大內陸國家,其國土面積為156萬平方公里。僅次於哈薩克斯坦。顧名思義,既然是內陸國家,也就意味著沒有出海口。

實際上,蒙古國只有兩個鄰國,即中俄兩國。雖然在地圖上“感覺”哈薩克斯坦似乎和蒙古國也有“接壤”,但那卻是“假性”的。因為,蒙古國和哈薩克斯坦之間還有一點“小距離”,這段小距離大概有38公里左右。而在蒙古國與兩個鄰國的邊境接壤地帶,要麼是崇山峻嶺,要麼是一望無垠的大草原。可以說的“人跡罕至”。


直白的說,沒有出海口也就意味著沒有自己的“國際領空”。所以,“出進蒙古”的飛機都需要向中俄兩個鄰國“報備”。“調侃”的說,如果蒙古想在空中“來去自由”的話,除非蒙古發達到“飛行器”可以直接到達“外太空”的程度。

從“海,陸,空”這三個因素來說,也就註定了蒙古的交通不發達,不順暢。而從基本層面來說,在蒙古國156萬平方公里的廣闊土地上,僅有330萬人口。且人口又分佈在三個區域,即城市,牧區,以及城市和牧區的結合部。而這個“結合部”卻與城市和牧區都有著很大的距離。試想,這樣“分散”過後,人口密度也就可想而知了!去過牧區的人都有體會,即便是從一個蒙古包到另一個蒙古包,無異於從一個村莊到另一個村莊。想見個人都很難,傳染的可能性也可以說是“更難”了!

從經濟來說,蒙古的經貿關係非常單一,在國際上的存在感也不強。所以,與外界的交往極少。因此,曾有網友問過“為什麼極少看到蒙古國的新聞”這樣的問題。由此可見一斑。平時都很少人員出入過境,何況是在“疫情”爆發之時呢?俗話說“沒有買賣就沒有傷害”。對於“病毒”來說,沒有“接觸”又哪來的“傳播”呢?


蒙古國人的性格很直率,它們也不“拐彎抹角”。在世界衛生組織提醒各國注意“防控”疫情之時,蒙古就毫不猶豫的關閉了“邊境線”。沒有出海口,自然是沒有水上通道。空中航班在其他國家起飛時已經被“層層檢查”。唯一需要控制的其實只有幾個邊境檢查站。所以說,蒙古國對“疫情”的防控非常簡單。但也是“非常堅決”的。這也“無可厚非”。畢竟,蒙古國還很貧窮,尤其是醫療資源非常貧乏。一旦疫情爆發,哪怕是不多的病例,估計蒙古就會“手忙腳亂”。所以,他們採取的措施也就更加果斷了!

其實,從這次疫情的“防控”來看,越是醫療水平不高的國家,其態度越堅決,措施越果斷,效果也越好。相反,有些“藝高人膽大”的國家,其疫情控制的反而不理想。比如新加坡和日本這兩個發達國家。新加坡現在每天仍然有確診病例在增長,儘管幅度不大。但相較於蒙古國的零,印度的僅3例且多日未增長來看,新加坡做的顯然不能說“成功”。而日本就更加不理想了。

誰也沒有想到,日本現在已經成為世界第二“疫情國”。不僅在“鑽石公主號”遊輪疫情的應對上有瑕疵,導致蔓延嚴重。即便是日本本土,現在也有了蔓延之勢。而對於日本這個人口密度大,交通發達,人流量大的國家,一旦疫情蔓延,必然會帶來嚴重的後果。從日本厚生勞動省大臣的表態來看,日本政府現在不僅憂慮,而且還流露出了“後悔”之意。所以說,面對疫情,不管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不能掉以輕心。所以說,蒙古國所採取的措施無可厚非。而對於蒙古國為什麼沒有確診病例的問題,應該說是諸多因素的“疊加”原因。


卞競婉


世界很精彩,老金看世界;

是啊,我國的鄰國差不多都有新冠肺炎了,唯獨北邊的蒙古沒有!是不是不科學呢?


老金認為,未必,因為蒙古有幾個特點讓他們沒有新冠肺炎感染的報道;


首先,蒙古國目前氣候寒冷,經常是零下20度左右,比如目前蒙古國首都烏蘭巴托今天最低氣溫零下17度;

在這種寒冷的氣候下,新冠肺炎病毒不容易存活,相互感染。


其次,蒙古人口少,來我國的更少;

蒙古2018年人口僅僅317萬,要知道,他們的國土面積有156萬平方公里,位居世界第19!是典型的地廣人稀;


蒙古國主要靠礦業,畜牧業,來我國的人員不是太多,而且主要去和他們有親戚關係的我國內蒙古,離新冠肺炎發源地武漢比較遠;

而且蒙古國人員最扎堆去的是我國內蒙古二連浩特,這裡是蒙古國和內蒙古自治區的交界之地,做生意方便嘛;

蒙古國常駐內蒙古二連浩特的人員有近2000人,而且這次新冠肺炎疫情中,內蒙古二連浩特沒有確診患者!


所以蒙古國很自然也就沒有新冠肺炎感染者啦。你對此有何看法?期待你的留言和討論。



老金看世界


蒙古國現在是冬季,氣候寒冷,我們國家的老百姓很少在這個時候去蒙古,只聽說有從蒙古國回來過年的人。既然去的人少,那麼就容易對來華人士進行追蹤,從而進行隔離觀察,排除疫情擴散的可能。


蒙古國可以說是世界上的一朵“奇葩”,經濟發展落後、軍事力量薄弱,在世界上根本沒有存在感。國際社會基本上不關注蒙古國,除了去年美國和俄羅斯相繼派人訪問蒙古國時有了一些熱門新聞,平時根本看不到蒙古國的消息。對於與我們來說,對蒙古國的瞭解也很少,或許聽的最多的還是“蒙古國海軍上將”這個梗。


蒙古國不只是與其他國家交流甚少,本國國民也是不怎麼來往,因為蒙古國的面積太大了,交通我不便利。而就是因為這個原因,疫情在蒙古得到了有效控制,因為蒙古人平時就是“自我隔離”的生活狀態。從某種意義上而言,封閉的環境也抵禦了病毒的侵入。



就算蒙古國出現了確診病人,那麼也能夠很快的控制疫情,因為患者接觸的人群不多,便於追蹤。蒙古國人生性剽悍,有生活在比較惡劣的環境中,身體素質是比較過硬的,自身身體素質,也是抵禦病毒的“利器”。

現在國內疫情得到了遏制,向蒙古國蔓延的可能性更小。只要蒙古國做好疾病預防工作,應該能夠避免病毒的侵害。


國際視角淺說


筆者先說兩件與當下無關的事:

歐洲爆發於14世紀中葉的黑死病,在短短几年時間,2500萬人死於這場瘟疫,幾乎是當時歐洲一半的人口。整個歐洲哀鴻遍野,但亞洲和非洲卻沒有遭到太大的侵害。因為黑死病肆虐的14世紀,正是中國歷史上的元朝,蒙古人與歐洲人有著本能的對抗意識,絲綢之路經濟帶也被強制收縮,減少了與西方商人的往來,歪打正著的切斷了黑死病的傳播途徑。而亞洲其他國家的文明程度並不高,與歐洲的交往也並不密切,自然不會將黑死病帶到其他國家和地區。黑死病沒有蔓延至非洲,是因為歐洲開始侵略非洲是在100後的15世紀中葉。在此之前,歐洲與非洲之間也沒有什麼交集,自然也就杜絕了傳播的可能。


19世紀初爆發於西班牙的兩次流感,死了2500到4000。學屆認為,第一波流感源於中國南部,由1917年中國支援協約國的勞工傳至歐洲(此一說並不確定)。隨著一戰的爆發,第二波,第三波流感肆虐全球。英國,美國,俄國,中國,日本,澳大利亞幾乎都有程度不同的疫情發生。不用說,戰爭期間的人口往來是引發疫情大範圍傳播的主要原因。

為什麼叫“輸出型病毒”?也就是說,人口交流是病毒傳播的主要途徑(就是我們所說的“人傳人”)。如果沒有人口之間的傳播,一條大河或者一座大山甚至一次氣候變化就可以阻斷病毒大軍的入侵。而當下的一場病毒之所以上具有波及全球的危險,就是全球交流的特定現象和高度便利的交通方式。

蒙古人民共和國的國土總面積為156萬平方公里,但人口僅為300多萬。雖然地處中亞的腹地,但鄰國卻只有中俄(西邊的哈薩克斯坦可以忽略不計)。蒙古國與俄羅斯交界處橫亙著高峻的薩彥嶺,而與蒙古國接壤的俄羅斯,地處中西伯利亞,除了地圖上一些行政意義的地名,實際上並沒有什麼人。儘管往南與中國北方有著綿長的接壤帶,但中國北方也屬於地廣人稀的地區。除了少量民間往來,幾乎沒有太多接觸,病毒自然沒有進入的途徑。

儘管蒙古民族早已結束了逐水草而居的遊牧生存方式,但地廣人稀的地理特徵所造就的分散居住卻延續到了今天。蒙古國幾乎有一半的人口都居住在首都烏蘭巴托,其餘的大都分佈在額爾登特和達爾汗等一些大城市,而大部分城市,牧區和礦區又極其分散。當我們已經進入產業升級的轉型階段,蒙古國甚至還不能形成勞動密集型產業結構。沒有大量人口的密集,自然減少了疾病傳染的可能。尤其是牧區,由於工農業都不發達,暫時也做不到中國的“退牧還草”,畜牧業仍然是國家的重要經濟支撐。儘管已經不“遊牧”了,但草場的劃分決定了牧民必須分散居住。有人想去朋友的蒙古包喝個酒,光騎馬就得幾個小時甚至一天。離得遠,交往就少,交往少,即使有病毒也不會被傳染。也就是說,蒙古國的“隔離區”是與生俱來的。

人口往來的密切程度,取決於經濟發展的高度。目前人口交流最多的國家,無非是經濟高度發達和發展中國家之間。而蒙古這個國家幾十年來在亞洲幾乎沒有什麼存在感,儘管蒙古國對外貿易高度依賴中國,但中國龐大的經濟體量中,與蒙古國的貿易往來比例卻非常小。因此,雖然是鄰居,但中蒙之間的交流卻很少,因此我們很少聽到來自蒙古國的消息,在中國也很少看到蒙古國民眾。這樣的現象不僅存在於中蒙之間,在世界範圍內也是如此。而且自從15世紀到現在,我們就再也沒有看到蒙古戰車跨越洲際強行“探索世界”的恢宏景觀。



如果現代經濟不發達,旅遊業也是增進人口交流的重要通道,就像菲律賓,新馬泰等國。而我們發現,前往蒙古國的遊客卻少之又少。並不是“風吹草低見牛羊”的草原美景沒有吸引力,而是大多數普通旅遊者的興趣熱點都趨向於現代化高級文明,古文化遺址,包羅萬象的自然景觀,以及溫潤的南方。而蒙古國除了大草原,上述元素基本上乏善可陳,更有讓人望而生畏的苦寒與乾燥。還有一個奇葩的觀點認為,蒙古“美女”並不具備普世審美標準,不能滿足廣大旅遊者“獵豔”的心理需求,還有體驗者認為,中國境內的蒙古人熱情好客心胸寬廣,但同一的外蒙人卻並不友善,甚至有些排外。不管怎麼說,去往蒙古的旅遊人口也少之又少。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通報,截止目前,蒙古國仍然沒有發現新冠病毒肺炎感染者。除了“自然條件”,蒙古政府對此次疫情的反應還是相當快,中國在2月1號宣佈進入緊急防禦的第二天,蒙古就果斷的關閉了邊境和航線。與此同時也選擇性的暫時中斷了與外界的一部分貿易往來,幾個通商口岸也暫時關停(其實即使不關停,現在的人們也去不了,或者不願去)。這對於蒙古國來說,幾乎沒有什麼成本。儘管所造成的的經濟損失將難以估量,但也不至於到傷筋動骨的地步,因為蒙古國本身對世界經濟的參與度就不高,再壞也壞不到哪裡去。

跟蒙古國的幸運相對應的就是日本,蒙古國之所以“倖免於難”,可以說佔盡了“天時地利人不和”的天然優勢。但對於日本來說,高度的文明決定了高密集的人口往來,病毒迅速蔓延就成了必然的結果。然而,高度發達的醫療科技水平只能一定程度上治癒常規疾病,對新型病毒其實也沒有更好的辦法,這也決定了日本的病毒感染很可能還有擴大的可能。

此次突如其來的病毒蔓延中,相對落後的蒙古國與印度一樣,似乎都逃過了一劫,而文明程度相對較高的日本和韓國卻首當其衝。我們不得不把這種奇特的現象解釋為:文明的代價,落後的優勢!



但即使如此,我們也不能因為僥倖的優勢而選擇“落後”。而是在文明進程中盡最大可能規避災害,在開發自然的同時,也要學會敬畏,這才是文明該有的形態。反之,我們可能會遭到天地的懲罰,自然的報復。


冷兵器TILLLINDEMANN


蒙古國面積很大,人口卻很少。在156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只有330萬人。地廣人稀,環境惡劣,所以蒙古屬於經濟不發達國家。



因為經濟不發達,蒙古國和外界交流很少。蒙古國雖然有些旅遊資源,但由於受交通狀況限制,出行很不方便,再加上現在那裡天寒地凍,導致基本沒有人到蒙古旅遊度假。既然和外界接觸少之又少,蒙古國當然就沒有感染的機會了。

疫情傳播一般都發生在人口密集,人員流動性強的地區。而蒙古地廣人稀,每平方公里只有兩個人左右,並且人員基本上不怎麼流動,一般疫情當然也不會影響到那裡。實際上,世界有記錄的重大瘟疫中,蒙古國基本上就沒有被波及過。



由於天氣還非常寒冷,不僅外部沒人去蒙古,就是蒙古人自己也是不出門的。雖然蒙古國需要的很多生活用品需要從我國進口,但這些物品在冬季到來之前一般都準備充足了。即使有些生活用品不夠,從我國內蒙古等地進一些就可以了,這也不會造成人員頻繁往來,所以也就沒有傳染機會。

蒙古國居民的居住狀態一是城市,第二就是散落全國各地的蒙古包。城市主要有4個,除了首都烏蘭巴托人口有140多萬之外,其它三個城市人口只有幾萬,並且相互之間距離都有千里之遙,實際上基本上處於相互隔離的狀態。蒙古國其他一半人口都是牧民,有時幾百裡才能看到一個蒙古包,這樣的居住狀態也是自然的隔離,而且比人口密集的地方實施的隔離效果還要好的多。


(蒙古國第二大城市達爾汗僅有8萬多人)

總體來看,蒙古國作為一個落後而封閉的國家,沒有輸入性病例,也不具備新冠病毒流行傳播的條件,當然也就不會有疫情發生了。所以,截止到現在,蒙古國沒有一人感染上新冠肺炎。


高山流水116820061


雖是鄰邦,卻無深交;茫茫大漠,病毒無往。

內蒙美景,外蒙無二;親子外姓,明月兩鄉。




持之以恆最愛大蘭州


在世界衛生組織通報新冠病毒疫情以後,蒙古國的動作非常快,隨即,就關閉了陸路進蒙古的通道,切斷了與鄰國的陸路聯繫。此外,2020年2月1號至3月2號,鄰國兩條至烏蘭巴托的空中航線,也均已關閉;這兩條鄰國所在城市確診新冠肺炎案例就很少,在空中停航之前,蒙古,就沒有輸入性的新冠肺炎疫情。蒙古,位於我國和俄羅斯交會處,是僅次於哈薩克斯坦的全球第二大內陸國,也即完全沒有出海口,面積高達156萬餘平方公里,人口去只有區區300萬,每平方公里只有2人左右,是全球人口密度最稀少的國家之一。
面積大、人口少、沒有出海口,身處內陸地帶,是個欠發達的農牧業國家,本身就與外界接觸少,是沒有出現新冠肺炎感染的最主要原因之一。此外,蒙古,這個貧窮落後的國家,許多鄰國人看不上,除了少量貿促機構以外,鄰國的旅行社都很少將其視為旅行地,散客來的就更少了,外來人員入境就比較少,因此,沒有輸入性的疫情。
那麼大的領土面積,卻只有300餘萬人居住,人口密度非常低,密集的場所比較少,空氣或人與人傳播,本身可能性就很低,關鍵是蒙古似乎沒有輸入性的病例,因此,到目前為止,仍然沒有蒙古有確診哪怕是疑似的新冠肺炎出現。

國平軍史


蒙古沒有確診病例奇怪麼?

他們一共才300多萬人,面積卻有156萬平方公里,平均1平方公里只有2個人。是全世界人口密度最小的國家。

這樣的密度,蒙古要是有了確診案例,反而有點奇怪。

因為病毒不是在空中無限漂浮的,它的傳播是需要介質的。

開個玩笑地說:在1平方公里都見不到2個人的如此低密度空間裡,病毒就算存在,沒飛幾米就摔死了,還怎麼人傳人啊?

人口密度越高,傳染的可能才越大。

這才是常識。

我們另一個鄰國,比蒙古面積還大,是全球最大的內陸國哈薩克斯坦也沒有確診病例。

所以,蒙古沒有什麼確診病例一點也不奇怪。

原因是什麼?

其實他們地理環境倒是其次。

一個重要理由就是遊客去蒙古旅遊和商務的並不多。

木叔幾年前曾採訪蒙古駐華使館的公使,這位女士稱,歡迎越來越多的遊客到蒙古來玩。

當時正好發生了一起蒙古打傷遊客事件,所以蒙古駐華使館趕快安撫。

但其實木叔之後也問了一些旅行社,發現幾乎沒有很大的旅行社會組織到蒙古的團體遊。個人遊的自由行可能有一些,但是顯然非常小眾。

而新冠病毒的最大傳播途徑就是接觸感染。如果連人都不去哪裡玩,病毒怎麼過去?

另外即使和蒙古有一些商業往來,也基本是我們北方的省區市,目前疫情比較大的南方省區和蒙古的經濟結構也不同,交流並非很密切。

也就是說這個接觸的鏈條沒辦法搭建起來,當然也就阻斷了病毒傳播的最大途徑。

因此蒙古沒有確診案例是非常正常的。如果蒙古有了很多確診案例,那反而覺得奇怪。

國際很多國家都有了感染案例,基本都是遊客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患病或者攜帶病毒,然後在密閉的空間感染,最終造成了隔離或者確診案例。

比如“鑽石公主號”為啥這次有這麼多病例?

2月18日已經突破了500例確診,原因其實只是一名遊客確診,但遊輪是一個相對獨立的密閉空間,這些遊客只能在小範圍區域活動,被感染概率就高。

飛機上也是類似的密閉空間,更狹小,所以感染可能性很大。

這也是為啥很多國家都限制航班和遊客入境的一個技術上的原因。

也是很多人下飛機就要被隔離觀察的根本所在。

蒙古和我們沒有那麼密切的旅遊和商務往來,自然傳染風險就不大。

而且當地天氣比較寒冷,極端天氣對病毒而言,活力基本是降低的。


木春山談天下


蒙古國目前的確還沒有出現疫情相關的消息,不過,如果連蒙古國這樣的國家也出現疫情的話,想必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在劫難逃了。

蒙古國雖然是我國的鄰國,但蒙古國是一個地廣人稀的國家,人煙非常稀少。諾大的蒙古國,其幅員多達156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卻只有300萬左右的人口。也就是說,在蒙古國,平均在每1平方公里的區域裡,差不多隻有2個人。以這種情況來講,蒙古國沒有疫情的可能性非常大。即便發生疫情,也很難大規模擴展。



其次,蒙古國是一個近工業化國家,其內部各地間的聯繫並不密切,而對外國的聯繫更是缺乏,這其實在也在一定程度上阻斷了疫情的傳播。並且,蒙古國各個城市也並不集中,城鎮規模也不算大,不容易出現大規模疫情,而出現了疫情也非常容易應對。

再則,蒙古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醫療水平等相對較低。以蒙古國的現狀來看,即便有少量人受到疫情感染,也不一定能夠被發現。當然,綜合前兩點因素來看,即便有人已經感染而沒有被發現,也不大可能在蒙古國大範圍擴展。因此,整個蒙古國沒有曝出感染情況,其實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再則,作為一個坐在馬背上的國家,再加上覆雜的國土環境,也在一定程度上強化了蒙古國人的體魄。而體魄越強,個人抗擊疫情的能力也就越強。從這一方面來講,蒙古國人感染疫情的機率,其實也要低於東亞其他國家。

因此,蒙古國到目前為止都還沒有出現疫情感染的情況。且未來出現疫情的可能性也不大,即便出現疫情,也不可能很嚴重。當然,以蒙古國的實力和人口規模來看,其實也難以承受一場疫情。不過,以蒙古國這種情況來看,如果蒙古國都不能避免,那麼其他國家,甚至是歐美等地,都將是非常嚴峻的局面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