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三四小時寫千餘字,90後書家這件小楷入國展

在十二屆全國書法篆刻展覽上,1992年出生的許登科以小楷入展。許登科名字叫得好,登科——一舉中的,這也暗合了他入展作品的創作過程:洋洋灑灑千餘字,短短三四小時完成,沒有刻意準備,沒有精心製作,一切顯得順利、自然。


用三四小時寫千餘字,90後書家這件小楷入國展

許登科作品

這從側面也反應出,許登科對書寫的熟練。其實,在當代青年書家群體中,有很多像他這樣的,有良好的知識儲備,有高超的書寫技法,對書法審美也有清晰的認識。但書法不僅僅是寫字,從許登科《創作自述》中,我們能看出其對書法的思考,還是比較深入的。

用三四小時寫千餘字,90後書家這件小楷入國展

許登科

創作自述

■ 許登科

學習寫字已近十年,對楷書用功尤勤。十二屆國展信息發佈之後,不敢怠慢,決定用入展率最高的小楷進行創作,作品洋洋灑灑千餘字,不計工拙,三四小時便完工,蓋章,寄出。結果出乎意料,幸運入展!

在此,與大家交流學書心得,談談幾點體會。


用三四小時寫千餘字,90後書家這件小楷入國展

許登科作品

一、如何臨帖

臨帖最好選準一種風格類型,隨後可以臨習同種風格類型的字帖。主攻一家,臨上一段時間,把一家吃透後再換別的帖。

對於所學對象要作系統研究,對書家的生平、思想、師承等有所瞭解,在多層面立體的結構上把握所學書風。最後再聚焦到所臨習的字帖,對字帖有個反覆認識的過程。

當知識、修養等各方面的積累都上了一個臺階,在認識提高的基礎上,再次臨寫會有新的收穫,反覆幾年下來,不同階段解決不同的問題。

用三四小時寫千餘字,90後書家這件小楷入國展

許登科楷書作品局部

學書的過程就是自我完善的過程。米芾在《海岳名言》中記述了自己的學書過程:“壯歲未能立家,人謂吾書為集古字,蓋取諸長處,總而言之,既老始自成家,人見之,不知以何為祖也。”

這段話說明了米芾從宏觀大局處著手,並不是簡單的“七拼八湊”,看似所謂集古字,實則可窺其學習書法的手段。我也受其學書影響,初學王羲之小楷,後又接觸明清時期的小楷,轉而再回到王羲之的小楷上面,從而產生不同的感覺與收穫。

用三四小時寫千餘字,90後書家這件小楷入國展

許登科作品

二、入古

學書各有各法,但是對於傳統的深入認識與準確理解是最為基礎的,也是最重要的保障。書不入古,終為下品。縱觀書法史上的一流書家,他們入古的時間都很長。

傳王羲之學鍾繇書入山中20年,遍書山石樹葉,書藝日進,及中年後漸通化,創作草書新樣式,受到時人推崇;元趙孟宗唐入晉,強調入古,終生不輟,為宋以後書法史的高峰,影響明清書壇。

由此可見,從古至今,向古人學習是書家學習的不二法門,一定要向古人學習,從古人的書作中汲取養分,聞聞他們的“氣息”。

用三四小時寫千餘字,90後書家這件小楷入國展

許登科作品

三、參悟

悟性,是一個學書者必備的先天因素,留意於物,往往成趣。張旭《論草書》曰:“餘學草書幾十年,終未得古人用筆相傳之法。後因見道上鬥蛇,遂得其妙。”張旭見擔夫爭道的筆法意,見公孫大娘舞西河劍器的草書筆勢。懷素師法夏雲奇峰悟得草書的各種變態。學習書法如能留意各種事物的形態、變化並悟得其中奧妙,方可頓悟,書藝精進!

用三四小時寫千餘字,90後書家這件小楷入國展

許登科作品

絮絮叨叨說了這麼多,總結了自己學書幾年來的一些心得體會,也深知自己差之甚遠,書之難,難於承古出新,難於得其平淡沖和之氣。文字生成至今,敬畏者有之,褻瀆者有之,餘以為諸事宜常存敬畏,內不欺己,外不欺人,則終有所得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