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問]為什麼很多產業互聯網會失敗?

壹點方圓·創問: 創業集,方法論,實戰分享,融資。靜能運籌帷幄,動則決勝市場。


壹點方圓:

專注互聯網產品與商業化,創業內參,個人職業與發展規劃。

~~~~~~~~~~


下文結合產業互聯網的緣起內涵、本質本源、核心價值、頂層設計、熱點趨勢等,提出“狹義的產業互聯網造成認識上的迷霧、沒有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的貫通是假的、沒有從‘投入-產業’到‘輸入-輸出’、沒有商業邏輯的技術結構是葉公好龍、只有系統性創新才能成就產業互聯網”等,是很多產業互聯網註定失敗的原因。

一、狹義的產業互聯網造成認識上的迷霧

在國際上,“Industrial Internet”最早被定義為“用複雜物理機器和網絡化傳感器及軟件實現的製造業企業互聯”;後來由於“Industrial Internet”主要應用是工業,在引入國內時就被翻譯為了“工業互聯網”。

而在國內,基於互聯網發展的平臺公司,被有的人分為“C端業務”、“B端業務”,前者被視為消費互聯網,後者被視為產業互聯網。

如今,狹義上的產業互聯網是指以生產者為主要用戶,通過在生產、交易、融資和流通等各個環節的網絡滲透從而達到提升效率、節約資源等行業優化作用,通過生產、資源配置和交易效率的提升推進產業發展,帶來全新管理模式、服務機制、服務體驗的產業形態

廣義上的“產業互聯網”,也就是“工業互聯網”,則是面向生產者、消費者等用戶,通過在社交、體驗、消費、流通、交易、生產等各個環節的網絡滲透從而達到優化資源配置、加速敏捷供應、提高消費體驗,最終將生產方式(技術構成+組織方式+管理模式+服務模式)與生活方式(消費模式+社交模式+消費體驗)全面貫通的產業形態。

當前,產業互聯網已成為“數字中國”戰略的重要內涵以及重要途徑,但對於產業互聯網的認識還存在很多迷霧,因而對於產業互聯網的實踐還存在不少誤區。

[創問]為什麼很多產業互聯網會失敗?


二、沒有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的貫通是假的

究其本質,如果說電商互聯網平臺改變的是消費模式,社交互聯網平臺改變的是生活方式,工業互聯網平臺改變的是生產方式,那麼產業互聯網則是整合供給與需求、工業與商業、虛擬空間與智能硬件以及生產方式與生活方式,最終將形成“數據驅動+平臺賦能+智能終端+場景服務+社交生活+敏捷供應”的生產生活方式。

數據驅動”,就是數據成為重要的生產要素,數據驅動成為重要的發展動力;

平臺賦能”就是從物理空間到虛擬空間上走,在上下游、買賣方、供需端之間,從做事到做局,從第二方走向第三方、第四方;

智能終端”就是從虛擬空間上往智能硬件上落,智能硬件成為雲端雲臺的觸角和終端;

場景服務”就是數據、內容、服務、交付等融為一體,以市場需求反向配置生產資源與服務方式;

社交生活”就是在社交化生產與社交化生活之中,將買賣、生活、生產嵌入到人的生活之中;

敏捷供應”就是生產與消費的距離越來越短,短、平、輕、快地實現產品、服務的供給。

應該說,單純面向生產的是工業互聯網,單純面向消費的消費互聯網,而沒有產生新的生產生活方式的都算不上產業互聯網。

[創問]為什麼很多產業互聯網會失敗?


三、沒有從“投入-產業”到“輸入-輸出”

產業互聯網的核心價值是從以“投入-產出”為代表的生產函數到“輸入-輸出”為代表的生態函數。

其生產要素不再是人才、土地、資本、技術,而是場景、智能、數據、平臺、生態;

其組織方式不再是工業化、信息化、市場化、資本化等等,而是在場景拉動、智能引領、數據驅動、平臺帶動、生態賦能以及流量聚合,形成開放、多元、活力、共贏、高效的創新生態圈與全新產業組織方式。

這種“場景拉動

”,就是圍繞需求再造與需要挖潛,通過數據、內容、服務、工具、體驗的有機結合開闢新的市場空間、消費空間、應用空間或想象空間等,實現業態創新;

智能引領”就是將人工智能與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網、5G以及其他新技術、先進製造相結合,形成新的技術構成、新的技術架構、新的組織方式、新的組織方式,最終產生新的生產方式;

數據驅動”就是加快將人流、資金流、信息流、物流、商品流等轉化為數字流及其價值流,促進產業鏈、創新鏈、資本鏈、數據鏈、供應鏈以及人流、物流、信息流的資源共享、互聯融通、開放創新、優化配置以及快速生成,加快互聯融通;

平臺帶動”就是從做事到做局,不斷優化企業作為生產組織方式、市場作為資源配置方式、集群作為產業組織方式之間的關係,打破企業邊界、商業疆域、產業界限,帶動產業組織創新;

生態賦能

”就是從中心化的平臺到去中心化的平臺的平臺,形成開放創新、共生共榮、共同成長的環境,激發市場活力。

[創問]為什麼很多產業互聯網會失敗?


[創問]為什麼很多產業互聯網會失敗?


四、沒有商業邏輯的技術結構是葉公好龍

產業互聯網的頂層設計與建設運營並非單純是技術架構與功能實現,更在於業務架構與商業邏輯,只有以產業跨界的新思想駕馭“平臺+生態”的新模式、以“平臺+生態”的新模式架構“以用戶需求為起點+以行業應用為導向+以數據為驅動+以網絡/平臺/安全為核心+以基礎設施為支撐”的新技術,才能以產業互聯網新技術駕馭新業態,形成反向設計與逆向創新。

當前在國內外不同行業、領域和地區出現了不同的工業互聯網平臺、產業互聯網平臺、產業物聯網平臺等,製造業企業搭建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帶有濃厚的智能工場烙印與消費端交互不夠,電商企業搭建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帶有濃厚的流量驅動但底盤不硬,社交平臺推廣的產業互聯網偏向企業商務,不僅鮮從產業思維上對製造業或服務業、生產與消費、供給與需求、工廠與工場進行跨界整合,還難以從科技革命中將生產方式與生活方式打通,出現“多面開花,但少有重磅炸彈”的局面。

與此同時,當前的企業逐步從產品企業、平臺企業向生態企業轉變,不同的企業性質、發展段位需要不同的業務模式、方式方法,在大企業平臺化以及生態化轉型中,不僅需要徹底的平臺化轉型,還需要多管齊下搶佔產業變革的新賽道,核心通過“去中心化(集團化)、再中心化(平臺化)、再去中心化(生態化)”,將數字內容、物聯平臺、智能終端、場景體驗、社交商務緊密結合在一起。

[創問]為什麼很多產業互聯網會失敗?


[創問]為什麼很多產業互聯網會失敗?


五、只有系統性創新才能成就產業互聯網

產業互聯網建設發展的推廣應用,是以模式創新、技術創新、業態創新、管理創新為核心的系統創新,工廠級的工業互聯網、產業互聯網不是一個完整的工業互聯網、產業互聯網,更多的是智能工廠,很多產業互聯網能否徹底走向產業互聯網的前提,在於統一大數據雲平臺驅動下的系統性創新與結構性重構。

在此過程中,產業互聯網出現瞭如下新的熱點和趨勢:

  1. 硬件設備與網絡設施作為產業互聯網的硬件設施,既是難點、痛點,也是熱點、重點,尤其是智能傳感器不僅是硬件、更是數據的創造者;
  2. 產業雲平臺作為產業互聯網的核心呈現中間集中兩端分散的格局,與企業結合、行業結合、區域結合成為重要的發展方向;
  3. 工業軟件作為產業互聯網的“大腦”,需要以全新架構為生產提供服務,尤其是產業互聯網級APP將成為生產方式與生活方式貫通的橋樑;
  4. 產業互聯網平臺數據安全風險隱患凸顯,信息安全作為產業互聯網的保障面臨著較大的安全挑戰、也面臨著較大的發展機遇。

這些熱點趨勢需要關注,更需要在生態化商業邏輯與平臺化業務模式條件下,與技術架構有機結合在一起。

[創問]為什麼很多產業互聯網會失敗?


來源 GEI新經濟瞭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