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院士段正澄到辅警袁剑雄,因新冠肺炎而逝去的每一个生命都让人心痛

从院士段正澄到辅警袁剑雄,因新冠肺炎而逝去的每一个生命都让人心痛


战“疫”打响以来,截至2月17日上午10点,官方统计的死亡病例1772例。


冰冷的数字背后,是曾经行走在这个世界上的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但现在外界能够一一对应的微乎其微。


从院士段正澄到辅警袁剑雄,因新冠肺炎而逝去的每一个生命都让人心痛

2月15日段正澄院士的去世,让人真真切切感受到个体生命的脆弱和无常。


从院士段正澄到辅警袁剑雄,因新冠肺炎而逝去的每一个生命都让人心痛


而在这场硝烟正浓的战“疫”中,也注定还有一些人无法进入官方统计的“死亡病例”中,例如南京辅警袁剑雄。


战“疫”还在持续,死亡的沉重,将不得不面对。


01


2月15日,著名机械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教授段正澄确诊新冠肺炎18天后在武汉病逝。


段正澄,1934年6月15日出生,江苏省镇江市人。


1953年,19岁的段正澄成为华中工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成立后招收的第一届大学生,1957年毕业留校任教至今。


作为国内知名的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家,段正澄是2005年经国家发改委批准,以华中科技大学为依托,并联合武汉重型机床、大连机床、华中数控等企业共同组建的制造装备数字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


用时髦语言说,在机械制造与自动化领域,段正澄是无可争议的大咖。


据中国工程院官网消息,2009年,75岁高龄的段正澄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先后获得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2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


1996年,段正澄将机械科学与放疗医学相结合,研发了国际首台全身伽马刀,获得2005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999年,由中国“原创”的世界首台大型放疗设备——全身伽马刀问世。目前已在全国100多家医院使用,惠及近百万人。


西安交大官网显示,2012年4月10日,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项目“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和发展咨询研究”之“智能制造装备技术”研讨会在西安交大召开。


这不是一次普通的会议。这次会议是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与教育部《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2011计划”)为导向,围绕智能制造装备重大战略需求与重大科学任务,探索协同创新模式与机制,研讨其核心技术攻关、平台建设、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方案,为提升我国智能制造装备创新能力、实现跨越发展提供政策性建议。


百理君注意到,与会专家中就有段正澄院士。


因当前疫情防控,段正澄院士丧事从简,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在网上设立纪念堂。


从院士段正澄到辅警袁剑雄,因新冠肺炎而逝去的每一个生命都让人心痛


据华中科技大学官网显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鹤通过中国工程院党组书记、院长李晓红院士转达向段正澄院士去世表示沉痛哀悼,请家人节哀保重。


02


2月15日,的确是个悲伤的日子。


不但痛失了一位院士,这天深夜南京市公安局官方微博发文称,南京市公安局高淳分局淳溪派出所辅警袁剑雄突发疾病,经抢救无效,于2月14日上午去世。


和86岁的段正澄不同,作为抗“疫”基层一线人员,辅警袁剑雄不会统计进“死亡病例”中。


“85后”的袁剑雄,要不是这场新冠肺炎疫情,他也许和许多平凡的普通人一样,注定是个人名,而不是进入公共平台上的“名人”。


如果说,直面病毒的医院是正面战场的话,那么,医院之外的层层防线更像是“敌后战场”。


这场战“疫”,需要两个战场的相互配合,共同发力。


某种意义上,敌后战场是否“给力”,决定着正面战场伤亡的最小化。


尤其是战“疫”远未迎来拐点,庆幸的是,像张家界疾控中心一干部怕感染而举家逃往泰国躲避类似的“逃兵”毕竟只是极少数,公众的健康和安全,更依赖于辅警袁剑雄这样的普通一线基层人员的兢兢业业,任劳任怨、鞠躬尽瘁。


据百理君粗略梳理,近期倒在防疫一线岗位上的基层人员频频见诸报端。


1月29日,农历正月初五,长江航运公安局宜昌分局治安管理支队支队长尹祖川在春节值班、疫情防控的岗位上突发疾病,经抢救无效殉职。尹祖川同志被公安部追授为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称号。


2月1日,江苏徐州沛县公安局五段派出所辅警章良志倒在了疫情防控第一线,生命永远定格在了26岁。


2月2日,河南灵丘县公安局红石塄派出所教导员张志民同志在防疫途中遭遇车祸,不幸因公殉职。


2月3日,河南灵丘县白崖台乡王村铺村党支部书记杨双宝同志在村口疫情防控卡点带班值守期间,突发心脏病,晕倒在防疫一线,经抢救无效,不幸因公殉职。


2月3日,河北涿州市苍牛屯村治保主任王永田因连日劳累,突发心脏病离世。2月10日,涿州市委追授其“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2月4日,山西晋城沁水县公安局龙港中心派出所辅警田计强突发脑出血,2月10日不幸去世,年仅49岁。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晕倒了在岗位上。


2月2日14时许,陕西彬州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大队新民中队民警强新利突然晕倒在执勤岗位上,及时被同事发现送往医院,经测血压为180/120mmhg。


2月13日夜,已在疫情防控一线“连轴转”了17天的广西天峨县六排镇仁顶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龙昌元,刚回到家就突发脑溢血,晕倒在地。


令人揪心的是,有些省份的确诊死亡病例为零,倒在岗位基层一线工作人却不乏其人,他们奉献着自己的绵薄之力,哪怕生命的最后一息。


百理君决定,这里引用南京市公安局官微中袁剑雄的照片,让我们记住这位平凡的“战士”。


从院士段正澄到辅警袁剑雄,因新冠肺炎而逝去的每一个生命都让人心痛


03


值得注意的是,袁剑雄去世的跟帖中,不仅仅有致敬,也有一些反思。


而这种反思,与人民日报的声调不谋而合。


从院士段正澄到辅警袁剑雄,因新冠肺炎而逝去的每一个生命都让人心痛

从院士段正澄到辅警袁剑雄,因新冠肺炎而逝去的每一个生命都让人心痛


2月8日,人民日报客户端发文呼吁“爱护基层工作者,就要给他们适当减压,尤其要破除形式主义,别让大量无谓的工作消耗尽他们的精力。比如,一些可有可无的督导、检查和考核,完全可以省略;一些可填可不填的表格,就不要再折腾他们”。


人民日报发表这篇评论的缘起,是近期网络热传的一幅漫画。漫画中的主角耳听八方、眼观四路,还要“动手动脚”,看外来人员,看相关文件,看群内消息,看检查组脸色;听上级指示,听新闻动态,听会议精神,听群众意见;跑村里,跑上级部门,跑突发事件现场…… 一副漫画道尽了基层工作者的苦累与辛酸。


从院士段正澄到辅警袁剑雄,因新冠肺炎而逝去的每一个生命都让人心痛


1月16日,人民日报再次呼吁“请善待检测人员”。或许,我们做不了太多,但配合支持基层一线人员的防疫工作,做到这一点不难。


从院士段正澄到辅警袁剑雄,因新冠肺炎而逝去的每一个生命都让人心痛

从院士段正澄到辅警袁剑雄,因新冠肺炎而逝去的每一个生命都让人心痛

从院士段正澄到辅警袁剑雄,因新冠肺炎而逝去的每一个生命都让人心痛

从院士段正澄到辅警袁剑雄,因新冠肺炎而逝去的每一个生命都让人心痛

从院士段正澄到辅警袁剑雄,因新冠肺炎而逝去的每一个生命都让人心痛

从院士段正澄到辅警袁剑雄,因新冠肺炎而逝去的每一个生命都让人心痛

从院士段正澄到辅警袁剑雄,因新冠肺炎而逝去的每一个生命都让人心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