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草經濟之火,可以燎原

種草經濟之火,可以燎原


“種草”是一個網絡用語,也是許多年輕人愛用的流行語之一。一方面指“分享推薦某一商品的優秀品質,以激發他人購買慾望”的行為,或自己根據外界信息,對某事物產生體驗或擁有的慾望的過程;第二方面,是指“把一樣事物分享推薦給另一個人,讓另一個人喜歡這樣事物”的行為,類似網絡用語“安利”的用法;第三方面指一件事物讓自己從心裡由衷地喜歡。


種草經濟之火,可以燎原


“在網上看到了一張明星走紅毯的圖片,竟然讓我種草了她的裙子”、“這件大衣是我的最愛,成功給閨蜜和同事們種草了”......種草、拔草、被種草,甚至還出現了“草族”。顯然,“種草經濟”越來越火,足以燎原。


種草經濟之火,可以燎原


種草經濟為什麼這麼火?接下來,小編帶大家來一探究竟!


種草經濟之火,可以燎原

【消費心理的轉變】


針對“種草”的相關問題,艾媒數據顯示,68%的用戶會接受種草,其中對於被種草的商品,70.7%的用戶會根據實際情況購買,26.2%的用戶幾乎都會購買。


可見,種草經濟在現代已經不是一個新興的經濟,而是一種已經非常成熟的現象了。俗話說“每個人心裡都有一片大草原,只看兜裡有沒有錢。”現代的消費者,是消費能力逐步提升的消費者,他們對於自己對產品的認知是有信心的,而且他們有足夠的能力為自己的購買行為負責任。


種草經濟之火,可以燎原


互聯網的發展,互聯網+的出現,極大的縮短了消費路徑,以前冗長的消費過程,從種草到拔草,在現代來講也就是分分鐘的事兒。一句“親測有效”,就足以使萬千消費者購買。另外,消費者容易被種草,還來源於他們對熟人,對關鍵意見領袖的信任,來源於他們對於新的生活方式的追求,以及外界對自己的認同感的尋求。


種草經濟之火,可以燎原

【KOL引領新潮流】


KOL,是營銷學上的一個概念,指關鍵意見領袖,通常被定義為擁有更多、更準確的產品信息,且為相關群體所接受或信任,並對該群體的購買行為有較大影響力的人。


種草經濟之火,可以燎原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消費結構改變的同時,人們的消費行為也從以前的物質消費為主,向追求生活方式、生活質量的精神消費轉變。“種草”不止停留在功能上,更多的是KOL對一種新的生活方式的傳達,以及消費者對這種新的生活方式的認可和接受。


種草經濟之火,可以燎原


顯然,“種草”經濟已經成為新消費者主義的象徵。KOL不是全領域的意見領袖,而是深耕於細分領域的意見領袖,他們憑藉自身強大的吸引力和既有的流量,在品牌和消費者之間搭建起溝通的橋樑。可以說,相對於廣告來講,KOL的種草更加有趣有料。


種草經濟之火,可以燎原


種草經濟之火,可以燎原

【品牌需求】


這是一個碎片化的社交媒體時代,也是一個信息快速傳達的時代。面對消費者日漸改變的消費心理和消費習慣,品牌需要將用戶留在自己的私域流量池裡,分散了消費者的注意力。因此,品牌在這樣一個時代想要獲得發展,想要在競爭中獲得絕對的話語權,就要想方設法地吸引消費者的注意力。


種草經濟之火,可以燎原


消費者消費行為的產生是一個過程,首先對產品形成認知,繼而產生感情,然後做出消費行為。品牌要做的就是精準觸達消費者,讓消費者產生情感上的共鳴,才能夠改變消費者的心智,進而產生消費。


種草經濟之火,可以燎原


以“口紅小王子”——李佳琦種草口紅為例。李佳琦的種草風格想必大家都再熟悉不過了,那魔性的“OH MY GOD”,想必也洗腦了千千萬萬的人吧,這一點就讓消費者首先對產品以及他本人形成了一個基本的認知;李佳琦的親測,是消費者能夠切切實實的看到產品的使用效果,這是產生信任的基礎;最後,他會綜合評價,重點推薦幾款,這就是讓消費者掏空錢包的關鍵了。


種草經濟之火,可以燎原


種草經濟本質上是一種注意力經濟,是“網紅經濟”的進一步延伸。但是,任何事物都是有兩面性的,種草經濟讓信息傳播變得高效的同時,也讓信息質量變得泥沙俱下。所以,種草經濟固然火爆,但被利益裹挾的種草營銷也一定會變味兒。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行業要想實現健康可持續發展,就需要建立起嚴格高效的行業規範,種草經濟也是一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