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歲男孩,六年級,最近出現寫作業糊弄現象,問題嚴重嗎?

咩咩momo


在小升初的關鍵時期,個別孩子的學習情緒和狀態有所波動也是很正常,但是要及時和孩子耐心溝通,瞭解原因,跟孩子講清利弊,迅速調整學習狀態,亡羊補牢,為時不晚[微笑]


飛得更高hgr


我是張旭語文,很願意與您一起探討問題的實質

12歲的小男孩,抄襲別人的作業,是比較嚴重的錯誤行為,家長擔心這種行為是不夠的,應該認真對待,嚴厲教育。

12歲,正是思想和行為的形成期,一旦養成錯誤思想和行為,以後就沒法教育了。

兒童期是一個人的思想和行為的形成期,因此,人們都非常重視這一時期的家庭教育,這是毋庸置疑的事情。

我是教高中孩子的,我的學生中,就有很多思想和行為出問題的學生。他們表現為:頂撞老師、抄襲作業、考試作弊、上課打盹睡覺、和同學吵架、不能積極參與集體活動等等。

對他們的教育是很艱難的,有的學生教育一次,行為表現只能維持幾天的良好;有的學生則對老師的教育無動於衷,我行我素,非得花費一學期、一年的時間才會有所好轉。

有的老師,會完全放棄對這樣的學生的教育的,把他(她)安排在教室的最後排,只要不惹大麻煩,是從不去過問、關注的。

他們之所以在學校有這樣的表現,就是因為兒童期的思想和行為教育出問題了。

我想,任何一位家長,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長大後被老師這樣對待。

所以說,要特別重視兒童時期的思想和行為教育,否則會影響孩子一生,到時候要哭都沒眼淚了。

抄襲作業,糊弄家長和老師,就屬於很嚴重的思想和行為錯誤。如果不及時糾正,並嚴厲教育,長大後是會糊弄社會的。

道理是乎每位家長都明白,那為什麼有些孩子的思想和行為會跑偏了呢?

我認為主要有兩個原因:

第一,過於溺愛,把錯誤行為當兒戲。

大家可能有這樣的經歷:一個三、四歲的孩子張口罵人了,爺爺奶奶會笑的合不籠嘴,父母親則聽而不聞,無動於衷。

你可知,在你們的溺愛中,小兒會認為這個行為是沒有錯誤的,罵人就會在小兒的思想中逐漸生根發芽,長大後罵人就成家常便飯了。也許別人會讓他(她)吃虧的。

沒有一個家長不愛自己的孩子,但是愛要有原則,不能把溺愛當成對孩子的愛,其實那不是愛,是放縱,結果會讓孩子養成一身的壞毛病。

上學後這些壞毛病就慢慢顯露出來了,它和教師的教育是不相融的。所以,就變成了家長和教師都無法教育的孩子,變成了問題孩子,成了家長一輩子的憂愁。

第二,沒有給孩子立規矩,教育是隨心所欲的。

兒童的行為教育強調規矩意識和一貫性,這樣才能讓兒童樹立正確的思想,養成良好的行為。

有些家長沒有給孩子立規矩,因此就分不清楚孩子的哪些行為是可以寬容的,哪些行為是必須糾正並嚴厲教育的。自己糊里糊塗,何談教育孩子呢?

有些家長給孩子立了規矩,但孩子跨越紅線後,只是輕描淡寫地說教一番,起不到警示作用。或者這次教育了,下次又忽略了,總是一緊一鬆,隨心所欲,這樣同樣不能讓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這是老祖宗訓戒!

總之,孩子要在兒童期養成良好的行為,樹立正確的思想,希望每位家長把兒童行為的教育當成家庭中的頭等大事,要講方法,講策略,要以一貫之。


張旭語文


這是個比較嚴重的問題,先暫且不論你認真寫作業對於學科學習,進而對學習成績的影響,單是這種行為就可以看出該學生的學習習慣問題,學習過程更重要的不僅僅是知識的積累,更重要的是學習習慣的培養,作業糊弄這是一種態度問題,態度決定行為,所以我們可以想見漸漸的不單是作業糊弄,上課也糊弄、走神,慢慢的就會成績下滑,在學習中就會有更多的挫敗感,在對學習失去興趣的同時,也會使性格因為無成就感的學習而變得自卑、膽怯、毫無鬥志,如果養成了這樣的性格,那麼在以後的工作和生活中也會不思進取、自卑懦弱,所以有時候看起來像只是一個小問題,但是如果不重視,不糾正,慢慢的就會變成雪崩前的一片片雪花,最終會變成影響人生的大問題。


你的語文老師


不是什麼大問題吧,這個是正常現象,咱都是從那個時候過來的不是?

瞭解一下情況,是什麼原因的。真是可有可無的作業可以不做,但也不要糊弄。

出現問題和孩子聊一聊,孩子麼,還是需要家長監督的,有偏把他引導回來就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