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總覺得國語歌曲比粵語歌曲就是差那一點點神韻?這是真的嗎(不能帶偏見)?

沙井一雀


這個要從粵語歌曲的背景說起。從時代背景來說,粵語歌最興盛的年代是八九十年代,也是香港最興盛的年代,經濟騰飛再加上東西方文化的融合,形成了獨特的粵港地方文化,娛樂業和歌壇都到了鼎盛時代,催生出一大批優秀的創作者,當然主要是在歌詞方面。音樂從業者大都有留洋經歷,加之翻唱大量優秀的歐美日流行音樂作品,由眾多填詞高手配上極具韻味的粵語歌詞,產生了一大批經典優秀的粵語歌曲作品。

另外一個重要因素是,那個年代的音樂編曲更加考究細膩,尤其是日本流行音樂。

還有一個是心理因素,那個年代國人的崇洋的心理多少還是有一點,畢竟當時國內的文化生活還是比較匱乏,粵語歌曲在音樂性和歌詞的審美方面在當時來說對人們的衝擊是比較大的,甚至可能覺得,世上還有這麼好聽的音樂。從那個時代過來的人,可能會固執的認為還是粵語歌好聽。


kbhua


粵語歌曲確實要比普通話歌曲有韻味。

1,從發音上看,粵語有9個音,普通話只有4個,而唱歌又是特別講究旋律的,自然粵語勝一籌。

2,普通話是官方語言,講究字正腔圓,說起來很難融入感情,而粵語是古老的地方方言,也特別有地方特色,唱起來能很好的融入感情,粵語又勝一籌。

3,粵語的流行歌曲比內地傳進來的早,也更成熟,所以這就有一個先入為主的主觀思想。

4,粵語的作曲,作詞家要比內地出名的多,比如:方文山,羅大佑,林子祥,陳奕迅等等……並且這些都是原創作家,粵語一向以詩歌的形式作詞,唱起來才比較有韻味,而國語歌作詞大多就像記流水賬一樣,現在的歌什麼情啊愛的表露的太直白,反而讓人感覺不夠內涵,沒有回味的餘地。

5,國語歌聽的多了,再聽粵語歌反而有一種小清新感覺。



秘密之音


因為粵語歌的調調和普通話不一樣

1.普通話的咬字發音是一板一眼的,而粵語就顯得柔和一些,當然唱出來的感覺也就不再一樣了。

2.粵語我們大陸人聽的很少,身邊人也沒有說粵語的,聽不懂一些粵語歌唱的是什麼,在本質上就為粵語歌加分了,那種韻味是普通話唱不出來的。

3.粵語歌大部分的節奏都很舒緩,柔和,和粵語結合起來就別走一番風味!


音樂一班


粵語歌的歌詞一般更深沉難懂一些,可能有一定經歷的人才能真正聽懂。而國語版一般比較(我說的是比較)淺顯,所以有些人人聽過粵語覺得國語淺顯沒深意,有些人聽過國語覺得粵語晦澀難懂

個人喜好。當然答主更喜歡粵語版啦

比如陳奕迅的《十年》和《明年今日》。答主更喜歡《明年今日》(粵語版),感覺聽完像過完了一生,歌詞更深刻一點,第一次聽是在KTV一個朋友唱,十年以前經常聽經常唱,明年今日他的聲音像嘆息一樣一出來,安靜的少年安靜的唱著一首安靜的歌,被歌詞打動,聽哭


音樂裡的靈魂


不能這樣判斷,國語歌很多都不錯,很好。國語歌盛期時粵語歌還是"牛油疍撻"年代。這句牛油蛋撻只有廣東人明白,鄧寄塵,鄭君綿,譚炳文年代。儘管粵語歌由麗莎,許冠傑帶入廣東人生活裡,但很多歌曲改自國語特別麗莎的"牡丹亭之戀,明月千里寄相思"很多都是改自周旋,白光,吳鶯音的國語歌,而許冠傑與黎彼得合作自己的作品實屬不小,但也有移植"貓王"的作品,如加價熱潮,佛跳垟。等等,以至最盛真正屬於香港人的廣東歌就是以無線,麗的2大電視臺的電視劇主題曲為主,非鄭國江,黎小田,顧家輝,黃霑莫屬了。引至粵語歌的風狂年代已經很多是改自日本,西方的樂曲填上廣東詞語。那你認為國語歌絕大數曲,詞都出自於中國人的手筆,包括臺灣地區,49年前的上海和延安,你怎樣認為和計分呢?


JackyKo高潤雄


你扯淡八道,現實粵語現在都沒有人聽,快淘汰掉了,也現在沒有粵語歌了,你說國語沒有粵語神勇,你睜眼瞎嗎,看看現在粵語是不是已經淘汰了,現在的歌是國語歌還是粵語歌腦殘提問題的這個人


558近距離


首先,我們要了解國語(普通話)和粵語的區別:

1.聲母不同。最大的區別是:普通話有翹舌音zh、ch、sh、r,而廣東話沒有。

2.韻母不同。最大的區別是:廣東話有韻尾為 m 的鼻韻母,還有韻尾為 b、d、g的韻母(即入聲韻尾),而普通話沒有。

3.聲調不同。普通話只有四個聲調:陰平、陽平、上聲、去聲;而廣東話有九個聲調:陰平、陽平、陰上、陽上、陰去、陽去、上陰入、下陰入、陽入。

從上面我們可以看出兩者各有千秋,但是粵語在韻母和聲調方面有些極大的優勢。

那麼一首歌曲的展現當然是這些東西的結合在一起我們才能聽到優美的歌曲,而且粵語有些很多的音節優勢,所以我們能從粵語歌中聽到更多在國語歌裡面聽不到的東西。

其次,流行歌曲的發展基本上最早興起也是從港澳臺這些地方慢慢發展過來的,粵語歌曲佔有了先天的優勢,因為標準是從那邊傳來的,所以你會感覺粵語很正統一些,而我們現在的歌曲榜單基本都以流行歌曲為主了,所以存在了這種差距很正常。

如果你從民謠這方面入手來感知的話,我相信你不會有這種單方面的想法,行為民謠就存在一定的地域性,不收普通話這樣的約束,會相對於多樣化一些,就很難分出高下。




吾愛影視音樂


原因可能有以下幾點: 廣東白話,延續了文言文的精煉、含蓄、古典。香港作詞人運用的更熟練,寫成歌詞更朗朗上口、有古詩詞的韻味。寫普通話歌詞時,有的就變直白了。 歌手們唱普通話版本,對語言不熟,音調都是硬背的吧,說不定也注了很搞笑的音標。所以唱出來不如粵語自然; 可能還跟文化差別有關吧,那是一些適合粵語演唱的調調,用普通話唱就不對味了。





極音樂


作為一個內地人,我更喜歡粵語歌!

當然國語歌也不缺好作品!個人傾向而已!喜歡粵語歌的前提是你一定要聽得懂!!!才會更有感受!


我的奇點奇談


國語教育的結果,白話文的荼毒,就是寫不出好詞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