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管理过程中常见的误区——消毒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养殖管理过程中常见的误区——消毒

1 消毒理念的误区

消毒剂浓度越高越好的误区。盲目加大消毒剂浓度既造成浪费又使细菌产生抗性,消毒剂的浓度是根据其本身性质和消毒对象来确定的,需按照说明书进行使用,必要时可模拟现场进行检测以确定最佳使用浓度[1-2,4]。

消毒重要,清洁不重要的误区。清洁可以清除90%以上的病原微生物和大部分有机物,消毒效果很大程度上受有机物含量的影响,只有先清扫、清洁再消毒,其效果才好[2]。

消毒时温度越高越好的误区。大多数消毒剂在消毒时,环境温度越高其消毒效果越好,但不同的消毒剂其最佳消毒温度范围不同。对于挥发性强的消毒剂,温度高可能导致其不能与消毒对象充分接触而出现消毒失败。因此我们要将消毒剂进行准确分类,根据不同环境温度选择最佳杀灭效果的消毒剂[3-4]。

消毒剂价格越贵越好的误区。市场上常见的消毒剂品种多样,价格较贵的品类可能是由于杀灭效果好及研究开发费用高。但消费者在选择时,最好在实验室模拟不同的杀灭目的以检测其效果,货比三家,最终选择性价比合适的商品。

重视舍内小环境消毒,轻视舍外环境消毒的误区。舍内小环境与畜禽接触时间长,但是舍外环境污染也不容忽视。赃物与垃圾等不能及时处理或外来病原污染外界大环境,也会造成微生物滋生。消毒时应遵循舍内环境喷雾消毒2日1次,舍外1日1次,以打湿物体表面保持30 min不干为原则[5]。

消毒剂配伍使用的误区。在不了解消毒剂的有效成分时,往往会出现酸性和碱性混用,二者中和会引起消毒效果差或产生剧毒。消毒时,应认真查看消毒剂的标签和说明书以及消毒剂的性质,不能随意混合使用,还要注意前后两种消毒剂使用的时间间隔,防止发生反应[4-5]。

消毒能解决所有病原微生物的误区。大多消毒剂的杀菌率在99.9%以下,只能解决部分生物安全。只有配合清洁、清湿以及执行到位,才能解决生物安全问题[2-4]。

盲目使用所谓的生物消毒法的误区。例如中草药、溶菌酶、抗菌肽、蛭弧菌、葡萄球菌和溶菌酶等,它们对不同的革兰氏菌的作用效果不稳定,但可以用来对皮肤黏膜进行消毒,噬菌体是对舍内小环境友好的病害防控策略以及细菌生物膜的生物控制剂[6]。

养殖管理过程中常见的误区——消毒

2 评估的误区

将消毒剂当成抗生素做药敏试验来鉴定其最小抑菌浓度的误区。按此错误方法选择消毒剂,极有可能导致消毒效果不理想甚至完全无效[2-3],正确的评估需进行杀灭微生物实验。长远来看,中国的农业院校应如卫计委一样设立《消毒学》专业。

在消毒后现场采集病原进行菌落计数的误区。这种方法只能评估抑菌效果,不能检测出消毒效果,正确的评估需进行模拟现场实验[4]。

3 操作使用的误区

不同季节消毒剂使用的误区。不同的消毒剂在推荐使用浓度下都能够杀灭病毒,在中国北方的冬季还需选择有防冻功能及对病毒杀灭效果较好的消毒剂,以减少低温对消毒效果的影响。春季和夏季,病原微生物容易大量滋生,特别是细菌,因此夏季需加强消毒次数[1,3]。

对消毒设施不清理清洁的误区。由于出入场与舍的消毒设施长期暴露在大环境中,易受污染而影响消毒剂的杀灭效果。因此,养殖场应定期对消毒池(桶)进行清理清洁,并定期更换消毒药[1,7-8]。

不轮换使用消毒剂的误区。不同的消毒剂,其杀灭微生物的范围不同,长期使用一种消毒剂可能会使对其不敏感的微生物生存下来,造成环境污染[9-10]。因此,养殖场要定期更换消毒剂,并根据不同目的穿插使用不同的消毒剂。

轮换使用消毒剂时间长短的误区。根据《消毒学》原理,舍内环境每2周轮换1次,中途穿插杀病毒能力特强的过硫酸氢钾(卫可)和氯制剂等;舍外环境每周轮换1次[11]。

饮水消毒轮换的误区。因密闭环境变化较少,水质发生变化的概率也小,应直接使用性价比高的消毒剂,但可在发生自然灾害时进行调整[12-13]。

不根据水中有效氯含量而人为加大消毒剂用量的误区。消毒剂代谢产物卤代有机物(如三氯甲烷)具有致癌性,若剂量过大会超出安全使用范围[14]。因此,养殖场使用5 ppm有效氯处理水源即可,维持水线末端残余氯在0.5 ppm~1 ppm氛围内。

消毒剂与药物和疫苗混合使用的误区。消毒剂有不同的pH和氧化还原能力,会将疫苗灭活或杀灭,也可能与药物发生反应,导致疫苗和药品使用无效,甚至中毒。因此,养殖场需在疫苗使用前1天停止使用消毒剂,疫苗免疫当天不可使用饮水消毒[1,18],喷雾消毒可在疫苗点眼滴鼻2 h后使用。

不根据有效氯作用时间使用的误区。消毒剂与微生物作用是有时间要求的,否则可能不能将其完全杀死。一般要求,与其作用15 min~30 min后再供畜禽饮用[14,18]。

消毒剂可杀灭所有微生物的误区。细菌对消毒剂的抗性是对该类消毒剂的最小抑菌浓度升高的现象,不同消毒剂有不同的抗菌谱,如过硫酸氢钾杀灭细菌能力差但杀灭病毒能力强,而季铵盐类则杀灭病毒能力较差。养殖场应根据不同的消毒目的和消毒剂本身的特性进行消毒剂的选择使用[2,4]。

不同有机物含量对消毒效果影响的误区。有机物可影响消毒剂的使用效果,如过硫酸氢钾、氯制剂和过氧乙酸抗有机物能力均较差。养殖场有机物污染严重的区域,需先用抗有机物强的消毒剂进行处理,或与抗有机物强的消毒剂轮换使用。

喷雾消毒浓度大小的误区。环境不同,消毒剂对微生物的杀灭范围也不同,养殖场最好选择使用无刺激性气味的消毒剂。此外,还应尽量根据消毒剂本身性质选择,如氯制剂对环境喷雾浓度为1 250 ppm,适宜在紧急疫情和外环境使用,无有机物的喷雾浓度为600 ppm[4,15-16]。

带畜禽喷雾消毒时间长短的误区。舍内消毒一是为了降低PM 2.5,二是为了杀灭空气中的微生物,起到净化的目的。喷雾时间不宜过长,以喷雾的雾滴在到达畜禽头部时停止为佳[17-18],否则会使雾滴到达畜禽身上,导致畜禽受凉。

使用醛类消毒剂带畜禽喷雾消毒的误区。醛类消毒剂有致癌性以及诱发呼吸道等毒副作用,故不推荐带畜禽消毒时使用此类消毒剂,更应禁止与人接触性消毒[7-8]。

使用季铵盐类饮水消毒的误区。季铵盐是一类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机能下降,并可使胃部粘膜充血,消毒效果差,成本高[10]。因此,此类消毒剂不建议用于饮水消毒,可用于带畜禽消毒。

卤素消毒剂可全杀灭水线中微生物的误区。此类消毒剂受有机物影响较大,不会减少污染管道有生物膜中的细菌数,使用时需与具有缓冲体系的除垢剂协助作用,才能发挥其消毒效果[12,18]。

环境消毒习惯使用火碱的误区。这种做法易形成碱性土壤,导致环境内易起灰尘,且成本高。但其作为一种强碱性消毒剂,对细菌、病毒尤其芽孢的消毒效果比一般消毒剂强[19-20]。因此,建议养殖场轮换使用,浓度3%为宜。

环境消毒使用不定型络合碘制剂的误区。聚维酮碘、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碘和季铵盐碘都是利用游离碘杀菌,抗有机物的能力差。因此,不建议养殖场用于环境消毒,可做饮水消毒,而结合碘杀菌效果好,如三碘氧化合物,可用于高浓度有机物条件下的环境消毒[15-17]。

环境消毒喷雾用量少的误区。消毒剂与环境需有充分的接触时间,否则影响消毒效果。消毒时间以打湿被消毒物体的表面,保持在30 min以上为宜[10,21]。

参考文献:(21篇,略)

(1 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山东 青岛 266000;2 胶州市畜牧兽医服务中心,山东 青岛 26630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