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稱帝的時候,還有什麼親戚在世嗎?

洗臉盆上的


朱元璋在洪武元年,即公元1368年稱帝。通常情況下,稱帝之後,帝王都要加封或者追封宗族成員。朱元璋也不例外,前前後後把自己能封的親人都給封了。

根據《明史》、《明太祖實錄》、《弇山堂別集》等史料的記載,我們可以大概梳理出朱元璋親人的一個脈絡。

古人的宗法制度講究“五服”,以及分宗。

朱元璋先是追封了自己五服內的先祖,分別是高祖朱百六,廟號德祖;曾祖朱四九,廟號懿祖;祖父朱初一,廟號熙祖;以及父親朱五四,又名朱世珍,廟號仁祖。朱元璋的這四位親人,在明朝建立時,都已經去世了。

朱家原本世居江蘇句容,朱元璋的祖父朱初一帶著兩個兒子朱五一和朱五四遷往了泗州盱眙,就是現在的江蘇盱眙。原本朱初一有四個兒子,三子朱五三幼年早殤,次子朱五二沒有隨父遷徙,應該沒有找到他的後人,所以,朱元璋都沒有追封。

朱元璋的大伯朱五一,後來應該和朱元璋的父親朱五四,又一同遷居濠州鍾離,即現在的安徽鳳陽。朱元璋也出生於濠州鍾離,由此,鳳陽朱氏立宗。而以前的句容朱氏,朱元璋應該較少聯繫。加上元末的天災、戰亂,句容朱氏的情況史書也記錄不詳,我們也就無從得知大明立國之時,其後人具體的狀況了。

朱元璋之所以最初名叫朱重八,就是因為他有堂兄弟八人,他排行最末,所以,才叫重八。

朱元璋大伯朱五一,追封壽春王,其共有四子。長子朱重一,追封霍丘王,有兩子高沙王朱賽哥,寶應王朱鐵哥,皆早逝無後。次子朱重二,追封下蔡王,無子。三子朱重三,追封安豐王,有四子,六安王朱轉,來安王朱記,都梁王朱臊,英山王朱潤,皆早逝無後。四子朱重五,追封蒙城王,無子,有一女在世,即朱元璋堂侄女慶陽公主

慶陽公主嫁給黃琛。黃琛後來屢次獲得生前,最終任中都留守之職。

朱元璋父親仁祖朱五四(朱世珍),包括朱元璋在內,共有四子兩女。

朱元璋長兄朱重四(朱興隆),追封南昌王(初為豫章王),有兩子一女,長子山陽王朱聖保,早逝無子;次子朱文正,被朱元璋和馬皇后視為己出;女福成公主。朱元璋稱帝時,朱文正和福成公主皆在世。

最初,朱元璋的大哥去世後,其大嫂王氏帶著子女逃荒。後來王氏聽說朱元璋參加了紅巾軍,攻取了滁州,就帶著朱文正前往投奔,被太祖厚待。朱元璋非常厚待侄子朱文正,加上朱文正善戰,升任其為大都督,節制諸軍事。朱文正曾在洪都以弱敵強,擊退了陳友諒的六十萬大軍。只是,朱文正性格剛強,驕奢,軍紀不嚴,後來被人告發有異心,被朱元璋圈禁桐城,不久後病逝,有子嗣傳承。

福成公主則嫁給了福建行省參政王克恭。後來,王克恭升任福州衛指揮使。

朱元璋二哥朱重六(朱興盛),追封盱眙王,有一子昭信王朱旺,早逝無後。

朱元璋三哥朱重七(朱興祖),追封臨淮王,早逝無後。

朱元璋大姐太原長公主,嫁給盱眙人王七一,早逝無子。據傳,因為朱元璋起事時,太原長公主和丈夫怕事,避開了朱元璋,這讓太祖有點傷心,直到洪武三年,才給大姐和姐夫建了衣冠冢,並追封。

朱元璋二姐曹國長公主,名朱佛女,嫁給了盱眙人李貞,生有一子李保兒,即李文忠。朱元璋的二姐在戰亂中去世,李貞聽說朱元璋駐兵滁州,帶著16歲的李文忠投奔朱元璋,得到了太祖的厚待。朱元璋的二姐夫李貞,以及外甥李文忠在明朝建立時,皆在世。李貞受封恩親侯,駙馬都尉,後加右柱國,曹國公,洪武十二年(1379年),76歲病逝,追封隴西王。李文忠,作為大明開國將領,四處征戰,屢立戰功,主持大都督府,兼管國子監。李文忠解除兵權後,謙恭謹慎,頗受朱元璋偏愛。因為多次勸說朱元璋少殺戮,受到朱元璋譴責,不過朱元璋對他並沒有動殺機。洪武十七年(1384年),李文忠因病去世,年46歲,追封岐陽王,有子嗣傳承。

因為古代宗譜一般重男,所以,朱元璋登基時,在世的男性親戚,通常都會記錄在案,女性成員,可能會被忽略。不過,據《明史》記載,“洪武元年冊兩王女為公主,授克恭、琛為駙馬都尉”。禮官曾上言,說皇侄女應改封郡主,朱元璋則答覆:“朕惟侄女二人,不忍遽加降奪。”這也證實,朱元璋下一輩的女孩中,確實僅兩人在世。

瞭解了鳳陽朱氏開宗三代人的情況,朱元璋稱帝時,在世的親戚也就一目瞭然了。朱元璋稱帝時,共有一侄子朱文正及其後人、一侄女福成公主、一堂侄女慶陽公主,以及一姐夫李貞、一外甥李文忠及其後人在世。


奕天讀歷史


朱元璋稱帝的時候,在世的親戚只有大嫂、大哥的兒子驢兒和女兒侄女,驢兒就是後來的朱文正;二姐夫李貞和他的兒子保兒,保兒也就是後來的李文忠。

朱元璋的父親為朱五四,母親為陳氏,他還有三個哥哥,大哥朱重四、二哥朱重六和三哥朱重七;兩個姐姐,大姐朱氏和二姐朱佛女。

大姐很小的時候,就被送給了一戶姓王的人家,長大後同王姓的兒子王七一成了親。

大哥朱重四,娶了王家閨女為妻,後來生了兩個兒子:聖保和驢兒,還有一個女兒 。

朱重六和朱重七是朱元璋的二哥和三哥,分別入贅到唐家、劉家做了上門女婿。

二姐朱佛女,也被早早的嫁給了李貞為妻,生了一個兒子名字叫保兒。

然而,由於接二連三的災荒,短短几年內,三嫂劉氏病故,二哥的獨生子來旺兒夭折,大姐大姐夫王七一全家死絕。

至正四年(公元1344年),由於旱災和瘟疫,先是朱元璋六十四歲的父親染上了瘟疫,在四月初六去世,接著大哥朱重四又染上了瘟疫在初九死去,他的大兒子聖保也夭折了,到了二十二日,朱元璋59歲的母親陳氏也染病身亡,而此時同在鍾離縣的伯父朱五一全家十四口,除小兒媳田氏外,也都已全部死去。

朱元璋和二哥又苦熬了幾個月後,實在難以為繼,朱元璋於是出家當了和尚,二哥外出逃荒,兄弟二人就此分手。

朱元璋投奔郭子興後,曾派人四處尋訪親友,得知二哥已死去,“獨剩寡婦野持筐”,二姐和三哥也都已去世。

至正十四年十月,得知朱元璋在滁州,大嫂帶著侄兒驢兒和侄女投靠了朱元璋;同年十二月,二姐夫李貞也帶著兒子保兒投靠朱元璋。

朱元璋登基後,二姐夫李貞尚在人世,朱元璋封其為恩親侯、駙馬都尉,後來又因保兒的戰功,而晉封曹國公,不過是虛銜。同時朱元璋追封自己的大哥為南昌王,二哥為盱眙王,三哥為臨淮王,大姐為太原長公主,二姐為曹國長公主。


王孫阿狸


朱元璋在家排行老六,他有三個哥哥,兩個姐姐。加上堂兄弟在男孩子中排行老八,所以叫朱重八。

元末,旱災、蝗災和瘟疫,不到半個月的時間,老朱的父親、大哥(朱重五)和母親相繼離世。

這時候的元朝已經民不聊生,老百姓的吃飯都成問題。老朱家裡窮得叮噹響,都揭不開鍋,還哪來錢給父母買棺材。鄰居前來拜訪這家可憐的人,有個好心的鄰居給了他們一塊土地,就這樣草草地安葬了可憐的父母和大哥。

為了活命,老朱一家分開了,分開後就失去了聯繫。老朱的二哥朱興勝和他的兒子朱旺,還有老朱的三哥朱興祖和老朱的二姐朱佛女在後來的戰亂中都相繼去世。但是也有史書上記載其三哥早就不在了。

老朱先是投奔了高彬和尚,在寺院當了小和尚。掃地、上香、敲鐘、洗衣做飯便是他日常的工作,但是剛來不到幾個月當地就鬧了饑荒,寺廟缺少了施捨,養不了那麼多和尚了,主持只好打發和尚們去化緣。老朱開始到處流浪,很快三年過去了。

老朱在這三年的時間裡一路乞討走遍了淮西各大城市,這期間他接觸了各種各樣的人,瞭解了不同地方的風土人情,這個農村娃開闊了視野,也鍛鍊了他的堅毅和果斷的性格。但同時他又很自卑,變得多疑。


這個時候的農民起義非常普遍,各地都有,老朱也參加了起義軍,他勇猛善戰,機制靈活,很快就得到了重用,官位也隨之得到提升。但這不是老朱的目標,他想靠自己的力量開創新天地。

老朱和徐達(他倆是發小)組建起了自己的勢力,這時候他已經小有名氣。從濠州到定遠直至攻下徐州,到了徐州。他的二姐夫、侄子、外甥也都來到徐州,老朱很開心,這是很多年來的第一次相聚。特別是這個侄子和外甥都是第一次見,就當自己的孩子一樣養著,以後也跟隨老朱打天下立下來戰功。

後來老朱坐穩了江山,追封他的父母和大哥分別為仁祖淳皇帝、淳皇后和南昌王。侄子朱文正在老朱起義時幫了不少忙,也像他的叔叔是個有才能的人,但是他後來野心越來越大,甚至想謀反。以老朱的脾氣,朱文正肯定是死罪難逃。但是畢竟血濃於水,所以並沒有把這個侄子殺掉,而是將他囚禁起來。


老朱的大姐出嫁後和朱家很少來往,她不願意幫助這個弟弟,就怕牽連到自家,而將親弟弟拒之門外,老朱很傷心,對這件事情一直念念不忘,所以在他大姐死後也沒有進行追封。

老朱的二姐則不同,甚至冒著生命危險也要救弟弟,老朱得知二姐去世悲痛欲絕,稱帝后追封二姐為孝親公主,封二姐夫為曹國公。

最後他的親人只有二姐夫李貞、外甥李文忠,侄子朱文正及朱文正的兒子朱守謙,當然還有朱元璋自己的孩子們。


歷史漫談君


朱元璋15歲的時候,家裡出現了大變故。先是父親死了,接著是母親和大哥死了,家裡只剩下二哥和他。

他家窮的連埋葬親人的土地都沒有,只有向地主家借,可是地主劉德心腸很壞,死活不肯給。


朱元璋和二哥跪了半天,地主他哥劉繼祖看見了,心中不忍,就給了一塊墳地,朱元璋哥倆這才把親人埋了。

之後,朱元璋與二哥、大嫂和侄兒各自逃命去了!

轉眼二十五年過去了,朱元璋成了皇帝,他的二哥、大嫂、侄兒還活著嗎?還有他嫁人的大姐、二姐,以及外甥都怎麼樣了呢?

先說朱元璋的大嫂和侄子。

朱元璋剛剛起兵之時,大嫂帶著侄子朱文正就過來投奔了。

朱元璋悉心指導,沒過多久,朱文正就帶兵打仗了,作戰很勇敢,屢立戰功,朱元璋很高興。


後來,朱元璋派朱文正守洪都,這時陳友諒派60萬大軍將洪都團團圍住,而朱文正只有4萬兵力,但他就憑著4萬兵力,硬是拖住了陳友諒達85天之久,直到朱元璋援軍到來。

此戰,創造了戰爭史上的奇蹟。可惜後來,朱文正居功自傲,惹怒了朱元璋。朱元璋將其囚禁,不久死去。

再說朱元璋的二哥。

朱元璋的二哥命不好,與朱元璋分道揚鑣之後,沒過幾年就死了,也沒留下一兒半女。

最後說朱元璋的兩個姐姐。

朱元璋的大姐嫁人比較早,人情比較冷漠。當年,朱元璋起義遭遇挫折,遭元朝通緝。

朱元璋驚慌失措地逃到了大姐家,哪知道大姐怕被連累,死活不讓朱元璋進門,隔著門板塞出去了兩個饅頭,打發要飯花子似的。


朱元璋將饅頭扔出去老遠,罵罵咧咧地離開了!

很快,朱元璋又到了二姐家,二姐與大姐截然不同,她不僅支持朱元璋的大業,還捐錢捐物,還讓兒子李文忠跟著朱元璋一起打天下。

後來,李文忠在朱元璋的栽培之下,很快成長為將軍,立下了汗馬功勞,成了開國功臣,拜了將封了侯,混的相當不錯。

還是二姐有眼光啊!


一半秋色


明朝開國的時候,朱元璋除了自己的親生子女外,他還有一個侄女,一個侄孫,一個堂侄女,一個姐夫和一個外甥在世。

一、福成公主(侄女)

福成公主是朱元璋大哥朱興隆的女兒(本名朱重五,明朝開國後,朱元璋嫌大哥的名字太草根,就替其改名為朱興隆),元末亂世中,她隨母親王氏以及二哥朱文正投靠已經起兵的四叔朱元璋,僥倖活了下來。(朱興隆還有一個兒子,早年夭折,朱元璋登基繼位後,追封他為山陽王,賜名朱聖保)

明朝開國後,朱元璋以皇帝女兒的待遇冊封她為福成公主,並將其下嫁給了福州衛指揮使王克恭。



二、靖江王朱守謙(侄孫)

朱守謙是朱文正兒子,朱興隆孫子,朱元璋的侄孫。元末大亂時,因朱興隆早死,朱興隆的妻子王氏就帶著吃不飽飯的朱文正和福成公主投靠了朱元璋。朱元璋當時還沒有兒子,身邊也沒幾個至親可倚重,就把朱文正當做自己的兒子在撫養。按照朱元璋早年的心態來看,他對朱文正是寄予了厚望的。

然而朱文正不爭氣,因為橫行不法,受到朱元璋一頓責罵後,居然就有了叛投張士誠的歪心思。他在被朱元璋親自審問時,也是態度極為惡劣。搞得朱元璋感嘆“嘗雲孝順還生孝順子,忤逆還生忤逆兒。”(朱元璋大哥朱興隆也是一個不孝順父母的人)

當時朱元璋本來想處死朱文正,但馬皇后在一旁勸阻,說你就這一個侄子,你大哥就這一個兒子,你居然忍心殺他?最後朱元璋聽了馬皇后的勸,就沒殺朱文正。

不過,沒殺歸沒殺,朱文正沒有看到明朝開國那一天。他在1365年即已病死。所以明朝開國時,朱元璋當時已沒有侄子,只有一個侄孫,就是朱文正的兒子朱守謙。

洪武三年(1370),朱元璋封當時年僅八歲的朱守謙為靖江王,就藩於桂林。

按禮法來說,朱守謙只能享受郡王待遇,但朱元璋心疼侄孫,就把朱守謙的待遇拔高了一級,以郡王身份享受親王的俸祿。

朱守謙封靖江王后,跟朱文正一樣,也是橫行不法,甚至公然對朱元璋口吐怨言。但是朱元璋沒有跟他計較,仍然多次給朱守謙機會,直至最後無可救藥了,才將其禁錮於鳳陽。長兄朱興隆一門三代如此,朱元璋對此也是無奈的很。

“嗚呼!蓋由守謙祖、父愈積淵深,禍重巍山,有所感而致然乎?”

到了洪武二十五年(1392),朱守謙於囚禁地去世,朱元璋覺得不能讓大哥一脈就此絕嗣,便封朱守謙之子,自己的曾侄孫朱贊儀為靖江王,並安排他拜訪晉、燕、周等十三藩王,讓他跟自己本家親戚多多交往,拉進朱家子弟之間的親人關係。最終,靖江王一脈與明朝相始終,明朝亡後,靖江王還延續了十幾年。



三、慶陽公主(堂侄女)

慶陽公主的爺爺是朱元璋老爸明仁祖朱世珍的弟弟,所以她的老爸朱重四就是朱元璋的堂兄弟。明朝建立後,朱元璋不僅追封了自己的父母兄長為王,還追封了自己二叔和幾個堂兄弟為王。其中慶陽公主的老爸朱重四被追封為蒙城王。

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在冊封侄女為福成公主時,也一併冊封堂侄女為公主,名號為慶陽公主。並將其嫁給了自己的得力干將黃琛。

按道理講,朱重四隻是朱元璋的堂兄,爵位只能是藩王一級,他的女兒按禮法只能封郡主才合適。洪武四年時,禮部官員就因為這件事向朱元璋奏呈,說福成公主和慶陽公主只是王爺之女,應改封郡主,其夫也只能封為儀賓,而不是駙馬。

但朱元璋顧念兄弟手足之情,說他全家都死光了,只有福成和慶陽兩個兩個侄女,實在不忍心降奪她們的公主封號,便把禮部的奏呈駁了回去。(後來礙於禮法,還是把兩個侄女的俸祿降了一級)

不過,建文帝的時候,朱允炆還是把自己兩個堂姑的級別給降為了郡主。其中慶陽公主降為慶成郡主。從這個事情就可以看出,朱允炆就是個死心眼,寡恩薄義,他被四叔朱棣篡位,還真不是意外。


值得一提的是,朱棣南下爭奪侄兒建文帝的皇位,當時已經被剝奪了公主封號的慶成郡主還跑到前線勸和,以堂姐的身份指責朱棣不應該造反。把朱棣說的非常頭疼。

永樂二年,慶成郡主去世,朱棣為她素服輟朝一日,命有司治葬,朱棣的幾個兒子也都派人祭奠。從這可以看出,朱棣對這位堂姐還是比較尊重的。



四、隴西郡王李貞(姐夫)

李貞是朱元璋的二姐夫,在朱元璋幼時,親戚都比較貧寒,只有李貞家裡有富餘,還能吃得飽飯,經常接濟朱元璋。所以朱元璋繼位稱帝后,對李貞就格外照顧。先是冊封侯爵,後來又封公爵,死後還追封了郡王爵。

李貞對朱元璋的關照非常不好意思,就以身作則,平時穿衣服僅求適體,不求華麗,吃飯只求適口,不求奢侈。朱元璋常送給他衣服,但他穿壞了的一定要縫補好再穿,絕不浪費。他還經常向晚輩說當年有多苦,現在富貴了絕不能忘本。

由於李貞的以身作則,所以朱元璋就對他更是格外關照,不僅讓他不用上朝,拜見自己時不用稱名字,還特別許他穿五爪金龍的龍袍。李貞後來年紀大了以後,朱元璋為了方便每天都能看到他,就把皇城的內城的一套房子賜給了他,讓皇太子朱標以及留京的皇子經常去拜訪二姑父。

洪武十年,李貞病重,朱元璋聽到消息後立即趕到李貞家裡,握住李貞的手說就哭。李貞去世後,朱元璋為其“輟朝三日”,追封其為“隴西王”,並贈“三世皆王爵”。



五、岐陽王李文忠(外甥)

李文忠是李貞兒子,朱元璋外甥。在他十二歲那一年,家鄉鳳陽遭到特大旱災,而且禍不單行,瘟疫又流行起來,他家所在村子的二百多口,十有八、九死去。其母,也就是朱元璋二姐也病死了。

李文忠的父親李貞見鄉親們遭罪,就捐出了自己的錢財,殺掉牛和豬,給鄉親們吃,和村民一起守望相助。但老天不公,不久後元兵和義軍廝殺,禍及到了鳳陽,李文忠就只好隨父親李貞一起背景離鄉逃命。

逃了大約一年後,李貞聽說朱元璋在義軍中已經是一個不大不小的軍官了,就立即帶著李文忠去投靠。

李文忠見到朱元璋這個小舅舅,立即就想到了死去的媽媽,於是兩人一碰面,李文忠就撲在朱元璋的懷裡大哭。朱元璋看外甥哭的稀里嘩啦,他也是悲喜交加。

後來朱元璋覺得李文忠孺子可教,就對李文忠說,你不如隨我改姓朱吧,當作養子,李文忠點頭同意,李貞也同意,從此,李文忠就改叫了朱文忠。

對於李文忠和朱文正這一對外甥、侄子,馬皇后是非常疼愛的,而且由於他們都比朱標要大很多(大十幾歲),所以朱標對這二位也是極其尊重,以兄長視之。

明朝建立之初,李文忠未封爵位,洪武二年他攻破元上都後,才獲封曹國公。(明朝開國六公爵之一)

在明朝政權初步穩定之後,在李文忠主管大都督府的次年(1380年),朱元璋以擅權枉法和謀叛的罪名,處死了丞相胡惟庸,並有意擴大案情,以致牽連被系的多達萬人。這時候的朝廷內外,人人自危,朝不保夕。李文忠對舅舅的這做法深感不安,就一連上了三道奏摺,勸諫、批評朱元璋。

朱元璋對李文忠的這一行為很惱火,就揚言要殺他,馬皇后聽說後,大吃一驚,趕緊跑去找朱元璋哭訴,說你老朱一家幾十口,都早已經死沒了,只剩文忠(當時只剩慶陽公主和李文忠),你現在居然揚言要殺他?你咋那麼狠心啊!



朱元璋聽了馬皇后所言,深感慚愧,動了惻隱之心,不覺淚下,便赦免了李文忠死罪。

但為了震懾群臣,不久後朱元璋還是削去了李文忠官職,把他幽閉在家。

洪武十六年(1383年),李文忠病重。朱元璋親臨探視,並命淮安侯華中負責醫治。但到了第二年,李文忠還是死了。至於死亡原因,目前是迷。朱元璋懷疑是華中下毒,降了華中一級爵位,把替李文忠看病的醫生都宰了。但也有人懷疑,說這就是朱元璋暗中指使的。至於到底是不是,那就不知道了。

李文忠死後,朱元璋親自寫文致祭,追封李文忠為岐陽王,諡號武靖。配享太廟,肖像掛在功臣廟,位列第三。而李文忠的曹國公爵位則傳給了他兒子——明朝著名紈絝子弟李景隆。


Mer86


雖說“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但實際上中國古代大一統王朝的皇帝,真正出身草根的也就劉邦和朱元璋。

劉邦稍好一點,雖然不富裕,家裡至少能保證吃穿,還有個會看相的呂太公非要把女兒嫁給他,等於是天上掉下個好媳婦,還帶著厚厚的嫁妝。

朱元璋是真的很慘,《明史》上的記載是:“至正四年,旱蝗,大飢疫。太祖時年十七,父母兄相繼歿,貧不克葬。”

家裡本來就窮,還遇到了旱災、蝗災、大饑荒,當時朱元璋只有17歲,父母和三個兄長都死了,連下葬的錢都沒有。還是一個叫劉繼祖的地主心善,給了他一塊地,他才能把親人安葬。

那他還有其他在世的親人嗎?有的。還有侄兒朱文正(朱元璋大哥朱興隆的次子)、大嫂王氏,外甥李文忠(朱元璋二姐朱佛女的兒子)、二姐夫李貞。

朱元璋的親哥親姐都早已去世了,沒享到他的福。

也就是說,和朱元璋有血緣關係的也就朱文正和李文忠,朱元璋對他們非常好,視如親子。但因性格不同,這兩位後來的人生際遇大不相同。

朱文正極具軍事天賦,立下赫赫戰功,以少量守軍抵禦住了陳友諒六十萬大軍的進攻,打贏了洪都保衛戰,這是朱元璋建立明朝非常重要的一場戰役。正因如此,他恃功自傲,對朱元璋的封賞不滿,竟然投靠了張士誠。

親侄子背叛自己,朱元璋傷心憤怒,親自去見他,問他到底要幹什麼?朱文正的答不出來,被軟禁於桐城(今安徽省轄縣級市),1365年鬱鬱而終。

但朱元璋依然顧念著大哥這一脈,封朱文正八歲的兒子朱守謙為靖江王,就藩桂林。

李文忠則一直忠心於朱元璋,跟著他南征北戰。在征討北元殘餘勢力的一系列戰役中立功頗多,被封為曹國公,後又命他主持大都督府(明朝最高軍事機構),兼主管國子監(明朝最高學府)。

1384年李文忠病逝,當時朱元璋還活著,追封他為岐陽王,諡號:“武靖”,配享太廟,肖像掛在功臣廟裡,位次第三。

但是,李文忠是沒什麼可指責的,他兒子李景隆可把建文帝朱允炆坑慘了。率五十萬大軍去攻打燕王朱棣,屢戰屢敗,把朱允炆的兵力都打沒了。最後,他打開了南京的金川門,讓朱棣輕鬆拿下南京,朱允炆的時代宣告結束。

因立有此功,李景隆被朱棣授特進光祿大夫、左柱國、太子太師,增加歲祿,列於群臣之首。

不過像他這樣的人,朱棣應該是不怎麼喜歡的,永樂二年削爵圈禁,李文忠黯然去世。

【我是一粒沙,喜歡就關注我吧!】


縹緲峰下一粒沙


這個問題有意思,朱元璋是1368年稱帝,除了老婆兒子外,剩下的親戚極少,基本死完了,他兄弟姐妹一共6個,4男2女,朱元璋最小,三哥、大姐早卒外,其他的在1344年都餓死了,包括父母,大哥,二哥一家子,朱元璋投奔寺廟活了下來,二姐已嫁人活了下來。

圖為朱元璋二姐朱佛女畫像,封為曹國長公主,她們家是唯一享受到了皇恩浩蕩的老朱家親戚。

寺廟也沒吃的,朱元璋被趕下山流浪,1351年,他在世僅剩的親人,二姐病逝了,留下丈夫李貞和兒子李文忠,1353年參加義軍的朱元璋回鄉招募兵勇,姐夫李貞帶兒子文忠來投奔,外甥李文忠收為養子,所以朱元璋稱帝時,自己這邊的親戚,有姐夫李貞,封為曹國公,外甥李文忠,開國將領,僅這兩位。

朱元璋唯一的正妻馬皇后。

朱元璋老婆這邊,馬皇后本就是郭子興養女,郭子興早死,他有個小女兒也嫁給了朱元璋,封為郭惠妃,等於說馬皇后除丈夫朱元璋外,還有個妹妹,除了馬皇后以外,朱元璋時期還有2位妃子以皇后待遇掌過後宮,也稍微提一下,李淑妃和郭寧妃。

李文忠,朱元璋外甥,格外喜愛,功臣廟第三,襲曹國公,死後追封岐陽王,他兒子李景隆就悲劇了。

朱元璋稱帝時李淑妃的父親李傑任廣武衛指揮使,後在北征中陣亡;郭寧妃最有意思,說他父親郭山甫會看面相,見過朱元璋後覺得貴不可言,於是把女兒硬塞給他,朱元璋稱帝后封為寧妃,郭山甫已死,寧妃兩個哥哥,郭英、郭德均封侯。


圖文繪歷史


朱元璋本來出身於農民,他們一家人都沒有接受過什麼教育,名字起得也很隨意。他的父親叫朱五四,伯父叫朱五一。伯父生了四個兒子,分別叫重一、重二、重三、重五。而他父親也生了四個兒子,分別叫重四、重六、重七、重八。這就是朱重八的來歷,後來朱元璋也覺得自己的名字的不好聽,於是給自己換了個朱元璋的名字。璋是一種很鋒利的玉器,元代表元朝,朱與誅同音,朱元璋這個名字就是希望自己像一把利器,誅滅元朝。大姐很小的時候,就被送給了一戶姓王的人家,長大後同王姓的兒子王七一成了親。


大哥朱重四,娶了王家閨女為妻,後來生了兩個兒子:聖保和驢兒,還有一個女兒 。

朱重六和朱重七是朱元璋的二哥和三哥,分別入贅到唐家、劉家做了上門女婿。

二姐朱佛女,也被早早的嫁給了李貞為妻,生了一個兒子名字叫保兒。

至正四年(公元1344年),由於旱災和瘟疫,先是朱元璋六十四歲的父親染上了瘟疫,在四月初六去世,接著大哥朱重四又染上了瘟疫在初九死去,他的大兒子聖保也夭折了,到了二十二日,朱元璋59歲的母親陳氏也染病身亡,而此時同在鍾離縣的伯父朱五一全家十四口,除小兒媳田氏外,也都已全部死去。短短几年內,三嫂劉氏病故,二哥的獨生子來旺兒夭折,大姐大姐夫王七一全家死絕。

朱元璋和二哥又苦熬了幾個月後,實在難以為繼,朱元璋於是出家當了和尚,二哥外出逃荒,兄弟二人就此分手。


朱元璋投奔郭子興後,曾派人四處尋訪親友,得知二哥已死去,“獨剩寡婦野持筐”,二姐和三哥也都已去世,大嫂帶著侄子侄女來投靠,二姐夫帶著李文忠也來投靠。朱元璋當上皇帝后,眾多親屬同輩只剩下二姐夫還活著,有一個侄子朱文正,一個侄女後被封為慶陽公主,還有一個外甥李文忠。

建國後,本來應該是郡主的侄女被封為了公主,而侄子朱文正守洪都立過大功,但後來勾結張士誠被朱元璋發現,被囚禁至死。但是朱元璋念及他的功勞,將其子孫封為靖江王,這也是唯一一個不是朱元璋直屬血脈的王族。外甥李文忠也被封為曹國公。由此看來,朱元璋對自己的親戚還是挺不錯的


血祭軍鑑


朱元璋是一個在苦難中成長的帝王, 至正四年(1344年)一場大旱災和相繼而來的瘟疫,奪走了父母和大哥的生命,也改變了一個種田娃的一生。朱元璋稱帝,明朝建立後,朱元璋的親人除了自己的老婆孩子外,還有一個大嫂,一個侄女,一個侄孫,一個堂侄女,一個姐夫和一個外甥活在人世間。

一個大嫂——王氏

朱元璋對大哥朱重五一家人的感情是複雜的,提到大哥,朱元璋曾經說過:“幼因皇考惜之甚,及狀,無狀甚焉,其非奉父母之道,有不可勝言。”朱元璋和大哥一家從小生活在一起,可哥哥對父母和朱元璋的態度不怎麼好,所以對哥哥一直心懷怨恨。可對嫂子王氏的態度就截然不同了。嫂子入門兩個月,朱元璋出生,嫂子帶大,感情深厚。大哥死後,嫂子迫於生計,帶著兒女回了孃家。至正十四年(1354年),朱元璋已經在起義軍小有名氣,領兵滁陽,嫂子帶著兒女前來投靠。親人相見,淚眼汪汪,抱頭痛哭。當時的心情:“其不勝之喜,復何言哉!”

朱元璋稱帝之後,封大哥為南昌王,嫂子王氏為南昌王妃。嫂子和孫子朱守謙生活在南京,朱元璋對寡嫂一家也是照顧有加。孫子長大後,跟著孫子前往廣西桂林就藩。洪武十三年,孫子犯錯被朱元璋貶回老家鳳陽種田,嫂子怕孫子受苦,找人悄悄代替孫子種田。嫂子去世後,祔葬皇陵。但由於朱元璋對大哥、侄子、侄孫的特殊感情,嫂子死後無法享受“配食” 的待遇。

一個侄女——福成公主

朱元璋的大哥大嫂誕下兩兒一女,可惜大兒子很小就死了,只剩下兒子驢兒和女兒。朱元璋很喜歡驢兒,把驢兒收為乾兒子,取名朱文正。文正跟著叔叔南征北戰,在洪都保衛戰立下赫赫戰功,只可惜後來因封賞不公,心態失衡,為非作歹,甚至想投靠張士誠,扎小人詛咒朱元璋,被朱元璋失手打死了。儘管對大哥和侄子的感情複雜,稱帝后的朱元璋還是封侄女為福成公主,允許侄女以旁系親屬的身份享受著直系公主的待遇。公主後來嫁給了王克恭,駙馬王克恭曾經是福建行省參政,後改福州衛指揮使。

一個侄孫——朱守謙

守謙小命“鐵柱”,一個很可愛的名字,可是長大後的鐵柱一點都不可愛,反而成了一個人人害怕的混世魔王。父親文正被朱元璋打死的時候,鐵柱才四歲。朱元璋摸著鐵柱的小腦袋安慰到:“鐵柱,不要怕,你父親雖然犯了很多錯,但我不會怪你,等我打下天下,給你加官進爵。”朱元璋稱帝后,確實履行了他的諾言。洪武三年,大封諸王,鐵柱被封為靖江王,藩地廣西桂林,唯一一位非直系子孫為王,這一年,改名 “朱守謙”,有“守禮謙虛”之意,用意顯而易見。

朱元璋對於守謙父親朱文正的死,一直心懷慼慼,很害怕守謙重蹈父親的覆轍。可偏偏怕什麼來什麼,守謙在廣西當藩王期間:“所遊處,不過強淫人妻女,強取人財物。即目見爾宮中金銀之類,多系非禮之財。”惹得當地百姓怨聲載道,朱元璋將其召回南京親自教導。守謙不服氣,寫詩埋怨諷刺叔公。叔公很生氣,打發侄孫回老家鳳陽種了七年的田。本以為經過歷練的侄孫會有所改變,派侄孫鎮守雲南。不料到了雲南的朱守謙變本加厲,不僅騙朱元璋的錢,把宮殿建得比南京的皇宮還要豪華,還姦淫擄掠,無惡不作。朱元璋對這個討債鬼根本沒有辦法,只好將其囚禁在京,幾年後朱守謙鬱鬱而終,享年三十一歲。

一個堂侄女——慶陽公主

慶陽公主是朱元璋堂兄朱重四的女兒。因為戰爭、饑荒、瘟疫,朱元璋的叔叔一脈,幾乎死絕,只剩一人。慶陽公主在朱元璋革命時期,就前去投靠了。朱元璋對這個堂侄女也是好得沒話說。朱元璋身邊有一個叫黃琛兵馬副指揮,做事特別謹慎,為人也比較厚道,朱元璋負責牽線搭橋,促成了彼此的姻緣。洪武元年,冊封為慶陽公主,授予黃為駙馬都尉,不久遷淮安衛指揮使。靖難時,朱棣揮師南下,慶陽公主到軍中和朱棣議和。一個女子,可見其氣魄!

一個姐夫——李貞

朱元璋有兩個姐姐, 大姐太原長公主,嫁王七一,早卒。二姐曹國長公主,嫁給李貞。二姐是個持家有道、孝順長輩的好女人,嫁人後也常常接濟孃家,可惜死得早。至正十四年(1354年)大嫂前腳領著文正投靠朱元璋,李貞後腳就帶著兒子李文忠前來。朱元璋創業時,帶著外甥南征北戰,姐夫留守後方,也出力不少。李文忠守嚴州時,常常需要外出打仗,所以嚴州的軍務都由李貞處理。李文忠攻克桐廬,把俘虜送回嚴州。俘虜趁著嚴州防守空虛,想要逃跑,李貞就把他們都灌醉綁了回南京。李貞為人謙卑恭順,深得朱元璋喜愛,朱元璋賜予李貞高官美宅。建國後,李貞依然保持謙卑恭順的初心,曾說道:“富貴而忘貧賤,君子不為也。”洪武十二年冬去世,朱元璋親自為其寫祭文,贈隴西王,諡恭獻。

一個外甥——李文忠

文忠小命“保兒”,也是一個很萌的名字,可他卻是一個“猛”將。保兒跟著父親李貞前來投靠舅舅朱元璋時,朱元璋飽受郭子興猜疑,急於培植親信勢力,收文忠為乾兒子。文忠在多年的實戰中,逐漸成長為獨當一面的大將,成為朱元璋定鼎中原的左膀右臂。建國後,明朝建立後,李文忠多次領兵出塞征討元軍殘餘勢力,戰功顯赫。洪武三年,獲封曹國公。1379年(洪武十二年),明太祖又詔命李文忠主持大都督府(最高軍事機構),兼主管國子監(全國最高學府)。洪武十六年,文忠因病去世。李文忠是真正的“儒將”,帶兵打仗,勇猛無比,閒時在家手不釋卷,頗有儒家風範。只可惜兒子李隆景不爭氣,只會紙上談兵。

總而言之,朱元璋稱帝之後,雖然親戚所剩無幾,但是朱元璋待他們真的不薄。


小高讀史


趣談答案:朱元璋稱帝的時候,像他的哥哥姐姐,那一個輩分的人基本都沒了。而有跡可循的,包括但不限於朱元璋的侄女和侄孫,還有那個倒了八輩子黴的外甥。

一個絕戶的誕生

這句話絕對不是一個笑話,也不是某個相聲裡面的專用術語,單純的來看朱元璋就是一個絕戶。


原本還想著把朱元璋父母以及自己的兄弟姐妹去世的那個日子找出來,後來想想也沒有必要了,畢竟這個歷史知識點大家都曉得。

我們需要簡單的講一下,朱元璋的父母以及自己的兄弟姐妹是怎樣去世的。

關於這一點歷史有很多種說法,我們拿出最為靠譜的一個說法叫做修黃河。

這一點大家可能很難理解,畢竟只是修一條黃河而已。等等,修一條黃河在古代好像也是一個大的工作量。

事情是這樣嬸兒的,黃河決堤,當時的朝廷官員站成了兩支隊伍,一支隊伍主張修繕,另一支隊伍主張不修繕。

而最終主張維修的那一支隊伍獲勝,並且在不久的將來維修黃河。

這原本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好事情,但是在維修黃河的時候出現了亂子,比如元帝國貪腐的本質。

當時修繕黃河是有維修工款的,而當時的地方官員也希望能夠從中撈一筆,就這樣你撈一下我撈一下,撈著撈著就撈到朱元璋的家裡去了。

朱元璋的家裡面沒有錢就只能把糧食拿出來,而這個糧食不是普通的糧食,是種糧。

於是在缺糧食以及部分疾病的耽擱之下,慢慢的這一家人也就都到了地下。

朱元璋對待親戚的態度

首先這個絕戶並不是絕對意義上的絕戶,朱元璋除了自己的媳婦,自己的孩子之外,還是有一些親戚的。

比如朱元璋的外甥李文忠。

在朱元璋之後的從政生涯當中,我們能夠明顯看到朱元璋對於自己的親戚家人以及對於當地的官員展現出來的兩種不同的態度,分別是嚴於律人寬於律己。

而這樣的一種變法和態度,直接讓朱元璋在後期做了諸多錯誤的事情,比如側立藩王。

我們沒有足夠的數據,也沒有足夠的證據表明,在崇禎年代,朱元璋的子嗣一共有多少,但是我們從嘉慶時期,從萬曆時期對應的延續下來就不難發現,崇禎時代朱元璋的子嗣極有可能超過了百萬。

這樣的一個龐然大族,對朱元璋以及朱元璋的家人,甚至整個朱家的天下帶來了不可磨滅的打壓。

歡迎大家關注@趣談唐宋元明清 ,歷史研究者,優質歷史領域創作者,每日分享新鮮歷史冷知識,解決歷史趣問題,愛你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