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相信傳統文化中:否極泰來,物極必反嗎?為什麼?

浮生寂滅


否極泰來,物極必反這句話是中國古人總結出的一條萬物發展規律,同時也是一句警惕和勉勵的名言。對於順境中的人來說這是警惕,提醒人們要居安思危,不能腐化墮落,否則很快就會家道中落。而對於逆境中的人來說則是一種勉勵,暗示人們堅持下去,很快就能扭轉目前的頹勢。在這句話雖然是個自然規律,但當中起決定作用的還是人。順境中,人只要一旦迷失自我,自然會應驗這個規律,逆境中若自身不去堅持努力奮鬥,那這個規律永遠不會應驗。


足下三尺


“否極泰來,物極必反”,體現了中國古人的哲學智慧和辯證思考。事物發展到極致,會朝著另一個方向轉變。這也展現出了我們的性格,即面對順境,要居安思危;面對逆境,要積極樂觀。


我是比較相信這句話的。


1、否極泰來。


提到這句話,我第一聯想到的是中國革命的勝利。近代以來,自清代鴉片戰爭、甲午戰爭、八國聯軍入侵北京,一直到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我們正是因為懷抱著積極樂觀、大無畏的革命精神,才奮戰抗爭勝利,再次贏得了國家獨立和人民解放。近百年以來,我們受了很多的磨難,內心來說,我們已經跌落到谷底了,一定能夠“否極泰來”。這是對勝利的渴望,是對革命的樂觀,也是對民族的自信。


我第二個能想到的畫面是我自己經歷過的某些困難。2003年非典來臨之時,我正在讀高二,因發熱住院治療並再休學半月。那段時間,我承認一開始自己很焦慮,即將升入高三,連治病帶休學要一個月的時間,我學習要是落下影響了考學怎麼辦?雖然是上高二,但我甚至做好了一旦高考成績不理想,我要復讀的準備。好在,後期休學在家的那短時間,我想著“事情已經這樣,再壞還能壞到哪裡”!上學後,我一點點的追趕,高考也沒有產生太大的影響。


2、物極必反。


這主要講我們要有居安思危的意識。也就是我們在取得一點成績,或者身處順境的時候,要低調做人做事,不能驕橫自滿。應該清楚“水滿則溢”的道理,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不能失去理性和判斷力。我們能做到就是儘量讓事物在好的道路上停留的久一點,或者長期保持向好的動力。


最後,我想說我們每個人都要保持一顆平常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成績屬於過去,奮鬥留給自己,我們永遠在路上,我們一直在奮鬥。


黑色暱子外套


物極必反,是指事物發展到極端,會向向反方向轉化,出自《呂氏春秋·博志》。

否極泰來,逆境達到極點,就會向順境轉化。指壞運到頭好運就來了。

出自中國典籍《周易·否》和《周易·泰》。

二者都在強調矛盾雙方的對立轉化。所以這也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哲學觀點,古代唯物辯證法思想。

物極必反,否極泰來這種觀點我是相信的:

一方面它是來源於先賢們對古代事物的發展認識,對客觀現象演繹推理而得出。就像水滿則溢,月盈則缺。

另一方面,老子曾提出過:“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禍是形成福的前提,而福又含有禍的因素。所以當一個人正處於事事如意,順風順水情況下,就要有憂患意識,避免向反向不好的一面轉化;而當你處於人生低谷也不要過於沮喪惆悵,只要努力不放棄也一定會走出逆境。

其實這和“物極必反”、“否極泰來”道理相同,就像老人們總說“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人生不可能總處於頂峰,它是波峰波谷不斷轉化的。

個人見解,頗為淺薄,不吝賜教。


人生在世詩酒花


大家好,我是零點拾韻,很高興回答題主的問題。

物極必反

“物極必反”意思是事物發展到極端必然走向反面,時常能警示我們任何事情必須要個“度”,自然現象中月亮最圓的時候也是它變“缺”的時候;日常生活中切忌暴飲暴食,否則傷身;古代也有“樂不思蜀”的反面案例……這些都好理解,人們也能獲得啟發和警示,所以不作為重點討論。

“否極”不一定“泰來”

今天我們重點討論“否極泰來”,“否”、“泰”是周易中的兩個卦,“否”卦不好,“泰”卦好,所以從古至今,很多身處逆境或失意落魄之人都用“否極泰來”給自己加油鼓勵,結果呢?有的人的確“泰來”了,而有的人卻至死也沒等到“泰來”,最簡單的例子就是中國足球“否”了這麼多年也沒見“泰來”。原因何在?主要是人們對“否”的不同態度導致了不同的結果,用現在的話說是主觀能動性

如何推動“否極泰來”

那麼,怎麼能實現“否極泰來”呢?個人淺見,鬼谷子在《捭闔策》中提到的幾句話可以借鑑:“目貴明,耳貴聰,心貴智。以天下之目視,則無不見也。以天下之耳聽,則無不聞也。以天下之心慮者,則無不知。”當然,這句話原意是說的治國理政,但是人生在世,又何嘗不是呢?

“目貴明……以天下之目視,則無不見也”

眼睛要亮,而且要藉助旁人的眼睛。一個人只有兩個眼睛,視野狹窄,看任何事情可能只是管中窺豹,利用“天下之目”來看則肯定更為全面,更真實,更客觀。

“耳貴聰……以天下之耳聽,則無不聞也”

耳多一定要靈,而且多聽旁人意見。要打通信息途徑,多聽取別人意見,集思廣益,去粗取精,最後才能做出正確的決斷。

“心貴智……以天下之心慮者,則無不知”

心智要成熟,想別人之所想。學會換位思考,從旁人的角度思考問題,而不侷限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學會換位思考,才能得出全面的結論。

小結

人生在世,得意時要學會居安思危,切莫“物極必反”;失意時更不要“等”著“泰來”,要想“否極泰來”,首先還得我們做到目明、耳聰、心智。


零點拾韻


信,這是萬物發展的規律。逆境在折磨摧殘折磨人的同時也會錘鍊人的意志,打磨人的稜角,塑造強大的內心。這些內部的積累在沒有成功之前可能不那麼明顯,甚至於被掩蓋。但是,當內部的積蓄達到頂點,而外部的壓力又不會增加的時候,一切就會反轉也就是泰來。當然了,那些在逆境到來就直接認輸的人除外。類似福貴的那種情況也除外。彩票都有中獎的時候更何況人呢。逆境是個好東西,能讓你看清,認識自己,只是良藥苦口。順境中的人很容易就迷失,在碰壁之前能找回自我的人少之又少。



國學紫微


否極泰來,是易經中的語言。意思就是無論什麼事,只要是到達了最差的極限,再持續下去,就會慢慢向好發展了。這就相當於三角函數的sin函數圖像一樣。否卦相當於0以下的最低點的狀態位置,再運行,就離開了最低點,向上發展直到運行到0以上的最高點,就泰卦的位置。運行到泰卦位置,就要防止和避免墜落,就要想持盈保泰的法子。

人生的生命週期和否泰卦的函數週期是不太可能同步的。有的人經歷過了否泰轉換的全過程,得到了期許的好處,那麼他會對此深信不疑。可是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有的人生只是無限接近或僅僅到達了谷底,在這個過程中就結束了生命,他的生命長度限制了他迎接泰卦位置的人生頂點。所以他就不會相信否極泰來。因為他既看不到也活不到那個時候。

就像一個人,他的八字歲運推演中用神有力到位的時點是120歲,那時會出人頭地,名揚四海,富貴多金,但是正常人是熬不到那個時候的。



天人之學


讀懂這兩個成語,你就永遠不會抱怨你的人生。

就是否極泰來,物極必反。

經歷可人生大半輩子,我對傳統文化中的“否極泰來和物極必反”是深信不疑。

下面小簡單的說一下“否極泰來”。這個成語來自於易經裡面的兩個卦名,分別是十二卦“天地否”和十一卦“地天泰”。

否卦是天地不交,上下閉塞之象;泰卦是天地交泰,陽氣上升之象。

宇宙萬物負陰而抱陽,陰陽同在,好壞並存。壞到一定的程度好的就能顯現出來。可以這樣簡單理解“否極泰來”,當你真正的在谷底的時候,你往哪個方向都是上山之路!事實上很多人沒有在谷底的時候是無法感覺的到的。人生的智慧往往都在絕路出現!

再說“物極必反”,老子在道德經說過:“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反向去作用於事物,才是道的作用方向,去弱化事物的正向發展才是道的用處。

這樣說比較抽象,我們來慢慢分析。一個事物的存在,它只有向強與弱兩個方向去發展,如果是向弱的方向發展,最後這個事物弱到沒有,就消亡了。它也不可能永遠保持在中間不動,如果向強的方向發展,也不可以無限制地強下去,物極必反,就會呈現出它發展目標的反向結果。如果事物的進化發展可以無限進行下去,永遠沒有打住的那一時刻,那這個事物就無法得到平衡。一直在無限發展的途中,這個事物就不會存在於世,就不是宇宙間的事物了,就如宇宙的擴大,也不會無限制地擴展下去,最終也必將收縮回來,結束其存在。

所以我們必須要遵循自然規律,陰陽平衡,孤陰不生,孤陽不長!

否極泰來的文化、智慧可以淨化我們的心態,物極必反的文化、智慧可以隨時謹戒我們的行為。



龍門天成


禿鶴”是一個禿頂的孩子。隨著日子的流逝,六年級的“禿鶴”感覺到了自己的禿頂使學生“戲弄”的對象。自尊心受到了傷害,禿鶴為此做出了反常之舉。他用不上學了逃避同學異樣的眼光,用生薑擦頭希望在七七四十九天後長出頭髮來,用戴帽子企圖遮掩自己的禿頭。當這些都使自己陷入更“糟糕的境地”時,他索性在“廣播操”比賽這樣的重大日子裡,把自己頭上的帽子甩向了天空,導致全校的廣播操失控,而錯失了“第一”的榮譽,“就這樣,禿鶴用他特有的方式,報復了他人對他的輕慢與侮辱。”即使禿鶴用這樣嚴重的錯誤來報復別人對他的侮辱,但是,孩子還是純真的。他希望通過這樣的舉動來得到大家的認可,得到大家的尊重。可喜的是,他還是有著強烈地集體榮譽感,當他們學校的文藝演出缺少一個禿頭的演員時,他毅然站出來,承擔起了這個重要的角色,而且把這個角色演得一絲不苟,活靈活現。禿鶴在演出中感悟到了,只有為集體做好事才能得到大家的認可,得到大家的尊重


江湖雞翅


這個肯定相信,任何一件事情發展到了極限就會朝另一個方向發展。正所謂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做人處事不要把事情做得太滿,太滿了以後就會物極必反!故宮造房子,就是這個道理造了9999間半,就差半間不到1萬間,就是怕物極必反。太極圖就是最好的說明,陽極生陽,陰極生陽!




杭城艾匠


否極泰來”比喻情況從極壞轉好。

任何事物都有其壽命,一旦壽命到了盡頭就會進入下一個循環之中,好到極點就是樂極生悲,壞到極致就會死而重生。

此典出自《周易》。《周易》也叫《易經》,又簡稱《易》。是儒家的重要經典之一。

《周易》通過八卦形式(象徵天、地、雷、風、水、火、山、澤八種自然現象),推測自然和社會變化。認為陰陽兩種勢力的相互作用是產生萬物的根源,提出“剛柔相推,變在其中矣”等富有樸素辯證法的觀點。

“否”和“泰”是《周易》中的兩個卦名,天地交(相互作用)叫做“泰”,“泰”就順利;天地不交叫做“否”,“否”就失利。古人辨證認為,“否”是可以轉化為“泰”的,事物發展到極點,就要轉化為“泰”,故有“否極泰來”之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