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歲,“靜不下心”的我竟考上了公務員,我不是一個人在“戰鬥”

2016年,29歲的我,在經歷三次公考之後,終於在第四次終結了公考的三連敗,順利通過筆試、面試、政審等一系列程序,開啟了自己新的職業生涯。

<strong>29歲的年紀,我備考公考面臨的最大困難是:靜不下心。

29歲,“靜不下心”的我竟考上了公務員,我不是一個人在“戰鬥”

29歲,在我們老家,這個年紀應該是兒女雙全,最大孩子應該快上小學了,但是我還沒有對象。村子裡愛操心的人背後的“議論”,七大姑八大姨的“好心”催婚,朋友或者同學有意或者無意的調侃.....我一度擔心自己將來成為“老光棍”。

29歲,我已經以服務基層項目人員的身份在鄉鎮工作四年了,成為鄉鎮黨政辦的“常務副主任”,黨政辦除了年近50歲的主任和我,沒有其他人,我每天忙得“屁股不沾灰”,曾經連續7個月沒有休息一天。我幾乎沒有自己的閒暇時間。

29歲,我已經成為單位年輕人中“老大哥”,從2012年到2016年,單位陸續新進7位年輕人,而且這7位年輕人都是公務員,而作為他們“老大哥”的我,還一直沒有編制。談到工資、福利、待遇,我常常需要可以迴避。

29歲,“靜不下心”的我竟考上了公務員,我不是一個人在“戰鬥”

對於婚戀問題,它直接對於我的影響沒有那麼大,因為畢竟我要上班不怎麼回家,但是,它間接對於我的影響比較大,因為它直接作用於我的父母身上。這樣一來,出現的情況無非兩種,一種是我父母站在社會輿論的一邊,內心渴望著我早點成家,開始“逼”我,另一種是我父母為我揹負社會輿論壓力,澆滅自己內心的“渴望之火”。

對於工作問題,它直接影響了我備考公務員的時間。在鄉鎮,年輕人緊缺,僅有的幾個年輕人,個個需要扛起重擔,經常被壓得“喘不過氣”,想要時間充裕點,可能是領導都做不了主的一種奢望。更為讓人無奈的是,有的領導明知道你要考試,可能連一點“照顧”都不會施捨給你,他們關心的只是他們安排的工作。

人們的“過度”關注也是一個問題。與7位單位的年輕人相處,他們最關心的就是我的考試問題,7位公務員和1位不在編人員在一起,我總顯得那麼“特殊”,越是特殊,越是會成為焦點。他們的“過度”不是有意而為之,但是確實會給我造成很大的壓力,已經連續參加公考,作為“老大哥”的他們,不能老是讓他們失望。

29歲,“靜不下心”的我竟考上了公務員,我不是一個人在“戰鬥”

但是我的“靜不下心”在公考備考開始前卻不存在了。

我的父母在我跟他們說了準備參加公務員考試的的第二天,打電話對我進行了“諄諄教導”:你要考試就安心考,現在不准你去相親,我們不同意,做什麼事情都要一步一步來,先忙好一件事再說,你如果確定要考,就要下功夫考,今年不行,我們明年接著考”。電話那頭的父親顯得特別嚴厲,但是話語又如此暖心。

我的領導在年初人事調整前,找我談話了。“我們一直很欣賞你,但是我們更想幫助你,我們不想讓你一直有“名”無“份”,我們準備調你到一個稍微閒點的部門,給你更多的個人時間,我們會督促你,更希望你自己把握好”。離開領導的辦公室,我深深的鞠了一個躬,領導微笑著說:“去吧,加油。”

小夥伴們年後上班彷彿變得的特別忙,幾乎沒有在一起聊天的時間,僅有的幾次也是圍繞著工作而談,對於我考試的事他們隻字未提,只是我每天看書很晚回到寢室後,寢室門口都會放著一瓶熱水。後來進入面試後,他們七個人做了我十幾次的模擬面試官,甚至有幾次是犧牲了他們週末的時間。

29歲,“靜不下心”的我竟考上了公務員,我不是一個人在“戰鬥”

<strong>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

我能夠終結公考的三連敗,確實,我自己是付出不少辛苦的。那幾個月,可能是能夠與高考相提並論的一段時間,起早貪黑、廢寢忘食、韋編三絕......這些詞語來形容那段時間的我,也不算為過。

<strong>內因是事物發展的根本原因,對事物發展起決定性作用,“好風”就是內因,外因是事物發展的條件。“借力”借的就是外部條件,因此,我們不要忽視“外因”的作用。

備考公考的考生,學歷較高,心智較為成熟,如果真正確定公考的目標,並願意為之而努力的話,從內因角度來說,差別有限。差別大的是在於外因。

影響考生備考成功的外因有很多,但是<strong>作為父母、領導、親戚朋友、同事,我們可能不知不覺中就成為了影響公考考生成績外因之一。

29歲,“靜不下心”的我竟考上了公務員,我不是一個人在“戰鬥”

<strong>問題是:他們本質上都希望考生能夠考出好成績,但是有時可能沒有把握好“希望”的分寸,無形之中成為影響考生成績的“消極因素”。

那麼他們如何讓自己轉化為“積極因素”呢?

作為考生,更希望得到一些實際的支持。能夠用實際行動來支持考生,讓考生有獲得感,能夠切實解決考生的困難,儘量少一些言語的支持,隻言片語的支持,只會增加考生的壓力,比如,一位領導能夠為員工在備考階段騰出更多的備考時間,比再多的鼓勵話語都要貼身實際。

作為考生,更希望得到寬鬆的空間。支持如果不把握度,就會對考生造成一種“擠壓感”,這種“擠壓感”實際上就是一種無形的壓力,往往給考生帶來備考的負擔,影響考生的積極性。很多人期望過大,而每時每刻都想把這種期望像考生表達,讓考生覺得自己每天都被“考試”包裹著。

作為考生,要能夠把自己變成他們的外在因素從而來影響他們。如果遇到外在因素無法轉變,那麼要變的就是考生,此時,考生就要轉變成外在因素去影響他們,然後再通過他們影響自己。在這一過程中,關鍵要學會主動的溝通交流,同時還要善於綜合運用多種措施。

29歲,“靜不下心”的我竟考上了公務員,我不是一個人在“戰鬥”

<strong>寫在最後:要想上“青雲”,“借力”很重要,公考備考不是一個人的“戰鬥”。

<strong>

<strong>

<strong>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