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為啥沒有格魯吉亞的民族主義情感?

asd57362118


到現在了,誰還在用一種固定化的標籤去看待歷史人物呢?非要把一個人永遠的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和永遠標榜的歷史光榮榜上。每一個歷史人物都是多面體,同時每一個歷史人物所作出的每一個歷史事件,都有著不同的考慮,尤其是對當時社會經濟狀況的考量受到很多現實因素的影響。

斯大林作為格魯吉亞人在統治蘇聯時期,卻積極推行大俄羅斯主義,並非因為斯大林討厭自己的國家,討厭自己的民族,而是斯大林作為蘇聯的最高統治者,本應該推行大俄羅斯主義。倒不是說這樣做一點問題也沒有,而是對斯大林這個人的秉性而言,他很難像列寧一樣尊重各民族,真正平等相待。他的基本理念便是推行大俄羅斯主義下的蘇聯帝國。

斯大林確實是一個十足的格魯吉亞人,他也很崇拜自己的民族英雄,但是斯大林登上權力頂峰之後他卻以俄羅斯人自居,而且非常警惕他的民族同胞,斯大林可以說對於布爾什維克主義的偏激理解,使得在未來的執政生涯當中出現了很多令人費解的概念。在他的學生時期受到了布爾什維克主義的影響,不再強調民族成分,而強調全世界無產階級革命。但這其實是要建立在各民族平等共存,解決各民族的根本發展矛盾而達到的一種和諧狀態。在這種狀態之下,各個民族聯合起來宣揚布爾什維克主義,不強調民族成分而強調無產者對於資產者的革命徹底解放這個世界。

但最後斯大林不能說他當時的理解是偏激的,但至少他掌權以後的蘇聯其做法是強而偏激的。

因為由於社會條件的限制,他無法做到各民族真正的平等民族問題,真正得以解決。但是他卻強行想要到達一種沒有民族概念的效果,所以一直想要獨立的民族包括自己的民族格魯吉亞,斯大林都採取極其警惕和壓制的政策,強行依靠俄羅斯和布什維克黨的執政,去消滅民族成分,以達到在蘇聯國內除了工人階級就只有工人階級的敵人。

在斯大林執政之前在列寧生前,蘇聯的民族政策是採取自覺權原則,被壓迫的民族有擺脫被壓迫民族的獨立權。

在蘇聯制度之下,採取以區域自治形式確保少數民族的權利,以及民族平等管理國家事務。但是蘇大林掌權以後這一政策被推翻,對斯大林來講,基本邏輯是這樣的,首先作為一個格魯吉亞人斯大林深知自己的這個民族,以及很多少數民族具有彪悍的本性。

他們很難全心全意的去支持蘇聯帝國的建設,而且這些少數民族在封建時代被壓迫數百年甚至上千年,獲得獨立和民族自覺,誰又願意加入另一個團體?大家更願意的是有自己的一個攤子,成立自己的國家。列寧時期的蘇聯,雖然是一個整體,但是這些少數民族卻多次要求活得獨立,斯大林不能容忍。尤其是格魯吉亞,沙俄用了60年和大量的心血才征服這一地區和民族,而且這一民族在沙俄征服以後有參加了游擊戰爭數十年,自己的民族並不喜歡這個大家庭。

所以只要一有機會各路,其他人就會尋求獨立,更何況蘇聯以及布爾什維克主義和列寧承認這一點。這就讓斯大林很難辦,因為如果真要執行列寧的民族自決權原則,那麼就意味著周邊少數民族都會尋求獨立,一旦這個頭被自己的民族開頭,那麼之後的後果是無法預料的,整個國家也會因此而解體。

這時候最正確的做法。其實很簡單,歷史上也有很多人這麼做,那就是講血緣民族的劃分概念變成地域的劃分概念

一個民族主體成立自治區,轉變成按一個地區行政劃分來代替。古希臘的斯巴達,雅典和羅馬城邦建設的開始階段,都有這一做法。而且在東方的很多封建大國之中這種做法也屢見不鮮,可以進行移民,形成民族雜居。通過國家行政的概念去代替各個民族獨立的概念。可以說東西方的兩種文化對於民族問題的解決都有自己的方法,不能說蘇聯的斯大林非得要學其中的任何一個,哪怕在其中獲得靈感也不至於之後蘇聯解體的如此迅速。

但是斯大林領導下的蘇聯並沒有在東西方文明之中獲得更好的靈感,而是選擇了推行大俄羅斯主義,並對民族獨立現象進行殘酷鎮壓,將俄羅斯作為核心的領導統治整個蘇聯。所謂主義的根本就是不分民族不分階級,無產者進行世界革命獲得世界解放。但是到了斯大林統治時期,這一切概念全部變了味兒。不分民族,卻堅持大俄羅斯主義,不分階級,卻在政權初步穩定以後大搞階級鬥爭,流放數百萬人。進行世界革命解放全人類,演變成了與資本主義國家的爭霸。

不僅如此,還讓自己的小兄弟們苦不堪言,國家內部發生動亂衝突和政變

列寧最初所希望建立的穩定的政治秩序和各個國家民族的聯合,都成為了斯大林個人權利與慾望的工具。按照他的邏輯,俄羅斯族是蘇聯的主體民族,而且更具強大的力量。對於其他民族,斯大林所做出的罪行罄竹難書。

  • 第一,在烏克蘭饑荒當中,烏克蘭人死了四分之一多,民族大受打擊。烏克蘭一直認為這是斯大林古義實施的種族滅絕。具體情況怎樣?尚不得而知。

  • 第二,在1937年的斯大林以日本可能侵犯遠東地區為由將18萬朝鮮人從遠東遷到哈薩克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讓他們成為日本的代理人。鞏固了自己在中亞地區的民族壓迫。

  • 第三,在遠東地區驅趕當地的遊牧民族,大量當地的人口,尤其是華人。驅趕和屠殺。有一些僥倖回國,有一些則被流放,一掃而光。

  • 第四,在蘇德戰爭爆發以後,斯大林藉此機會把境內的近40萬日耳曼人遷到了西伯利亞和中亞地區死傷無算。

  • 第五,在1943年收復克里米亞半島和高加索地區以後,當地的獨立民族約100萬人被流放到西伯利亞。


在東方的封建國家當中,進行民族移民是為了控制這些人,各個民族的人穿插在一起,其獨立的可能就會大大減弱。但是斯大林進行民族移民就是為了徹底消滅它們。在短期內斯大林這麼做確實把蘇聯的政權穩定了下來,因為除了俄羅斯族,其他的民族甚至無法在這一政權當中分享一丁點的殘羹剩飯。

換一個層面,這種極其嚴重的民族壓迫也直接導致各個民族對蘇聯的仇恨。當蘇聯面臨內外交困的一系列問題時,各個民族的領導人以及自由主義者迅速崛起,紛紛為自己的國家和民族奔走呼嚎,傾刻間帝國崩塌蘇聯解體。而解體以後獨立的國家和民族也都是按照原有的民族界限劃分的國家領土。這便是對斯大林政策最大的失敗和最大的諷刺。


世界史圖鑑


斯大林1878年誕生於格魯吉亞的哥里市。當時距離格魯吉亞成為沙皇俄國的保護國已經過去了100年,距離被沙皇俄國吞併格魯吉亞已經過去了77年。

沙俄吞併格魯吉亞初期,沙俄實行了軍事統治。格魯吉亞處於沙俄和土耳其、波斯的戰爭前線地帶,俄軍總司令兼任格魯吉亞民政長官。隨著戰事的推進,格魯吉亞的轄區也逐漸擴大,從而奠定了今日格魯吉亞的版圖。在軍管的同時,沙俄也在試圖讓格魯吉亞真正融入俄羅斯帝國。

俄羅斯和格魯吉亞有很多共同點,促進了二者的融合。首先,格魯吉亞人和俄羅斯人都信陽東正教。其次,兩國都是大貴族土地所有制,大量農奴為地主服務。俄羅斯還使用強力手段讓格魯吉亞成為俄羅斯的一部分,例如,1811年,格魯吉亞東正教堂的自治地位被取消,格魯吉亞成為俄羅斯東正教會的一部分。1865年沙俄的農奴制改革也覆蓋了格魯吉亞,並一直持續到1870年代。

格魯吉亞作為沙俄的邊疆地區,經常成為戰場前線。格魯吉亞人也被徵召入伍與俄羅斯人、亞美尼亞人等一起和土耳其人作戰,從而塑造了他們的共同身份。與此同時,隨著俄語的普及、人口流動的加快,沙俄境內各民族逐漸形成了共同的國民身份。這表現在沙俄各民族之間沒有硬性的優劣高低之分,真正的差別從民族差別變成了階層和財富差別。

到斯大林出生的時候,他雖然在家庭生活中講格魯吉亞語,但是學校教育讓他掌握了嫻熟標準的俄語。在公共場合,斯大林和其他俄國人沒有任何差別。或者說,斯大林自認是一個俄羅斯的格魯吉亞人。這裡的格魯吉亞是一個地區,而不是一個民族。在他的頭腦中,格魯吉亞是俄羅斯的格魯吉亞,而不是格魯吉亞人的格魯吉亞。因此,如果說斯大林有什麼民族主義的話,那也是俄羅斯的民族主義。

需要注意的是,蘇聯建立前夕,美國總統威爾遜倡導的“民族自決”剛剛出現。沙俄民眾對民族自決還相當陌生。中亞的遊牧居民還沒有分化出當前的五個“斯坦”,而是統一自稱為“穆斯林”,概言之,他們只有穆斯林這個宗教身份,而沒有什麼民族身份。而恰恰是在斯大林擔任蘇聯領導人後,才領導建立了民族識別和分類理論。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斯大林是創造民族理論和民族主義的人,而不是被民族主義所左右的人。


布萊克懷特


大家好,我是HK君,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1.一個合格的國家最高統治者要為這個國家的整體利益服務,而不是為自己的出生地或本民族服務!


2.如果斯大林有狹隘的格魯吉亞的民族主義情感,他的眼光只停留在格魯吉亞這個的地方,他就成不了蘇聯的國家領導人。

這樣的案例太多了。

比如,出生於德國的葉卡捷琳娜大帝(女皇)掌權後,就會為了俄羅斯民族和俄羅斯這個國家的利益奮鬥,而不是為了德國,或德意志民族的利益奮鬥!

拿破崙在年輕的時候,還是個科西嘉島的民族主義者(科西嘉人原來是意大利的民族,在1768年劃歸法國之前,屬於熱那亞共和國),等到他在法國軍隊崛起的時候,他就成長為法國的領袖,而不會將自己侷限為科西嘉的地方主義者,最終成為法國皇帝。

3.民族是一種文化概念,地方是一種地理概念,都是動態的,並不是一成不變的,格局越大的人,就不會被小概念的文化或小地方的情感所阻撓。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HK君,期待您的關注。


HK君



最本質的原因是斯大林與列寧關於民族主義同共產主義關係的不同理解。

在列寧看來,民族主義和共產主義在本質上是對立的。雖然俄國可以首先實現社會主義革命,但要最終建成社會主義,要靠西歐法國、德國等發達國家的工人革命。所以,他把蘇聯只視為一個工人革命的產物,至多就是推動世界革命的工具,使用加盟共和國形式,目的是以後法國、德國革命後,也可以作為加盟共和國參與進來。

同時,民族主義在他看來,只有弱小民族的民族主義才有積極意義。原因是,根據他的帝國主義論,發達國家是依靠殖民地維持的,因此,通過煽動被壓迫民族的民族主義浪潮,推動他們獨立,西方列強失去殖民地就無法維持統治,就會爆發工人革命,最後加入蘇聯。

說的很有道理吧。

但斯大林不是這麼看的。列寧和各種民族主義分子打交道少,而斯大林很多。他知道高加索南北的這些民族主義者是什麼貨色,也被波蘭的民族主義者教過做人,他知道以上這些其實是行不通的。

因此,他反過來,認為只有先建設好蘇聯,才有共產主義運動。等到蘇聯建設好了,以後紅軍打到哪裡,哪裡就是社會主義國家了。而言建設穩固的蘇聯,就必須轉而鎮壓蘇聯內部少數民族的民族主義。否則,民族主義到了哪裡,哪裡的資本主義就會復辟了。

而無論是蘇聯政府,還是沙俄政府,只要是俄羅斯地區的中央政府,為了維持國家統一完整,都是有相通之處的,首要的就是俄羅斯化,推行俄語,邊緣化少數民族語言,通過各種移民手段促進民族交流與融合,進而構建一個新的,以大俄羅斯民族為基底的“蘇維埃民族”。

至於說他本人的少數民族身份,在其中的作用不是很大。更多的,是由於他來自邊疆地區,眼光是盯著整個俄羅斯看的,國際視野雖然有,但他的海外經歷是在伊朗工作的海外經濟。相反,列寧這樣的貴族革命家,長期流亡海外,是盯著歐洲乃至世界看的,對俄國的情況反而不怎麼了解。

深度解說家



成大事者不拘小節。

斯大林一生致力於共產國際化,希望建立一個天下大同的世界,實際上就是最終消除種族隔閡,國家界限。


所以作為格魯吉亞人,他是有著格魯吉亞民族情結的。但是作為一個偉大的蘇聯領導人,必須讓個人情感讓位於國家利益和事業理想。

從他在打響衛國戰爭時,為了遏制德軍所向披靡的進攻步伐,提出了“蘇聯沒有俘虜,只有叛國者”的口號後,他的兒子被德軍俘虜了,所謂父子連心,斯大林不可能對自己的骨肉落入敵手而毫不動情。但是為了蘇聯這個國家的大利益,他堅決帶頭做出表率,踐行自己樹立的政治紀律,把自己的兒子像對待所有被德軍俘虜了的蘇聯紅軍一樣處理,致使他的兒子死在德軍手中。




對待格魯吉亞的民族主義,他採取的是一樣的策略,就是誰搞民族主義,破壞蘇聯團結,誰就是叛國,就要受到無情鎮壓。無論他是親人還是朋友,概莫例外。在他的鐵腕統治和清洗下,格魯吉亞人對他也就少了那份鄉情之念。只會在調侃時說斯大林是我們的民族英雄,因為只有他可以殺死那麼多俄羅斯人俄羅斯還毫無辦法。


謝金澎


斯大林為啥沒有格魯吉亞的民族主義情感?——從造就他政治認同感的少年成長環境來看,是因為格魯吉亞本來就與俄羅斯結成了長期的命運共同體,民間對俄羅斯的認同足夠強固、濃厚;更重要的原因是他投身的共產主義運動的長久國際性質與作為政治領袖的“大丈夫四海為家”的胸懷。



從歷史上看,格魯吉亞這個古老的東正教國家長期遭受伊斯蘭勢力的侵略蹂躪,許多格魯吉亞人在如此持久的蹂躪下皈依了征服者的宗教,有說法稱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祖上便是奧斯曼統治時期皈依伊斯蘭教的格魯吉亞人。格魯吉亞併入俄羅斯,主要不是俄羅斯軍事征服強迫格魯吉亞的結果,而是格魯吉亞各公國統治者和人民在奧斯曼、波斯兩大伊斯蘭教異族帝國拉鋸爭奪鐵蹄蹂躪下作出的選擇,求助於俄羅斯這個同一宗教認同的新興強國。而且,格魯吉亞人才也在俄羅斯帝國內部得到了遠遠大於小小格魯吉亞所能提供的發展空間,並在兩百多年時間裡成長起了相當強烈的認同感。無論一些人如何渲染格魯吉亞人的獨立民族主義感情,這些歷史事實是無法抹煞的。如1812年俄羅斯衛國戰爭中殉國的名將巴格拉季昂就是格魯吉亞人。在蘇聯反法西斯戰爭中,共有30萬格魯吉亞軍人陣亡,90名格魯吉亞軍人獲得蘇聯英雄稱號,也是格魯吉亞社會對俄羅斯認同傳統的發揚光大。成長在這一環境中的斯大林,從小繼承、發揚光大了格魯吉亞民族感情中親近俄羅斯的這個部分,實不足為奇。


巴格拉季昂元帥


從那時的現實生活和革命、建設需要來看,斯大林投身的共產主義運動從一開始就是高度國際主義的,在俄羅斯帝國境內也是高度跨越民族界限的。布爾什維克黨內高級領導人中有大批成員是非俄羅斯族,包括那些一戰之後脫離了俄羅斯的民族,如紅軍名將伏龍芝是羅馬尼亞人,肅反委員會創始人捷爾任斯基是波蘭人,托洛茨基是猶太人,……在這樣一個奉行超越國家民族界限意識形態、成員構成高度跨民族的布爾什維克黨內,如果抱有濃厚地方民族主義感情,那就根本沒有可能成長為領袖。

同時,作為才幹卓越、壯志凌雲的偉大政治領袖,他從來就抱有“大丈夫四海為家”的胸懷,小小格魯吉亞根本容不下他的才幹與雄心。他沒有格魯吉亞的民族主義情感,正如拿破崙沒有科西嘉民族主義感情一樣。



最後,作為曾經的民族工作領導,他深深體會到了狹隘地方民族主義對一個大國的潛在毀滅性影響;所以,在籌建蘇聯國家體制時,他設計的方案是各民族共和國加入俄羅斯聯邦的方案,而不是其它民族共和國與俄羅斯聯邦並列作為蘇聯的加盟共和國。


梅新育


民族主義本來就是一種現代話語,列寧主義,馬克思主義等的世界革命,是要超越民族主義,在這種理論觀照下,民族主義其實是一種較為反動的意識形態話語。民國時期國民黨不是提倡民族主義文藝嗎?看看左翼作家以及自由主義作家是如何批評民族主義文藝的就知道了。在理論上,革命的終極目標都是要消滅國家,階級的,民族主義話語不過一直障礙,在某種程度上,它和種族主義常常會互通,雖然兩種有區別。但民族主義也有消極與積極之分,看在什麼歷史階段,已經要應對的是什麼對象。因為這種話語可以激發情緒,所以常常被統治階級利用來討好普通民眾,有時還成為轉嫁矛盾的工具話語之一。因此,斯大林雖然出生在格魯吉亞,但在蘇聯的意識形態上,民族主義話語是表現在對待其他社會主義國家,因此以前批評蘇聯說是red帝國,沙文主義,就是這個意思,所以問斯大林為何沒有格魯吉亞民族主義感情沒有意義,或者說,不是主要問題。

想了解這些歷史,推薦閱讀一本書,西蒙·蒙蒂菲奧的《青年斯大林》,這本書有不少有意思的記載,讀完可以瞭解青年斯大林的歷史與性格,可以窺測以後的一些歷史。斯大林出生在高加索地區,這裡是宗教衝突常年不斷,暴力是家常便飯。因此在很早斯大林就是在暴力,狂熱,信仰和革命鬥爭中成長的,是一個武裝鬥爭者,職業革命家。還曾和同學一起搶劫銀行,給列寧輸送革命經費等等。這本書挺有意思的,對了解青年時代的斯大林很有幫助。


例外狀態


相信問題裡所指的“民族主義”情感指是的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概念,而這個內涵的概念是由西歐國家特殊的歷史發展而形成的,對於其他國家來說並不適用。

斯大林雖然出生在格魯吉亞,但那時格魯吉亞已經被俄國佔領,斯大林接受的是俄語教育。且格魯吉亞這片土地上本來就生活著各種各樣的人,各種民族,各種職業的人來來往往,他們之間並不存在著一個什麼認同。

如果非要在這些人裡面找些什麼相互之間的社群認同分別,那也是以宗教認同為主。沙俄代表的東正教,中亞、中東地區的伊斯蘭教和西歐、中歐的天主教。而格魯吉亞地處三種文明的交匯地帶,宗教的信仰也十分的複雜。對於這段歷史感興趣的,我推薦一本書:

再說斯大林本人的機遇,他自從離開格魯吉亞後,長時間的生活在俄羅斯的各地,特別是幾次的流放生涯,讓他對俄羅斯人充滿的情感上的認同。而作為一個革命家,他有著梟雄一般的氣質,他的視野裡只有俄羅斯的概念,從沒有要為格魯吉亞的獨立而奮鬥這種思想。

而且從他執政之後的各種表現來看,他還是個十足的沙俄帝國主義者,對於他來說,格魯吉亞永遠只是俄國的一小部分。所謂“民族主義”是他最討厭的一種理念。


布魯科夫


斯大林是民族主義的創造者,而非被民族主義左右的人。

雖然斯大林是格魯吉亞人,但在他心中,格魯吉亞是蘇聯人的格魯吉亞,而非格魯吉亞人的格魯吉亞,換言之,格魯吉亞僅僅是蘇聯的一個地區而言,甚至連民族也談不上。

這是由一定歷史原因的,格魯吉亞被俄國吞併初期,格魯吉亞作為俄國前線,俄國的軍隊總司令同時兼任格魯吉亞民政長官。

格魯吉亞和俄國都信奉東正教,並且實行大貴族土地制。並且隨著俄語普及和人口流動,格魯吉亞人和俄羅斯人有著相同的身份認同。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美國總統威爾遜提倡民族自決,但俄國民眾對此是是非陌生的,比如中亞五個穆斯林民族,都是穆斯林身份,而非後來的五個斯坦的身份認同。

蘇聯的民族認同是斯大林上臺後,才建立的民族識別和分類理論,大俄羅斯沙文主義。


五味社


斯大林之所以沒有格魯吉亞的民族主義情感,這要追溯到1917年十月革命後俄共政權面臨的特殊民族問題。


眾所周知,蘇聯龐大的領土繼承自沙皇俄國的歷史遺產——16世紀以來,沙皇通過不斷的對外軍事行動,使原本的莫斯科公國的疆域範圍逐漸擴展,北達北冰洋海域,南抵土庫曼、阿富汗一帶,西至德國邊境,東到白令海峽。

但是,領土擴張的背面,其實是對各地民族的侵略與殖民,這也由此構成了俄羅斯帝國內部複雜的民族結構和民族矛盾。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由於俄國的軍事失利,拉脫維亞、愛沙尼亞、立陶宛、格魯吉亞、阿爾明尼亞、阿塞拜疆、北高加索、柯爾克孜及伏爾加河中游地區的各民族利用這一形勢,相繼成立了各地的“民族委員會”,尋求自治乃至於獨立。


1917年的3月和11月,俄國爆發二月革命及十月革命後,蘇維埃政權登上歷史舞臺。但是,繼承了沙皇時代的領土遺產的蘇聯,也在同時接收了矛盾重重的民族結構。
蘇聯領導人普遍傾向於實現俄羅斯民族與其他少數民族地區的聯盟,盡全力維護原俄羅斯帝國的版圖。但是,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這個計劃存在一定的不可操作性。

倘若想要維護俄羅斯帝國時代的版圖,就必須要將已經產生獨立建國傾向、但仍處於殖民地狀態的非俄羅斯民族的地區束縛在聯盟內部。

面對這種現狀,在如何處理俄羅斯中亞與躍躍欲試希求獨立的地方關係問題上,列寧與斯大林產生了不可調和的分歧。斯大林堅持認為,如果姑息帝國內部的民族自決運動,就會波及整個國家體制,因此採取高度中央集權政策,有現實的合理性。所謂的高度中央集權,其實就是以聯盟的主體民族俄羅斯人為中心,推行大俄羅斯沙文主義(Russian chauvinism)。
這就是為什麼斯大林沒有格魯吉亞的民族主義情感的原因。從本質上講,俄羅斯帝國時代的幽靈依舊附身在新成立的蘇聯身上,因為這龐大的領土,與壓迫性的殖民主義的關係實在是無法割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