貼士篇︱古箏搖指的技法及彈奏要領,這些你知道嗎?

【摘要】古箏是中華民族古老的彈撥樂器,距今已有二千多年的歷史,它具有優美的音色、豐富的表現力,獨特的風韻被譽為“東方鋼琴”。它悅耳動聽、雅俗共賞,而且學彈容易,收效明顯;是一種非常容易被人們接受的優秀民族樂器。小編整理了關於古箏搖指的技法及彈奏要領的相關內容。


貼士篇︱古箏搖指的技法及彈奏要領,這些你知道嗎?

[拇指搖]

拇指搖是現在最常用的一種搖指,是用大指連續交替向外向裡快速託和劈撥絃。拇指搖也根據不同的流派、不同的演奏要求及不同的學習階段主要分為四種:

1、支腕搖——食指輕捏大指,手掌根部輕壓在前嶽山下的箏頭處作為支點,以手腕為軸心帶動手指,手型不要攥得太緊也不要張的太開需保持放鬆自然,可以用食指捏大指的力度來調節搖指音量的大小,這種搖指適合初學搖指的同學。

2、扎樁搖——與壓腕搖的基本要領一致,所不同的是,它不是以整個手腕作為支點而是用小指作為支架放在所要彈奏琴絃的前梁底部,彈奏時需要注意放低手腕,在初期練習中拇指劈時,需打在下面一根琴絃上以起到一個穩定的作用,託指時稍加一些力但無需靠弦,如託時也靠弦的話會影響指法的靈活性。

3、懸腕搖——在前面兩種搖指的基礎上將指法得到了進一步的解放,懸腕搖不需要任何支架,完全靠手腕的控制和力量來完成搖指,這種搖指擺脫了扎樁的侷限,可以完成自前嶽山到碼子之間任何地方音色的要求,如遊搖等。

4、快速託劈搖——靠大指的指根關節撥絃,即以拇指與手掌的連接處為動點,帶動全指運動,在彈奏時不需食指挨著大指,所有手指都是完全放鬆的,保持彈奏時的自然放鬆手型。這種搖法在快速演奏長音或時值較長的時候一般採用扎樁(扎樁通常用無名指進行);在演奏不斷變化的時值較短的一些音符時可不用扎樁。快速託劈搖法在拇指搖中是比較難的一種,前三種拇指搖主要是用手腕的力量完成,而這種搖是通過拇指關節的力量,如要彈奏的流暢自如是需要下一定功夫的。

拇指搖在練習時,可分階段練習,如開始在每根弦上搖四個音再逐步增加至八個音、十六個音直至可以連續、均勻、快速的彈奏搖指(除快速託劈搖外一般拇指搖以劈開頭)。彈奏時指甲觸弦的角度、深淺及是否正確發力都對搖指的音色、音量都有直接的影響。

貼士篇︱古箏搖指的技法及彈奏要領,這些你知道嗎?

[食指搖]

食指用抹和挑連續交替向裡向外快速撥絃。彈奏時要求大指輕捏在食指義甲底部第一關節處,這可以使食指穩固並增加輔助的力量;中指、無名指、小指三指保持自然放鬆,彈奏時無需小指或食指扎樁。可用手掌根部輕輕搭在前嶽山外的箏頭上,也可採用懸腕搖的方法,使力量通過大臂傳到小臂,帶動手腕的搖動,形成食指尖的密集撥絃。這時食指本身主動用力較少,主要起著控制觸弦深淺和角度的作用。食指搖同拇指搖一樣多用在旋律及長音的演奏上

貼士篇︱古箏搖指的技法及彈奏要領,這些你知道嗎?

[雙指搖]

大指和食指用劈抹和託挑同時向裡向外連續交替快速撥絃。雙指搖一般採用懸腕搖法,大指與食指保持在三度或與三度接近的和絃位置上,手指關節自然彎曲保持不動,其餘三指自然放鬆,彈奏時靠手腕的力量帶動。雙指搖也可以用大指和中指來完成,將食指輕捏大指以控制大指的穩定性和力度,中指與大指保持在三度或與三度接近的和絃位置上,它是在拇指懸腕搖的基礎上加入了中指,來共同完成一個連續和絃的效果,但難度增加了許多,需要勤加練習。雙指搖也有少數人使用食指和中指來彈奏的。

貼士篇︱古箏搖指的技法及彈奏要領,這些你知道嗎?

[扣搖]

在右手用搖指彈弦時,左手拇指緊壓在發音弦上或用食指和大指將弦輕捏住,並在前梁及碼子之間根據樂曲的要求左右移動。扣搖在樂曲中主要用作渲染氣氛或模擬風聲(如樂曲《戰颱風》)。

貼士篇︱古箏搖指的技法及彈奏要領,這些你知道嗎?

[掃搖]

中指在八度音程內快速掃弦與大指搖指相結合的技法,掃搖是在搖指的基礎上加入了掃,所以一定要先把搖指練好,再有節奏的加入中指的掃(即中指向裡快速勾彈兩弦以上),然後逐步在練習中增加掃搖速度和連貫性。

貼士篇︱古箏搖指的技法及彈奏要領,這些你知道嗎?

[多指掃搖]

多指掃搖同我們平時彈奏的掃搖不同,它不是在懸腕搖的基礎上(因為懸腕搖是用食指捏住拇指來控制和輔助完成的),多指掃搖是在快速託劈搖得基礎上演奏的,他需要食指和中指有時也包括無名指輪流掃弦來與拇指的搖指相結合,這一指法非常難所以很少使用。

貼士篇︱古箏搖指的技法及彈奏要領,這些你知道嗎?

以上是小編整理了關於古箏搖指的技法及彈奏要領的相關內容,請大家參考。漫長的歷史長河,流淌著我國各民族人民用自己辛勤的勞動和智慧創造的豐富多彩的民族音樂文化水脈。古箏藝術就是祖國傳統音樂文化水脈的重要組成部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