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神人,海内外唯一

玉神人,海内外唯一


玉神人,石家河文化分布在江汉流域一带,常见出土人物和动物形态的玉器。玉人一般是人首造型,未见全身人像。上海博物馆藏玉神人尽管是传世的,但品相完好,玉质晶莹剔透,制作工艺高超,在海内外目前仅此一见。其头戴平顶冠,两耳饰环,双手置于胸前,一般认为这是古代巫师正在做法、通神的形象。

中国素有“玉石之国”的美誉,以玉作器迄今已有八千多年的历史。
在古代社会,玉不仅被用于装饰,而且是财富、权力的象征,又是统治者祭天祀地、沟通神灵的法物,也被用于辟邪敛葬,其自然属性被人格化和道德化,玉成为古代文化的标志之一。
史前玉器的制作已有卓越的成就,在选材、饰纹、琢磨、抛光等方面达到了当时技术条件下的高度水平;夏商西周时礼仪性器物得到充分发展;春秋战国汉代盛行杂佩,造型灵巧多变;魏晋南北朝则逐渐走向低谷;唐宋重又复兴,玉器趋于世俗化;辽金玉器在表现少数民族生活题材上独具特色;元明清玉器臻于广泛,清代在大型物件制作上别树一帜。

玉神人,海内外唯一


良渚文化神像鸟纹玉琮

玉神人,海内外唯一


神面纹玉琮是良渚文化晚期的典型器物,高39.3 厘米,共分15 节,在国内外同类型玉琮中属于比较高大的一种,每一节的四面均饰对称简化的神面纹,比较罕见的是在其上端射口部位有一个展翅的鸟纹。

玉神人,海内外唯一

玉神人,海内外唯一


崧泽文化玉璜

玉神人,海内外唯一

玉神人,海内外唯一

玉神人,海内外唯一

玉神人,海内外唯一

玉神人,海内外唯一

玉神人,海内外唯一

玉神人,海内外唯一

玉神人,海内外唯一

玉神人,海内外唯一

玉神人,海内外唯一

玉神人,海内外唯一


嵌绿松石戈,仪仗器,主要流行于夏、商时期。此戈内部(即柄部)由青铜制成,上嵌绿松石,规格较高,为王室之物。

玉神人,海内外唯一

玉神人,海内外唯一

玉神人,海内外唯一

玉神人,海内外唯一


春秋战国各种龙纹造型千姿百态,争奇斗艳,或一首双身,或双首一身,或三龙纠结于一处。龙纹玉玦采用阴刻的手法,在缺口两端对称琢制双龙首,且共用一身,形成“双首一身”的形式。单独的玉龙往往作为组玉佩中的组件,有“C”形、“S”形、“W”形三种基本造型。“C”形玉龙全身弯曲,尾部末端处回折,躯体部分以“人”字纹装饰,每毫米有四至五根线条,工艺十分精湛。


玉神人,海内外唯一

玉神人,海内外唯一

玉神人,海内外唯一

玉神人,海内外唯一

玉神人,海内外唯一

玉神人,海内外唯一

玉神人,海内外唯一

玉神人,海内外唯一

玉神人,海内外唯一

玉神人,海内外唯一

玉神人,海内外唯一

玉神人,海内外唯一

玉神人,海内外唯一

玉神人,海内外唯一

玉神人,海内外唯一


青铜觚,明清仿古玉器多仿商周青铜彝器,但又与青铜器有所不同,虽是仿古,却具有当代特色,是艺术的再创造。原作饮酒器使用,用玉制作后则一般用于插花,称之为花觚。三螭纹玉觚采用的是一块新疆和田出产的上品黄玉材料,洁净无瑕,清宫玉器里有不少都是黄玉制成,以此来象征皇家的尊贵。花觚中部浮雕了三条蟠螭,螭是龙的一种,谐音喜,象征吉祥,汉代以后与龙纹共同成为玉器上的主要装饰纹样之一。在觚的底部有“乾隆年制”款,表明是乾隆皇帝的一件御用品。清代玉器被认为是古代玉器发展的顶峰,尤其是乾隆时期,由于国力雄厚、社会稳定、玉料充足,制玉工艺集历代之大成,质佳工精,一般称之为乾隆玉或是乾隆工。


玉神人,海内外唯一

玉神人,海内外唯一


嵌宝八角玉盘是一件具有西域伊斯兰风格的玉器。乾隆时期,痕都斯坦(今北印度、克什米尔一带)流行一种镶金嵌宝的玉器,传入中国后,受到统治者的青睐,中国工匠大量仿制。此盘上花卉枝叶轮廓用金丝镶嵌,中间嵌以红宝石和绿宝石,器底有“大清乾隆年制”款,周边刻有“子子孙孙永保用之”的字样,表达了乾隆皇帝对其的喜爱之情。

玉神人,海内外唯一

玉神人,海内外唯一


玉制文具多见于宋代以后,尤其是明清时期,这与文人的玉德观紧密关联。常作动植物的仿生形,多出新出奇、巧夺天工。清代莲式玉水盂质地纯洁莹润,雕工精致细巧,器呈一大一小双莲蓬状,一只鹭鸶口中衔鱼伫立一旁,意趣盎然。

玉神人,海内外唯一

玉神人,海内外唯一

玉神人,海内外唯一

玉神人,海内外唯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