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形像魟魚!空中客車秀“翼身一體”概念機,飛行體驗有麼變化?

誰說飛機的外形只能一成不變?本週在新加坡航空展上,空中客車(Airbus)展示了歷經多時測試的神秘構想,一款“翼身融合(機翼與機身是一體設計)”的模型機MAVERIC。

雖然還只是概念,不過空客大膽認為,新設計不僅能優化能源運營效率,更有機會發展出全新的機艙內部設計。

低噪音又環保,機艙配置、體驗添新玩法

外觀像是一隻魟魚,空客的概念飛機計劃MAVERIC在2017年啟動,去年六月開始在法國中部進行測試,在新加坡航空展上,空客展示了一臺長2米、寬3.2米、表面積約為2.25平方米的模型機,特殊的外形吸引不少討論。

外形像魟魚!空中客車秀“翼身一體”概念機,飛行體驗有麼變化?

外觀像是一隻魟魚,空客的概念飛機計劃MAVERIC,在2017年啟動,去年六月開始在法國中部進行測試。

MAVERIC究竟有什麼特別?空客表示,因為引擎的位置在機身上方,所以噪音會比較小,翼身融合的設計可以增加空氣動力效率,比一般的單走道客機,可以降低20%的碳排,飛行效率更為提升。

過去一個世紀,飛機的外形設計並沒有太多變化,飛機內飾的配置、設計也都大同小異。外媒《Simple Flying》認為,MAVERIC翼身融合的設計,讓機艙空間有了變化,給設計師更多發揮的空間,有機會提供截然不同的飛行體驗。

舉例來說,現在客機的商務艙,一般都在機身前側,而MAVERIC就可以將商務、經濟艙配置在一左一右。

外形像魟魚!空中客車秀“翼身一體”概念機,飛行體驗有麼變化?

MAVERIC翼身融合的設計,讓機艙空間有了變化,給設計師更多發揮的空間,有機會提供截然不同的飛行體驗。

因為機艙空間變得較為寬大,中間座位的乘客,會離窗戶比較遠,長途飛行時,可能會影響舒適度。阿聯酋航空日前針對位於中間排的頭等艙座位,設計了“虛擬窗戶”,通過機身外攝影機捕捉的畫面,模擬窗外景色,未來類似這類的設計,可能在機艙體驗上,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外形像魟魚!空中客車秀“翼身一體”概念機,飛行體驗有麼變化?

“虛擬窗戶”的設計,未來可能在機艙體驗上,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翼身融合”設計,空客持續研發驗證

“一開始很多人都認為,MAVERIC並不是一個認真的項目,”部分工程師甚至不認為翼身融合的設計可行,MAVERIC項目共同負責人Adrien Bérard表示:“所以我們必須證明他們都錯了。”

事實上,翼身融合的飛機並非新概念,早在2007年,波音(Boeing)與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局(NASA)就曾合作過X-48機型;荷蘭皇家航空(KLM)去年也贊助概念飛機“Flying-V”計劃。

外形像魟魚!空中客車秀“翼身一體”概念機,飛行體驗有麼變化?

荷蘭皇家航空(KLM)去年也贊助概念飛機“Flying-V”計劃。

現代飛機的設計,已經具備高度穩定性,而翼身融合的飛機,一般認為飛行穩定性比較不可控。空客表示,過去一年的研發與測試,讓工程師更瞭解飛機實際的控制情況,以進行更多研究。空中客車工程部執行副總裁杜蒙(Jean-Brice Dumont)認為,空客在技術上更有機會,開發出具備潛力的新產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