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控疫情要消除僥倖心理

打通篩查、轉診、治療等各環節工作,努力實現專業化救治;加強對確診患者的密切接觸者的摸排力度,確保“排查不漏一戶、宣傳不漏一人、防控不染一人”;鄉村“大喇叭”高聲響起,提醒群眾“切斷傳染源,聚會要避免”……一系列疫情防控的過硬措施,繃緊了人們防控疫情的神經,凝聚起齊心協力、群防群治的強大合力,正築起抗擊疫情的銅牆鐵壁。

當前,疫情防控形勢不斷變化,各項工作也不斷面臨新情況新問題,牽動全國上下的心。習近平總書記在2月3日的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上強調:“要密切跟蹤、及時分析、迅速行動,堅定有力、毫不懈怠做好各項工作。”在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下,各級黨組織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特別是主要負責同志要堅守崗位、靠前指揮,做到守土有責、守土擔責、守土盡責。

“千丈之堤,以螻蟻之穴潰;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煙焚。”成功源自努力,而風險往往產生於麻痺。抗擊疫情,最大的敵人是僥倖。稍有不慎就會反彈重複,掉以輕心就會前功盡棄,驕傲自滿與盲目自信都要不得。特別是隨著外出者返城、學生返校、工人返廠,人員流動逐漸增加,給防控工作帶來新的挑戰和考驗。一旦傳染源得不到控制,短時間內就可能釀成大患。抗擊疫情,時刻要上緊思想觀念的“發條”,始終緊盯容易被忽視的角落、繃緊容易放鬆的那根弦。唯有思想不僥倖、精神不麻痺,才能掐滅任何可能的風險,切實守護好人民健康。

消除僥倖心理、克服麻痺大意,就要防微杜漸、未雨綢繆。平時防患於未然,才能防大患於未至。疫情防控是全方位的工作,必須樹立底線思維,強化危機意識。沒有發生疫情的地方要防範和查擺僥倖心理,疫情稍有緩解的地方要克服和避免麻痺鬆懈思想。即使生活和工作逐漸恢復正常,我們也仍要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仍要把疫情防控措施落實到每一個細節。

我們要把各種困難和風險估計得嚴重一些,把解決措施準備得更充分一些,利用好有利條件,化解好不利影響。我們也需要樹立面對困難的信心與勇氣,以科學態度、嚴謹方法、銳利眼光透視困難背後的變化,遇事不慌、有備無患,牢牢掌握戰勝困難的主動權。唯有充分認識到疫情的嚴峻形勢和危害,從最壞處準備,爭取最好的結果,才能逐步形成戰勝疫病的壓倒性態勢。

我們堅信,在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下,各級黨委和政府全面動員、全面部署、全面加強疫情防控工作,全國人民萬眾一心、眾志成城,沒有任何風險挑戰難得住中國人民。(李洪興)

編校:王嶺、楊菲菲、侯朝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