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不出門 娃遭憋瘋了!華西醫生有哄娃奇招……

近日,全國多地教育主管部門紛紛發佈消息,宣佈延遲開學。


疫情之下,整天宅在家的孩子,到底要怎麼辦?

戰“疫”不出門 娃遭憋瘋了!華西醫生有哄娃奇招……

戰“疫”不出門 娃遭憋瘋了!華西醫生有哄娃奇招……

戰“疫”不出門 娃遭憋瘋了!華西醫生有哄娃奇招……

戰“疫”不出門 娃遭憋瘋了!華西醫生有哄娃奇招……

戰“疫”不出門 娃遭憋瘋了!華西醫生有哄娃奇招……

小編也是孩子媽,眼看娃兒天天廚房——臥室——客廳一日遊,各種遊戲、玩具都耍jiao了,當媽的也是心焦。


在和寶寶相處的過程中,家長們各有各的苦楚和奇招。

↓↓↓

戰“疫”不出門 娃遭憋瘋了!華西醫生有哄娃奇招……

今天,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心理衛生中心的李元媛醫生,必須跟大家聊一聊,疫情之下,到底該如何呵護兒童心理健康?

戰“疫”不出門 娃遭憋瘋了!華西醫生有哄娃奇招……

面對疫情 孩子可能會有哪些應激反應?

李元媛指出,不同年齡的孩子對疫情的反應不同。


  • 嬰幼兒(0~6歲)

年齡越低對 “疫情”的理解越不深刻,疫情本身對他們的心理影響不大,但是如果主要撫養人因病隔離,或家長和周圍的人表現出過度的焦慮,部分兒童也會出現焦慮反應,低幼兒童的焦慮表現可能表現為:


1.行為異常

作息混亂,飲食變差,特別黏人或冷漠,哭鬧不止,重複的動作(如吮指)。


2.發育倒退

在分離焦慮的案例中常見到兒童語言的倒退,原本可以說10字的句子,變為只能說單詞、疊字等。

本來會自己解便的兒童頻繁尿床、尿褲子等等。


  • 兒童(6~12歲)

對疫情有了一定的理解,同樣,與疫情的距離決定兒童的反應。

往往兒童不會主動尋求疫情的信息,但如果主要撫養人因病隔離,或家長和周圍的人表現出過度的焦慮,兒童往往也會焦慮,表現形式多樣:

↓↓↓

過度擔心自己和家人的健康、脆弱、容易哭泣、莫名的煩躁、易激惹、反覆地洗手、什麼都不敢摸不敢碰、睡眠差、入睡困難、容易驚醒、黏人等。


  • 青少年(12歲以上)

年齡越大的青少年應激反應越接近成人的反應,可以參見成人的應激反應。但需要注意,青少年處在學業壓力最大的階段,不要忽視青少年對學業的擔憂。


請家長注意

李元媛強調,並非所有孩子面對疫情都出現強烈的情緒反應。大部分孩子都可以維持正常的狀態。

年齡越小的孩子,越容易受到父母或其他成年家庭成員的應激反應的影響而出現情緒、行為的變化。

因此,家長對於疫情的態度和身心穩定的狀態,是孩子能夠平穩度過疫情期的基礎。


如何面對孩子的應激反應?


戰“疫”不出門 娃遭憋瘋了!華西醫生有哄娃奇招……
  • 大人情緒穩定是前提

我們經常說,“父母情緒穩定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此時此刻,父母或家人的情緒穩定,對孩子而言,更是最好的禮物。

孩子常常通過父母的情緒和行為來觀察和體驗這個世界。父母情緒穩定是一種內在和外在的影響力,會讓孩子有安全感。

李元媛提醒,尤其在疫情期間,很多兒童的負性情緒其實來自於父母,例如父母的過度焦慮,反應過激等,可能比疫情給兒童帶來更大的恐慌。


  • 溫柔耐心地接納

孩子出現煩躁情緒時,父母需要反覆耐心傾聽,告訴他這段時間確實艱難,煩躁是正常反應,您的接納會像一面鏡子一樣幫助孩子接納自己的情緒,逐漸恢復平靜。

如果父母不能耐心傾聽,而是急於去反駁、講道理、甚至訓斥,這樣只會升級孩子的負面情緒。


舉例說明

小明因為不能出門感到煩躁,跟媽媽抱怨,媽媽耐心傾聽他的抱怨後,這樣反饋:“你感覺很心煩對嗎?(理解對方的感受)這段特殊時期,一直不能出門是挺讓人心煩難受的(接納對方的感受),媽媽能做點什麼幫到你嗎?(一起討論解決方案)


  • 教孩子學會管理情緒

情緒管理不是簡單地壓抑、控制自己的情緒,而是要在正確理解情緒、體察接納自身真實情緒的基礎上,掌握調適不良情緒的有效方法與技巧,讓自己成為情緒的主人。

管理情緒最重要的一步,就是能識別出自己的各種情緒,給每一個情緒準確地貼上標籤。

孩子能識別出的情緒越多,他就越是能清晰地表達出來,而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情緒,這就是處理情緒的開端。

能表達,他才能溝通,才能想辦法。有時,只需表達出來,情緒就解決了。


舉例說明

小紅因為害怕病毒而哭鬧,粘膩媽媽,媽媽沒有指責寶寶,而是蹲下身,安慰道:“寶寶,你知道什麼叫害怕嗎?害怕就是遇到病毒這個壞蛋就哭鼻子。(給寶寶現在的情緒貼標籤)那你知道什麼是勇敢嗎?勇敢就是遇到病毒這個壞蛋就想辦法消滅它。(引導寶寶學會管理情緒)現在,要不要和媽媽一起勇敢打敗病毒啊?(陪伴孩子一起成長)

  • 避免信息過載導致的心理負擔

對於年齡小一些的孩子, 當他們還不能理解病毒、疫情的時候,家長可以藉助繪本、故事,告訴孩子發生了什麼,他要做的是什麼,家裡長輩們會如何照顧他;也可以用遊戲的方式,轉移他們的注意力。

對於大一些的孩子,一定要引導孩子合理看待信息,分清良莠,不要過度關注疫情相關報道,不要輕信疫情相關小道資訊,避免陷入視訊信息轟炸中。讓孩子永遠心存希望,永遠相信黑暗不會長久,光明總會再臨。


戳下方視頻,讓孩子瞭解新冠病毒肺炎

↓↓↓


  • 儘可能保持規律的生活 不要沉溺於負面信息中

危機事件讓人恐慌的重要原因是它破壞了人們所熟悉的日常生活,也就是破壞了人的安全感。

李元媛建議,首要保證安全,如少出門,或者不出門,勤洗手,戴口罩等。在安全的前提下,做好這些防護之後,就不要繼續沉溺於疫情之中了。

家長儘量保留孩子們熟悉的日常生活,如飲食、運動、看書、遊戲等,都可以有效放鬆心情和大腦。


  • 和孩子一起制定預防疾病方法

疾病帶來的恐慌源於它未知、不可預測的部分,但目前的信息中,我們對疾病的瞭解和預防知識遠多於那些未知的部分。

根據已有的科學信息,和孩子一起列出“預防疾病”的具體做法,可以詳細至什麼情況下需要洗手,外出後如何消毒,每天運動多久、喝水吃飯情況…..

這個過程可以讓家長和孩子發現自己已經做了很多,也還能做很多更具體的預防疾病的事情,讓孩子們知道自己是安全的,增加他們自我效能感的同時大大減少了無謂的恐慌。


  • 讓身體和耳朵動起來

李元媛介紹,研究證明,律動和音樂可以緩解人們的焦慮,幫助人們身心健康。

所以,不妨跟孩子一起做做操、跳跳舞、唱唱歌,既能緩解不良的情緒,又能鍛鍊身體,還能增進親子關係,好處多多。


特別提示:如果孩子出現如下情況,且影響了孩子正常的生活,需要尋求專業幫助:

↓↓↓

作息混亂、情緒失控、驚慌失措、鬱鬱寡歡、哭鬧不止、易怒攻擊、過度粘膩大人、發育倒退、反覆檢查、反覆洗手、食慾變化等。


如何線上諮詢?

關注【華西醫生】公眾號,點擊首頁菜單欄在線義診,按照提示操作,即可進行線上心理諮詢。

華西醫護人員正奮戰在抗疫一線,回覆線上諮詢可能不及時,請耐心等待。你還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加入媽媽社群討論,我們將邀請華西專家回答熱議問題,趕緊加入說出您的心聲吧!

↓↓↓

戰“疫”不出門 娃遭憋瘋了!華西醫生有哄娃奇招……

【1】北大六院專家說 | 疫情期間,兒童青少年心理呵護怎麼做?-北京大學第六醫院- https://mp.weixin.qq.com/s/b3tnHmpuUqxWi6DXcKLd_w 【2020年2月3日發佈】

【2】關注孩子心理健康,和孩子一起抗“新冠”-華東師範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 http://psy.ecnu.edu.cn/42/68/c17484a279144/page.htm 【2020年1月29日發佈】

【3】【臨沂市婦聯 | 新冠預防 專家支招】新型肺炎時期,孩子的心理防護不能缺席-沂蒙女性- https://mp.weixin.qq.com/s/YzzYyO1Bmza4s-zqwWNiJA 【2020年1月27日發佈】

影像來源:潮玩sneaker(抖音)、玲兒響叮噹(抖音)、陳惜惜(抖音)、中國疾控中心(騰訊視頻)、東陽市實驗幼兒園葉老師(騰訊視頻)、soogif動圖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