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现罕见粉色魔鬼鱼,体宽3.35米,我国曾捕过1500千克重的同类

在地球上,生物的种类很多,可以说是在不断的演变之中。我们很多时候都说又发现了一个“新生物”,这就是其中的原因,演变可能觉得了新物种的诞生和老物种的灭绝消失。而根据俄罗斯科学报发布的最新消息称,澳大利亚又发现了一个令人惊讶的生物,那就是一只外号叫“克鲁索探长”的罕见粉色蝠鲼再次现身。

本次发现的地区是位于澳大利亚东部昆士兰州海岸85公里的艾略特夫人岛旁,可能看到照片很多人都没有见过,确实蝠鲼可能很多人连名字都没有听过,那我们来看到底是什么生物,首先我们来了解下“蝠鲼”是什么。

澳洲现罕见粉色魔鬼鱼,体宽3.35米,我国曾捕过1500千克重的同类

蝠鲼又被称为魔鬼鱼与毯魟。以浮游甲壳类和小鱼为食,卵胎生。主要是分布在热带和温带各海区,中国见于东海、南海和台湾沿海。常见的如日本蝠鲼(Mobula japonica)、双吻前口蝠鲼(Manta birostris),而该生物的体型呈不规则的椭圆形,体盘一般50~100厘米左右,最大可达8米以上,重达3吨。

这次发现的是双吻前口蝠鲼(Manta birostris),也是有巨型魔鬼鱼的称号,体型相对不算大,体宽在3.35米。但是整体上来说,双吻前口蝠鲼体宽可以达到10米,重量可达3吨,是蝠鲼中体型最大的种类,所以发现这个不大还有更大的。

澳洲现罕见粉色魔鬼鱼,体宽3.35米,我国曾捕过1500千克重的同类

而在科学记录之中,我国南海一位渔民曾经捕获到过一条1500千克重的超级“魔鬼鱼”。不过该生物属于保护级别较高的生物,2011年蝠鲼已被列入国际公约保护迁徙野生动物物种公约(CMS),国际自然生态保护联盟(IUCN)已将蝠鲼归类为"濒危"物种。所以说这种生物就算是捕获到了,也要将其释放。

澳洲现罕见粉色魔鬼鱼,体宽3.35米,我国曾捕过1500千克重的同类

而这次除了拍摄到罕见粉色蝠鲼之外,一起出现的还有其他生物,7只普通黑白色的雄性蝠鲼,它们可能是按物种习惯为争夺一只雌性聚集在一起,所以说比较多。并且这只粉色的双吻前口蝠鲼于2015年被发现,以电影《粉红豹》中的角色“克鲁索探长”命名。

澳洲现罕见粉色魔鬼鱼,体宽3.35米,我国曾捕过1500千克重的同类

所以这就是上面我们说外号叫“克鲁索探长”的原因,当然对于这种罕见的生物来说,其实没看到比看到还好,很多捕获者可能又会想到捕猎的问题,当然这个是保护级别比较高的,所以打注意的人还是不要冒险,不要用生命去开玩笑。从这次的发现也可以看到,澳大利亚的生物可以说还是比较多,需要大力的保护才行。

当然说道澳洲,其实对生物的“叹息”感还是有的,他们从2019年到2020年的一场大火,可以说烧毁了很多的生物。根据科学公开资料出来的数据显示,澳洲大火威胁十亿动物生存,所以说波及案范围特别的大。

澳洲现罕见粉色魔鬼鱼,体宽3.35米,我国曾捕过1500千克重的同类

这里也是给我们了一个提醒,那就是保护地球,保护生物的一个稳定发展,在全球变暖的趋势之下,澳洲的大火可能已经给我们发出了“警告”,自然规则不可违背,只有在保护自然的情况下,我们才可能真正的得到“自然”的回报,虽然澳大利亚的野火存在除气候之外的一些影响存在,但是气候科学家们也说了,那就是气候因素的可能性是最大的,在长期高温,干旱等影响之下,这也促使了大火的燃烧。所以说,气候才是引起澳大利亚长期大火的关键因素,概率是最大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