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武漢我在村裡,咱娘倆一起努力”

“丫頭,今天還好吧?”

2月16日,是新疆姑娘胡雅男在武漢抗疫一線工作的第二十天。回到住處,她一打開手機,就看到遠在3500公里外的母親馬素萍發來的信息。

1月22日晚,在新疆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重症監護室工作的護士胡雅男,接到了醫院徵集援鄂應急防護人員的通知。

“丫頭,你放心報名,我支持你。”胡雅男把這個消息第一時間告訴母親後,得到了她肯定的回答。28日,作為新疆首批援鄂醫療隊的成員,胡雅男坐上了飛往武漢的航班。

她們不僅是母女,更是“戰友”。今年53歲的母親馬素萍,是新疆塔城地區烏蘇市夾河子鄉奎河村的一名村醫。作為村裡唯一的村醫,馬素萍也一直堅守在抗疫防控一線。

自2月1日以來,村裡共排查出22戶73人需要居家觀察。這22戶人家分散在全村4公里範圍內,每日兩次的體溫檢測和登記,就佔用了她一天中的大半時間,另外,她還要負責帶頭做好重點場所的消毒工作。“除此之外,每天還要給一些患有慢性病的村民送藥、測量血壓,經常忙得忘記吃飯,沒時間上廁所。”馬素萍說。

因這段時間工作量大,馬素萍回到家有時顧不上吃飯就累得睡著了,接連跑了十幾天下來,腳還出現浮腫。“沒啥辛苦的,我更惦記在武漢的女兒。”

同一時間,胡雅男正穿著厚重的防護服忙碌在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部院區的重症監護室。這是由一家綜合醫院臨時改建成的新冠肺炎定點救治醫院,由當地醫療團隊與新疆援鄂醫療隊共同協作工作。

由於病人不能由親人或者護工陪護,醫護人員除了正常的下醫囑、配藥、打針、抽血外,還要做很多原本是家屬或者護工的工作,比如給患者餵飯、打水、處理患者的大小便等。

胡雅男說,病房裡有一位老奶奶行動不便,自己每次幫助她時,她總是不停道謝:“丫頭,真的麻煩你了。”

胡雅男總是攢著這些小細節,等著回到住處,一起說給遠在新疆的母親聽。

“媽,我好著呢,您就放心吧。”胡雅男拿起手機回覆,“工作當然很辛苦,但現在治癒率提高了,好消息越來越多了。”

“好,你在武漢我在村裡,咱娘倆一起努力!”幾分鐘後,胡雅男收到了一條回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