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合之眾》經典語錄


《烏合之眾》經典語錄


《烏合之眾》經典語錄


1、群體中,每種感情和行動都有沾染性,易於慷慨赴義。群體可以殺人縱火無惡不 作,也能夠慷慨赴義、不計名利。

2、群體表現出來的感情簡單、極端、誇大、急躁、跋扈、偏執、反覆無常、沒法無 天,看不到中間過渡態。

3、群體隨時捏軟柿子,又臣服於強權。

4、群體有深入守舊本能。對改變生活的事物存有根深蒂固無意識的恐懼。

5、新觀念在群體意識中紮根需要很長時間,群體總是落後於飽學之士和哲學家幾代人。要改變已構成的觀念,一樣需要的時間也很長。

6、生物聚集在一起,就會無意識本能的讓自己處於一個領導之下。

7、名望是最有力的權利,候選人拉選票應採取瞠目結舌的誇大的許諾,斷言法、暗 示法、重複法。弄臭對手也用斷言法、暗示法、重複法,使人確信對方是無賴。而絕 非推理論證反駁。法袍和假髮是法官必須的行頭,沒有這些其權威會折半。

8、喋喋不休說最離譜的大話,永久對領袖有益。偉大領袖頭腦狹隘使人瞠目,但影 響力最大的,也死頭腦最偏狹的。希望感動群體的演說家,必須出言不遜、信誓旦旦 、言之鑿鑿、不斷重複。

9、議會里要演說獲得成功,靠的一定是名望,而絕非推理論證。英雄表現出來的品 質和美德,總是被群體誇大。

10、領袖具有強大而持久的意志力,這是極其罕見、極其強大的品質,足以征服一切 。

11、大眾就像女人,寧願屈服於堅強的男人,而不願統治脆弱的男人。

12、人們在智力上差異最大,但卻有類似的本能和情感。情感範疇上傑出人士和凡夫 俗子都差不多。大眾累加在一起的只有笨拙而不是智慧。群體智力總低於孤立的個人 。個人一旦構成群體,智力立即降落。

13、構成群體的個人感遭到勢不可擋的氣力,而勇於宣洩願望。傻瓜、低能兒、心懷 妒忌的人,擺脫低微無能的感覺,油升殘暴、短暫又巨大的氣力。身處群體中,抑制 不產生這類動機:法不責眾,沒必要擔責。

14、人從原始時期繼承了蠻橫和破壞的本能,在群體中會釋放這類本能。

15、給群體提供不管甚麼觀念,只有絕對的、絕不讓步的、簡單明瞭的情勢,才能產 生影響。

16、群體靈魂佔上風了,其實不是對自由的要求,而是當奴才的願望。不論是誰自稱主 子,他們都本能的表示服從。

17. 有兩個互為表裡的基本因素,是引發傳統社會進入現代轉型的主要緣由,及傳統的宗教、政治及社會信仰的毀滅,和技術發明給工業生產帶來的劇變。

18.群體中個人的個性由於收到不同程度的壓抑,即便在沒有任何外力強迫的情況下,他也會甘心讓群體的精神代替自己的精神,更多地表現出人類通過遺傳繼承下來的1些原始本能。

19.一切政治、神學或社會信條,要想在大眾中紮根,都必須採取宗教的情勢——能夠把危險的討論排除在外的情勢。即使有可能使大眾接受無神論,這類信心也會表現出宗教感情中所有的偏執狂,他很快就會表現為一種崇拜。

20.只有對群體心理有一定的認識,才能理解法律和制度對他們的作用是多麼微不足道,才能理消除了他人強加於他們的意見,他們是多麼沒有能力堅持己見。要向領導他們,不能根據建立在純潔同等學說上的原則,而是要去尋覓那些能讓他們心動的事情、能夠誘惑他們的東西。比方說,一個打算實行新稅制的立法者,應當選擇理論上最公正的方式嗎?他才不會這樣做呢。實際上,在大眾眼裡,或許最不公正的才是最好的。只有既不十分清楚易懂又顯得負擔最小的辦法,才最易於被人們接受。 因此,間接稅不管多高,總是會被群體所接受,由於每天為平常消費品支付一點稅金,不會干擾群體的習慣,從而可以在不知不覺中進行。用工資或其他一切收入的比例稅制代替這類辦法,即一次性付出一筆錢,就算這類新稅制在理論上比別的辦法帶來的負擔小十分之九,仍會引發無數的抗議。造成這類情況的事實是,一筆數目較多、顯得數量很大從而刺激了人們想象裡的錢,已被感覺不到的零星稅金代替了。新稅看起來不重,由於它是一點一點支付的。這類經濟手段設計道眼光長遠的計算,而這是大眾沒法做到的。

21.自覺的個性的小事,和感情和思想轉向一個不同的方向,是就要變成組織化群體的人所表現出的重要特點,但這不一定總是需要一些個人同時出現在一個地點。

22.我們成心識的行動,是主要受遺傳影響而釀成的無意識的深層心理結構的產物。這個深層結構中包括著世代相傳的無數共同特點,它們構成了一個種族仙台你的稟性。

23.長時間融入群體行動的個人,不久就會發現——或是由於在群體發揮催眠影響的作用下,或是由於一些我們無從知道的緣由——自己進入一種特殊狀態,它類似於被催眠的人在催眠似的操縱下進入的迷幻狀態。被催眠者的大腦活動被麻痺了,他變成了自己脊椎神經中受催眠師隨便安排的一切無疑是活動的奴隸。成心識的人格消失得無影無蹤,意識和辨別力也不復存在。一切感情和思想都受著催眠師的左右。

24.跋扈和偏執是一切類型的群體的共性,但是其強度各有不同。

25.群體隨時會反抗軟弱可欺者,對強權低三下四。

26.群體推理的特點,是把彼此不同,只在表面上類似的事物攪在一起,並且立刻把具體的事物普遍化。

27.不管刺激大眾想象力的是甚麼,採取的情勢都是使人吃驚的鮮明形象,並且沒有任何過剩的解釋,或牢牢伴之以幾個不同尋常或奇異的事實。

28.事例必須擺在作為一個整體的大眾眼前,其來源必須秘不示人。上千次小罪或小事件,絲毫也不會震動大眾的想象力,而一個大罪或大事件卻會給他們留下深入的印象,即便其後果釀成的危害與一百次小罪相比不知小多少。

29.包括赫伯特.斯賓塞在內的許多傑出哲學家,已絕不費力地證明,教育既不會令人變得更道德,也不會使他更幸福;他既不能改變他的本能,也不能改變他天生的熱忱,而且有時——只要進行不良引導便可——害處遠大於好處。

30.前公共教育部長朱勒.西蒙先生寫道:“學習課程,把一種語法或一篇綱領牢記在心,重複得好,模仿也出色——這實在是一種十分可笑的教育方式,它的每項工作都是一種信仰行動,即默許教師不可能出錯誤。這類教育的唯一結果,就是貶低自我,讓我們變得無能。”

31.生活中獲得成功的條件是判斷力,是經驗,是開闢精神和個性——這些素質都不是書本能夠帶來的。教科書和字典可以是有用的參考工具,但久長把它們放在頭腦裡卻沒有任何用途。

32.眼看到各種工具、材料和操作;他得與顧客、工作者和勞動者在一起,不管他們幹得是好是壞,也不管他們是賺是賠。採取這類方式,他們才能對那些從眼睛、耳朵、雙手乃產生出一些提示,讓他們著.當群體由於政治動盪或信仰變化,對某些詞語喚起的形象深感討厭時,假設事物由於與傳統結構緊密聯繫在一起而沒法改變,那末一個真實的政治家確當務之急,就是在不傷害事物本身的同時趕快變換說法。聰明的托克維爾很久之前就說過,執政和帝國的具體工作就是用新的名稱把大多數過去的制度重新包裝一遍,這就是說,用新名稱代替那些能夠讓群體想起不利形象的名稱,由於它們的新鮮能避免這類聯想。“”地租”變成了“土地稅”,“鹽賦”變成了“鹽稅”,“徭役”變成了間接攤派,商號和行會的稅款變成了執照費,如此等等。

33.統治者的藝術,就像律師的藝術一樣,首先在於駕馭詞藻的學問。

34.讓群體相信甚麼,首先得弄清楚讓他們興奮的感情,並且裝出自己也有這類感情的模樣,然後以很低級的組合方式,用一些非常著名的暗示性概念去改變他們的看法,這樣才能夠——如果有必要的話——再回到最初提出的觀點上來,漸漸的探明引發某種說法的感情。這類根據講話的效果不斷改變措辭的必要性,使一切有效的演講完全不可能事前進行準備和研究。再使這類事前準備好的演講中,演講者遵守的是自己的思路而不是聽眾的思路,僅這一個事實就會使它不可能產生任何影響。

35.五花八門的名望總括起來可以分為兩大類:先天的名望和個人的名望。先天的名望來自稱號、財富和名譽。他可以獨立於個人的名望。相反,個人名望基本上為一個人所特有,它可以和名譽、光榮、財富共存,或由此得到加強,不過沒有這些東西,它也完全能夠存在。

36.先天的或人為的名望更加常見,一個人佔據著某種位置、具有一定的財富或頭銜,僅僅這些事實,就可以使他享著名望,不管他本人多麼沒有價值。一身戎裝的兵士、身著發泡的法官,總會使人肅然起敬。帕斯卡爾則分正確的指出,法施和假髮是法官必不可少的行頭。沒了這些痛惜,他們的權威就會損失一半。即便是最狂放不羈的社會主義者,王公爵爺的形象對他也多少總會有所震動。具有這類頭銜會使剝奪生意人變得輕而易舉。

37.辯解人沒必要讓陪審團的每一個人都接受他的觀點,他只爭取那些左右著普遍觀點的靈魂人物便可。“一兩個有權勢的人物就足以讓陪審團的人隨著他們走”。需要用奇妙的暗示獲得信任的就是那兩三個人。首先,最關鍵的事情就是取悅於他們。群體中已成功贏得其歡心的那個人,是處在一個就要被說服的時刻,這時候不管向他提出甚麼證據,他極可能都會認為十分使人佩服。

38.在口頭綱領中,再誇誇其談也不過分。可以毫無懼色地許諾最重要的改革。做出這些誇大能夠產生巨大的效果,但它們對未來並沒有束縛力,由於這需要不斷的進行視察,而選民絕對不想為這事操心,他其實不想知道自己支持的候選人在實行他所同意的競選綱領上走了多遠,雖然他以為正是這個綱領使他的選擇有了保證。

39.群體一旦效忠於領袖,不論是黨的領袖還是國家的領袖,它便立即失去了自己的個性。

40.人一到群體中,智商就嚴重降低,為了獲得認同,個體願意拋棄是非,用智商去換取那份讓人備感安全的歸屬感。

41.我們始終有一種錯覺,以為我們的感情源自於我們自己的內心。

42.群體只會幹兩種事——錦上添花或落井下石。

43.人群領袖一般只是個帶頭的煽動者,但他的角色不容輕視。領袖一開始常是被領導者,他自己先被理論催眠,所以成了信徒。

44.大部分人,尤其是群眾,在本行之外並不對任何問題具有任何清晰和理性的觀念,領袖指導他們。

45.氣場說到底是一個人、一本書或一種理念的精神控制力,這種控制會完全麻痺我們的判斷力,讓我們滿懷敬畏。

46.群體需要神,甚於其他一切。

47.成功一旦消失,氣場就會迅速消失。當一個人遭受爭議,就不再擁有氣場。

48.個人進入群體後,發生質變的不只是行為。在完全失去獨立性前,甚至思想感情都發生了徹底的改變,以至於守財奴揮金如土,懷疑論者變成了信徒,老實人變成了罪犯,懦夫變得勇敢。

49.在某些情況下,不真實比真實更真實。

50.個體群集後,會僅僅因為變成複數而獲得一種無所不能的強大感,使他敢發洩本能,而他脫離群體時本來是可以壓抑這些慾望的。

51.群體很容易扮演劊子手的角色,同樣容易殉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