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圖說清楚,關中城市群46區縣與西安寶雞的交通聯繫

相比於雙中心省份,或者散裝省份(江蘇)來說,全國大部分省份對於省會的認同感還是非常強的,部分縣市在交通經濟上,與省會的聯繫要遠大於與地級市的聯繫。


一張圖說清楚,關中城市群46區縣與西安寶雞的交通聯繫

比如在陝西渭南下屬的韓城合陽等渭北縣市,相信有很多人從來沒有去過渭南,有啥需求,一般都是直接奔赴西安……

這並不是一個個別現象,有研究者通過交通數據,分析了關中城市群46區縣與西安的交通聯繫,表明整體上呈現“雙中心—輻射”格局 ,西安為主中心,寶雞為副中心,將關中形成了東西兩個區域。

一張圖說清楚,關中城市群46區縣與西安寶雞的交通聯繫

西部區以寶雞為中心,呈現“扇形”空間聯繫結構,隴縣、千陽、鳳翔、岐山、眉縣共同與寶雞組成“扇面”; 東部區以西安為中心,呈現“放射狀”空間聯繫結構,西以扶風、眉縣為界,東以渭南為橋樑,向東北方向沿大荔—合陽—韓城聯繫軸帶狀延伸,形成一條聯繫緊密的綜合客運廊道。

一張圖說清楚,關中城市群46區縣與西安寶雞的交通聯繫

另外還有幾個細節特徵值得關注:

1、一般來說臨近區域會聯繫較為緊密,但是也有例外,比如陳倉—寶雞比鳳翔—寶雞聯繫弱、華州—渭南比西安—渭南聯繫弱

2、最為典型的莫過於高等級交通彌補了距離上差距。比如渭南下屬渭北各縣市,藉助西安東北向的京昆高速(西安-禹門口),這幾個縣市與西安的交通聯繫遠大於與渭南的聯繫。所以通過這點就能看出大西高鐵沒有走西安-韓城方向,而是過渭南大荔,是個莫大的遺憾,民間對於省上未能全力爭取頗有微辭。

一張圖說清楚,關中城市群46區縣與西安寶雞的交通聯繫

3、寶雞市並不能完全覆蓋下轄的各區縣,比如扶風、眉縣均與西安產生首位聯繫。這一方面反映了寶雞空間聯繫能力有限,在“雙中心—輻射”格局中處於弱勢地位; 另一方面體現了西安空間聯繫的“跨邊界”特徵。

4、雙中心“西安—寶雞”空間聯繫強度並未達到一級,主要是因為寶雞與西安之間距離相對較遠,空間聯繫有賴於鐵路客運,公路客運聯繫較弱。

一張圖說清楚,關中城市群46區縣與西安寶雞的交通聯繫

5、相比於東部省會,西安主城區與各區縣的綜合聯繫能力與沿海有較大差距,形成“主城區聯繫帶動區縣”的格局還遠未形成。比如西安-高陵、三原、涇陽、閻良等。

6、關中高速路網,城際鐵路水平與發達地區還有著較大的差距,導致關中各區縣與西安的交通聯繫還不夠強,經濟聯繫也相對弱化,這點是迫切需要加強的。

一張圖說清楚,關中城市群46區縣與西安寶雞的交通聯繫

關中城市群地跨陝西,山西,甘肅三省,2016年末常住人口3863萬人,地區生產總值 1.59萬億元,分別佔全國的 2.79%和 2.14%,但是內部經濟差異也是比較大的。

從地理位置上看,整個關中城市群位於關中平原,平坦開闊,並無山河形勝阻隔,是關中城市群內部形成空間聯繫網絡的自然基礎。


一張圖說清楚,關中城市群46區縣與西安寶雞的交通聯繫

但關中城市群南依秦嶺,北望黃土高原,各城鎮的地形條件存在差異,是關中城市群路網結構發展不均衡的客觀因素。

根據規劃,大西安都市區1小時通勤,關中城市群2小時互通,所有地市和主要縣城3小時到達。目前來看,道路基礎設施欠發達,而且行政邊界壁壘為城鎮對外聯繫製造了障礙,在地形條件基本不變的基礎上,提升城鎮發展水平、推進交通路網建設、打破行政邊界壁壘是優化關中城市群路網結構的必經之路。

參考資料:基於交通流的關中城市群空間聯繫網絡研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