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景谷县勐班乡 抗疫“英雄”不问出处


云南景谷县勐班乡 抗疫“英雄”不问出处

英雄不问出处。面对新冠疫情的考验,在祖国西南边陲的景谷县勐班乡,有一群人挺身而出,守护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云南景谷县勐班乡 抗疫“英雄”不问出处

 “我是党员我先行,办法总比困难多”,芒海村的布朗族党支部书记左文林这样说。芒海村是以布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地,正值春节,布朗族喜欢群居,大多数村民不能理解禁止聚会、不能串门的要求。左文林充分发挥共产党员“冲锋在前”的精神,挨家挨户使用汉语、布朗语做好防控宣传、劝阻群众集体聚会,不厌其烦的将这种工作反复做,慢慢的,群众支持了起来。

云南景谷县勐班乡 抗疫“英雄”不问出处

 “我是妈妈,但也承担责任”,分管卫生工作、怀孕6个月的基层干部赵云敏这样说。疫情来袭,她不以怀孕为由拒绝上级安排的工作,反而第一时间回到岗位上,扛起了身上的责任。疫情防控工作纷繁复杂,她兼任着指挥部办公室负责人、安乐村挂村领导和卫生系统负责人的责任,因工作需要,她常在办公室里一坐就是一整天,下班常是深夜1点左右。

云南景谷县勐班乡 抗疫“英雄”不问出处

“害怕是肯定的,但是工作需要”,进入医生队伍21年的王洁这样说。为了保障村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她和同伴们每日两次对湖北省、澜沧县等疫区返乡村民进行健康体检。穿着白衣、戴着手套、提着医药箱、带着方便面,王洁往返于邻近集镇的安乐村和距集镇26公里的芒海村,共负责了55位疫区返乡人员的健康检测。

云南景谷县勐班乡 抗疫“英雄”不问出处

“尽管我们的力量微不足道,却也如星星之火”,勐班中学教师吴发川这样说。疫情来袭,仍在假期的教师队伍主动加入了抗疫队伍。吴发川组织勐班中学的10余名党员成立了勐班中学党员志愿服务队,共同开展了“爱国卫生运动”,手持“武器”进行消毒。同时,配合乡内疫情防控排查组进行排查,及时提供县外就读学生返乡情况,协助网格化人员进行包保。

云南景谷县勐班乡 抗疫“英雄”不问出处

“其他的做不了,这是应该做的”,安乐村芒蚌村民小组的离任老村干部陶学昌这样说。陶学昌今年75岁了,古稀之年的他满头白发。疫情来袭,他主动参与了安乐村芒蚌村民小组堵卡点值班值守的工作。从清晨8点到下午7点,他手持消毒设备为来往的车辆消毒,登记村里外出村民的信息,劝返村外意图入村的人员。

云南景谷县勐班乡 抗疫“英雄”不问出处

 “大妈,我来到了”,迁岗村的“主心骨”、退役20年的老兵姜远文这样说。1月31日,迁岗村上公榔村民小组村民罗成秀的独子突发心脏病在家中死亡,71岁的罗成秀老人六神无主,邻居提出打电话给姜远文的建议。不多时,姜远文便骑着摩托车赶到院里,安慰老人后,严格遵照疫情期间不办婚丧嫁娶宴席的规定,妥善的帮助老人办理了老人儿子的后事。

“这是我们的微薄之力”,勐班乡商会的负责人吴家学先生这样说。2月4日,勐班乡金森超市的郑玲勇先生无偿捐赠桶装泡面30件、瓶装矿泉水30件、喷洒瓶17个;2月6日,勐班乡老鬼鱼庄赵昕先生无偿捐赠桶装泡面10件、瓶装矿泉水10件;2月8日元宵节,勐班乡佳俊家园吴佳俊先生为一线干部送上三尖角粑粑400个;2月10日,勐班乡商会41名爱心人士无偿捐款13160元、18.9升矿泉水200桶……一笔笔物资与捐款流向勐班乡人民政府,为前线战士加油打气。

“想着自己没有,别人肯定也买不到”,勐班村团山村民小组76岁的傣族阿婆马正英这样说。市场上“一罩难求”的现状让村民心里慌慌的,76岁的马正英搬出“55岁”的缝纫机,使出绝活带领全家动手制作应急口罩自防自救。经过剪裁布料、装进保鲜膜、缝合、消毒、晾晒等一整套流程,应急口罩“新鲜出炉”。在满足自家口罩需求后,马正英一家还制作了100余个口罩,免费分发给村里没有口罩的村民。

云南景谷县勐班乡 抗疫“英雄”不问出处

“我要画幅画,送给医生阿姨”,安乐村勐良村民小组12岁的孩子付佳琪这样说。付佳琪是勐班中心小学六年级120班的学生,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她拿起了水彩笔,用简单的线条、颜色勾勒出了一幅幅画,表达了对“逆行者”们的谢意,也在心里埋下了爱的种子。

“所谓英雄,不过是挺身而出的平凡人”,新冠疫情来袭,乡里群众挺身而出,成为了大家心目中的“英雄”。相信有诸多“英雄”的鼎力相助,定能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疫情防控阻击战。

文图:李红戟 陈润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