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廖宁日常风景写生

「艺术中国」——廖宁日常风景写生


廖 宁 简 介


廖 宁,1965年3月生。民进会员。西南师范大学美术系毕业、文学学士。内江师范学院张大千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四川省政协书画研究院油画专业委员会委员。

长期致力于写意油画探索与创作,作品多次参加国家级、省级重要展览和国内外学术交流展。代表作品油画《人间四月天》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并获四川省美术创作奖三等奖,油画《板房迎新》入选感恩.重建—纪念5.12汶川大地震一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览,获优秀作品奖 ,并获第六届巴蜀文艺奖四川省美术创作二等奖 、绵阳市第五届优秀文艺作品一等奖,油画《夏日歌声》入选第六届北京国际美术作品双年展 ,获四川省第二届文华奖三等奖。主持省部级课题《民族文化语境下的中国写意油画发展研究》、省级课题《写意油画研究》,在《美术观察》、《云南艺术学院学报》等刊物发表学术研究文章十余篇,由天津美术出版社出版《廖宁绘画作品》、四川美术出版社出版《时光的痕迹-廖宁写生作品》。部分作品被四川省美术家协会、绵阳博物馆等机构和国内外私人收藏。

主要艺术活动:

2016年 参加大川东流—四川油画邀请展 无锡

2015年 油画《川西坝坝茶》入选川派油画新坐标—四川当代油画家50人提名展 成都

2015年 油画《清水园》入选丹青峨眉?2015四川省名家美术作品提名展 峨眉山

2015年 油画《夏日歌声》入选第六届北京国际美术作品双年展 北京

2015年 油画《温和的阳光》入选大美四川—全国美术作品邀请展 成都

2013年 油画《往事·蝉鸣》入选丰域西南—吾土吾民油画邀请展 南宁 重庆 成都

2012年 参加老裹裹美展 成都

2012年 参加 2012成都春季沙龙展 成都

2012年 参加栖息地油画作品展 成都

2012年 油画《阳光温暖》入选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览》 北京

2011年油画《阳光温暖》入选 四川更加美丽-四川美术书法名家优秀作品展 北京

2011年 参加第二届全国九城艺术联展 成都

2009年 生活依然美好—来自四川的祈愿与祝福画展 北京联合国驻华代表处

2009年 油画《板房迎新》入选感恩.重建—纪念5.12汶川大地震一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览、获优秀作品奖 成都

2009年 油画《人间四月天》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 武汉

2008年 油画《伤城·北川》入选心系汶川全国美术作品特展 北京 成都

2008年 油画《川东印象》入选第五届四川省新人新作展 成都

2007年 油画《川东印象之十三》入选第四届四川省新人新作展 成都

2007年 参加源自缘起—2007当代绘画作品展 绵阳

2006年 油画《家园之二》入选四川省第三届青年美术作品展览 成都

2006年 油画《川东印象之五》入选第三届中国西部大地情中国画?油画作品展 贵阳

2005年 参加源自缘起8人油画展 绵阳

2005年 油画《五月》入选绵阳.上海绘画联展 绵阳

2004年 油画《渔舟唱晚》入选韩国龙山国际美术节 韩国首尔


凝思入境

廖宁日常风景写生中的隐秘之“我”


我喜欢看风景,尤其是四川家乡的风景。但随着远离家乡多年,每次回去都只是在火车上、汽车上匆匆瞥过,一幕幕转瞬即逝……

我喜欢看风景,更喜欢闭上眼睛,让风轻拂,沉浸于残留的视觉片段与各种声音、气味交融的自然之境中,无我无景,一片空空……


「艺术中国」——廖宁日常风景写生

▲《新路》尺寸:50x60cm


「艺术中国」——廖宁日常风景写生

▲《山边》尺寸:60x50cm


我们为什么如此喜欢风景?在风景中,我们到底看到了什么?显然,这个答案千差万别,无法求得统一的标准。除了观看与欣赏,风景是否还可以提供给我们更多的可能性呢?


「艺术中国」——廖宁日常风景写生

▲《路口》尺寸:50x60cm


「艺术中国」——廖宁日常风景写生

▲《六月绿》尺寸:50x60cm


如若仅从视觉印象来看,廖宁的风景写生显得那么平常,那么普通,入眼的既不是名山大川和旅游胜地,也不是那些能让饱经风光大片洗眼的当下人所感到震撼的奇异景观,它们只是川西北随处可见的山地丘陵、草木田园,是廖宁再熟悉不过的日常生活环境。或许,作为一个游观者,你根本不可能在这样的风景前驻足;作为一个生活其间的人,因为太过熟悉,你也会忽视它们的存在。但是,廖宁却发现了它们,通过家居的窗口、上下班的路上、或是偶尔的郊游,把它们变成了“自己的风景”。


「艺术中国」——廖宁日常风景写生

▲《又一春》尺寸: 50x60cm


「艺术中国」——廖宁日常风景写生

▲《静静的时光》尺寸:50x60cm


一切那么自然:有风吹过,树叶随之振动;有光影穿梭,时间仿佛凝固;有春天的花开,生命悄然勃发;有夏日的浓阴,也有秋日的凋零……看上去,这里的风景清晰而真实,是的,我们都曾看过。然而,在我长久的凝视中,似乎听到了风与景的交响,是草木的生长,还是夏日的鸣蝉,抑或是寂静中的嗡然?我确信有一个缕缕不绝的低吟,虽然微沉,但娓娓中不急不缓,透出那么一点淡淡的怅惜,还有些许的时光恍然;我刚想牢牢地抓住,它却从我的视线中溜走,随着画面油彩的稀释和笔触的丝绕漫延开去。那是谁的思绪?是我的还是廖宁自己的?这片风景弥漫着情绪,充满着隐秘。


「艺术中国」——廖宁日常风景写生

▲《秋日》尺寸:60x50cm


「艺术中国」——廖宁日常风景写生

▲《初春》尺寸:60x80cm


重新将由于过度凝视而逐渐涣散的眼光聚集,我发现,“他”一直都在,即使不露声色。在水边、在林间、在桥头、在路上……在我们都不太注意的角落,甚至与山石草木混融在一起;加之画面大多采用略带俯视的视角,“他”与周遭的环境呈现出不太成比例的回缩感。或许,“他”仅仅是突然闯入这片风景的陌生人、观光客,或者是廖宁出于画面需要的点景处理。但不管怎样,“他”的存在,多少缓解了我的疑惑。也许,“他”也满足了观看者的心理期待:“他”观看着风景,“他”也成为被观看的对象。

这便是廖宁的风景写生带给我的第一感受。


「艺术中国」——廖宁日常风景写生

▲《城郊》尺寸:50x60cm


「艺术中国」——廖宁日常风景写生

▲《菜籽熟了》尺寸:60x80cm


可以说,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一切关系中最为本原的基点。作为自然的部分与切片,每一处“风景”都是一种独特的存在,但同时又是一个全体。因为,风景的本性乃是在我们与其的默契中发现自我,使我们重新归属一个完整的世界。正如弗朗索瓦?于连这样描述人与风景:“风景‘触动’我们,不是意外地也不是次要地(可有可无地),而是在根本上触动我们,因为它以其纯粹之外在性使我们感受到(比‘自己’)还更内里的(更深层的)自己,揭示了我的‘隐秘’”。自然之所以成为“风景”,乃在于观看之眼从外在世界转向内在心灵。当主客、内外的界限被打破,当可视与可思相契合,“风景又经由内心弹回,然后过渡到某个重新考虑他个人生活之主体所作的冥思”。廖宁的风景写生正是在自我与自然之间曲折迂回的显现,向外的观看与内在的冥思叠合为希冀超越的凝思之境。


「艺术中国」——廖宁日常风景写生

▲《正午》尺寸:80x60cm


「艺术中国」——廖宁日常风景写生

▲《崖居》尺寸:60x50cm


现代人与自然之间似乎形成了一条无法逾越的鸿沟。身处都市,为了重返自然,大多数人选择了在路上的方式,外出行走、旅游观光,在被未曾见过的自然奇观震撼、刺激的瞬间,自我似乎获得了某种感同身受的力量,短暂的共鸣后回归日常,期待下一次的再出发。廖宁没有回避这种共有焦虑,他只是把远行的寻找转变为就近的发现,由日常生活中的风景将自己带回内心的深处,蕴含、沉淀,再反向地注入、流贯。因而,他可以坐在窗口,静静地等待时光的流转、树影的变幻,一等就是三年,树木的生死伤残、光色的晦明转换,一切都与流过的时间相关,生命的喟叹自然而然;他也可以摆上两个柠檬、一颗松果、几束花枝,把静物当作另一种风景,在形式语言的意味和静谧凝固的氛围中捕捉内在气息的通连。无论是窗外还是窗内,真正的风景不在于苦苦寻找,而是一场不期而然的相遇。生活本身就是一道风景,这样的风景是视觉与感情的同在共振,不用催促,也永无竭尽。


「艺术中国」——廖宁日常风景写生

▲《夏日》尺寸: 80x60cm


「艺术中国」——廖宁日常风景写生

▲《夕照》尺寸:60x50cm


或许,正是秉持这样的日常淡然,廖宁的风景画始终采取了一种直面自然的写生性。然而,这种写生既不是简单的客观再现,也不是仅仅将其视为创作素材的收集。“写生是创作的一种方式,借自然之象,传达内心体悟,是心境的写照”,廖宁如是说。他以外在风景为触动之源,融情入景,在情景交融中写我心境。这一写生/创作之法,正如上述,首先是调整取景的视角,在日常化、熟悉感中打开习以为常的风景边界,强调主体情绪和状态的渗入。其次,在对客观对象的把握时保持一定的距离感。


「艺术中国」——廖宁日常风景写生

▲《晚秋》尺寸:60x80cm


「艺术中国」——廖宁日常风景写生

▲《三月春光》尺寸:60x80cm


具体而言,一则有节制的控制漫射外光,光感节奏更多靠物象组合的整体关系;二则注重对单独物象的概括提炼,将明暗、色相变化等都调控在一定的对比度中;三则有意加强多样化景物关联之间的横直交错与前后交迭,如此形成的画面空间既有一定的三维纵深,却又始终保持一种平叠的挤压感;尤其是大量作品以近景俯视、层层交错的树木形成视线的阻隔与穿透,凝视的思绪便随着空间的萦回慢慢扩散,扩散到那蕴含无尽隐秘的丛林……相信,大多观者都会被其独特的草木画法所吸引。或是成组成簇的摆刷,或是以点厾的方式勾写,在第一遍稀薄油色的恣意涂抹后,再反复多层的提点,始终都保留最初直取的生动和蓬松,如刷丝般的笔触细腻微妙,抽象而朦胧。在我看来,这种手法既有对于柯罗及印象派诸家的直接吸取,也有对于中国书画笔墨语言的巧妙转化;不过,可能更多的还是其长时段凝视熟悉风景的直觉感受和思绪状态的自然流淌,摸索中自成面貌。


「艺术中国」——廖宁日常风景写生

▲《花开》尺寸:80x60cm


「艺术中国」——廖宁日常风景写生

▲《清晨》尺寸:80x60cm


“画每一幅画都是新生命的开始,是自然生长的生机”。当“写生”承载着太多理论阐释的框括、背负着流行技术语言的习弊,廖宁只是回到日常生活,回到对自我的发现,面对生命的无法言说,让风景自然的生成。此时,“生活”优于“视觉”,“画境”大于“风景”。


「艺术中国」——廖宁日常风景写生

▲《窗边的银桦树》尺寸:80x60cm


「艺术中国」——廖宁日常风景写生

▲《葛仙山花季》尺寸: 80x60cm


凝思廖宁的风景,我仿佛又回到了家乡,它从未消逝。

凝思廖宁的风景,我似乎发现了隐秘其中的自我。

于是,我喜欢上了这片风景。

中央美术学院博士

中国美术馆副研究馆员 邓锋

2018年深秋随感


作 品 欣 赏




「艺术中国」——廖宁日常风景写生

▲《窗外NO.1》尺寸:80x60cm


「艺术中国」——廖宁日常风景写生

▲《窗外NO.2》尺寸: 80x60cm


「艺术中国」——廖宁日常风景写生

▲《清水园-秋NO.1》尺寸:60x80cm


「艺术中国」——廖宁日常风景写生

▲《清水园-秋NO.2》尺寸: 60x80cm


「艺术中国」——廖宁日常风景写生

▲《清水园-春NO.3》尺寸: 60x80cm


「艺术中国」——廖宁日常风景写生

▲《清水园-春NO.4》尺寸: 60x80cm


「艺术中国」——廖宁日常风景写生

▲《记住春光NO.1》尺寸:60x80cm


「艺术中国」——廖宁日常风景写生

▲《记住春光NO.2》尺寸: 60x80cm


「艺术中国」——廖宁日常风景写生

▲《记住春光NO.3》尺寸: 80x60c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