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日葵》:中国式父子的和解,为何总在弥留之际?

《向日葵》:中国式父子的和解,为何总在弥留之际?

有一种情感叫亲情,有一种亲情叫父子情,有一种父子情叫中国式父子情。中国式父子情有什么特别?当然,它是独立于别的父子情之外的,具体表现为父亲对于儿子严苛的要求,成长过程中的父亲总是不能理解儿子的心情,当然,儿子对于父亲也是不理解,但是两个人却不会好好的交谈,任何单独对面的机会总是会演变为一场以儿子屈从于父亲的身份的争斗而告终。这是中国式父子情的独到之处。

《向日葵》:中国式父子的和解,为何总在弥留之际?

当然,这样的父子亲跟别的地方的父子情是一样的,他也会和解。和解的时间不过是久了一点,有父子很幸运,当父亲老了以后,儿子就会跟自己的父亲在悄无声息中和解,有的稍微差点,当父亲病重或者是弥留之际,儿子会与他就之前的种种对峙逐渐搁置对立。而有的人则没这么好运了,儿子依旧是儿子,父亲依旧是父亲,他们会固执的将老死不相往来贯彻到底。

《向日葵》:中国式父子的和解,为何总在弥留之际?

我印象最深的一部作品就是小时候看过的《激情燃烧的岁月》,片中的孙海英饰演一个典型的中国式父亲,而黄海波则饰演一个典型的中国式儿子,父子之间的对话从来都是以闹别扭而告终,两个人较了一辈子劲,最终在有了孙子之后,一切烟消云散。对了,忘了说了,往往中国式父子和解的时候,必然伴随着下一代的诞生。当一切有了传承之后,自然会将两代人的隔阂消除。

《向日葵》:中国式父子的和解,为何总在弥留之际?

今天给大家推荐的电影,似乎比《激情燃烧的岁月》更加凄凉了一点。张杨大家很熟悉,除了早些时候的《爱情麻辣烫》就是之后的与“90后三毛”上演的一出闹剧了。其实张杨一直以来保持着自己的风格这不假,要不怎么能在近几年有了作品《冈仁波齐》和《皮绳上的魂》呢。但是掐头去尾之后,让大家对张杨产生兴趣的还是这部作品,这部略显神秘,但是其中蕴含的感情还挺真挚的作品。

《向日葵》:中国式父子的和解,为何总在弥留之际?

《向日葵》之所以引起大家注意,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片中的那些经典的建国后的某段时间的片段。这一点一直是很多人怀念历史的时候的兴趣所在。当某段历史成为了禁忌,我们就会对他进行过度言说,因此,禁忌本身就会汇集很多信息。而大家也愿意看到那些非官方的信息,因为这很大程度上可以满足大多数人的窥视癖。

《向日葵》:中国式父子的和解,为何总在弥留之际?

而这部作品除了对于那个年代的事件不同程度了还原了之外,别的时候都在说一种情感,一种中国特有的父子情感,当然,还辅助了很多父母情感在里面。

《向日葵》:中国式父子的和解,为何总在弥留之际?

父亲因为缺席了儿子的成长长达六七年,等到他回到了家中后,儿子与父亲之间始终有所隔阂。父亲不允许别人挑战他的权威,儿子却又是一个非常执拗的人。于是,两个人开始了长达几十年的对峙。

《向日葵》:中国式父子的和解,为何总在弥留之际?

小时候的父亲觉得儿子有很强的绘画天赋,于是他期待儿子可以继承自己的同时,用一种近乎于逼迫的方式来时时刻刻影响儿子的成长。在这期间,儿子用了各种各样的方式来反抗父亲,但是大都以失败而告终,久而久之,儿子被迫接受了自己的这种命运。等到了儿子成年之后,有了自己的家室,父子之间依旧是没有达成和解。直到父亲去世,儿子才真正的体会到了父亲的良苦用心,最终两人和解了,但是却生死两隔。

《向日葵》:中国式父子的和解,为何总在弥留之际?

可能喜欢某段特定历史的朋友在看完本片之后会失望,因为那段历史并没有成为本片的重点核心,他只不过是在儿子成长过程中发生的一件事情而已。对于一个六七岁的孩子来说,这根本不重要。而片中所阐述的父子情才是本片的绝对核心。这位父亲有着深深的国内老一辈人的烙印,固执,且坚持着自己作为父亲的权威,爱面子,从不愿意背离自己的初衷,但是对教育孩子却只认一种古老的原则,棍棒底下出孝子。彻底的摧毁儿子的梦想也在所不惜,对于自己的孩子,可以达到一生的牵制。

《向日葵》:中国式父子的和解,为何总在弥留之际?

当然,儿子也属于父亲的对立面而存在。他比父亲更为固执,且不愿意放下自己的尊严与父亲好好谈谈。正是因为这种沟通不畅,两人才最终错过,当阴阳两隔的时候,即使是和解了那还有什么意义呢?死亡如果是最重的和解,那么这种和解一定意义上是属于死者对于生者的再一次禁锢。

《向日葵》:中国式父子的和解,为何总在弥留之际?

张杨的这个故事并不比之前的《激情燃烧得岁月》更为高级,如果说中国式得父子情有一个比较公允得模板的话,那么前者一定比本片更好点。因为大家都认同孙子是父子进行和解的第一利器,而张杨这里却用死亡来强行结尾,这一点有些遗憾。

《向日葵》:中国式父子的和解,为何总在弥留之际?

并不是所有的父子情都需要用这么极端的方式来结束,我们似乎更应该多些对话和交流,如果可以的话,敞开心扉的交谈或许能化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矛盾,奈何,现代社会节奏太快了,我们都没有时间。

……

你好,再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