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至少做一次傻瓜:無農藥化肥的奇蹟蘋果,是怎麼煉成的?

他的名字叫木村秋則,他種出來的蘋果,不僅味道好得難以想象,而且放在空氣中兩年時間,不腐不壞,被大家稱作奇蹟的蘋果。要吃到他的蘋果,需要預訂到一年之後。

《奇蹟的蘋果》這部電影,就是在重現他當年種植無農藥蘋果的過程。

一生至少做一次傻瓜:無農藥化肥的奇蹟蘋果,是怎麼煉成的?

(秋則前輩和《奇蹟的蘋果》電影劇照)

但對於日本津輕的果農來說,無農藥栽培蘋果?這簡直是在開玩笑。

哪怕過去的野蘋果能在自然環境中很好地長大,但如今的蘋果品種,早就不是當初祖先那樣子了。

相比個頭小而酸澀的野蘋果,個頭碩大、果實甜美的現代蘋果品種,不僅是人類的美食,更是蟲子和病菌的佳餚。

斑點落葉病、褐斑病等很多病菌都可以導致蘋果嚴重落葉;各種蛾類的幼蟲也會大量地啃食蘋果的葉子和花芽。

正常的蘋果栽培,需要十幾種不同的農藥配合使用,才能獲得理想的產量。

這樣的種植方式生產出來的蘋果,不是說就不安全,嚴格控制打藥量和打藥時期,是可以生產出農殘很低的安全蘋果的。

但是生產安全的蘋果,與安全地生產蘋果,是兩個概念。

木村的妻子,就對農藥過敏。這是木村秋則前輩去嘗試無農藥栽培蘋果的出發點。

雖然在電影裡,木村被塑造得帶著一股傻勁。但是現實中的木村,其實是一個有著強烈專研精神的人。

在開始無農藥栽培蘋果之前,他就已經嘗試了不同的農藥噴灑次數,會對蘋果的產量有怎樣的影響。

他發現,蘋果只打六次藥,跟常規的十三次藥相比,產量並沒有明顯的減少;打三次藥,病蟲雖然多些,也還能夠接受;打一次藥,蟲子實在太多,但產量也有正常果園的一半以上。

由於省掉了農藥的成本,雖然減產一半,收益其實還是可以的。

而另一本書,則更堅定了他走無農藥種植的路子。那就是福岡正信先生的《自然農法》。

《自然農法》介紹了福岡先生的稻麥農作經驗,以及他的思想,他認為人為的努力都是徒勞,作物能根據自身的天賦,對抗病蟲害。

這書極大地激發了木村的熱情,讓他一頭扎進了幾十年的蘋果無農藥栽培研究。

但事情哪有那麼簡單,起初的9年,木村一度陷入極其艱苦的困境,家中資產變賣,一貧如洗,甚至到了上山自殺的邊緣,才最終獲得了成功。

這種辛酸其實是筆墨難以形容的,大家可以看看《奇蹟的蘋果》這部電影找找感覺。但短短兩小時的電影,無法道盡9年的困苦。

那種看著蘋果樹不斷生病、不斷落葉、瀕臨枯萎的無可奈何;那種陷身蟲海,怎麼抓也抓不完的恐懼無力;那種受盡眾人白眼,不被周圍果農鄉親所理解的委屈苦悶。

更難的是,雖然他的岳父、妻子、女兒對他沒有一絲怨言,都在支持他。但他那種對家人的愧疚感,其實是最大的考驗。

木村秋則是那種不求名利、沒什麼慾望的人,但他也不希望家人受苦。

蘋果樹被病蟲害折磨了9年,木村也被心靈的不安、眾人的質疑、生活的困苦淬鍊了九年。

然而他又是心志堅定的人,俗話說一根筋,堅信蘋果樹一定能做到無農藥栽培,一條道走到黑,成為了他人眼中的傻瓜。

他的堅信其實有著牢靠的事實依據。因為他在水稻、番茄、各種蔬菜和西洋梨、李子這些作物上的無農藥栽培都獲得了成功,唯獨這個蘋果,是一個看似可望不可及的高峰。

最終的轉機發生在他上山自殺的那刻。就在他覺得了斷才是解脫時,他發現了山中生長了一棵很健康的蘋果樹。

其實那是橡樹,木村走近後才發現。但滿樹的果實,以及健康的葉片,都讓木村秋則十分驚奇。山裡沒蟲子?沒病菌?為何橡樹那麼健康?

一生至少做一次傻瓜:無農藥化肥的奇蹟蘋果,是怎麼煉成的?

(認真去聞、去嘗,才知道山中的土味道如何)

就在此時,木村發現了橡樹腳下的土壤,雜草叢生,但是非常鬆軟。他趴下去聞了聞,帶著一股刺鼻的土腥味道。扒開土壤,橡樹的白色根系密密麻麻;一直往下挖幾十釐米,土壤還是很鬆軟,土溫並沒有很大的變動。

而蘋果樹的果園,雜草每個月都被他清理一遍,乾淨是乾淨,但土壤硬邦邦的,沒什麼特殊味道;而且挖開表土十釐米後,土溫就立馬下降。

土壤溫度這點,是電影裡面一帶而過的。土壤帶著溫度,說明裡面有著旺盛的微生物活動。

鬆軟而帶著土腥味的有溫度的土壤,正是自然給木村秋則的答案。

只有創造這樣的土壤,蘋果樹才能長出深而健康的根系,從而獲取土壤深層的營養,以及發揮出天賦裡對抗病蟲的能力。

木村悟到,不是他在管理蘋果樹,驅趕病蟲害;而是他要協助蘋果樹,讓蘋果樹健康起來。只有蘋果樹努力了,才能開花結果。

此外,雜草並不是跟蘋果樹爭奪養分的敵人。它建立林下生態系統並疏鬆土壤,讓土壤的微生物群落越發豐富,這些都是在促進土壤恢復。

一生至少做一次傻瓜:無農藥化肥的奇蹟蘋果,是怎麼煉成的?

(​雜草地的蔬果,長得很旺盛)

木村一直僅關注病蟲問題,卻忽視了蘋果樹的根本,本末倒置,無怪乎努力了那麼久,卻一直沒有獲得成效。

當然,這並不是說,一直讓雜草叢生,蘋果樹就能健康生長,還需要綜合的管理和手段。

木村採用了撒播大豆的方法,促進土壤中氮素的形成,並長期開挖不同深度的土壤,通過土溫變化來監測土壤的微生物活動量。

同時學會了綜合分析天氣情況,判斷病害的爆發時期,在病害來臨前,就預先噴醋預防。

他還長期觀察園子裡的昆蟲、卵塊,能很快地判定害蟲可能產卵的地方,以提前消滅害蟲;同時他還採用發酵蘋果液,來吸引蛾子,減少蟲量。

他觀察到秋天茂密的雜草升高了地溫,不利於蘋果的轉色,於是每年的秋年都會割一次草。

他仿照蘋果葉脈的紋路走向來修剪蘋果樹,獲得了更大的果實。

......

總而言之,他學會了真正去觀察自然,把自然當做整體去看待,採用綜合的手段去勞作,最終獲得了成功。

自然農法並非是任由農田丟荒;而是在自然法則之上,加以巧妙的人為手段,既給了其他生物生存的空間,又獲得了自己的需要。

其實早在木村栽培蘋果成功之前,他在玉米地的遭遇就提醒了木村,要給其他生物生存的餘地。

每年玉米接近成熟的時候,總會遭到狐狸的偷吃;木村很生氣,在玉米田周圍下了很多捕獸夾子。

結果有一天,抓到了一隻小狐狸;它的母親,就在旁邊守著,看見人來了也沒跑遠。

木村心軟了,把小狐狸放了。小狐狸並沒有立刻逃跑,而是在那裡舔著傷口,一副可憐巴巴的樣子。木村突然覺得很過意不去。

他意識到,其實這片玉米地,以前就是狐狸的家園;是不是人類把所有的東西都佔為己有,動物才會偷,才會搞破壞?

於是每年玉米秋熟的時候,木村都會把那些沒有賣相的缺牙玉米棒子放田邊。從此,再沒發現狐狸危害玉米了。

私以為,木村這種懂得為其他生靈留餘地的善,是他最終成功的核心原因。從這股善心出發,木村才會深知農藥的危害,並創造了一個諾阿方舟式的蘋果園。

所有被其他果園驅趕的雜草也好、害蟲也好、動物也好,都在木村的蘋果地裡找到了一席之地。

所以木村的蘋果園,成了一個複雜的生態系統,有著各種雜草、害蟲、益蟲、青蛙、野兔、蛇、刺蝟、鳥類、土壤微生物和枝葉間的微生物等多達幾千種的物種在相互博弈。

而木村就在當中修剪、噴醋、除蟲、種大豆,融入了這個自然系統之中,真正把自己變成了自然的一環,成為了蘋果園這個生態系統的一份子。

而他家的蘋果樹,在這種自然栽培下,樹根竟然扎到了二十多米深,別人家的僅僅只有幾米;大風吹來,別人的蘋果損失超過八成,他的損失還不到二成。

奇蹟的蘋果,就是這麼來的。

一生至少做一次傻瓜:無農藥化肥的奇蹟蘋果,是怎麼煉成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