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县六角亭由来

清顺治十七年(1660年),和平县城遭遇特大洪水灾害,淹死饿死民众无数。时任县令李可培(河北唐山市玉田县人)为人淳朴,博学有才,爱民如子。目睹洪灾荼毒人民,李可培深感痛心,他认为只有祈求龙的庇护,人民才能安居乐业,于是召集当地善心乡绅和殷实商户,倡议筹措资金兴建龙王阁,以庇佑百姓苍生,此举得到了乡绅和民众的响应,不久后就在河对岸建起了一座龙王阁。

和平县六角亭由来

以前和平河是没有河堤的,每当山洪爆发,河水涨,和平县城的人们只能任凭洪水肆虐

和平县六角亭由来

以前和平河是没有江堤的

和平县六角亭由来

和平县城遭遇特大洪水灾害

据说当年的龙王阁为二层六面,雕梁画栋,翼角轻举,秀丽挺拔,龙王端坐大堂神坛之上,让人肃然起敬。因亭阁呈六角形,乡人以其形称为六角亭。六角亭在和平河河边巍然耸立,装点秀水丽岸,恰如画境。民间称每年六月十三是龙王诞辰之期,其时,城乡居民都会前来六角亭礼拜龙王,以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说也奇怪,自这龙王阁建成后的100多年间,和平县城再无洪水爆发,人们因此安居乐业,一派祥和之气。

和平县六角亭由来

80年代的和平县六角亭

清道光十二年(1833年)六月初十,和平暴雨成灾,奔流直下的洪水最终冲塌龙王阁,真成了“大水冲了龙王庙,一家人不认一家人”之笑话。其时,惠州府凌光远代理和平知县,因为路途遥远,无力理政,因此懒得重建龙王阁。四年后,江苏崔曾泰接任县令,也半闭眼睛,视而不见。自此,河岸变得空空荡荡的……1987年9月,时任广东省委书记谢非同志到和平县视察,时朱世赐、朱锦祥主政和平,筹建东山公园,寂然150年的“六角亭”,在和平桥头再次屹立起来。

和平县六角亭由来

时任广东省委书记谢非同志

1995年5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同志到和平参加“京九铁路动工庆典”,六角亭旁右侧竖立一景墙,邹家华欣然题词:山清水秀和平地,京九畅通经济兴。

和平县六角亭由来

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同志到和平参加“京九铁路动工庆典”,六角亭旁右侧竖立一景墙

和平县六角亭由来

邹家华欣然题词:山清水秀和平地,京九畅通经济兴

1996年,乡贤陈仰望同志主政和平,他力主建设“十里文明长街”,和平河堤岸扩容美化,六角亭更显媚人之姿。市民们在河边赏景闲坐、聊天待客、躲阳避雨,六角亭成了首选之地。

和平县六角亭由来

时任和平县委书记陈仰望同志

2009年,时任和平县委书记詹宇扬,将六角亭粉饰一新,虽地表较低,仍刻意保持原状,尽管亭池陷落些许,丰姿旧貌依存。

和平县六角亭由来

和平县六角亭由来

2009年,时任和平县委书记詹宇扬《第三个》

2017年,陈劲松同志任县委书记,他重视民生工程及县城环境容貌整治和提升工作,和平河两岸得以装点一新。六角亭因此成为和平新景观和文化符号,更成为时尚标签,每有施政、法制、招商、劳工、维权等宣传活动,棚架搭起,涌成人山人海。

和平县六角亭由来

2019年县委书记陈劲松同志

和平县六角亭由来

如今,每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六角亭及附近空地成为了市民的小舞台,一派歌舞升平的景象。一支支广场舞队,一群群夜游长堤的市民,在亭下欢快地扭动,伴着弦歌劲曲,身心在这里舒展,疲惫在这里消失,忧愁在这里遁形……

和平县六角亭由来

和平县六角亭由来

和平县六角亭由来

和平县六角亭由来

和平县六角亭由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