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心!段正澄院士因感染新冠肺炎去世,這所武漢高校痛失4位教授

2020年2月15日,國際首臺全身伽馬刀研發者、中國工程院院士段正澄因病逝世,享年86歲。

2月16日凌晨1點12分,華中科技大學相關負責人向健康時報記者透露,段院士感染了新冠肺炎,1月29日確診;加上本身患有糖尿病等基礎疾病,最終醫治無效,於2月15日19時35分在醫院逝世。

痛心!段正澄院士因感染新冠肺炎去世,這所武漢高校痛失4位教授


痛心!段正澄院士因感染新冠肺炎去世,這所武漢高校痛失4位教授

圖據中國院士館官網

這意味著,在新冠肺炎疫期,該校及其附屬醫院已有4位教授不幸離世,令人不勝唏噓。前3位不幸去世的是華中科技大學三級教授、生命科學院楚天學者紅凌教授,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器官移植科林正斌教授,和我國婦幼衛生專業創始人、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教授劉筱嫻。

75歲入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段正澄院士,1934年生,江蘇鎮江人。1957年畢業於華中工學院機械系,後留校工作至今,生前為華中科技大學機械學院教授、博導。

2009年,已經75歲高齡的段正澄入選中國工程院院士,他是當時年齡最大的院士。可他說,從事科學研究,也許十年二十年都不會有什麼大的成果,因此絕不能浮躁,不能急功近利。選準了目標,就要長期堅持,百折不撓。只有這樣,才能出成果,才能出大成果。做科學研究要耐得住寂寞!

段院士一生言行一致,在科研這條路上,每攀登一個科學高峰都要經歷不少於十年。

研發了國際首臺全身伽馬刀

1996年,段院士研發了國際首臺全身伽馬刀。1999年,由中國“原創”的世界首臺大型放療設備——全身伽馬刀問世。

痛心!段正澄院士因感染新冠肺炎去世,這所武漢高校痛失4位教授

創新,做中國原創,是段院士這一輩子堅持的事情。全身伽馬刀可進行旋轉動態聚焦,使伽馬射線焦點對準經過精密定位後的腫瘤,從而殺死腫瘤細胞,大大降低對人體正常組織和器官的損傷,目前已在全國100多家醫院使用,惠及近百萬人。

如果不是這場疫情,走在華中科技大學的教學樓裡,學生們偶爾會遇見這位穿著樸素的院士。50年來,為了我國科技自主創新,一直在一線工作。

華工建校第一屆學生

作為建校以來的第一屆學生,畢業後留校的段教授可謂完完全全的華科人,他也歷經了建校初期的艱苦。“把一個大食堂用磚頭分成許多格,每格就是一間教室。”為此學生們把嗓門也當做評判老師的水平的指標。當時的學校百廢待新,作為學生的他也要在節假日為學校的基礎建設出力。“上午種樹,下午在工地當小工,當年栽的樹都抱不攏了,東二東三樓有我挑過的磚。”

痛心!段正澄院士因感染新冠肺炎去世,這所武漢高校痛失4位教授

這是他64年前剛剛邁入原華中工學院時栽下的。

但在艱苦的環境中大家依然沒有忘記學習。作為學校籃球隊的第一任隊長,段正澄清楚地記得當他們拿到湖北省冠軍後,時任校黨委書記的朱九思對他說的第一句話是“你的學習成績怎麼樣?”並讓他這個隊長以後要統計每位隊員的學習成績給他看。“朱九思老書記當時這樣說的,華工是培養全面發展的學生,不是隻要你會打球。”

甘守寂寞做科學研究

在華科大校園,段正澄被學生們稱為“機械狂人”,認準的事從不放棄。他的學生、機械學院教授黃禹告訴記者,段老70多歲時在一次講座上說過一句話:做科學研究要耐得住寂寞,不能外面來一個“脈衝”,自己就要“震盪”。這句話給很多年輕學生極大的啟發,“段老師也是這樣帶領我們團隊一步步走過來的”。

段正澄和他的團隊曾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並三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獲獎的成果,沒有哪一項花費的時間少於10年:

研製全身伽瑪刀,10年;研究激光加工技術與裝備,20年;完善汽車發動機曲軸磨床,30年!

對於堅持的意義,段正澄有著特別深刻的體會。“從事科學研究,也許十年二十年都不會有什麼大的成果,因此絕不能浮躁,不能急功近利。選準了目標,就要長期堅持,百折不撓。只有這樣,才能出成果,出大成果。”

先學做人,後做事

當談及現在的青年學子如何發展時,段正澄認為先學做人,後做事是人生的關鍵。他希望新一代學子能夠在工作協調能力、人際關係方面,有一個正確的態度去鍛鍊自己。特別是在一個重大的研究項目,僅憑個人的力量是很難完成的,需要大家團結協作。

段正澄認為挫折教育非常重要。克服困難的過程,更是鍛鍊自己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的過程。當他談到我校一位新生因為寢室條件不好而要求退學,感嘆父母的寵愛讓大學生迷失了方向。希望現在的學子不要讓優越的生活成了拖後腿的包袱。

大師遠去,榮光猶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