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工廠》——中國老闆如何拯救破碎的美國夢

2月10日,一年一度的奧斯卡獲獎名單揭曉,其中摘得最佳紀錄長片桂冠的這部電影顯得頗為與眾不同。

它的主角是有史以來唯一獲選奧斯卡的中國人,卻並非專業演員;它的製片人在影視界只是初出茅廬,卻算得上最瞭解美國的人之一。

沒錯,這部電影就是《美國工廠》:由奧巴馬伕婦監製,“玻璃大王”曹德旺“出演”,講述了這個地道的中國農民企業家,如何將自己的福耀玻璃工廠開到美國的故事。

《美國工廠》——中國老闆如何拯救破碎的美國夢

曹德旺

美國夢碎

在上世紀30年代的經濟大蕭條期間,美國曆史學家詹姆斯·亞當斯創造了“美國夢”這個詞,它象徵的是美國人民的一系列美好願景:穩定的工作,階級流動的機會、安逸的退休生活,以及這些共同作用得到的美滿家庭和生活幸福感。

這個夢想一度被實現過。

二戰之後,美國依靠馬歇爾計劃使經濟迅速繁榮,全球3/4的投資資本和2/3的工業產能都被美國牢牢控制。美國的階級流動機會大大增加,中產階級為主的鑽石型社會逐漸形成。在公會的領導下,製造業的藍領工人也能自豪的稱自己為中產階級的一員。

《美國工廠》——中國老闆如何拯救破碎的美國夢

汽車製造業工人

而電影中故事發生的背景——俄亥俄州就是這樣一塊供美國人民實現夢想的黃金地——大型製造業雲集,工作機會極其豐富。

只可惜,好景不長。隨著亞洲和歐洲的經濟發展,像俄亥俄州這樣的製造業重地遭受了嚴重打擊——曾經佔據美國40%崗位的製造業,在2010年降至8.1%。而美國三大汽車公司之一的通用汽車公司更是啟動大裁員,削減了近三萬個崗位。

《美國工廠》——中國老闆如何拯救破碎的美國夢

通用汽車工廠關門時的照片

其中,位於俄亥俄州的莫蘭通用汽車工廠在2008年12月23日,宣佈停產關閉。成千上萬的工人在本應該充滿歡樂的聖誕節前一天徹底失業,他們心中象徵著中產階級幸福穩定的“美國夢”被裁員的鐮刀打得稀碎。

這,就是《美國工廠》片頭所描述的真實場景。

中國帶來的希望

2014年,在蕭條中掙扎了6年之後,工人們的命運終於發生了逆轉。

然而,前來拯救他們的不是上帝,不是美國復甦的經濟,更不是美國政府,而是一箇中國人——福耀玻璃的董事長曹德旺。

福耀玻璃廠的建成為當地人提供了上千個工作機會,曾經失去的崗位都回來了,代頓這座小小的城市再次煥發了生機。

《美國工廠》——中國老闆如何拯救破碎的美國夢

在新工廠的宣講會上,這些曾因失業而失去家庭,無力就醫的美國藍領歡欣鼓舞,他們視曹德旺為真正的救世主,尊稱他為“Chairman”。曹德旺變成代頓市最受歡迎的中國人,玻璃廠的“福耀”二字甚至被用來命名工廠門口的道路。

一種從未預料到的友誼,也在中國工人和美國工人之間發展開來。儘管語言不通,但美國工人們並不在意,福耀的出現幫他們拾回了進入市郊中產階級的希望,這比什麼都重要。

《美國工廠》——中國老闆如何拯救破碎的美國夢

美國工人開始學習中文和生產術語,他們邀請中國員工參加聚會、燒烤、釣魚,就像是普通的家人和朋友。焚化爐的主管Rob說:

他們離開家人和朋友,來到美國,除了正常工資沒有任何其他的額外收入,我很感謝他們到這裡來為我們做的一切。我請他們來我家打槍,他們對此讚不絕口,我也感到非常開心。

然而,好景不長。

文化衝突

儘管福耀玻璃廠是一家美國公司,但本質上,它屬於曹德旺。門口貼的長城照片,工廠中的中文標語,按照風水改變了朝向的倉庫大門,這一切都宣示著這裡仍然是一家“中國工廠”。

一直以來,中國所推崇的工作文化是敬業精神、集體主義以及超高的工作效率,然而在美國,這些都行不通。

《美國工廠》——中國老闆如何拯救破碎的美國夢

美國工人工作效率極低、懶惰,同時有著一大堆的牢騷。他們要求必須執行一週40小時工作制度,甚至要求成立工會——要知道,在工廠成立初始,曹德旺就曾擲地有聲的宣佈“有工會,我就不幹了。”

與他們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工人。他們勤勉而高效,沒有怨言的接受著一年只有兩次的回家機會,和每個月只休息兩天的高強度工作。

《美國工廠》——中國老闆如何拯救破碎的美國夢

所有人都認為曹德旺必須入鄉隨俗,向工會妥協,但是他並沒有——他換掉了美國的高管,隨後走馬上任的是在中美都呆過20多年的劉道川。

劉道川的方法很簡單,他教導中國工人如何領導美國員工,清除工會的內鬼,適時的將所有員工的時薪從12美元增加到14美元,請優秀員工去上海旅遊——一座這些藍領工人難以想象到的中國大都市,他清晰的告訴美國員工,這是福耀才能給予他們的人生。

曹德旺也給出了他不允許工會進入的原因:“歐美工會的作用其實是變相保護了那些工作不努力的人,美國製造業的衰敗,就是這樣引起的。”

《美國工廠》——中國老闆如何拯救破碎的美國夢

CEO向曹德旺介紹工會問題的解決情況

最終,工會沒有成功進駐福耀。影片中的部分美國工人也改變了他們的看法:

“我明白,有時候需要一個工會,但現在,有人給了我一份好工作,開出好的薪水,每天讓我來上班,我不需要工會橫插一腳。”

“工會唯一做的就是留下爛員工,而像我們這樣優秀的員工就只能隨波逐流,對我有什麼好處?”

2017年,福耀玻璃美國工廠終於扭虧為盈,於2017年和2018年分別獲得508萬元和2.4億美元的淨利潤。

全球化的反向進程

儘管工會問題得到解決,一切看似已經走上正軌,但影片的最後,仍然留下了一個殘酷的伏筆。廠長一遍引導著曹德旺在工廠中巡視,一邊介紹說要用機器把四個美國工人代替掉。

遠方的他們,聽不懂中文,並不知道08年發生過的末日即將再次降臨。

《美國工廠》——中國老闆如何拯救破碎的美國夢

究其原因,並不是他們操作有問題,只是他們太慢了。

這群為生活而工作的美國人,註定競爭不過為生存而工作的中國人。

《美國工廠》展示的不僅僅是中美文化和觀念的碰撞,更是一場盛大的、全新的全球化運動,只不過這一次的方向與過去完全相反——是中國進行主導,是中國這套效率至上的觀念在美國紮根。

《美國工廠》——中國老闆如何拯救破碎的美國夢

這些曾經服務於全球汽車製造業龍頭的美國工人,他們因為美國在全球化進程中的領袖地位,而擁有過穩定幸福的人生。

如今,美國的製造業註定已經回不去昔日的輝煌,這群曾經身披榮光的中產階級工人,遭到了由自己國家所創造的國際分工體系的反噬,盛極一時的美國夢最終也化為泡影。

曾經因為國際分工體系,被踩在所有人腳下的中國工廠和中國工人,今天終於能夠搖身一變,成為美國工人的主管和老闆。

我想,不遠後的將來,中國總會走到所有人的前面,拿回那些曾經失去的權利、尊嚴與榮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