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藝榜|專業型綜藝節目可以“拯救”一個行業?

近兩年,國內原創綜藝節目颳起一股“專業風”,以小眾領域為切入點,通過名人參與、娛樂化和競技化的節目模式,向大眾市場進行宣傳營銷。如由湖南衛視打造的以美聲、音樂劇等演唱方式為主的演唱節目《聲入人心》,網絡平臺打造的“這就是”系列(例如《這!就是街舞》《這!就是灌籃》)等,都給觀眾帶來耳目一新的視覺感受。獨特的藝術視角、新穎的節目設計,讓觀眾一改以往對傳統綜藝節目的認知。如今《聲入人心》雖已落下帷幕,但6位“首席演唱者”也正式開始了他們的全國巡演之旅,節目熱度依舊不減。


綜藝榜|專業型綜藝節目可以“拯救”一個行業?



這類綜藝節目都有一個共同的標籤──“專業”,那麼,如何在強調專業性之餘吸引更廣泛的觀眾群體?如何將“小眾”的藝術與大眾化娛樂性綜藝節目相結合,就成了這類專業型綜藝節目所面臨的首要問題。

為觀眾獻上不一樣的視聽盛宴

《聲入人心》是由湖南衛視製作的一檔原創新形態聲音演唱節目,節目於2019年1月18日收官。這檔節目雖然也是音樂類選秀節目,但與以往的選秀節目不同,節目組精心挑選了36位專業的美聲演唱者,在100天內,由廖昌永、劉憲華、尚雯婕三位音樂人作為出品人對他們進行分組打磨,最終選出6位首席演唱者獲得美聲音樂會全國巡演和發行音樂專輯的機會。

節目由舞臺公演和真人秀兩部分組成,但與傳統的選秀不同,賽制中不設有淘汰環節,36位演唱成員經過10輪訓練,角色只在“首席”和“替補”之間輪換。《聲入人心》總導演任洋表示作出這樣的賽制安排,是出於對節目本身的定位考慮:“《聲入人心》並不是中國最專業的音樂比賽,節目組希望通過這檔節目讓高雅音樂和大眾之間可以進行交流。節目組想借該節目告訴年輕觀眾要成為什麼樣的人,就聽什麼樣的歌,觀眾的偶像可以不只是張揚、有態度、有個性的人,他還可以是非常內斂、有禮貌、有才華的人。真人秀是年輕人喜歡的方式,節目組不會一味地強調誰走誰留,不刻意強調舞臺上的壓力。”


綜藝榜|專業型綜藝節目可以“拯救”一個行業?



36位外形帥氣、氣質優雅的年輕美聲演唱者在節目中的精彩表現立刻圈粉無數,成為新一代美聲偶像。也正是因為這個節目,讓很多人開始瞭解美聲這門高雅藝術,開始走近它,並且愛上它。

但在節目播出前,總導演任洋對於收視率的問題也有著他的顧慮:“美聲畢竟在國內屬於小眾藝術,受眾面相對較小。但我們做《聲入人心》的初衷,就是希望通過這個節目,消除大家對高雅音樂的誤解。觀眾總覺得唱美聲就是一個大胖子唱歌曲,不那麼親民。節目組成員之前大多也很少接觸高雅音樂,瞭解之後才發現古典音樂作品是非常有積澱的,大量流行音樂的選段也是基於音樂劇。另外,我們瞭解到成為高雅音樂的歌者需要巨大的付出,從小的基本功加上日復一日的練習,行業道路也很艱辛,競爭非常殘酷,而且付出與收入不成正比。基於以上種種,雖然也有收視率的顧慮,但節目組依然堅定了做這檔節目的決心。”

從去年開始,優酷平臺也相繼推出“這就是”系列原創綜藝節目,其中《這!就是灌籃》更是開創了中國首例以籃球為主題的青春體育競技節目。節目通過籃球聚焦青年潮流文化,以中國大學生3V3籃球聯賽為基本核心,集結了全國來自不同年齡、職業、身份的一百多位熱愛籃球的青少年,並由周杰倫、李易峰、林書豪、郭艾倫擔任四大領隊,分兩大陣營帶領球員比賽。通過多輪激烈的籃球對戰,最終在籃球少年中角逐出MVP。

《這!就是灌籃》節目總監製王雲鵬表示,之所以選擇籃球,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綜藝用戶和籃球用戶重疊率非常高,這是他們研究了近萬份調研問卷後得出的結果。同時,籃球是中國普及率非常高的項目,作為一項體育運動,相信它能夠成為一個真正的大眾話題。


綜藝榜|專業型綜藝節目可以“拯救”一個行業?



事實證明,《這!就是灌籃》的確掀起了一股全民運動的熱潮,節目中緊張刺激的賽制設計,選手們拼盡全力的精彩對決,都充分展示了當下年輕人不服輸的頑強精神,也傳播出籃球狂歡“青春、熱血、勵志”的正能量。節目於2018年11月17日在優酷和浙江衛視結束了第一季的播出,根據優酷平臺的數據,節目總播放數超過了12億,豆瓣上對該節目的評分更是達到了8.3分,節目組更是承諾第二季已經正式啟動,預計將於今年7月份與觀眾見面。

助力文化傳播

科普性、入門性的專業藝術體驗

其實近幾年來,類似於《聲入人心》《這!就是灌籃》這樣的專業型綜藝節目還有很多,這類專業型綜藝節目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它們不同於傳統綜藝節目,不僅僅是以娛樂為主,更重要的是體現出某一文化領域背後的魅力。

以《聲入人心》為例,歌劇、音樂劇在國內一直屬於小眾藝術,受關注度很低,但在《聲入人心》播出後,人們對於歌劇、音樂劇的關注度有了明顯提高,越來越多的人願意走進劇院觀看歌劇、音樂劇。

3月份,由鄭雲龍主演的音樂劇《謀殺歌謠》北京站演出座無虛席,剛一售票就被搶購一空,演出當天在劇場外還能看到很多黃牛票在以比原價高出兩倍的價格出售。這樣的盛況在以往是很難感受到的,而同期其他音樂劇的票房仍然是不太樂觀。由此不難看出,很多觀眾走進劇院,僅僅是為了見到自己喜歡的偶像明星,而並不是為了歌劇這門藝術。業內人士也認為,這樣的盛況僅僅是因為《聲入人心》節目播出後的連鎖反應,第一次走進劇院的觀眾未必會願意走進第二次、第三次,無法判斷這樣的情況能夠持續多久。

一檔節目真的能“拯救”一個行業嗎?或許很難,但天津師範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教授陳立強認為這並不能磨滅其對文化傳播的力量:“或許這些走進劇院的人並不是真正地喜歡歌劇,但至少他們已經慢慢地開始瞭解歌劇了。專業型綜藝節目對於傳播文化最有利的作用就在於這類節目形式新穎,以娛樂的方式給觀眾們展現了日常生活中較為欠缺的專業知識,一方面,對普通受眾來說是一種科普性、入門性的體驗;另一方面也為目標受眾拓寬了專業視野,實現了高雅藝術的大眾傳播。並且,此類節目在保留了傳統綜藝節目娛樂性的同時又具有專業型綜藝節目的藝術觀賞性,給節目帶來了良好的口碑,也為專業型綜藝中藝術元素拓寬出更多的市場和空間,以此來推進文化的傳播。”

由此可見,《聲入人心》在強調專業性的同時,也成功吸引了更廣泛的觀眾群體。陳立強認為這檔節目成功做到了小眾化和大眾普及的完美結合:“首先,專業型綜藝節目需要專業領域、專業人士,但不能將觀眾圈層化。湖南衛視近些年深耕綜藝的垂直創新領域,美聲這個領域並不晦澀,受眾面依然很廣。反觀在網絡平臺播出的電子音樂製作人競演節目《即刻電音》,因為過於專業化,豆瓣評分只有6.1(《聲入人心》9.3分)。其次,專業類綜藝節目需要全新敘事模式,《聲入人心》採取男團競演方式,觀眾沉醉於頂級的美聲演唱,也被每一次首席和替補席的選拔吊足胃口。”


綜藝榜|專業型綜藝節目可以“拯救”一個行業?


打破傳統舞臺侷限

“內容為王”基礎上打造長效的生態鏈

雖然這幾檔節目均已落幕,但網絡上對於這類綜藝節目的話題討論卻依然沒有間斷,從中也不難發現這類綜藝節目背後所反映出的問題。

《聲入人心》自2018年11月2日起每週五20:10接檔《幻樂之城》在湖南衛視播出,將這檔節目放在“黃金段”時間播出,可見對其抱有很大的期許。但節目播出後,收視率卻並不理想,甚至隨著每期節目的播出,收視率更是一路下滑。然而,這樣一檔收視率並不高的節目,在網絡上的評價卻是居高不下,豆瓣評分9.3分,可謂是綜藝節目中的佼佼者。

為什麼一檔網絡評價如此高的綜藝節目,在電視平臺上的收視率卻如此差強人意,陳立強認為如今已經進入網絡時代,新媒體平臺的受眾本身就已超過了傳統媒體平臺。

對於一檔節目來說,收視率也不再是考量它是否成功的唯一標準:“《聲入人心》的高口碑恰恰幫助它實現了從小眾向大眾的轉化。這檔節目以古典音樂為立足點,參與演員通過多樣重唱的形式賦予高雅音樂藝術新的內涵和生命。高雅藝術與生俱來的小眾化特點本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節目的受眾群體,但該節目將美聲、音樂劇、歌劇、流行音樂、民族音樂進行創新以及高度融合,一改受眾對高雅藝術的刻板印象,讓受眾能欣賞和沉浸在高雅藝術的殿堂裡,節目在音樂藝術上的精耕細作確實為我們帶來了不一樣的聽覺體驗。”

《聲臨其境》是湖南衛視打造的另一檔原創聲音魅力競演秀節目,如今已播出兩季,《聲臨其境》第一季出現在觀眾眼前時,其新穎創新的模式以及對聲音藝術的重新詮釋和演繹賦予了電視節目新的魅力,獲得一定比例上的忠實觀眾。

第二季雖然進行了節目形式及參演形式的創新,例如增加了專業擬音師及全息投影帶來的科技創新,試圖打造震撼升級,更具沉浸式的舞臺。但第二季的火爆程度卻遠遠不及第一季,人們對於節目的評價也是褒貶不一。對於節目升級但熱度降低的原因,陳立強給出了自己的觀點:“第一季已經讓觀眾在心理基礎層面奠定了一定的高度,第二季的創新如果沒有更為高質量的呈現,節目效果會大打折扣,反而會喪失一部分觀眾。”

 


綜藝榜|專業型綜藝節目可以“拯救”一個行業?


 

其實,很多專業型綜藝節目似乎都逃不出“三分鐘熱度”的魔咒,一般播出兩季後,人們對於這類專業型綜藝節目的關注度就會有所下降。由優酷打造的《這!就是街舞》即將迎來第二季,節目將於今年5月與觀眾們見面。節目組表示:“新的一季依舊不忘初心,堅持找尋獨立的靈魂與自由的表達,打破傳統舞臺的侷限。第二季將進一步放大‘毛巾’的重要作用,相信節目會更加精彩刺激。”雖然節目組賣力宣傳,但似乎觀眾對於新一季的節目卻並沒有太多的期待,在優酷平臺上的預約觀看率也相較第一季有一定的差距。

究竟專業型綜藝節目是否能夠像娛樂型綜藝節目一樣有長遠的發展?又該如何去做?陳立強給出了自己的建議:“長遠發展一定要從垂直走向水平,這一類專業型綜藝節目,可以以一個小視角為剖點,再和音樂、戶外競技、生活體驗、偶像選拔等綜藝類型結合,讓人耳目一新。‘內容為王’始終是第一要義,抓住高口碑,擴大曝光量,才能打造長效的生態鏈。而且綜藝節目還有很多尚待發掘的藍海領域,不僅僅是這兩檔,以後可能會出現寵物、美妝、科技等小眾領域。”

綜藝榜|專業型綜藝節目可以“拯救”一個行業?


綜藝榜|專業型綜藝節目可以“拯救”一個行業?


綜藝榜|專業型綜藝節目可以“拯救”一個行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