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商低的人出路在哪裡?為什麼?

智強不息


1、首先辯證地看情商的高低。

情商的高低沒有固定的界限。它不像智商由權威機構,通過某幾道難題的測試,根據回答人的程度,由機器給出的數據得出標準的答案。那麼,我們平時說的某人的情商高,某人的情商低,是通過一件事在解決問題上的方法,從道德的角度評判,也就是有一個維度,而不是硬性的標準。

2、情商低的人出路在哪裡?為什麼呢?

分析:情商低的人由什麼原因決定的。

情商低的人,大多由性格決定的。有的人性格直率,也是我們最愛評價的直腸子,這樣的人說話嘴直,但沒有壞心眼子。也許最初會被他的語言傷到,但長時間相處起來你會發現人不錯,熱情善良,對你掏心掏肺。其實這樣人身上優點大於缺點,但作為交往中的人最初會被傷到而敬而遠之。

3、建議與出路:情商低的人慢慢地向情商高轉變。

(1)自我調節。

多讀讀美國人際交際學大師----卡耐基的《人性的弱點》這本書,裡面有許多成功案例,會給你指點迷津。多讀讀名著也會陶冶自己的情操,慢慢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

(2)情商低與智商都很低的人,學會與人交往。

遇事不急,遇事停頓一分鐘,再說、再做。慢慢養成先思考再說話的習慣,古人云:三思而後行,說的也是這個道理。還有學會用你的直率與真誠,打動情商高的人,慢慢與性格穩重、情商高的人做朋友,耳濡目染下,情商會慢慢變高,再則如果年輕人可以做做銷售和服務員的工作,慢慢學會在實踐中,不斷地提高自身的情商。再通過書香的浸潤,內外兼修的素養也會慢慢地提高自己的情商。

4、情商低的高智商人適合做科研工作。


有少部分智商高的人,適合做科研工作。每天在實驗室裡忙於搞發明、創造和實驗,沒必要、也沒時間分心去琢磨人際交往中的利與弊,因為他們對社會創造的價值往往是一般人達不到的。

總之,天生我材必有用,適當地改變也是在人際交往中與人方便,與已舒服。因人、因事、因環境而宜,祝賀大家都有一份理想的出路,有一個適合自己的人生。


塵露兒


上週,我碰到個20出頭的女孩子,她來面試我們公司。在談話過程中,她告訴我其實她真正感興趣的是投資,但她接下來又說,“可我覺得自己不夠聰明。”

我只見了她幾分鐘,所以無法判斷她到底聰不聰明。說實話,我連她的簡歷都沒有研究地很仔細。她也沒給我留下多深刻的印象,讓我覺得她是個很有能力的人。

影響成功的因素許許多多

但在當時,我立刻對她說,“千萬不要這麼看自己,給自己的能力下結論。第一,你還年輕的很,不至於早早地給自己下結論,告訴自己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第二,不要低估堅持、努力、渴望的力量,它們能幫你達成許多成就。第三,除了智商,影響你在某件事上成功與否的因素還有許多。”

接著,我和她分享了幾件事。第一件關於我的母親。我母親是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公共衛生學院的終身教授,在退休前是她所在領域的佼佼者。但只要有機會和年輕人交流,她都會告訴他們自己畢業於三流大學,此外,她還是個差等生。

她之所以告訴他們這些,是想讓大家知道熱情、自律、上進的力量,她就是個活生生的例子。她很明白地告訴大家,自己並非聰明絕頂,但也不笨。

她說,她與別人的不同就在於,她能看到許多他人無法察覺的簡單、實際的解決方案。這些就是她成功的原因。

認識自己所擁有的能使你大獲成功

另一件事是我與某位資深領導力發展導師的交流,這位導師常與一流公司的高管打交道。在交流中,我們談到能取得傑出成就的人擁有哪些關鍵成功因素。他問我:“假如現在一屋子都是取得傑出成就的人,你問他們有多少人覺得自己取得如今的成就是因為他們年輕時很聰明,會有多少人舉手?”

停頓了一會兒,他說,“我想80-90%的人都認為年輕的時候自己不夠聰明,不能達成如今的成就。”

他認為,在職業生涯早期,多數人過度強調智商,認為這是成功的關鍵因素。然而,一旦你體驗到成為強大的領導者和成功的商人需要哪些東西,你就會發現,除了智商,影響因素還有許許多多。例如,上進心和主動性很重要,溝通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很重要,利用機會,在困難情況中有所表現的能力也很重要。

這些年來,我碰到過許多成功人士,也見證過許多成功的誕生,所以我還想說,智商這是成功的一小部分。我見過許多在學習層面很“聰明”的人,但事業平平淡淡,某些學習一般的人反而能取得不錯的成就。

智力的不同形式

大多數人在聽到“聰明”這個詞時,想到的都是智商(IQ),但智力其實有不同形式,其他形式的智力也能助你走向成功。例如,許多人明白情商(軟技能)對事業的重要性,關於這個主題,我甚至還寫了兩本書——《知己知彼》與《How To Develop Yourself As A Future Executive, Today》。軟技能不僅指受歡迎的行為舉止和品質,比如如溝通能力、人際交往能力、解決問題能力、主動性、隨機應變能力和大局觀,還指自我意識、職業成熟度和追求目標的整體態度。

其他形式的智力包括“心理智力”,即瞭解、閱讀他人的能力。我曾是研發工程師,後來轉行了,其中一大原因就是我發現,我對他人興趣、動機和目標的感知能力遠遠大於自身的研發和技術能力。

還有“創造性智力”,即用獨特方式看待事物,構思出創新型想法和解決方案的能力。我的母親就有極高的創造性智力,這對她的成功產生了極大影響。

此外還有“身體智力”,即身體做出不可思議之事的能力。你要是看過庫裡、費德勒、老虎伍茲的表現,就知道什麼叫作身體智力了。

永遠不要覺得自己“不夠聰明”

有些人就是能比其他人更好地實現職業目標,取得更大的成功。我對這群人十分感興趣。從我的觀察來看,我可以向你保證,對大多數人來說,智商不是影響實現成功的最大關鍵因素。

你可能不像比爾·蓋茨、伊隆·馬斯克、巴菲特那樣擁有高智商,但別擔心,我從來沒有碰到那些取得傑出成就的人,說自己之所以能有今天的成就,“是因為我超級聰明”。

他們提到的都是其他因素,包括進取心、願意接受挑戰、對成功的渴望、毅力、職業道德、能找到取得結果的好方法等等。所以,不要覺得要想取得成功,必須要聰明,每個人都擁有不同的能力、優勢和不同形式的智力,讓自己變得更加成功。關鍵是發現、培養、珍視你的個人特質。






白雲記


一直以來都被從情商座標軸上鄙視,始終無法脫困,因為作為一個被廣泛人民群眾認為情商無限趨近於零的人,除了被鄙視和鼓勵,並沒有發現行之有效的辦法,好像除了接受現實,沒有其他出路。不過,最近這個問題好像出現了曙光,趕緊記錄一下,看看是否真的能扭轉局面。

對於經常習慣邏輯思維,力求表達簡單直接的人來說,始終不太能理解,為什麼說得已經非常清楚的問題,對方好像始終不明白,這其實是一個完全錯誤的觀念導致的。經濟學領域,著名的亞當史密斯的《富國論》中提出了假設,假定人思考和行為都是目標理性的。這個觀點很容易被習慣邏輯思維的人接受,並潛移默化的成為平時做出第一判斷的基礎。但勒龐的《烏合之眾》和艾瑞里的《怪誕行為學》揭示的卻是人類群體的另一面,即看似不理智和不可解釋的行為。所以,我現在的感覺是,假設人類的行為都是首先受情緒控制的,只有在情緒不發生效力的時候,理性才會發揮作用。搜索了一下,發現MacLean在1990年的著作《The Triune Brain in Evolution》對此有了一定的推演,大概的意思是說情緒信號在大腦中的傳遞距離短速度快,而理性思維信號則相反,距離長速度慢,如果他說的是真的,那我的這個感覺很可能也是真的,沿著這個思路想下去,好像漸漸找到了解開謎題的方向。

首先,我們來還原一個日常的溝通困境:

1 出現問題 →2 產生情緒 →3 溝通問題 →4 情緒干擾 →5 溝通失敗

問題在於未能解決情緒干擾,就想達成溝通,看起來是不切實際的。現在,嘗試著增加幾個步驟來避開這個情緒陷阱:

1 出現問題 →2 產生情緒 →3 明確目標 →4 情緒釋放 →5 共情 →6 重新判斷溝通的必要性 →7 選擇有效性溝通 →8 溝通成功(希望)

第三步,明確目標的作用,在於重新喚起行動的目的,把自己從情緒中抽離,防止自己首先掉入情緒陷阱。這一步其實經常會忘記,一旦陷入事件當中,就會隨著推進,丟失原始目的,所謂不忘初心就是這個意思,一旦丟失目標,後面的行為都是無效的。

第四步,情緒釋放的作用,在於排除情緒對於自身的影響,先使自己擺脫情緒的干擾。這個步驟實現的速度因人而異,開始可能需要幾天,後來也許幾個小時,如果持續練習,我預期可以在幾分鐘內完成,假設真的能做到,可以大大提高溝通效率。但我感覺這一步還是挺難的,也許需要很長時間持續的自我訓練才能有所提高。開始可能得乾點兒什麼才能釋放,比如換環境,運動,聚會,放鬆......之後可能只需要轉念就能完成,那就很厲害了。

第五步,共情的作用,是去了解對方當前所處的情緒陷阱的真實情況,不進入對方所在的陷阱裡,就不知道究竟裡面是個什麼樣子,ta的視角如何?感受如何?被什麼矇蔽了?為什麼不願意出來?這是一連串的問題。但好在人性都是雷同的,仔細想想就那麼幾種情況,基本上各種負面情緒,都來自恐懼,增加對方的安全感總體來說都是有效的,只有每個人的具體情況,只能慢慢摸索實踐,也沒啥捷徑。這一步的訓練,我預期也得幾年甚至十幾年,也許越到後面,改善的速度越快,MacLean認為這部分由古哺乳動物腦來左右,越是原始的應該越是相似的吧,可能研究人的原罪,本性,有助於瞭解這個問題的本質。

第六步,重新判斷溝通的必要性,我在想的是,如果3,4,5都差不多完成了,其實問題的核心可能已經發生了變更,原來認為是問題的問題,可能已經變了,所以,這個時刻需要重新判斷一下,當然,4,5,6可能會循環幾次,用來不斷明確這個溝通的必要性,沉默是金,其實很有道理,如果沒必要說的話,還是不說為好,說多了,很容易適得其反,提高溝通的有效性的一個維度,其實是應該減少沒意義的信息傳遞,所以,這一步我覺得還是挺重要的。

第七步,是在上一步的基礎上進行的,安撫情緒後,選擇特別有必要的溝通內容,傳遞一次試試,如果對方能接受到,那就OK了,如果還是不行,那可能前面的某一步還是沒做到位吧,重新再捋一遍,看看問題出在了哪裡。

早年獲得的一些情緒分析方法,還是會有所幫助,如果沒學過這個的,還得補補課,只是把情緒的種類,名稱,區別,如何拆分什麼的得搞清楚,(這個東西好像應該叫情緒詞典或者情緒單詞表),然後再來練這套情緒影響下的理性溝通,應該總會有點兒收穫的,感覺還是有些信心,讓情商低的人,也能擺脫溝通困境。對了,最後補充一下,不是每件事情,都要這麼幹,會累死的,很多矛盾發生就發生了,不太重要的趕緊丟掉,跟核心目標有關的再認真解決,其他的就隨它去吧


戲中劇


要問情商低的人出路在哪!我的回答就在自己腳下。

路是自己走出來的,並不是人類生下來就有路的,走的人多了就是路,沒人走過的也並非不是路。我們原本生下來都是不會走路的,不都是一步一步學會的嗎!情商同樣也是如此,也並非天生就有情商高與低之分的,只不過是每個人生下來有反應快漫之分,並不代表情商高與低。情商高低是後天形成的,不是天生的,只不過在生活中,每個人看一個人是有心觀察和沒用心觀察的結果。

在現實生活中,就是人與人的關係,搞好人與人之間關係的人才是高情商者。情商低的人,是因為你沒用心去觀察每個人的一言一行,所以你不識人,才顯示你情商低下的,所以你要學會識人,也就是你要學會人與人之間聯繫之路。人與人外表看起來都是一樣的,可內心沒測,所以要學會識人,才會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這樣你就是高情商的人。

總歸人與人有差異的,才顯示出情商高低之分的,一方面是學會識人,真正學不會的,就做個沒心沒肺的人吧。沒心沒肺的人,才顯示真誠,用忠誠去做你自己該做的事吧。但要克服自己貪慾之心,過你該過的日子,快樂的生活才是根本。


初心盟動199


金芮的觀點闡述之前我們先大致看一下關於情商的官方解釋:

情商(Emotional Quotient)通常是指情緒商數,簡稱EQ,主要是指人在情緒、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質,其包括導商(LQ)等。它是近年來心理學家們提出的與智商相對應的概念。從最簡單的層次上下定義,提高情商是把不能控制情緒的部分變為可以控制情緒,從而增強理解他人及與他人相處的能力。總的來講,人與人之間的情商並無明顯的先天差別,更多與後天的培養息息相關。----以上來自百度全科

重點部分情商是指對情緒、意志、耐受力的控制。金芮認為與生活和工作中甚至可能與提問者本質的情商範圍或認定是有區別的。現在大家通常把“不能講圓滑的話”“做事風格欠考慮”這一種主觀認定的風格作為某個人情商低的標籤。尤其是在工作環境中,一旦質疑或被認為融入能力弱、表達能力差、眼力見不好等等這些因素,會嚴重影響當事人的工作情緒形成惡性循環後,由於別人的質疑而讓當事人自己失去自信從而導致工作能力下降,最後發展到不禁要問情商低的出路在哪?

首先,如果你不是情緒暴躁到無法控制出現暴力的情況,那真的不存在沒有出路一說。很多時候只是大家不同而已,性格色彩不同,對事物的關注點、切入點不同,先把自己從情商低這個假命題中抽出。

其次,工作中通常因為表達不佳或遇事不能夠靈活應對的情況,最好的辦法就是把自己變成一個少說話多做事的人。大量事實表明多說多錯,不管你有多會表達。不湊巧,你的工作必須是靠嘴皮子的,那也從少說話多做事開始,然後去模仿學習工作環境中表現優秀的人,學習中是重要的點是訓練、總結、實際應用。

再次,揚長避短趨吉避凶的道理要懂,挖掘和發揮自己的優點長處,一點點去積累,要看的起一點一滴的積累,也要認可自己的小長處小優點。

最後,2020庚子年一開始就這麼特殊,洞見上之前有一個特別棒的問答(如圖)。

默默的學起來!!!

誇獎別人可以先從家人開始,媽媽/老婆,你今天做的飯真好吃?希望你第一句高情商的話是對家人說的。

加油!!!



阿狸的小名金芮


你好,我是蒲蒲。

第一,我情商本身不高,智商也一般,回答這個問題感覺有點牽強。但我相信一點努力肯定是沒有錯的,條條道路通羅馬。

第二,找到適合自己的路,不斷的提升自我能力。情商不高那就多看幾本書,多去接觸一些人。只有通過不斷的學習和交流才有可能改變和提升自己,不勞而獲是不可能的。

第三,堅持不懈的去做,不要半途而廢。雖然說的很簡單,但是真正做到卻很難。

第四,不要好高騖遠,腳踏實地的一步一個腳印的去做。例如目前比較火🔥的自媒體,很多有上百萬的粉絲,那些也是不斷的堅持走過來的。一步登天這種想法不要有。

最後,不管情商高低智商高低,哪怕身有殘疾者各行各業中都有取得不錯成績的,七分靠努力,三分靠天定。還有一句話比較火🔥的話“我命由我不由天”。


蒲公英的種子等待發芽


人非生而知之者,沒有人天生就情商低。每個人的生長環境不同,情商的發展程度也不同。成年前的情商積累和父母有極大關係,父母的性格、行為、待人接物、為人處世各個方面都會對我們造成深遠影響,這是我們所不能決定的,也是不能改變的,因為我們這個時期屬於被動接受時期。這就造成了步入大學、社會、職場後很多人都為自己情商而苦惱。但越是感覺到了自己這方面的不足就越應該想辦法改變,人生是一場馬拉松,不是百米跑,即使讓人領先了九十九米又如何?早一分鐘發力、早一分鐘起步、早一分鐘改變,我們的人生就會大不相同。

如果說出路在哪裡?那最直接有效的途徑就是讀書。但不要只讀關於人際交往和情商方面的書,這樣容易鑽牛角尖。就像木桶理論一樣,即使你情商方面提升的很高,但你整體的素質還是沒有變,裝的水喝原來一樣多。因此,爭取把自己的各個方面都綜合提高上去才是真正的王道。


路且惜


情商低,說白了就是太單純,沒有那麼多的花花腸子,因此說話不會拐彎抹角,很容易得罪人。這類人還不在少數,我就是其中之一。

那麼情商低的人就沒有出路嗎?我認為這問題就不是問題,這世上就高情商和低情商兩種人,難道情商低就低人一等嗎?高山有高山的英姿,平原有平原的坦蕩。只要你平時誠心待人,踏實做事,遵紀守法,不以強凌弱,尊老愛幼,團結友愛,認真的生活。有誰敢小看你?固然情商高的人有他的優勢,但只要你無私坦蕩,待人以誠,別人會看到你的真心的。所以情商低也能堂堂正正的成就美好人生。



霞舞霓裳


能感覺出來自己的情商低說明本身情商沒問題,頂多就是比較衝動,嘴巴比腦子快了幾秒鐘,還沒想清楚,話就先說出來了。我遇到的真正情商低的人,第一次見丈母孃居然說“你這人一看就是挺會說的人”;在別人說出去吃飯的時候說“我不覺得出去吃飯就好,在家裡吃多好”,過年回家時候商量給家人買什麼東西時候說“都是一家人買什麼,不用買,回家啊,帶了東西才顯得見外了呢”。反過頭來,既然作者提出來問題,說明自身還是意識到自己的行為,表達等都是有問題的,對於說話的話,首先管住嘴,知道自己情商低,就要學著藏拙,公開場合不需要自己說話就不說話,別人問到你了就淺顯的交流下,深入交流時候一句話先在嘴裡留3秒再說出來。行為處事方面,可以看著商務禮儀等的課程,學習下,或者遇到什麼事,用謙卑的態度處理一般也沒問題。


開始於開始之前


情商高的人說話得體,善於周旋、人緣好,由此,很多人對他們有一種誤解,認為他們是在說場面話,八面玲瓏,說白了就是虛偽,曲意逢迎,用自己的不開心去討別人開心,甚至有人說:“這樣虛偽的高情商,倒不如做一個直率、真實的低情商的人,有什麼說什麼,活得瀟灑自在些。”

並非如此。情商低的人,就是明明可以好好說話,卻非要用最令人討厭的方式表達。不要把情商低美化成率真、簡單,你說自己不屑於做一個情商高的人,不,你只是不會。

情商低的人才會打著各種幌子,遮掩自己的虛榮和焦慮,他們越想在言語上勝過別人,討好別人,別人越不想聽他們說話。

大家喜歡情商高的人,願意聽他們說話,不是因為他們會討好,而是他們懂得尊重別人,並且內心常懷善意。

也許有人會問,情商高不是一日之功,如果情商不高,是不是在人際交往中就寸步難行?

並不是。人際交往中最核心的原則是真誠,情商高則是在真誠中傾注了善意與溫柔,以及修養。

如果你不知道該怎樣好好說話,不知道該有怎樣的態度,那就回歸到真誠。

那些曲意奉承,把功利和企圖寫在臉上,讓人一眼就看穿他的虛偽的人,不過是自以為高情商的低情商。任何時候都不要模仿他們。

去向情商高的人學習真誠,願你溫柔地對待他人,並被世界溫柔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