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早春病虫草害应急防控是关键

小麦病虫草害越冬基数大

开展春季早期防控迫在眉睫

2019年秋冬,由于受特殊气候条件影响,全国多地小麦偏早播种,个别地区和田块冬季小麦偏旺生长,加之秋季多雨,田间湿度大,特别有利于小麦病虫草害的发生,导致在小麦秋苗期多种病虫草害发生时期早、发生范围广、发生程度和病虫基数大,给2020年小麦病虫草害的防控带来巨大威胁和压力。特别是陕西关中、甘肃陇南、陇东、四川盆地、鄂西北和也豫南部分地区,小麦条锈病冬季发病面积和程度是近十年来历史最大和最严重的一年,有的地区和田块冬前已呈普发态势。加之去年冬季气候偏暖,小麦病虫草害越冬率高,小麦条锈病越冬区的部分小麦条锈病发病叶片上的孢子堆新鲜。据陕西省植保总站2月4日不完全统计,当前小麦条锈病在越冬区凤翔、陈仓、岐山、眉县、渭滨、秦 都、永寿、周至等8县区及冬繁区的宁强、略阳、勉县、西乡、山阳、 旬阳等6县区,共14县区发生(去年同期仅陈仓区有病叶存活),全省发生面积50.65万亩,较1月15日减少9万亩,是2010年以来同期发 生县区数最多、面积最大、程度最重的年份。据农业农村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统计,截止2月7日,受冬前菌源量大、冬季大部气温偏高和雨水偏多等因素影响,近期小麦条锈病在汉水流域、黄淮南部和西南地区发生范围广,局部病情较重,全国总体病情接近重发的2017年同期。据各地植保机构近期调查,小麦条锈病在陕西、湖北、河南、四川、云南、贵州、重庆7个省(市)37个市(州)115个县(市、区)见病,发生面积84.4万亩,比2019年同期分别增加3个省、14个市、39个县,发生面积增加3.1倍;发生范围比病情严重的2017年同期减少5个市、25个县,发生面积增加1.5倍。春季小麦条锈病应急防控已迫在眉睫。

小麦早春病虫草害应急防控是关键

2020年春季小麦病虫草害

早期防控建议

1、加强早期小麦条锈病等重大病虫草害越冬进度监测,及时准确发布防控预报。

鉴于今年小麦病虫草越冬基数大、冬季大部气温偏高和雨水偏多等因素,各地植保部门已加强小麦病虫草害越冬后的基数调查和新发病害的监测,利用全国病虫害监测网络等平台,及时上报监测结果。各地应对冬前发现的发病中心进行系统监测,及时调查并掌握田间病虫草害动态,结合气象条件,对病虫草害做出早春应急防控预报。

小麦早春病虫草害应急防控是关键

2、克服疫情防控困难,尽快做好小麦早春病虫草害防控物资准备。

受疫情影响,一些企业由于疫情防控原因,农业生产资料储备和生产受到一定影响,生产原料储备不足,工人上班晚等不利因素,使原计划生产的防控物资,尤其是应急防控药剂难以及时落实到位。建议各县(市)农业部门在充分做好疫情防护的前提下,开展专项行动,积极利用线上线下各种手段摸清各商户对农药、种子、化肥、喷雾器及配件等物资的销售、储运动态。建议省、市农业部门汇总缺口信息,统计省、市两级批发市场存货和已确定货源,报请上级部门,组织补给物资的生产、跨省运输和供应。

3、根据目前疫情防控形势,尽量减少现场会和培训会,加强多种媒体宣传,使病虫草害防控信息和技术落实到千家万户。

由于疫情防控需要,目前难以组织各类小麦病虫草害应急防控现场会和培训会,建议给地利用各类宣传媒体,例如电视、广播、手机短信、互联网等各类媒体,开展春季小麦主要病虫草害应急防控信息和防控技术的宣传工作。

4、坚决落实病虫草害早发现早防治,发挥专业化植保队伍作用,开展统防统治,群防群治,减轻后期病虫草害防控压力,确保小康之年小麦生产取得丰收。

在准确监测病虫草害发生动态的基础上,根据病虫草害预报结果,做好病虫草害的早期防控。春季早期防控应以小麦条锈病和麦田杂草为主,部分地区兼顾小麦纹枯病和白粉病,旱地小麦注意防治麦红蜘蛛。

小麦早春病虫草害应急防控是关键

(1)小麦条锈病:加强病情监测,实施分区防治。西南、汉水流域和河南南部、甘肃陇南等主要冬繁区,要封锁发病田块,全面落实“带药侦查、打点保面”预防措施,减少菌源外传,阻止向黄淮和华北麦区扩散蔓延,减轻晚熟冬麦及春麦区流行风险。在越夏区,春季遮盖转主寄主小檗四周的麦秸堆,阻止条锈菌有性生殖发生,降低条锈病毒性变异速率。黄淮春季流行区,落实“发现一点,防治一片”的防治策略,及时控制发病中心;当田间平均病叶率达到0.5~1%时,组织开展大面积应急防控,并且做到同类区域防治全覆盖。防治药剂可选用三唑酮、烯唑醇、戊唑醇、氟环唑、已唑醇、丙环唑、醚菌酯、吡唑醚菌酯、嘧啶核苷类抗菌素、烯肟·戊唑醇等。

(2)麦田杂草:小麦返青后至拔节前是春季化学除草的关键时期,对于冬前没有进行化学除草的麦田,可在日均气温稳定通过6℃以后,选择晴好天气于上午10点~下午4点,根据当地草情、草相等实际情况,选准对路药剂,采用适宜剂量,科学开展麦田杂草防除。以播娘蒿、荠菜、婆婆纳、牛繁缕、麦家公、猪殃殃、泽漆等阔叶杂草为主的麦田,可选用苯磺隆+氯氟吡氧乙酸、双氟磺草胺·氟氯酯、唑嘧磺草胺·双氟磺草胺、双氟磺草胺·唑草酮等药剂进行防除;单子叶杂草中,以雀麦为主的麦田,可选用啶磺草胺+专用助剂,或氟唑磺隆等防治;以野燕麦为主的麦田,可选用炔草酯,或精噁唑禾草灵等防治;以节节麦为主的麦田,可选用甲基二磺隆+专用助剂等防治;以看麦娘为主的麦田可选用炔草酯,或精噁唑禾草灵,或啶磺草胺+专用助剂等防治。双子叶和单子叶杂草混合发生的麦田可用以上药剂混合进行茎叶喷雾防治,或者选用含有以上成分的复配制剂。

(3)小麦纹枯病和白粉病:小麦返青至拔节初期,当纹枯病病株率达10%左右时,进行喷雾防治。药剂可选用戊唑醇、丙环唑、烯唑醇、井冈霉素、多抗霉素、木霉菌、井冈·蜡芽菌等。当白粉病病叶率达到10%时进行喷药防治。常用药剂有三唑酮、烯唑醇、腈菌唑、丙环唑、氟环唑、戊唑醇、咪鲜胺、醚菌酯、烯肟菌胺等。严重发生田,应隔7~10天再喷1次。要用足药液量,对准基部,均匀喷透,提高防治效果。

(4)麦蜘蛛:在返青拔节期,发现麦蜘蛛发生点时,可采用捕食螨进行防治,结合监测查治;当平均33厘米行长螨量达200头以上时,可选用阿维菌素、联苯菊酯、马拉·辛硫磷、联苯·三唑磷等药剂喷雾防治,同时可通过深耕、除草、增施肥料、灌水等农业措施进行控制。

人物简介

王保通,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植物病理学会抗病育种专业委员会主任、陕西省小麦产业技术体系病虫害防控岗位专家;陕西省植物病理学会副理事长;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委员。

(农林卫视新媒体整理发布,如有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