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正被病毒改變,而不是被理想同化,這就是現實。

當春節的驚喜變為冠狀病毒的驚嚇,除了人道主義救援,剩餘的人和事都是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只有忍住不死,沒有更好的方法讓我們活下去。

只要是人,總有一天都會想到為什麼要活著這個終極問題?對於人生的意義答案就是你選擇的生活方式。

病毒與人生

現在,打開朋友圈和電視就會看見武漢疫情蔓延對人民健康的巨大傷害,這讓我們痛徹心扉,各地風聲鶴唳,嚴防死守,幾十年狂飆發展的中國經濟被迫急剎車,無數的企業破產倒閉,無數的人將生不如死,重新因為疫情而返貧。

如今,美顏相機和整容技術讓人類好看的臭皮囊到處都是,疫情一來,以往的富人也是囊中羞澀,哪裡會有真理和理想常駐?社區猶如生活的火山口,有病毒就必須封閉,無數個家庭在其中煎熬度日。黑夜,窗外死氣沉沉,天空很黑,路燈,那像極了死神的慾望之眼,樂觀主義面對的死神也是神,神聖不可侵犯。你看看,一種小小的病毒就可以把人類這樣的龐然大物搞得痛不欲生。

從人類對病毒的恐懼和敬畏之心來看,冠狀病毒很顯然具備了消滅人類的可能性,這就是看得見的東西不可怕,可怕的是無影無蹤就能夠置你於死地的力量。因為病毒們不講道理,沒有理想主義和情懷不會被忽悠,也不講民主和獨裁不會被烏合之眾綁架與權力奴役,它們不懂生意就不會被利誘,只是一門心思找到一切可以感染的人去複製繁衍它們的後代,這就是病毒的恐怖之處。

從飛沫傳染到接觸傳染,冠狀病毒是如何撕裂我們的美好世界的?政府高效動員全社會參與,不得不網狀化的管控人流,車流和物流是行之有效的抗擊病毒的最有效手段,儘管會傷害無數的個體生活,在悲情和理智之間,孰輕孰重是顯而易見的;口罩,尤其是醫院使用的防護服和設施設備成了戰略物質,這是理所應當順理成章的;輿論適度管控,讓社會秩序不至於失控是完全合理合法的,但過度過分限制信息的自由流動那也是有害無益的;這個“度”的把握就是社會治理能力的度量衡;企業無產出,員工無收入,物質的匱乏或多或少,早晚都會出現;還有故意攜帶病毒,一人就可以感染幾十人,甚至四千人的超級失信者,讓人性的惡毒遠甚於病毒的毒性;一地雞毛早晚都會被收拾好,春天來了,但信心的恢復都在絕望之後。

今天,騰訊新聞報道的一個最新病例:僅僅15秒!寧波男子在買菜時就被陌生人感染上了新冠肺炎,這是可怕的無孔不入的病毒,防不勝防的死神無處不在。這些病例在多少程度上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就有多少生意模式必須改變。

恐慌害死熊

這次,疫情的擴散,每一天都在增加的數據,給大家帶來的心理壓力導致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飛速地改變將是一個嶄新的課題。從來沒有一次,如同現在這樣,死亡的危險突如其來,在極短的時間內將全國各地籠罩在了大眾的四周。原來以為與生俱來的安全感蕩然無存,擠兌在任何地方,任何時間都可能發生。

前幾天的《人民日報》發佈了“上海藥物研究所和武漢病毒所聯合發現中成藥雙黃連口服液可抑制新型病毒”的一條短消息,全國各地的人們立刻被動員起來了,蜂擁而至去線下和網上藥店購買,卻發現線下和網上的藥店的價格混亂,很快就搶購一空,只剩下寵物使用的口服液了。

為什麼這麼多人一下就成為了低智商,毫無判斷力的烏合之眾?寧願冒著無病卻去人多的地方感染病毒的危險去排隊搶購?這就是西方諺語中說的“恐慌害死熊”的力量。

還好,這種恐慌很快就被網民們質疑和調侃。被惡搞一下之後,真相大白了,從神話成為了笑話。在大數據支持下的信息自由流動中,真相無法徹底壟斷之際,就會時隱時現。

謠言滿天飛說明獨立思考能力從來都是至關重要的,獨立的人格是如此的稀罕,當群眾成為了烏合之眾,那就是集體主義消滅了個人主義的惡果。

從出生開始,你的命運父母說了算數;從幼兒園到大學,我們的大多數主張都來自於老師;工作了,情緒和感知來自於單位和公司,成家了就用愛情的名義,把自己繳納給另一半,這樣做的好處就是凡事懷疑,凡事都會假裝抵抗,然後,只要能夠免責,放棄自我就是必由之路。

待在家裡,起初,還有電視劇和庫存的書籍消遣。到了後來,就會應了網民經常叫嚷的那句話:“無聊死了”。感染病毒可能會死去,無聊也會死去,這讓人不得不反省。

物質至上,拜金主義開始出現惡果,我們要改變一切向錢看的社會趨勢,在生死麵前,金錢並非萬能的。我們要學會慢生活,不要急於求成去追求結果,學會享受過程。

面對病魔,真正的勇士不僅僅是白衣天使,他們也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有的人,即使呆在安全的家裡,也會想到冠狀病毒四個字而瑟瑟發抖,對於人類而言,最大的恐懼就是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要恐懼。

情緒的管理

許量說:看的見的人決定我們的情緒,看不見的人決定我們的命運。

人生,最重要的是必須做好三個管理,情緒管理、金錢管理和時間管理,這就像是做人的長寬高三位一體,缺一不可。

以前,情緒管理的重點是酒後,現在是外出上班的時候;金錢管理的前提是要有錢,疫情來了,就是把投資的錢變為了救命的生活費;數千萬上億的人不得不長時間宅在家裡,時間管理就不再是是年輕人的選擇,而是所有人突然發現一切都暫停了,無所事事的慢動作開始代替了事業上的風風火火。

宅男的理想,那是一動不動就可以金錢美色盡收眼底為我所用,具體的做法是葛優躺;宅女的瀟灑還是在美顏相機和朋友圈裡面存在,可惜的是物流不再像以前那樣方便。新的生活方式突如其來,一切都沒有準備好,但可以肯定的是要去改變別人,讓所有人都自覺隔離和戴上口罩都是難上加難的事情,唯有改變自己才可以生存下去。

不要說這個世界很簡單,只是賺錢與花錢,油鹽柴米醋、影視加上小視頻,還有一些人一些事情聞所未聞無色無味,他們在主宰我們和人類的命運。他們似人非人神秘莫測,近似神仙皇帝,用金融、軍事、政治、經濟等手段驅使和奴役我們還是小事情,你相信嗎?他們不僅僅控制我們的身體,還會寄生和佔有我們的思想,工具就是道德、法律、文學和宣傳,還有病毒入侵。

人與人異化

最近,看到不少的新聞和視頻都在說同樣一件事情,那就是總有極少數人會逃逸出控制區去四處遊蕩,這是道德問題,也是法律必須嚴懲不貸的刑事問題,還有就是純粹的心理問題,或許,有一些人是在害怕封閉時空帶來的幽閉症;有一些人從好人變為罪大惡極就在一念之間。壞人好防範,最怕的就是好人傳染了你。

病毒在改變一切,簡單粗暴地撕裂了地區關係,小區關係和鄰居關係,因為這次的冠狀病毒傳染性極強,沒有任何症狀看起來正常的人依舊可以把致命病毒傳遞給你,他們可是你的親人朋友,合作伙伴,甚至是親密愛人!這才是潛移默化改變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方式的終極力量。這裡,無數的固有模式土崩瓦解,而新的商機在醞釀,難以預測有多少人流川流不息的零售巨無霸賣場會煙消雲散,建立在虛擬現實的電子遊戲或許才是人類寂寞空虛的解藥。

病毒也在改變我本人,從12歲寫日記到今天已經快42年了,每一天都是在計劃中精確度過,這次,居然很難集中精力去做一件事情了,更不要說聚精會神做成一件事情。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陰影過去的很快,只要沒有餘震,那就沒有危險,這一次,連危險會出現在哪裡都不會知道,這才是恐懼之源。

鋪天蓋地疫情的信息戰戰兢兢半真半假看不完啊,剛剛看完並且堅信不疑的信息,義憤填膺的情緒還沒有來得及平息,下一條消息就是闢謠。

明知道有害無益,老老實實呆在家裡就會平安無事,還是刷屏能夠讓情緒得到撫慰,這就是信息太多,信息依賴症帶來的副作用;在做一件事情的時候,我會發現有更多更好更有必要去做的事情,所以,總是在三心二意;而花了一件事情去做之後,還是永遠都覺得手中事情比如放下的那件事情重要,選擇難啊,沒有定性沒有定力,簡直活成了牆頭草,無風凌亂。我相信這是冠狀病毒帶來的變異,這有點可笑,但我被病毒改變了行為方式這是千真萬確的。

在病毒面前,人們行為模式出現了錯亂,凡事都會有藉口和理由,這一屆學生考不上大學,那是冠狀病毒耽誤學習害的;老闆們破產了,員工失業了,事業不成功也是冠狀病毒帶來的惡果,借款還不上,沒有辦法支付房租,做不了生意,失戀了,吵架了,心煩意亂這都真與疫情有關,但只要人類還繼續存在,我們還是必須用奮鬥去改變厄運。

這個世界上,還存在著一種比病毒和變化更可怕的想象就在於‘異化’。比如,起初,學生去學習是為了他自己的前途,後來就異化為了家長和老師學習;員工工作本來是和老闆合作創造和分享新的財富,後來,就會成為老闆買了員工的上班時間,當然,也買了磨洋工的惡果;做生意的出發點是為了發家致富,後來,不知道怎麼搞成了企業破產家破人亡的結局;政府為人民服務是本質工作,但有一些官員會變質為人民幣服務的貪官。

由此可見,不忘初心,那是多麼的重要。比如,人之所以為人,不管是為官和做老百姓,人性的光輝都是與獸性的惡毒都是不一樣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