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高效課堂改革的關鍵舉措與行動路經

南京市教學研究室 丁玉祥

堅持圍繞課堂教學結構改革為重點,以紮實推進“學生為主體,學習為主線”為抓手,努力引導學生、教師、學校“三位一體、同向聯動”,形成符合課改要求、具有校本特色、凸顯應用價值的新理念、新模式、新評價、新機制。

一、課堂結構改革的工作目標

1.牢固樹立課堂改革的新理念。通過開展高效課堂改革的培訓和研究,幫助教師初步建立和形成“學生為主體,學習為主線”的高效課堂教學觀與評價觀。

2.主動構建高效課堂的新模式。引導學校自主提煉適應學校教學傳統和管理特點的課堂教學改革模式,在教學模式的應用和完善過程中促進教師課堂教學行為的自覺轉變。

3.積極探索課堂評價的新標準。以目標為導向,以問題為導引,大膽探索符合課堂教學改革要求的“雙主學堂”的課堂教學評價標準,不斷改進教師的課堂評價理念和評價方式。

4.有效形成聯動推進的新機制。加強推進“雙主學堂”工作策略和保障舉措的謀劃,努力構建適應高效課堂教學改革工作的運行機制,保證高效課堂教學改革工作有序推進,形成校本化的課改經驗。

區域高效課堂改革的關鍵舉措與行動路經

二、課堂結構改革的關鍵舉措

(一)科學編制高效課堂改革的實施方案

各中學要認真分析學校的校情、學情和教情,明確課堂改革中面臨的難點和薄弱點。根據“雙主學堂”建設的總體目標,以校為本,採取“分科實施、分段推進、分步達標”推進思路,科學謀劃、整體設計學校課堂改革的實施方案,明晰階段目標,明確推進步驟和實施辦法,保證本校高效課堂改革的實施方案站位高、目標明、思想新、措施實,從而使學校的高效課堂改革沿著有序的軌道推進,避免課堂改革的隨意性和盲目性。

(二)切實健全高效課堂改革的工作機制

進一步加強高效課堂改革的專項督查和工作檢查,不斷促進學校高效課堂改革配套管理制度的完善。通過建立高效課堂改革工作評價標準,強化學校高效課堂推進的管理力度,增強各校推進高效課堂改革的主動性。全區將以點帶面,分層次、分類別搭建校際課改聯盟,堅持通過行政推動、榜樣帶動、活動促動、評價拉動,扶持一批主動實施高效課堂改革的實驗學校、實驗教師和實驗班級,為高效課堂改革推進提供樣本典型。全區將適時開展高效課堂改革實驗學校的工作評估,有效推進全區高效課堂改革工作持續、深入發展。

(三)有序組織高效課堂改革的主題研討

各中學要以高效課堂教學原則為指導,切實加強高效課堂教學改革的多樣化實踐。課堂教學模式的建構要結合學科、課型特點,兼顧教學科目的差異,使課堂模式在規範性的基礎上更具藝術性,更貼近課堂教學的本質,把“雙主學堂”引向深入。各校可以通過系列的主題研討、現場觀摩等活動,促進教師高效課堂改革的經驗交流。根據高效課堂改革的發展進程,有序組織主題研討活動,提高課改認識,把握高效課堂推進的發展方向。全區有計劃地推介高效課堂改革的典型學校,採取課堂改革現場會、課堂改革管理論壇等形式,加大課堂結構多樣化的研討力度,促進全區中學的校際交流和相互學習。

(四)紮實開展高效課堂改革的校本研修

高效課堂推進的思想基礎是教師教學觀念和思想認識的改變。各中學要堅持把教師思想觀念的轉變作為高效課堂教學改革實踐的重要任務。通過校本研修逐步轉變教師的教學觀念,通過多樣化的培訓讓教師明確對高效課堂特徵的基本認識,明確高效課堂實施的基本關鍵環節,通過外出觀摩、課例研討、分組研討等活動,增強教師課堂教學改革的主動性和自覺性。同時,採取分期研修、分層研修、分段研修等多種形式,分階段落實教師和管理人員的高效課堂教學研修,形成正確的課堂教學觀。鼓勵教師循序漸進地參與多樣化的課堂教學改革實踐活動,逐步優化自身課堂教學結構,切實提升適應於課堂教學改革發展需要的專業素質,從而實現高效課堂教學改革落地生根、穩步推進。

(五)切實加強高效課堂改革的問題診斷

全區將採取教學視導、常規檢查和質量監測、師生問卷等多種形式,加強高效課堂實施中的問題診斷,排查制約高效課堂推進的難點問題,通過有序集中指導、專家現場答疑等形式,有針對性解決難點問題,為中學高效課堂推進提供有效的學科幫扶和教研支撐。通過學科視導和專家診斷,突出課堂教學現狀的專題調研,把握學科課改的進展,促進高效課堂改革中的問題及時梳理和解決。

區域高效課堂改革的關鍵舉措與行動路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