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計成本打造的「金磚」:索尼 WM1Z 播放器上手體驗

在 2016 年的 IFA 上,索尼正式發佈了全新的高端音頻 Signature 系列,在「迴歸專注音樂」的主題下,「金磚」 NW-WM1Z 和「黑磚」NW-WM1A兩款播放器就來到了我們的面前。

不計成本打造的「金磚」:索尼 WM1Z 播放器上手體驗

根據 WM1 系列工程師訪談,我們可以從中瞭解到該系列正是取代 ZX 系列的 Walkman 旗艦機型產品,而 WM 的系列命名,正是取自於 Walkman 的縮寫,並且融入了超越歷代 Walkman 產品的志向。

事實上,它們的確做到了。

不計成本打造的「金磚」:索尼 WM1Z 播放器上手體驗

來自 WM1 系列的商品企劃漆原映彥表示,NW-WM1A 是 NW-ZX2 的改良機款,在機身及全數字放大器方面實現了革新,這也是 WM1 系列沒有沿用 ZX 命名的原因。

如果說,WM1A 是 ZX2 的正統後續升級之作,那麼用上了「Z」作為後綴命名,定位更高的 WM1Z 呢?

金閃閃的外觀:99.96% 無氧銅鍍金機身

WM1Z 所現之處,都必然會令人矚目。原因無它,皆因它那金閃閃的機身。WM1Z 整機採用了純度為 99.96% 的無氧銅(OFC)打造而成,而其金閃閃的外觀則是由於表面使用了大面積的鍍金。

不計成本打造的「金磚」:索尼 WM1Z 播放器上手體驗

鍍金的目的在於降低電阻和預防氧化,而在鍍金之下的還擁有三層合金鍍層,均使用了無磁材料以減少磁性影響。

不計成本打造的「金磚」:索尼 WM1Z 播放器上手體驗

NW-WM1Z 正面搭載了一款 4 英寸的電容式觸控屏,分辨率為 854×480,對於一款播放器來說,這個分辨率和屏幕大小已經非常慷慨。與智能手機相比之下,這塊屏幕依然能夠帶來一定的滿足感。

不計成本打造的「金磚」:索尼 WM1Z 播放器上手體驗

不計成本打造的「金磚」:索尼 WM1Z 播放器上手體驗

至於本機唯一的 Sony logo,依然位於屏幕的頂部居中位置。

不計成本打造的「金磚」:索尼 WM1Z 播放器上手體驗

不容忽視的 Walkman logo 也出現在屏幕下方,只不過這個 logo 並沒有還原早期呼吸燈的設計。總而言之,WM1Z 的正面還是能夠找到不少 ZX 系列的外觀痕跡,它依然是我們熟悉的那個 Walkman。

不計成本打造的「金磚」:索尼 WM1Z 播放器上手體驗

位於 WM1Z 側邊的實體按鍵對於我們來說並不陌生,圓形的按鈕設計甚至還讓我一度想起了索愛時期 W995 的側邊鍵。索尼通過特別的按鈕細節,為 WM1Z 劃分出三個按鈕區域,首先是位於最頂端的電源鍵,與下方按鈕保持著一定的距離,並且下方還有一個狀態燈的開孔。

隨後是音量加減區域和音樂播放控制區域,兩個區域之間也保持著一定的距離,並且在音量增加鍵和播放暫停鍵上,索尼都使用了浮點設計,以便你在口袋裡直接觸摸操作時,更加精確。

頂部凸顯出來的兩個圓弧位置,便是該機的兩個音頻接口。這樣的設計不由得讓我想起了 ZX2 背後微微凸起的部分。

不計成本打造的「金磚」:索尼 WM1Z 播放器上手體驗

WM1Z 配備了常規的 3.5mm 接口以及索尼主推的 4.4mm 平衡接口,外圍仍然使用了金屬強化接口的設計,以提升音頻接口的耐久度和穩定性。這樣的接口設計,似乎已經成為了索尼高音質的外在表現之一。

不計成本打造的「金磚」:索尼 WM1Z 播放器上手體驗

機身底部放置了經典的 WM-PORT 接口,左側是掛繩孔,而右側為 microUSB 內存卡拓展槽。

至於 WM1Z 的背面也運用了 ZX 系列一貫的設計風格,放置了一整塊的蒙皮,而 NFC logo 和 Walkman logo 都已經在它應該放在的位置。

不計成本打造的「金磚」:索尼 WM1Z 播放器上手體驗

既然以「磚」為名,當然也擁有了一定的份量。WM1Z 整機重量達到了驚人的 455g,相比起 WM1A 來說,這多出的 188g 重量就像是額外攜帶了多一臺 ZX300A 那樣。當你拿起 WM1Z 的時候,你就知道它的與眾不同。

重新定義 Walkman「旗艦」的標杆

前文提到的問題,同樣在 WM1 系列的工程師訪談中就能找到答案,身為項目組長的佐藤朝明表示:「我認為 WM1Z 所到達的境界,還要在 WM1A 之上。」當中的原因,其實也從重量上得以彰顯,畢竟 WM1Z 在開發過程中並沒有對所用的材料以及零件作出限制,所以可以說索尼無視成本地把一切最好的東西,都賦予了 WM1Z 。

不計成本打造的「金磚」:索尼 WM1Z 播放器上手體驗

所以,索尼將 S-Master HX、DXSEE HX、LDAC 都放到了 WM1Z 之中。並且,索尼還特意標明瞭 WM1Z 採用了「CXD-3778GF」S-Master HX 數字放大器芯片,這塊芯片可以讓 WM1Z 通過 4.4 平衡口輸出 DSD(11.2Mhz)格式,而且將會有效提升音頻接口的輸出功率。

除此之外,諸如 FT CAP 高聚合電容、8mm 直徑線圈、雙層電器電容等配置都一一應用於 WM1Z 之上。

不計成本打造的「金磚」:索尼 WM1Z 播放器上手體驗

在隨身聽從較早的卡帶時代,逐漸進入到數字化時代之後,我們在某個特定的時候已經不滿足於要找「一首歌」,而是變成了要找「那些歌」。為了能夠將我們所喜愛的專輯,統統都塞進隨身聽,索尼直接配備了 256GB 的閃存,並支持 microSD 卡(兼容microSDHC/microSDXC)的更大容量拓展。

當然,對於我來說,內置的 256GB 存儲空間已經夠用了。

不計成本打造的「金磚」:索尼 WM1Z 播放器上手體驗

Walkman 迄今為止擁有著“A系列系統”和“Android系統”這兩大軟件平臺,目前我們主要使用的「以播放界面為核心」的「A 系列系統」首次便是裝載於 WM1Z 身上。以「坐在房間沙發上聆聽音樂」的景象為設計靈感,包括播放列表、書籤、音效、音樂庫都被放置於播放界面四周的位置。

在試聽體驗部分,我使用了據說是「絕配」的 IER-Z1R 和 IER-M9 配合 4.4mm 平衡線來進行試聽。

不計成本打造的「金磚」:索尼 WM1Z 播放器上手體驗

不計成本打造的「金磚」:索尼 WM1Z 播放器上手體驗

IER-M9 是索尼追求更微型化動鐵單元結構的作品,它優化了腔體設計,並採用了索尼全新研製的五重平衡電樞(BA)驅動單元系統,包含了兩個全頻單元、一個個低頻單元、一個高頻單元以及一個鎂合金超高頻單元。

不計成本打造的「金磚」:索尼 WM1Z 播放器上手體驗

雖然 WM1A 已經能夠驅動到 IER-M9 這款耳機,但換上 WM1Z 之後,音頻的聲場和層次感都要更優一些,均衡的三頻表現依然讓我印象深刻。搭配上「金磚」之後,其超高頻單元所帶來的優勢,能把以往很容易忽略的一些細節給還原出來。

不計成本打造的「金磚」:索尼 WM1Z 播放器上手體驗

當然了,官方所述的「西裝」搭配當屬 WM1Z with IER-Z1R 了。IER-Z1R 採用了索尼重新設計的 HD 混合式驅動單元系統,為「兩圈一鐵」配置的圈鐵耳機,由「5mm 動圈超高音頻單元 + 平衡電樞單元 + 12mm 動圈全頻單元」所組成,非常豪華。

不計成本打造的「金磚」:索尼 WM1Z 播放器上手體驗

不計成本打造的「金磚」:索尼 WM1Z 播放器上手體驗

使用 4.4mm 平衡線之後,優秀的分離度令到 IER-Z1R 為我帶來了入耳式耳機前所未有的廣闊空間感,一剎那我以為我還佩戴著一個頭戴式的耳機,聲音非常之自然,這時候再次詮釋了所謂的「Feel the air」的意義。這樣的「空氣感」主要來自於索尼特別設計的 12mm 動圈全頻單元,聲音表現也非常飽滿,提供了充足的低頻量感,有足夠的回彈表現,帶來了很純正的低頻表現。

不計成本打造的「金磚」:索尼 WM1Z 播放器上手體驗

得益於 IER-Z1R 出色的微動態表現,中高頻段更是它的拿手好戲,驅動起新開發的動鐵單元后,進而拉昇瞭解析力和中高音表現。此時,作為前端的 WM1Z 還原了非常自然的原聲音質,聲音飽滿且溫暖。

這,就是目前最強的 Walkman

不計成本打造的「金磚」:索尼 WM1Z 播放器上手體驗

從豪華頂級的硬件堆疊,到全新設計的 UI 界面,發佈於 2016 年的 WM1Z 已經展示了索尼 Walkman 項目最強的實力。

不計成本打造的「金磚」:索尼 WM1Z 播放器上手體驗

作為模範生,WM1Z 身上先進的地方,已經在這些年裡逐漸影響著其他 Walkman 產品線機型。只不過暫時還沒有哪一款隨身聽播放器設備能夠超越這塊「金磚」。畢竟,WM1Z 就是索尼 Walkman 交出的一份不計成本的答卷。超過兩萬元的售價,也是 Walkman 所達到的一個新的高度。

最後,以一句「有用的廢話」作為總結:NW-WM1Z 是目前最強最好的 Walkman 播放器。9【】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