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计成本打造的「金砖」:索尼 WM1Z 播放器上手体验

在 2016 年的 IFA 上,索尼正式发布了全新的高端音频 Signature 系列,在「回归专注音乐」的主题下,「金砖」 NW-WM1Z 和「黑砖」NW-WM1A两款播放器就来到了我们的面前。

不计成本打造的「金砖」:索尼 WM1Z 播放器上手体验

根据 WM1 系列工程师访谈,我们可以从中了解到该系列正是取代 ZX 系列的 Walkman 旗舰机型产品,而 WM 的系列命名,正是取自于 Walkman 的缩写,并且融入了超越历代 Walkman 产品的志向。

事实上,它们的确做到了。

不计成本打造的「金砖」:索尼 WM1Z 播放器上手体验

来自 WM1 系列的商品企划漆原映彦表示,NW-WM1A 是 NW-ZX2 的改良机款,在机身及全数字放大器方面实现了革新,这也是 WM1 系列没有沿用 ZX 命名的原因。

如果说,WM1A 是 ZX2 的正统后续升级之作,那么用上了「Z」作为后缀命名,定位更高的 WM1Z 呢?

金闪闪的外观:99.96% 无氧铜镀金机身

WM1Z 所现之处,都必然会令人瞩目。原因无它,皆因它那金闪闪的机身。WM1Z 整机采用了纯度为 99.96% 的无氧铜(OFC)打造而成,而其金闪闪的外观则是由于表面使用了大面积的镀金。

不计成本打造的「金砖」:索尼 WM1Z 播放器上手体验

镀金的目的在于降低电阻和预防氧化,而在镀金之下的还拥有三层合金镀层,均使用了无磁材料以减少磁性影响。

不计成本打造的「金砖」:索尼 WM1Z 播放器上手体验

NW-WM1Z 正面搭载了一款 4 英寸的电容式触控屏,分辨率为 854×480,对于一款播放器来说,这个分辨率和屏幕大小已经非常慷慨。与智能手机相比之下,这块屏幕依然能够带来一定的满足感。

不计成本打造的「金砖」:索尼 WM1Z 播放器上手体验

不计成本打造的「金砖」:索尼 WM1Z 播放器上手体验

至于本机唯一的 Sony logo,依然位于屏幕的顶部居中位置。

不计成本打造的「金砖」:索尼 WM1Z 播放器上手体验

不容忽视的 Walkman logo 也出现在屏幕下方,只不过这个 logo 并没有还原早期呼吸灯的设计。总而言之,WM1Z 的正面还是能够找到不少 ZX 系列的外观痕迹,它依然是我们熟悉的那个 Walkman。

不计成本打造的「金砖」:索尼 WM1Z 播放器上手体验

位于 WM1Z 侧边的实体按键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圆形的按钮设计甚至还让我一度想起了索爱时期 W995 的侧边键。索尼通过特别的按钮细节,为 WM1Z 划分出三个按钮区域,首先是位于最顶端的电源键,与下方按钮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并且下方还有一个状态灯的开孔。

随后是音量加减区域和音乐播放控制区域,两个区域之间也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并且在音量增加键和播放暂停键上,索尼都使用了浮点设计,以便你在口袋里直接触摸操作时,更加精确。

顶部凸显出来的两个圆弧位置,便是该机的两个音频接口。这样的设计不由得让我想起了 ZX2 背后微微凸起的部分。

不计成本打造的「金砖」:索尼 WM1Z 播放器上手体验

WM1Z 配备了常规的 3.5mm 接口以及索尼主推的 4.4mm 平衡接口,外围仍然使用了金属强化接口的设计,以提升音频接口的耐久度和稳定性。这样的接口设计,似乎已经成为了索尼高音质的外在表现之一。

不计成本打造的「金砖」:索尼 WM1Z 播放器上手体验

机身底部放置了经典的 WM-PORT 接口,左侧是挂绳孔,而右侧为 microUSB 内存卡拓展槽。

至于 WM1Z 的背面也运用了 ZX 系列一贯的设计风格,放置了一整块的蒙皮,而 NFC logo 和 Walkman logo 都已经在它应该放在的位置。

不计成本打造的「金砖」:索尼 WM1Z 播放器上手体验

既然以「砖」为名,当然也拥有了一定的份量。WM1Z 整机重量达到了惊人的 455g,相比起 WM1A 来说,这多出的 188g 重量就像是额外携带了多一台 ZX300A 那样。当你拿起 WM1Z 的时候,你就知道它的与众不同。

重新定义 Walkman「旗舰」的标杆

前文提到的问题,同样在 WM1 系列的工程师访谈中就能找到答案,身为项目组长的佐藤朝明表示:「我认为 WM1Z 所到达的境界,还要在 WM1A 之上。」当中的原因,其实也从重量上得以彰显,毕竟 WM1Z 在开发过程中并没有对所用的材料以及零件作出限制,所以可以说索尼无视成本地把一切最好的东西,都赋予了 WM1Z 。

不计成本打造的「金砖」:索尼 WM1Z 播放器上手体验

所以,索尼将 S-Master HX、DXSEE HX、LDAC 都放到了 WM1Z 之中。并且,索尼还特意标明了 WM1Z 采用了「CXD-3778GF」S-Master HX 数字放大器芯片,这块芯片可以让 WM1Z 通过 4.4 平衡口输出 DSD(11.2Mhz)格式,而且将会有效提升音频接口的输出功率。

除此之外,诸如 FT CAP 高聚合电容、8mm 直径线圈、双层电器电容等配置都一一应用于 WM1Z 之上。

不计成本打造的「金砖」:索尼 WM1Z 播放器上手体验

在随身听从较早的卡带时代,逐渐进入到数字化时代之后,我们在某个特定的时候已经不满足于要找「一首歌」,而是变成了要找「那些歌」。为了能够将我们所喜爱的专辑,统统都塞进随身听,索尼直接配备了 256GB 的闪存,并支持 microSD 卡(兼容microSDHC/microSDXC)的更大容量拓展。

当然,对于我来说,内置的 256GB 存储空间已经够用了。

不计成本打造的「金砖」:索尼 WM1Z 播放器上手体验

Walkman 迄今为止拥有着“A系列系统”和“Android系统”这两大软件平台,目前我们主要使用的「以播放界面为核心」的「A 系列系统」首次便是装载于 WM1Z 身上。以「坐在房间沙发上聆听音乐」的景象为设计灵感,包括播放列表、书签、音效、音乐库都被放置于播放界面四周的位置。

在试听体验部分,我使用了据说是「绝配」的 IER-Z1R 和 IER-M9 配合 4.4mm 平衡线来进行试听。

不计成本打造的「金砖」:索尼 WM1Z 播放器上手体验

不计成本打造的「金砖」:索尼 WM1Z 播放器上手体验

IER-M9 是索尼追求更微型化动铁单元结构的作品,它优化了腔体设计,并采用了索尼全新研制的五重平衡电枢(BA)驱动单元系统,包含了两个全频单元、一个个低频单元、一个高频单元以及一个镁合金超高频单元。

不计成本打造的「金砖」:索尼 WM1Z 播放器上手体验

虽然 WM1A 已经能够驱动到 IER-M9 这款耳机,但换上 WM1Z 之后,音频的声场和层次感都要更优一些,均衡的三频表现依然让我印象深刻。搭配上「金砖」之后,其超高频单元所带来的优势,能把以往很容易忽略的一些细节给还原出来。

不计成本打造的「金砖」:索尼 WM1Z 播放器上手体验

当然了,官方所述的「西装」搭配当属 WM1Z with IER-Z1R 了。IER-Z1R 采用了索尼重新设计的 HD 混合式驱动单元系统,为「两圈一铁」配置的圈铁耳机,由「5mm 动圈超高音频单元 + 平衡电枢单元 + 12mm 动圈全频单元」所组成,非常豪华。

不计成本打造的「金砖」:索尼 WM1Z 播放器上手体验

不计成本打造的「金砖」:索尼 WM1Z 播放器上手体验

使用 4.4mm 平衡线之后,优秀的分离度令到 IER-Z1R 为我带来了入耳式耳机前所未有的广阔空间感,一刹那我以为我还佩戴着一个头戴式的耳机,声音非常之自然,这时候再次诠释了所谓的「Feel the air」的意义。这样的「空气感」主要来自于索尼特别设计的 12mm 动圈全频单元,声音表现也非常饱满,提供了充足的低频量感,有足够的回弹表现,带来了很纯正的低频表现。

不计成本打造的「金砖」:索尼 WM1Z 播放器上手体验

得益于 IER-Z1R 出色的微动态表现,中高频段更是它的拿手好戏,驱动起新开发的动铁单元后,进而拉升了解析力和中高音表现。此时,作为前端的 WM1Z 还原了非常自然的原声音质,声音饱满且温暖。

这,就是目前最强的 Walkman

不计成本打造的「金砖」:索尼 WM1Z 播放器上手体验

从豪华顶级的硬件堆叠,到全新设计的 UI 界面,发布于 2016 年的 WM1Z 已经展示了索尼 Walkman 项目最强的实力。

不计成本打造的「金砖」:索尼 WM1Z 播放器上手体验

作为模范生,WM1Z 身上先进的地方,已经在这些年里逐渐影响着其他 Walkman 产品线机型。只不过暂时还没有哪一款随身听播放器设备能够超越这块「金砖」。毕竟,WM1Z 就是索尼 Walkman 交出的一份不计成本的答卷。超过两万元的售价,也是 Walkman 所达到的一个新的高度。

最后,以一句「有用的废话」作为总结:NW-WM1Z 是目前最强最好的 Walkman 播放器。9【】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