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池縣青山鄉“1234”模式築牢疫情防控“鋼鐵防線”

自全縣開展新型冠狀病毒防控工作以來,青山鄉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統一安排部署,全面落實責任,踐行擔當使命,全力推進疫情防控各項工作落地落實落細。面對鹽池已被疫情擴散地區“包圍”的現狀,鄉黨委、政府以黨建引領阻擊疫情新形勢,採取“1234”模式築牢疫情防控“鋼鐵防線”,全力確保全鄉人民群眾的健康安全。

堅持“一個核心”,抓住防控關鍵點。充分發揮基層黨支部、戰鬥堡壘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抓住“黨建”這個核心,把黨員作用發揮在阻擊疫情全過程,讓黨旗在防控疫情鬥爭第一線高高飄揚。第一時間成立了鄉黨委書記為組長的領導小組,以黨支部、黨小組為單元,構築了自上而下、銜接有序的工作體系。深入一線的各級黨員、幹部300餘人,黨員請戰100餘人次,義務奉獻468人次,體現了初心使命、責任擔當。以各村精神文明實踐所為依託,建立黨員服務點,由黨員服務隊人員負責登記群眾信息、辦理事項、採購物品及價格等,明確專人、明確職責、明確任務,對群眾所需物品嚴格實行“三統一”制度,即統一登記、統一採購、統一發放,確保疫情防控期間物資供應有保障、群眾生活更便利。

創新“兩項措施”,掌握防疫主動權。創新並不是要搞許多新花樣,而是將已有措施的作用發揮到極致,鄉黨委、政府多次召開會議把握防控方向,堅決杜絕疫情防控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一是建立“黨建+聯防聯控”機制。全面實行網格化管理,以此實現群防群治,做到重心下移,實現人盯人、人包人的六級責任制,使每一名網格員都成為防控一線的信息員、宣傳員、戰鬥員,切實打通了防疫聯控的“最後一公里”。

二是前移疫情防控關口。積極配合縣政法委、衛健局做好人員信息系統錄入工作,利用“大數據”綜合分析等手段,前移疫情防控關口,做到在鄉人員疫情源頭把控,堅持應查盡查、全面登記,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從源頭上切斷疫情輸入渠道和傳染途徑。

抓住“三個重點”,落實工作薄弱點。青山鄉結合實際精準施測,“以人為本”織密疫情防控大網。抓重點人員摸排。在做好自身防護措施的同時,深入村組嚴密摸排外來人員,全面摸清返鄉人員情況,並建立動態數據庫,持續摸排,及時更新。所有返鄉人員都有1-2名村幹部或黨員24小時實時監督,確保居家不外出、外來人員不進入、異常情況隨時報告。抓疫情知識宣傳。針對農村“親緣聚居”的現狀,採取現實“朋友圈”的形式強化宣傳力度,從黨員抓起,讓大家真正從內心認識到此次疫情的嚴重性,並按照親緣關係脈絡,採取“串親戚”的手段對自家親屬進行宣傳,以點帶面,使群眾主動參與聯防聯控工作。抓流動人員管控。

及時認清疫情防控工作的極端重要性和現實緊迫性,根據實際在全鄉主幹道路設立檢查點53處,成立檢查卡點黨員先鋒隊,設置黨員先鋒崗。在檢查外來人員或車輛的同時對當地人員或車輛進出嚴格登記消毒,做到每個卡點有黨員、每支隊伍有先鋒、每條戰線有模範,以實際行動支撐人民群眾的“安全感”,築起疫情防護“安全線”。

落實“四個方面”,打好疫情突圍戰。鄉黨委、政府及時研究防控形勢,調整防控策略,堅持“宣防結合,兩面並重”的原則,吸納武漢周邊地區好的經驗做法,結合本地實際落實“四個方面”,直擊防控工作“難點”,因地制宜開展疫情防控工作,在全鄉上下形成全域排查、全域宣傳、全域管控的立體格局。一是強化境內企業管控。要求境內油氣、風電、農業等企業上報值班人員並在近期不得更換,所有檢查點對來往企業人員進行嚴格排查,非值班人員不能通過,並按照屬地管理原則,督促其及時上報疫情排查情況,監督所有企業暫緩開工,安排專人全天候監督,有力解決了企業人員流動性大的問題。二是消毒措施做實入微。

對各主幹道路及道路沿線邊的小賣部、文化廣場,人口密集地,所有農戶的院落、圈舍、廁所等公共區域進行全面徹底的消毒,並用消毒水將草簾浸溼鋪設於境內主幹線,以便過往的車輛能夠全面性消毒,確保做到消毒防疫全方位、無死角;全面開展群眾消毒藥品發放,為行政村、企業、駐鄉單位發放20—30公斤消毒液,每戶群眾發放5片消毒片,消毒防疫工作全面鋪開。三是實行“軟隔離”。針對部分村莊位於主幹道路兩側,點多線長、設置檢查點難度較大的現狀,採取“一條龍,軟隔離”模式(即,採取隔離帶封閉主幹道路兩側),共設置“軟隔離”7800多米(其中彩帶5800米,廢舊橫幅改造2000米),既不影響群眾出行,更能通過擴大隔離面的舉措告訴群眾疫情的嚴重性和緊迫性,不斷提高群眾的防控意識和保護能力。四是建立疫情防控“夜巡隊”。面對鹽池已被疫情擴散地區“包圍”的情況,青山鄉主動出擊,要求各村建立由黨員、小組長、志願者組成的夜間聯防巡邏隊,封住關鍵道路和重要省界,確保白天黑夜24小時值班,不留任何盲點和死角,同時流動宣傳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性,回應群眾對疫情的相關疑問,杜絕各類聚集行為,告誡大家疫情防控期間注意事項,起到了良好的聯防聯控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