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或可与流感病毒混合感染

日前,《中华预防医学杂志》在线发表广州市公共卫生专家的论文《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同时警惕季节性流感的叠加效应》,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广州市疾控中心原主任王鸣是通讯作者。

王鸣提醒,目前疫情严重的南方城市即将进入季节性流感高发季节。要加强流行病学调查,优化实验室检测策略,采取有效措施,加大流感疫情防控力度,最大限度减少对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的干扰。

合并感染病例病程可能更长

在研究中,专家通过回顾SARS期间的数据发现,2003年1月下旬到2月中旬,广州SARS进入病例快速增长阶段,同期的发热、伴咳嗽/咽痛病例中流感病毒分离阳性率为5%,SARS流行年度全年流感病毒分离阳性率达13%。此外,在2009年甲型H1N1流行期间的血清学调查也证明,3.27%的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也同时感染了季节性流感。

基于以上数据,专家推测,新型冠状病毒与季节性流感也可能存在混合感染现象,或同时感染、或短期内先后感染,而合并感染的病例,其临床表现可能更重,病程更长。

王鸣建议,在对呼吸道病例排查过程中,如果检测到季节性流感病毒阳性,也需要进一步检测新型冠状病毒。即便新型冠状病毒检测阴性,对于特殊病例,如密切接触者、流行区域活动史人员等,也需要持续观察满14天,并在观察结束时再次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检测。

此外,有必要将新型冠状病毒纳入社区发热病例病原谱监测体系之中,及时掌握新型冠状病毒和流感等其他呼吸道病原体的流行现状,用于指导临床实践和疫情防控。

接种流感疫苗或有助减少混合感染

如果出现混合感染怎么办?专家建议,一方面,应尽快研发出整合新型冠状病毒以及常见呼吸道病毒的检测试剂盒,且能方便、快捷、适合基层推广;相关部门要强调临床和疾控部门的实验室质量控制,如确保所使用的检测试剂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防止实验室污染等,最大限度减少误诊、漏诊和迟诊。

另一方面,在实验检测能力有限的实际情况下,要加强流行病学调查,对于可疑病例进行分类管理,划出优先等级,保证重点病例能得到及时排查。再者,为最大限度地减少人群流感发病,以缓解对新型冠状病毒防控的混杂和干扰,当前仍可探讨推动流感疫苗接种的可行性与可能性。

流感病毒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呈现全球性流行。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流感每年可导致5%—10%的成人和20%—30%的儿童发病。这说明,在流感季节,每10个人中至少就有1人会被感染。流感病毒可以引起严重并发症如重症肺炎或合并其他细菌感染,并导致死亡。全球每年流感流行可导致65万例死亡,相当于每48秒就有1人因流感死亡。

王鸣表示,尤其是南方城市居民,由于流感流行高峰出现在春夏季节,根据接种后抗体产生规律,现在接种流感疫苗仍然有“亡羊补牢”的作用,对未来整体疫情防控亦大有裨益。

新冠肺炎疫情未来发展趋势如何?

对新冠肺炎疫情,专家认为,如果将2019年12月只局限于武汉及周边地区的疫情视为局部流行阶段,那么,目前的疫情在举国动员、全民上下奋力抗击之下就进入了一个“相持”阶段,湖北省新增确诊病例趋势已显示出放缓的征象。

但是,从2月上旬之后的半个月或一个月,全国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又将面临春节后人流回潮的严峻考验,疫情波及的地区出现大规模暴发的可能性较小,但发生社区传播的风险不容忽视,这是现今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也是疫情防控面临的严峻挑战。

王鸣提醒,如果疫情短时间内难以结束,其流行走向极有可能融入流感流行季,这意味着会监测到更多的发热病例,对病例的甄别工作和难度会进一步增大。

专家指出,在这个关键的节点,我们必须更加严谨、审慎地对疫情态势作出客观的分析,除了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动态及时研判,还要了解有可能对疫情防控产生影响的其他因素,及时调整防控策略,采取科学、有效的手段,遏制疫情发展。

南方日报记者 朱晓枫 李秀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