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幾乎殺光了所有的開國功臣,卻為何單單放過了湯和?你怎麼看?

紫衫龍王張耀武


因為湯和太瞭解朱元璋了,所以深諳進退之道的湯和,懂得及時隱退,讓心狠手辣的朱元璋也拿不出理由殺他。

正所謂:“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這一點在明太祖朱元璋身上可謂是體現得淋漓盡致。在平定天下後,朱元璋便開始不斷對開國功臣展開瘋狂的殺戮,其手段之殘忍令人髮指。

據統計,明初開國元勳武將中,只有徐達、常遇春、李文忠、湯和、鄧愈、沐英六人,得以保全身名,其餘全部被朱元璋誅滅殆盡。要注意的是,其中的徐、常、李、鄧四人,均在“胡藍黨獄”全面興起之前便已離世,所以才得以倖免。假如這四人再多活個十年八年,恐怕也是難逃一死。

所以說,開國功臣中,真正沒有被朱元璋加害的,其實就只有湯和和常年駐守雲南,遠離朝政鬥爭的沐英。

那麼,湯和究竟做了什麼事,讓朱元璋放他一馬呢?

實際上,湯和真可謂明初舉足輕重的一號歷史人物。他與朱元璋乃是一起長大的發小,而且還是最早輔佐朱元璋的人,為其東征西討,立下赫赫戰功。

因此,湯和可以說是相當瞭解朱元璋的。為人謹慎,沉敏多智的湯和實際上很早就看出朱元璋坐穩江山後,定然不會放過他們這些開國功勳。所以,在功成名就後,湯和並沒有像藍玉和胡惟庸這些人那樣,一再在作死的邊緣危險試探,而是十分識趣的選擇告老還鄉。朱元璋聽後,很快就批准了湯和的告退,並且下旨在鳳陽老家給湯和修建豪華的府邸,還給予了大量的賞賜。

而湯和回鄉之後,還很機智的選擇完全淡薄名利。他不與朝中大員和當地官吏交往,也不過問國家政事,而是選擇整日與子孫後代遊山玩水,一副貪圖享樂的樣子。而湯和這種不問世事,只顧享樂的姿態,反而讓朱元璋很是滿意和放心,自然也就沒有對湯和動殺心,而且朱元璋也找不到殺他理由。



這些歷史要讀


首先糾正一個錯誤,朱元璋並沒有所謂的幾乎殺光所有的開國功臣,更沒有所謂的只單單放過湯和。

根據史書上記載,朱元璋在建立明朝後,共分封了150名最主要的功臣,其中公爵25人,侯爵79人,伯爵12人,子爵11人、男爵23人。

我們就單看這最顯赫的25位公爵:在這25位公爵中,有13位是在明朝建國之前就已經犧牲,屬於事後被追封的,所以我們不看他們,只重點看下活著被敕封的12位公爵:

第一位魏國公徐達,正常病逝於洪武十八年,那個所謂的燒鵝事件純屬野史杜撰。並且,在徐達死後,朱元璋還追封他為中山王,其子孫後代一直世襲其爵位,直到明朝滅亡。

第二位鄂國公常遇春,正常病逝於洪武二年,死後被追封為開平王。後其子常茂也因軍功被封為鄭國公,位列二十五公爵之一,正常病逝於洪武二十四年。



第四位韓國公李善長,因牽涉到胡惟庸案,被朱元璋處死。第五位曹國公李文忠,正常病逝於洪武十七年,死後被追封岐陽王。

第六位宋國公馮勝,因驕橫跋扈,於洪武二十八年被朱元璋賜死。第七位衛國公鄧愈,正常病逝於洪武十年,追封寧河王。

第八位信國公湯和,正常病逝於二十八年,追封東甌王。第九位潁國公傅友德,因牽連到藍玉案,於洪武二十七年被朱元璋賜死。

第十位涼國公藍玉,因涉嫌謀反,於洪武二十六年被誅殺。第十一位蘄國公康茂才,正常病逝於洪武三年。第十二位,也被封為蘄國公,但叫做康鐸,正常病逝於洪武十五年。

從上面數據可以看出來,朱元璋所封的十二個公爵中,只有李善長、馮勝、傅友德和藍玉這四位是被他所殺,其他的8個人都是善始善終。

尤其是在洪武二十三年的胡惟庸案爆發後,活著的功臣除湯和之外,常茂也沒有受到牽連。至於79個侯爵中,也只有19個人是被朱元璋下令處死的。



從這層意義上說,朱元璋就並沒有所謂的大肆屠殺功臣,所以湯和能夠善終,其實真談不不是什麼特別稀奇的事情,換句話說,只要能夠遵紀守法,不居功自傲,不參與到朝廷的黨爭之中,處處懂得避嫌,就基本上可以安然無恙。

現在,受各種陰謀論的影響,很多人朱元璋誅殺功臣時,總覺得他是為鞏固皇權。總而言之,誰對皇權有危險,就除掉誰。

但其實呢,明朝和之前的王朝已經完全不一樣,明朝的官僚制度非常成熟,皇權也非常集中和強大,基本不存在任何皇權外的勢力能夠威脅到皇權。

對此,我們只需要看下朱元璋之後的皇帝,他們面對所謂的權臣、權閹時,基本上就是輕輕一揮手,這些不可一世的權臣和權閹就立馬灰飛煙滅。

從這層意義上說,朱元璋根本就不需要為所謂的鞏固皇權,來殺掉這些功臣,因為這些功臣,說破天也就是個高級打工仔。

所以,只要你這個打工仔好好幹活,不過分貪汙腐敗、不過分違法亂紀,朱元璋就不會打擊你,你也就能夠像湯和一樣善始善終。當然,讓一個高高在上的大官不貪汙腐敗,不違法亂紀,顯然也非常困難的事情。


我是趙帥鍋


湯和是誰?明太祖朱元璋發小,大明開國功臣,死後被追封湯和為東甌王,諡號“襄武”。<strong>

眾所周知,朱元璋生性多疑,心狠手辣,建立明朝後,大殺開國功臣,藍玉、徐達、李善長,無一倖免。而湯和卻是能逃過此劫,壽終正寢,得以善終,在當時來看,頗為難得!

湯和之所以能夠在朱元璋殺掉大部分的開國功臣的情況下保全自己,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一,湯和很瞭解朱元璋的為人

湯和與朱元璋是發小,它非常清楚朱元璋是什麼人。在朱元璋成為皇帝后不久,湯和就想要遠離朝廷,回到家鄉。

而且他曾多次經向朱元璋表明自己的想法,自己對於權力並沒有很強的渴望,來表明自己對於朱元璋的絕對服從。

於時,帝春秋浸高,天下無事,魏國、曹國皆前卒,意不欲諸將久典兵,未有以發也。和以間從容言:“臣犬馬齒長,不堪復任驅策,願得歸故鄉,為容棺之墟,以待骸骨。”帝大悅,立賜鈔治第中都,併為諸公、侯治第。

所以朱元璋一直很信任湯和,與他比較合得來;

其二,湯和對朱元璋有恩

湯和比朱元璋更早的進入紅巾軍,並擁有了一定的權力,之後他遍讓朱元璋也加入自己,這才有了朱元璋的後來加入郭子義,藉助郭子義的勢力建立了明朝,可見,湯和就如同朱元璋的伯樂,對他有恩情,這也是一向狠辣的朱元璋沒除掉他的原因。

其三,湯和沒有威脅

朱元璋是在晚年的時候,由於自己的孩子比較懦弱,所以怕一些老臣奪取他辛苦得到的江山,所以才會殺掉大部分的開國老臣。此時的湯和已到暮年,縱有野心,也無力再去這混亂的朝局,再加上當時湯和病重,已不能下床,朱元璋親自看過他以後,確定湯和已經不會威脅到明朝的穩定,於是也就沒有殺掉他。

其四,湯和為人低調

從湯和這個人來看,他做事小心謹慎,從無半點逾矩之處,在明朝建立之後,就想要隱退,從不貪戀權力和財富。

和晚年益為恭慎,入聞國論,一語不敢外洩。媵妾百餘,病後悉資遣之。所得賞賜,多分遺鄉曲,見布衣時故交遺老,歡如也。當時公、侯諸宿將坐奸黨,先後麗法,稀得免者,而和獨享壽考,以功名終。

在功成名就的情況之下,湯和是非常清醒的的,所以便早早的安排自己的後路,退出了權力相爭的朝廷,朱元璋也沒有殺掉他。


白話歷史君


朱元璋並不是傳聞那樣弒殺功臣,洪武年間的很多大案要案基本上都是主犯有了嚴重的不法行為,朱元璋才殺的,只要是遵紀守法,低調穩重的臣子,一般都能得以善終,湯和能夠70高壽而終,與他的性格莫無關係。

朱元璋是明朝開國皇帝,天下真真的是靠打下來的,他能夠從最底層的乞丐躍升為皇帝,不但是運氣,更有能力。

就因為朱元璋層級身處社會底層,對於社會的不公,民間的疾苦有相當的體會和理解,當他做了皇帝后,到達社會權利的巔峰,更是對於社會不公,官吏不法有著切實的體會,更有痛恨之心,甚至有時候矯枉過正,比如著名的“空印案”,按照一般情況來看,其實只是官吏辦公的流程失誤,卻讓朱元璋痛下狠手,殺了一萬多官員。

朱元璋弒殺有著他自己的性格短板,這與他的人生經歷有相當大的關係,他出身底層,內心天然的對官吏、權力有著牴觸感,朱元璋的骨子裡一直都有悲慘童年帶給他的“不安全感”,對於安全的感的缺乏,即使貴為皇帝,依然對政權、對官吏有著極度的不信任感。

朱元璋痛恨不法,無論是功勳權貴,還是官員衙吏,只要犯有不法之事,處罰是非常的嚴重。朱元璋是底層赤貧起家,他那幫功臣勳貴也好不了哪裡去,要麼是窮苦人家,要麼是綠林大盜,總之也沒幾個世襲貴族,知識分子跟隨他。

朱元璋當了皇帝,自然那幫打天下的功臣也就是開國元勳了,有些功臣能夠恪守為臣之道,有些功臣就有些飄飄然,享受勝利帶來的成果,自然就有些驕縱跋扈,甚至有不法之舉。這很正常,每個人的性格不同,人生經歷不同,藍玉、馮勝屬於驕縱跋扈的,後來被朱元璋殺了;徐達、湯和屬於穩重低調的,一直得以善終。

以上解釋了半天主要想說明一個問題:朱元璋不是弒殺的人,殺的都是些該殺的人;湯和能夠得以善終,並不是因為朱元璋不殺他,而是湯和一直以來遵紀守法,低調穩重,皇帝沒有理由殺他。

湯和和徐達是朱元璋最為倚重的人,他們不但是發小,更是朱元璋起家的本錢和引路人。

朱元璋投奔郭子興的起義軍還是湯和寫信給朱元璋,勸其來投奔,朱元璋此時還在皇覺寺當和尚呢,餓得個半死不活的;朱元璋逃難般的來投奔郭子興的起義軍後,湯和已經是軍中千戶了,但是湯和對朱元璋卻尊重有加,以其馬首是瞻。

朱元璋在起義軍中混出頭後,一直離不開湯和、徐達、常遇春等人鼎力支持,甚至開國建朝後,朱元璋對於他們的倚重也是越來越大,而這些功臣為人行事也很低調,並不像其他功勳那麼囂張跋扈,湯和更是如此。

到了朱元璋晚年,湯和體會到朱元璋並期望這群打天下的老人們繼續在軍中把持軍權,第一個上書要求告老還鄉,朱元璋非常高興的答應,並親自給湯和在老家鳳陽修建府邸養老。

洪武二十八年,湯和70高齡去世,追封東甌王,諡號“襄武”。


沉墨I方之城


在當時明朝的開國功臣中,朱元璋還是留下了好幾個戰功卓著的大將的。當然這些人能夠從朱元璋的大刀下撿回一條性命,都有自己的一套活命之術。

比如耿炳文他就是靠著自己天下第一的防守功力才得以活命,朱元璋深知這位大將攻不足守有餘,所以他被朱皇帝留下來輔佐好孫子。

而湯和之所以能夠留下來,有一半的功勞應該記在交情之上。從理論上說,湯和才是那個真正引領朱元璋登上帝位的人。

湯和從小就是朱元璋的玩伴,這兩個人是光屁股玩到大的好兄弟

元末民不聊生烽煙四起,湯和也活不下去了,決定投奔起義軍。他加盟了紅巾軍,在郭子興手下做事,很快便嶄露頭角。湯和沒有忘記自己的好兄弟朱元璋,寫了一封信,熱情邀請朱元璋加入紅巾軍。

接到這封信後,朱元璋還在猶豫,畢竟造反是把腦袋別在褲腰帶上的活,不得不慎重對待。但是在這個時候這封信卻被人發現了,那人要去官府告發朱元璋。這個很《水滸傳》的橋段,逼得朱元璋不得不去投靠了紅巾軍。

參加了紅巾軍起義之後,朱元璋只是一個普通的小兵,湯和已經成為了軍官,可是阿湯哥什麼事情都聽朱元璋的。於是在大軍中就出現了這樣一個奇特的景象,一個小兵大搖大擺在前面走,一個千戶軍官謹慎的亦步亦趨,為他馬首是瞻。

正所謂金子放在哪裡都會閃光,朱元璋很快就在起義軍中脫穎而出。他娶了郭子興的養女馬氏,朱元璋逐漸成長成為了一員戰將。

俗話說的好,不遭人妒是庸才,朱元璋很快就受到了他的便宜岳父郭子興的猜忌。

於是朱元璋帶了20幾個兄弟離開濠州城到定遠去發展。在當時這些人和朱元璋的年齡差不多,對於朱元璋的指揮並不很聽從,只有湯和雖然年齡比朱元璋大了三歲,但是在執行朱元璋的命令這方面從來不打折扣,這讓朱元璋非常的滿意和感激。

湯和雖然在朱元璋征服全國的歷程中不是最出色的將領,也不是戰功最大的將軍,但他絕對是對朱元璋最忠誠的將領,所以朱元璋一直很信任他。建立了明朝之後,先是封侯不久之後進封為信國公,登上了大明朝功勳之巔。

其次湯和也靠著善於體察聖意才保住了性命

別看湯和這個人文化水平不高是個老粗,但是他的政治敏感性卻非常的高,遠遠超過那些滿腹經綸的文人。

朱元璋晚年不再希望這些老將在外領兵,湯和察覺到朱元璋的意思之後,毫不猶豫地向朱元璋表達了要解甲歸田安享晚年的想法。朱元璋對此很滿意,此舉也間接保住了他的性命。

後來湯和在給朱元璋請安的時候突發重病,口不能言,回家接受治療。

可是在這個時候朱元璋展現了他的多疑性格,他對自己的老戰友還是不放心,曾經親自到湯和家裡去慰問。其實慰問是假,探查虛實才是真,當他看到湯和真的躺在病床上,生命垂危,這才放下心來,和這個童年摯友講了很多事情。

湯和只是流淚磕頭不止,洪武大帝也是龍目滔滔。洪武28年,湯和去世,享年70歲,他也成了在朱元璋手下得以善終的少數幾人之一。


歷史評說


湯和的經歷告訴我們,跟對領導可以打下江山;看透領導才能活到最後。

朱元璋準備傳位的兒子和孫子都是扶不上牆的爛泥,剿殺打江山的老資格文臣武將幾乎是必選動作。湯和能夠壽終正寢,主要是做了下面幾件事。

第一,不貪權力,及時跑路。

眼看著當年並肩作戰,浴血疆場的老弟兄們一個個的都給朱元璋滅了,湯和見機不妙趕緊給朱洪武上交了辭職信:歲數那麼大,我想回去看看!

“以 間從 容 言: ‘臣犬馬齒長 ,不堪復任驅 策,願得歸故 鄉 ,為容棺之 墟 , 以待 骸骨。’帝 大悅 ”。

看見沒有,朱元璋連裝模作樣都懶得裝了,眉開眼笑的說:滾!

第二,多請示多彙報,甘做如來掌上的孫猴子。

湯和回家之後也不沒有和皇帝斷了聯繫,反而是每年都要進京向朱元璋彙報思想工作,自己這一年在老家都幹了啥事兒,做老實人,說老實話。大家說湯和為什麼要這麼做呢?因為就算湯和不說,朱元璋也會在他這樣的重臣附近安排間諜密探,掌握所有動向的。現在湯和索性敞開一切,就像丘吉爾在羅斯福面前光屁股一樣,反倒讓朱元璋對他更放心:老湯是個老實人,彙報的情況跟我已經掌握的情況一模一樣,不錯,沒有造反嫌疑,老命就給你留著吧。湯和每次進京彙報都會說,俺老湯每天都會面向京城,遙祝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

“臣每天望京拜 闕,遙祝 陛 下 身心安康 、國家長治久安 ,而後 才敢放任 自樂。”

你看著馬屁拍的,不動聲色競得風流。

第三,堅決不問政事,斷絕一切政治來往。

湯和告老還鄉之後,不但嚴守組織秘密,而且告誡子孫夾起尾巴做人。最最重要的一條,湯和退休之後,堅決不和地方官員接觸。皇帝最不放心的就是權臣勾結下面的地方官亂搞,山高皇帝遠,一不小心就整出一彪兵馬出來搞事情。湯和深知朱元璋的心理,所以在這一條重要原則上從來不犯錯誤。

正因為湯和做到了別人做不到的地步,朱元璋才能饒他一條老命不死。甚至於在湯和病重不能說話之後,還用車把他拉到皇宮,拉著湯和的手,和他回憶起當年在村裡穿著開襠褲的兒時記憶和一起打江山的舊事。湯和死後,又被朱元璋追封其為東甌王,諡襄武。備極哀榮。

《明史》裡說湯和“沉敏多智數”,不服不行啊。

總結:作為下屬,跟領導打天下的時候要有才華,跟著領導坐天下的時候要聽話,無論在臺上還是臺下,最最重要的,是要讓領導放心。這是皇朝的特色,又何嘗不是一種悲哀。

我是鐵錘,喜歡就關注吧。


鐵錘文史


很多史料都說朱元璋為了鞏固其自身權利和為了太子能夠順利接班,幾乎殺光開國功臣,其實這是比較片面的說法,不可否認,朱元璋是殺掉過一些功臣,但並沒有殺光。

朱元璋能從一個快要餓死的難民變成一個龐大帝國的開國皇帝,沒有過人的本領那是根本不可能的,所以,朱元璋真要殺功臣那都是有原因的,我們可以舉例幾個來分析一下。

徐達為大明第一開國功臣,野史上說他背上生瘡以後被朱元璋賜燒鵝,徐達含淚吃下從此一命嗚呼,其實這都是杜撰,徐達是正常病死的,死後還被追封為中山王,而且徐達的女兒還成為了朱棣的皇后,一家富貴直到明朝滅亡。

李善長在朱元璋四川征戰中立下了汗馬功勞,堪比漢代蕭何,被封為韓國公。可得勢以後的李善長專橫跋扈,結黨營私,甚至很多命令不經朱元璋知曉,擅自專權。皇帝昏庸,可能就沒事,可朱元璋屬於開國的馬上皇帝,怎麼能允許這些事情的發生,後來李善長牽連到胡惟庸一黨謀反之罪,被朱元璋趁機下罪處死,當時他已經77歲高齡。

淮西將領涼國公藍玉,也因為涉嫌謀反,於洪武二十六年被朱元璋下令處死。宋國公馮勝,於洪武二十八年被朱元璋處死。

所以,從以上的事例我們可以看出,朱元璋殺掉的人基本上都是自己開始飄了,不聽老朱的話了,老朱給過機會自己不珍惜,同時犯了朱元璋忌諱的人才會處死的。

而對比起來,湯和就聰明很多,他一不貪權勢,二是知進退,三是懂政治。所以不僅能全身而退,還給朱元璋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所以說,有時候人要懂得自知,自己得勢時要懂得收斂鋒芒,與皇帝相處,更應如此。


春秋亂舞


畢竟湯和是最早和朱元璋混在一起的小弟兄,他最瞭解朱元璋的秉性,朱元璋也清楚湯和為人底子裡的脾氣。當年湯和鎮守常州,有些事情向朱元璋請示最後討了個沒趣,就嘴皮子上過過癮,發了一大通牢騷,話裡話外有向張士誠靠攏的意思。


也虧得朱元璋太瞭解他的這位開襠褲朋友,別人來告密他只當一聽,朱元璋清楚湯和只是說話沒動腦子而已。在定鼎江山大封功臣時,湯和位居侯爵樂得接受,也不去糾結自己最早從龍有功應該位列王公。

洪武年間君權和相權軍權爭鬥,鮮血染紅了開國功勳的衣冠和他們從皇帝手裡捧回的免死鐵券。湯和作為僅存僥倖者,他及時地退出朱元璋充滿血腥氣的權力圈,向朱皇帝表示自己只願回故鄉,求得一塊放棺材的地方就足夠了。


朱元璋巴不得像湯和這種元勳功臣解甲歸田,在鳳陽為他造了豪華的府第,主動放棄兵權才有可能在朱皇帝的陰影下苟活終老。但這也只是第一步,湯和清楚他在豪華別墅裡的一切都在朱元璋的眼裡,他雖然遠遠地處在權力中心以外,但並不代表就是絕對安全。

劉基退休在家還要關心什麼地方朝廷應該怎麼管理,難得還要上個摺子關心一下國家政務,被政敵利用陷害,朱元璋正可以借刀殺人。李善長退休也別想就此隱身江湖,他是淮西幫的頭領,勢力爪牙遍佈朝堂,他人不在朱元璋跟前,但他的影子無時不刻地會讓朱元璋感到在眼前晃悠。哪怕胡惟墉案已經過了好多年,李善長已經垂垂老矣,朱元璋還是沒有放過他,因為朱元璋需要徹底剪滅他的影響。


而湯和的退休表現得最為徹底,從來不結交當地的官員和鄉紳,也絲毫不過問政事,遊山玩水吃酒下棋。不管湯和是性格使然,還是有意這樣,讓皇帝認為湯和退休在家是真正的與世隔絕,不再對朝政有絲毫左右的能力,不會對他或他的子孫產生威脅,他才有可能放你一馬,讓這位小弟兄壽終正寢。


看遍山川


這個問題就有問題呀。作為一個平臺的官方聲音,不要對一些事件貿然下結論,許多不瞭解歷史的人很容易被蠱惑的。

我們來看朱元璋到底有沒有大殺功臣(以下名單來自知乎,作者:風龍雲虎)。


洪武二年   鄂國公常遇春病卒 

洪武四年   廣德侯華高病卒

洪武五年   宣寧侯曹良臣戰死

洪武七年   淮安侯華雲龍病卒

洪武八年   德慶侯廖永忠賜死

洪武十年   衛國公鄧愈病卒

洪武十一年  臨江侯陳德病卒   東平侯韓政病卒

洪武十二年  濟寧侯顧時病卒   靖海侯吳禎病卒

洪武十三年  永嘉侯朱亮祖鞭死

洪武十四年  江陰侯吳良病卒

洪武十五年  營陽侯楊景病卒   汝南侯梅思祖病卒   宣德侯金朝興病卒

洪武十六年  安陸侯吳復病卒

洪武十七年  曹國公李文忠病卒  鞏昌侯郭興病卒

洪武十八年  魏國公徐達病卒

洪武十九年  六安侯王志病卒

洪武二十年  鄭國公常茂流放   永城侯薛顯病卒

洪武二十一年 安慶侯仇成病卒   海西侯納哈出卒

洪武二十二年 南安侯俞通源病卒

洪武二十三年 韓國公李善長坐胡黨死

    延安侯唐勝宗 吉安侯陸仲亨 滎陽侯鄭遇春 平涼侯費聚 南雄侯趙庸臨川侯胡美  宜春侯黃彬  河南侯陸聚等坐胡黨誅

      雄武侯周武病卒    航海侯張赫病卒

洪武二十五年 黔國公沐英病卒

       江夏侯周德興罪誅 靖寧侯葉升坐胡黨誅 

洪武二十六年 涼國公藍玉 開國公常升被誅

      會寧侯張溫 鶴慶侯張翼 普定侯陳桓 景川侯曹震 舳艫侯朱壽 

      懷遠侯曹興 全寧侯孫恪 瀋陽侯察罕 西涼侯濮興 宜寧侯曹泰 

      支平侯韓勳 徽先伯桑敬  東莞伯何榮等坐藍玉案誅

洪武二十七年 穎國公傅友德賜死

       定遠侯王弼 永平侯謝成坐藍玉案誅

洪武二十八年 宋國公馮勝賜死 信國公湯和病卒

       崇山侯李新以罪誅

洪武三十年  鳳翔侯張龍病卒


看到沒,洪武年間死掉的侯爵以上的人,真正被朱元璋殺掉才有多少,而且這些人中的大多數還都是在朱元璋快要死的那幾年,因為藍玉案的牽連才被殺掉的。除次之外,之前被殺的也就是胡惟庸案了。

所以請不要隨意下結論。


李任之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明朝共傳十六帝,1368年朱元璋稱帝,在朱元璋建立明朝後,徐達、常遇春等開國功臣都得到了封賞。

朱元璋,著名的鐵血帝王,斬殺了朝中無數手握重權的開國功臣,開國功臣中,幾乎全部被朱元璋殺光了。

朱元璋為什麼要殺開國功臣?

朱元璋當皇帝可以說比較血腥,從一個乞丐到皇帝的地位一路走過來,本身就是過五關,斬六將,手上有沾滿了鮮血,也正是因為朱元璋的殺伐果斷,對外抵制掠奪者,對內也是恢復民族的尊嚴和屬性,才讓他的步子越走越高,一路走到建立自己的大明朝。

在朱元璋一路向前的時候,其實有很多肩並肩的戰友,他們都是同朱元璋一起前進的,直到在翻陽湖大戰之前,他們的距離才逐漸的拉開,地位才逐漸的彰顯出來,所以當時他們雖然是君臣關係,但是更多的是上下級關係。

後來的大明朝建立,最初的時候政治局勢比較動盪,受到北元很大的威脅,朱元璋當時的權力還不能是說一不二,所以只能隱忍,也沒有大殺功臣,但是他也是在暗中找機會,清理掉了一些對他有威脅的勢力。後來局勢也逐漸的穩定下來。

但是後來朱元璋為了給朱標鋪路,捍衛他們朱家的權力,還是開始對各個開國大臣懂動了殺念,並付出了行動,很多的建國大臣接替的都被殺死。但是沒想到他的兒子英年早逝,這讓朱元璋特備的傷心,後來立他孫子為太子,也開始大開殺戒,藉著利用藍玉案把很多人都一起除掉了。

朱元璋大肆屠殺功臣,為何放過了湯和?

首先我們來看看湯河其人

湯和出生於一個貧苦家庭。朱元璋與他是發小,從小在一條街上長大。小時候的湯和便表現出了領導才能。與其他小孩子一起玩鬧時,總是做老大,帶著他們騎馬射箭。長大以後的湯和身高七尺,性格沉穩,善於謀略。1352年,湯和參加了郭子興的紅巾軍,很快便被封了千戶之職。隨後,湯和寫信給朱元璋,邀請他來參加義軍。朱元璋入伍後,因功升職,封為鎮撫,職位在湯和之上。

1353年,湯和跟著朱元璋進攻大洪山,攻下了滁州,被授為管軍總管。後來他又跟著朱元璋去打和州。當時很多將領與朱元璋都是同輩,不肯聽從朱元璋指揮,獨湯和雖然比朱元璋還大三歲,但還是恭敬地聽從朱元璋指揮,朱元璋對此非常高興。大概湯和與朱元璋從小一起長大,早已發現他並非池中之物,所以對他百般聽從。這種相處模式一直到朱元璋登位。

1368年朱元璋登位,準備大封功臣。朱元璋並沒有像對其他人一樣封湯和為公,而故意降他一等為侯。但湯和不貪公,也不發牢騷。繼續兢兢業業做好自己的事。這一切都被朱元璋看在眼裡,幾年之後,被提升為公。湯和很善於捕捉朱元璋的心思。

為什麼獨獨放過湯和?

一、在眾多高級將領中湯和第一個自請解除軍權

當時明朝所面臨的外患主要是倭寇,經常騷擾沿海一帶。朱元璋對此很頭疼,他把湯和召回來,讓他前去解決此事。湯和到達沿海地區,瞭解了實際情況後,決定在江浙沿海一帶修築59座城來防範倭寇。一年後,59座城建好了,湯和便返京覆命。這時,鳳陽新宅也已建成。湯和帶著妻子兒女去向朱元璋辭行,朱元璋賜他三百兩黃金、二千兩白金、三千錠紙鈔、四十多套彩幣,對湯和的夫人也是多次下詔褒獎,賞賜物品不斷。從此以後,湯和每年一次上京覲見皇帝。

二、回家後湯和低調做人

從不以功臣自居,並且束縛子孫家奴,遵守法紀。他知道,在他的身邊肯定埋伏了許多朱元璋的耳目。不結交一下地方上的官員。或者是問一些政治類的話題,他每天只是做一些放鬆自己愉悅身心的事,讓人覺得他老了只貪圖享受什麼別的事都不想管。

湯和告老還鄉後,在二十三年患病,二十八年八月病卒,被追封東甌王,諡襄武。

總結:湯和因為陪伴在朱元璋的身邊這麼多年,從他剛剛起步陪伴到了他的輝煌時刻,湯和十分的清楚朱元璋想要的朝廷局面是一種怎樣的樣子以及他最討厭看到的人和事是什麼。這可能就是成為他保命的重要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