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有什麼特點,高中生應該如何科學合理的進行復習

高中語文有什麼特點,高中生應該如何科學合理的進行復習

一高中語文主要有哪些內容呢?

1閱讀

能用普通話流暢地朗讀課文。默讀注重效率,具有一定的閱讀速度(閱讀一般的現代文每分鐘不少於600字)。能整體把握課文內容,理清思路,概括要點,理解作者的思想、觀點和感情。能根據語境揣摩語句的含義,體會語言表達效果。能對課文進行闡發、評價和質疑。感受文學形象,品味文學作品的語言和藝術技巧,初步鑑賞文學作品。能誦讀古典詩詞和淺易文言文,理解詞句的含義和作品的思想內容,背誦一定數量的名篇。重點掌握常見的120個文言實詞、18個文言虛詞和主要文言句式在課文中的用法。課外自讀文學名著(10部以上)、科普書刊和其他讀物,不少於300萬字。還能使用多種語文工具書,學習利用多種媒體,蒐集處理信息資料。

2寫作

作文要觀點明確,內容充實,感情真實健康,力求有創意。理清思路,確定中心,選取材料,合理安排結構。根據需要,展開豐富的聯想和想像。恰當運用敘述、說明、描寫、議論、抒情等表達方式。語言要規範、簡明連貫得體。養成觀察、積累、思考和多寫多改的習慣。作文一般每學期不少於5次。三年中其他各類練筆不少於3萬字。45分鐘能寫600字左右的文章。

3口語交際

養成說普通話的習慣。能根據不同場合的需要,恰當機敏地進行口語交際(包括交談、發言、演講、討論、辯論等)。

4課文

課文具有典範性,文質兼美,題材、體裁、風格豐富多樣,富有文化內涵和時代氣息。選文以我國現代作品為主,古代作品佔有適當比例,兼顧外國作品。課文總數不少於140篇,精讀課文和泛讀課文一般各佔50%。在全部課文中,文學作品佔60%。

二、高中語文與初中語文的不同

與初中語文學習相比較,高中語文學習有以下特點。

1內容更加廣泛、豐富

從教材所涉及的內容看,幾乎包括人類進入文明社會以後各個時期的作品。例如,中國古典文學,將涵蓋從《詩經》到明清的詩歌、散文、戲劇、小說等各種文學形式,而其中包含的學習內容又非常豐富,作家作品、文學文化常識、實詞、虛詞、句式、修辭、文章內容理解歸納、文學鑑賞以及語言的運用等等,都在學習要求之中。外國的作家作品,重點學習歷史上有影響的作家、政治家的詩歌、小說、散文、演講詞等產生過一定影響的作品。

2知識性強,系統性強。 

初中語文的要求較注重學生感性的認識和積累,高中語文學習的要求已上升到能夠對有關內容進行知識性、系統性的理解和領悟,將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將文本中的問題通過知識體系解決。比如學習詩歌,初中要求是讀讀背背,形成語感,在教師的指導下能夠初步理解詩意。高中就要求學生能夠了解詩歌發展的基本過程,瞭解它在每一個時期在內容、形式、風格等方面的變化,從而具備一定的鑑賞能力。在閱讀欣賞詩歌時,都能借助相關知識讀懂內容並進行藝術鑑賞。寫作,更講究基礎階段的規範性。知識性和系統性使零散的、不具條理的內容得到整合。總而言之,高中階段的語文學習比初中階段的範圍擴大很多,要求也更多,更高,程度也進一步加深,更趨向應用性、審美性。三高中語文的學習方法

1解讀“語文”

“語”是由“吾”和“言”兩部分組成的,意思“我說”。“語”代表語文的交際功能,即工具性。“文”是象形字,“、”象徵著人頭,“-”象徵著人的肩膀,下面的“×”象徵著人的身子和兩腳。“文”是一個人的象形,暗示了語文的思想教育功能,即人文性。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的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學科的基本特點。

2為什麼要學語文

“語文學科是一門基礎學科,對於學生學好其他學科和今後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大綱》),語文作為一種工具,我們平時的談話、閱讀、寫作都離不開它。其它學科的知識,也主要是通過文字來傳遞的,如果你的語文知識有欠缺,你對知識的理解就會有偏差,有時甚至會“失之毫釐,謬以千里”。語文學習還可以提高大家的文學修養和生活品位,改變一個人的氣質,“腹有詩書氣自華”。同樣是大學生,往往中文的穩重、斯文;數學的精細、邏輯;英語的開放、活潑。

3語文要學什麼

談到語文學什麼,有的會說語文學習的內容太多了,大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小到課本和古今中外的文學名著。對這個問題,從不同的角度出發會有不同的答案。回顧我們學習語文的過程,從字開始,然後是詞、句,再後是一篇篇的課文。也就是說,字、詞、句、篇是我們學習的內容。高考考查的是基礎知識、閱讀和寫作三大部分,也就是說,語文基礎、閱讀和寫作是我們學習的主要內容。上面所說的主要是我們課內要掌握的內容,就能力方面來說,就是要提高我們的聽、說、讀、寫、賞、探等能力。當然,語文的學習內容不應侷限於課本和課內,生活中時時處處都有語文,生活是語文的大課堂。語文與生活息息相關。就拿2014年的高考來說,“窗外的風景”的作文題就與現實生活關係密切。

4語文要怎麼學

要弄清怎樣學語文,首先要搞清楚語文的思維方式與其他學科的思維方式有什麼不同。例如,數學所採用的思維方式主要是邏輯推理,即抽象思維,而語文則主要採用的是想象和聯想,即形象思維。當我們閱讀一篇文章時,如《荷塘月色》,則要想象作者當時的所見、所聞、所感,同時也要聯繫作者的思想、生活經歷以及社會背景來。其次,學習語文很重要的一個方面是重視知識的積累。我們先輩們非常強調積累在學習中的重要性。荀子在《勸學》中說:“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不光要積累一些課內知識,還要積累一些課外知識。當年南京一考生寫出滿分作文《赤兔之死》被南師大新聞傳播學院破格錄取,他就看了幾十遍《三國演義》,而且文中的“樹猶如此,人何以堪”更是他在高考前一天晚上在電視上看到的。第三,領悟對語文學習也非常重要。我們經常說某某人悟性好,語文也學得好。其實,語文在很大程度上要靠自己領悟。所以養成自覺學習的習慣非常重要,包括老師講的,你領悟了就掌握了,沒領悟就沒掌握。我們平時所說的靈感,往往是悟出來的。領悟能力主要取決於想象能力和聯想能力。例如,我們閱讀一篇文章,要領悟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就必須通過語言文字想象出作者所要表達的內容,然後運用聯想展開分析,這樣才能夠掌握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所以,我們在平時的語文學習中,要注意多觀察、多思考、多領悟。總之只要掌握了語文學習的思維方式,廣泛地積累課內外知識,日積月累,在積累的同時,注意領悟,相信你的語文能力會有很大提高。

乾貨:語文學習方法三字經

首興趣:知而好,好而樂。首先,我們要培養語文學習的興趣。這個培養過程,古人分為三個階段:知之、好之、樂之。先說“知之”:走進語文,不牴觸,不反感,不因對以前的老師、教材和考試的印象而遷怒語文;能如此,方可初嘗語文的甘霖。再說“好之”:日日操習,用心投入,不懈怠,不放棄,不因外界干擾、其他學科和考試分數而離開語文;能如此,方可欣賞語文的漫天紅霞。後說“樂之”:處處留心,養成習慣,言談舉止,一笑一顰,莫非語文;能如此,方可進入語文的神仙洞天!

次自主:觀千劍,操千曲。古人云:“觀千劍而後識器,操千曲而後曉聲”,強調的就有自主學習的重要。語文學習不同於其他學科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教師的“教”不會直接提升學生的學習水平,而只能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自求理解,才能逐漸達到“自會讀書,自能作文”的境界。企圖靠老師講得好、深、透,學生只管默默聆聽、記憶就學好語文,這種想法已被無數事實證明:此路不通!因此,有意識培養自己的自學能力,作好自主學習規劃,加大自主練習的力度,自奮其志,自求其通,也是一條極重要的語文學習規律。

必多寫:思欲麗,筆磨禿。同學們學語文所為何事?我以為可以用十二字概括:豐富心靈、明白事理、完美生活。這就是要鍛鍊自己的感性和理智,我們簡化為“思欲麗”:情感思想要富贍犀利!現實中,我們許多同學只會作題,從來不注意自己感性和理智的鍛鍊,其情思通常表現出兩個缺陷:一是“淺”,情感幼稚化,思維平面化,既無深情,也無遐思;一是“窄”,生活面窄,導致了關注的主題窄,既少閱歷,又缺大氣。要糾正這兩個缺陷,使自己的情思“深”、“廣”,在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同時,必得加上一個字:“寫”!“寫”可以醞釀和昇華情感,“寫”可以廓清和鍛造思想。“思欲麗”,必多寫!

定多讀:破三春,匯九流。在你學習的這三年中,要下定決心廣泛而深入的閱讀,這就叫“勘破三春”。閱讀時,要涵蓋古今,包舉文理,融會中外,要博覽群書,這就叫“融匯九流”。舉凡人類心靈智慧的結晶,能開眼界、除迷狂、啟思維、美德行、富心靈者,均可大讀特讀。尤請注意:不要只讀文學作品,只讀中國作家。

強積累:有詩書,有成竹。語文學習非常重要的一個階段就是模仿,模仿的榜樣應該是什麼呢?當然是前賢今人的成功之作。茅盾背《紅樓夢》、蘇步青熟讀《古文觀止》的例證,當是大家熟知的。通過長期的艱苦的積累,在頭腦中建立起豐富的“語言範式”,形成“興奮灶”,這就是我們要追求的“腹有詩書”。運用這些“範式”,模仿著“說”,模仿著“寫”,先求其“形似”,後求其“神似”,最後求其超越。這樣,就很容易有學習個充實感、成就感、條理感,就不會再感到語文學習空泛、無力、不可捉摸。這種狀態可以稱為“胸有成竹”

重感悟:思千載,想萬物。“心有靈犀一點通”。首先,要廣見博聞(多讀)、反覆嘗試、積累範式,因為靈感總是出現在辛苦勞動之後的彩虹;其次,要養成聯想和想象的良好習慣,力求“思接千載,視通萬里”,決不壓抑、束縛自己靈感的飛翔;再次,要努力營造平和清明而又躍躍欲試的心理狀態,沉浸其中,體驗品味,不急於求成;最後,要敢於相信自己的直覺,相信自己通過積累、模仿而形成的靈感思維的有效性。

細思考:學而思,思而得。孔子云:“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在語文學習中,欲培養良好的思維習慣,先要多思:不論哪個學習環節、何種學習任務,決不盲目接受任何未經自己思考的東西,這樣方可保持自主性,提高學習的興趣,使多讀有味,多寫有效,積累有益;次求深思:決不淺嘗輒止,而要多方追問,務求水落石出,直至原形畢露;後求善思:不鑽牛角尖,而是隨時以原認知策略對自己的思維過程進行反思,克服情感干擾,理性分析和接受老師的點撥、同學的幫助,方可不斷提升自己的思維品質,建立起融通、靈慧、深刻、嚴密的思維個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