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去健身房怎麼適應,感覺自己什麼都想練,什麼都想試,怎麼辦?

哭褲苦酷


那去健身房的新人,看見很多器械,別人都在練,自己也想來幾下,這種心理是很正常的。因為你的腦海中還沒有具體訓練計劃,對器械也沒有大致的概念,想上手完全是可以的。

問題來了,新人去健身房,該怎麼適應呢?

1.早期可以把所有器械都過一遍

新人有健身的想法是好的,去健身房比在家更能提升積極性,即便你怕動,在那種氛圍下,看見別人練,你也會去做。

早期在你毫無基礎概念的前提下,可以嘗試把每個器械都上手過一遍,等於是看見新大陸,先讓自己找找感覺。但需要注意:這裡的過器械,並不是讓你真正的訓練,如果你每個器械都按照幾組*幾次,2小時都不夠。只是讓你練練手,別想太多。

2.先跑步,可以參加一些課程

器械過一遍,只是讓你找找新鮮感,先給自己一個定心丸,並在內心告訴自己:以後我肯定要來擺弄你。之後你要把大多數精力放在跑步機上面,只做一件事:慢跑。

為什麼要慢跑,因為你很少運動,各方面體能不夠,需要先增加心肺功能,找到呼吸節奏感。跑步機和戶外跑步還不一樣,它的運動強度很低,基本屬於機械化操作,哪怕你開始真的跑步了,在上面走路也是好的。呼吸跟上了,再增加配速,逐步加快步頻。

剛開始建議1周跑個3次左右,時間為10-15分鐘,後面20-30分鐘,直到最後一次性可以慢跑5KM,到這裡你就算達標了,呼吸節奏也能找準。

另外,還需要參加一些免費課程,比如:動感單車、減脂操、蹦床等等,1周參加1-2次。中途累了就休息,不要刻意勉強。

3.使用固定器械學做動作

慢跑習慣了,這時候需要加入器械訓練。

這時候需要提升基礎力量,可以使用固定器械找找感覺。

你要做到:

①這個器械是練什麼的?

②該怎麼做動作?

③為什麼做了沒感覺?我的姿勢有什麼不對的地方?

搞清楚這三點之後,然後再考慮做幾組,幾次。不要慌忙設定訓練計劃,如果你連動作都沒做對,練了也白搭。

4.使用啞鈴、槓鈴。

可以說固定器械是在啞鈴和槓鈴的基礎上,延伸出來的產品。它們的確有效,但真正的力量訓練,還是要以啞鈴和槓鈴為主。你如果想要增加力量和肌肉,自由重量是必須要經歷的。單靠固定器械很難做到絕對的增加肌肉量。

建議先從啞鈴開始,按照“胸、背、腿、肩、手臂”的操作步驟來訓練,把每個動作先學會,前期不要加重量,就用最輕的重量的做動作。基礎打好之後,再加大重量。

胸部、背部、腿部是大肌肉群,需要放在最前面進行訓練,肩部和手臂屬於小肌肉群,可以放在後面,壓力也會小很多。

啞鈴重量提升之後,可以使用槓鈴練三大項:深蹲、臥推和硬拉。從空杆開始訓練,然後再逐漸加重量,這樣你整體力量增加,再配合啞鈴,就能更快適應訓練節奏。

總結:

在健身房,可以使用的器械有很多,在剛入門階段,可以把所有器械都過一遍,但只是練練手,沒讓你全部都認真訓練。

最好先在跑步機上慢跑,然後再使用固定器械,學會一些動作,接著再使用啞鈴練動作,力量提升之後再練槓鈴。按照這樣的節奏進行,訓練會更容易一些。

到後期器械和慢跑(包括其它有氧健身)可以結合訓練,這樣在增肌同時,又能減脂,維持更完美的身材。整體而言,還是需要穩步進行,不要慌亂。

想要了解更多健身內容,請關注“悠米愛健身”


悠米愛健身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自身的健康,而不僅僅滿足於跑步,為了追求健身的多樣性,健身房因為親民的價格和良好的氛圍成為很多人的選擇。健身房是一個有著共同愛好的一群人匯聚的地方,雖然來自五湖四海,但是卻有著相同的目的---健身。然而,面對健身房琳琅滿目的器械,有些剛接觸健身的小白難免束手無策。

針對這種情況,不是盲目的把所有的器械都試一遍,這樣只會浪費自己的時間,且沒有明顯的效果,建議可以先上網看一些教程,內容包括計劃和計劃中每個動作需要用到的器械,最後是每個器械的正確用法,舉個例子,我目前的計劃是一週五練,每次一個大肌肉群,每個肌肉群通過四到五種動作刺激,每組動作8~12個,如第一天的胸大肌,會用到的器械有槓鈴、啞鈴、蝴蝶機等,剛開始的時候,肯定要先在網上把這些動作過一遍的,在心裡有個大概的輪廓,等到實戰的時候先用小重量找肌肉發力感,確定動作標準了,再嘗試適合自己的重量。

健身是一個需要長期堅持才能出效果的過程,針對什麼都想練、什麼都想試的心態,應該是太急功近利了,基礎知識很重要,對健身知識的正確認知是保證我們健身方向的重要導向,所以耐下心,其它的交給時間。

以上為個人觀點,歡迎在評論中發表自己不同的觀點。

健身的路很長,勿忘初心,喜歡的可以加關注。


淚流雲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r

我覺得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看:\r

1、\t明確你去健身房的目的。想要增肌還是減脂,或者就是隨便活動活動。\r

2、\t需要個大概的計劃。因為既然是剛去,你也不可能有很精確的計劃,比如一週去幾天,每天花多久時間,具體做什麼鍛鍊等。\r

3、\t不知道如何正確使用器材的時候,多看多學,不要隨便亂用。健身講究的是動作的規範性,你看上去大差不差的動作,可能有些就是錯誤的,如果照著做下去對你自己是有損傷的。比如高位下拉,你沒掌握好就隨便比劃的情況下很可能損傷你的肩關節。\r

4、\t慎重選擇私教。健身房的私教現在就好像是銷售員一樣,看到新面孔立馬過來熱情打招呼要帶你體驗,接下來就是推銷課程了,這些課程的價格高低不等,但是普遍都要2-500元一節課。如果你經濟條件允許,那也OK,但是至少得選擇一個有訓練痕跡的私教。我也見過我們這裡的健身房私教教學員,私教的小肚子比學員還大,學員是跟著他學減脂的,反正我是想不通這樣的學員是個什麼心態。\r

純個人經驗,如有用望採納。



提莫隊長愛擼鐵


正所謂,家家都有經要念。其實去健身房進行鍛鍊,一來是因為健身房的活躍氣氛會讓自己富有衝勁動力,二來是健身房的器材多種多樣,能讓自己選擇適合自己的情況的器械、項目來鍛鍊自己。

剛去健身房可以各種器械項目都試一下,但是最終還是要以健身想要達到的方向來選擇器械項目,比如減脂,或者增肌等目的。

現在我也是以減脂增肌,練馬甲線的方向來進行健身,因此不是所有器械項目都適合我。在學習和了解到自己合適的器械項目後,循環漸進,我終於達到了目的!現在正往著下一個目標前進。

加油!你也可以達到你想要的健身目標和方向!



嘻哈姐教你美麗自信


剛接觸健身,什麼都不太懂,需要學習的東西就非常多了,這裡就幫各位排個雷,說說什麼不能做!

1.三分鐘熱度

健身可以當做一項終生事業,是為自己投資,選擇了就不要輕言放棄;

2.貪多嚼不爛

健身也是分很多種的,對於一個新手,剛開始最好選擇其中一種即可;

3.急功近利

健身的道路是漫長的,沒有誰可以一步登天;

4.盲目從眾

健身房裡魚龍混雜,但是大部分人都是健身老手了,他們都有自己的訓練方式,但不一定會適合你;

5.安全第一

在使用器械訓練時,量力而行;(不要扔啞鈴,不要攀比)

6.不熱身/不放鬆

熱身可以激活身體,減少受傷;放鬆可以幫助身體恢復;

PS:健身完不要喝酒,健身完不要喝酒,健身完不要喝酒!


看見我就叫我快去減肥


對於剛進健身房的人來說,健身房裡五花八門的器械和課程都是充滿陌生和新鮮感的。

首先,如果不知道練哪裡,怎麼練,可以從自身的需求角度出發,健身房一般分為有氧練習區和無氧練習區,還有器械區。想要提升自己的體能和運動水平,就先去跑步機上練習,想要改善自己的體態,增強肌力和肌耐力,就去器械區和力量區練習。私底下可以從網上看一些健身知識和健身視頻,有條件的可以請一名私教帶你鍛鍊,這樣能少走很多的彎路。

希望可以幫助到你!!


臂圍即將擁有40cm


看來進健身房健身比較盲目,可能一時衝動。進來以後,可能器械太多,又眼花繚亂了。不急,既來之則安之,來日方長,先靜下心來分析一下。

既然盲目,什麼都想練、什麼都想試,極大可能你去的是個常規健身房,那不如把複雜的事情簡單化,先記住一個訓練原則,“先徒手、後器械,先複合動作、後孤立動作”。然後要知道具體健身時的流程:熱身、專項熱身、專項、拉伸。

常規健身房的話,圍繞著器械問題,肯定是力量訓練了,估計還是健美那一套的分化式訓練。不管什麼訓練體系了,練腿是根本,先徒手深蹲吧,花上兩個星期,動作標準了,身體適應了,接下來就可以考慮槓鈴深蹲了。就是不知道健身房裡是史密斯機還是框式深蹲架。

不過這已經不重要了,關鍵是你已經進入健身狀態了,按照訓練原則做就是了。深蹲、硬拉、臥推、推舉、划船、單槓、雙槓這幾個複合動作做下來,後邊該怎麼做已經不用費心思了。





40之後健康健身俱樂部


以健康為目的的運動是極低強度美體增肌訓練,增肌應該自體重增肌訓練。器械運動會導致人體畸形和損傷。


運動醫學碩士談瘦身


鍛鍊需循序漸進,不能急於求成

先給自己定一個小目標慢慢來

盲目的什麼都練並不是好事


楊小楊1221


首先要明確健身的順序,先熱身5~10分鐘,然後做30~40分鐘無氧,再做30~40分鐘有氧,最後進行十分鐘的拉伸和放鬆。然後健身初期應該先弄懂動作,不會的可以問巡場的教練。等把所有固定器械、自由力量器械都學會了使用方法,就可以給自己制定訓練計劃。我個人是一天練背,一天練胸,一天練腿。感覺練胸和背的時候會順便練到手臂和肩,就沒有單獨挑出來練。練腿的時候也會練到臀,畢竟臀腿不分家~有氧我一般是跑步機上慢跑或爬坡35分鐘,或者橢圓儀半小時,阻力在6~10切換。每週會看情況休息個一天,然後再挑一天出來只做有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