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击疫病:民族精神不可战胜。

我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天灾人祸一直伴随着我们华夏民族的发展,每次疫病的爆发都为民族造成了很大的伤害,华夏民族的发展史可以说是与疫病的抗争史。

对于疫病的记载最早可追溯到商朝,在发现的甲骨文上就有“疫年”的说法,春秋战国时期就发生过几次大疫,“疾医掌养万民之疾病,四时皆有疠疾。”《周礼·天官》,人们还用了一些措施来防止疫病的传播“乡立巫医,具百药,以备疾灾。”《逸周书》。

抗击疫病:民族精神不可战胜。

古代每朝每代都发生过大的疫病,疫病一般发生在战争和天灾时期,这一时期社会动荡,疫病的传染率较高。在社会安定的情况下虽然也会发生疫病,要是能够控制得当的话,疫病就不会造成特别大的损失。

东汉末年,战乱不断,曾多次爆发了疫病,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这样记载道:“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曹植在《说疫气》一文中描绘了这一惨状“疠气流行,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

魏晋南北朝及五代十国时期因为政权更换频繁,战争连年不断,疫病的爆发就多了起来,因为没有政府部门的组织控制,疫病的传播是非常猖獗,人们的生活是十分的痛苦,经常出现“十室九空”的局面。

抗击疫病:民族精神不可战胜。

‘明清两代疫病的发生更是频繁,尤其是鼠疫和霍乱这两种疫病更是猖獗,几次大的疫病都是跨省传播,万历年间的鼠疫持续传播了大概十年,造成了山西、河北两地大概500万人的死亡。而明朝的灭亡,有一部分原因就是疫病的爆发。

疫病的传播并不是只是在民间,王公贵族也不能幸免,清朝初年,天花肆虐,许多皇室子弟都死于疫病,相传顺治帝就是死于天花。而康熙能登上皇位,也得益于他得过天花,身上有了抗体。

历代朝廷对于疫病很是重视,古时的医者们也是总结经验,积极的寻找治疗疫病的方法。

东汉末年的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也详细的分析了当时的几种病情。晋朝的葛洪,隋朝的巢元芳,唐朝的孙思邈,明朝的吴又可等许多正直的医者都曾著书立说讲解疫病,并留下了治疗的医方,为抗击疫病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抗击疫病:民族精神不可战胜。

对于疫病古人在也发现了早治疗、早隔离,西汉平帝年间,青州大疫,平帝下诏“民疾疫者,舍空邸第,为置医药。”政府特意留出一些空置房子来安放患者,为他们治疗。唐代设置了病坊来收治病患,宋代也设立了安济坊来收治疫病病人。同时普及医学知识也是抗击疫病的重要措施,唐朝时把一些药方刻在木板上立在村庄路口要道旁,供人们采用,对控制疫病有积极作用,宋代时大量印刷了医书向下发行,教导人们如何防范疫病。

几千年来,我们的祖先一直与疫病做着斗争,他们没有被吓倒,在一次次的斗争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供我们参考。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疫病得到了防范和治疗。只要建立必胜的信心,疫病肯定能消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