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哪個歷史人物讓你誤解最深,又是怎麼樣才解開這個誤會的?

趣味歷史時刻



康記741


歷史上有很多所謂的“歷史罪人”卻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漸漸的從他們的“過錯”中逐漸明白他們的另一面用意,才讓大家恍然大悟,對其深感佩服。而我認為被世人誤解最深的莫過於這兩個人——秦始皇和隋殤帝。

千古一帝——秦始皇

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一位叱吒風雲富有傳奇色彩的劃時代人物,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秦王朝的開國皇帝,對中國和世界歷史產生深遠影響,把中國推向大一統時代,奠定中國兩千餘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被明代思想家李贄譽為“千古一帝”。

我們小時候說他是暴君,殺人如麻。“少恩而虎狼心,居約易出人下,得志亦輕食人。”曾和秦始皇親密工作的尉繚對秦始皇性格的評價。他是偉大的秦始皇,因為他有幸生在了這個家庭,經歷了這些,擁有了這些。他是寡恩的秦始皇,因為他不幸生在了這個家庭,經歷了這些,揹負了這些。

秦之亡,是因為秦始皇和他的臣子們太急功近利吧,然而他們畢竟做了許多亙古未有、開天闢地的大事,這些大事,幾乎比此後兩千年大多數帝王將相們所做的總和還要多:統一文字、統一度量衡、統一車軌、修築長城、開闢中國南疆、焚燬迷信的妖書、坑殺妖言惑眾的巫師……

在中國歷史上,秦文化是獨一無二的。秦人功利實用,滿懷開拓與進取精神,他們崇拜規則與秩序,相信武力可以解決一切問題。或許,這種文化傳統在造就了一個強盛帝國的同時也埋下了覆滅的種子。但不管怎樣,他們開創了一個偉大的文明,他們為我們後人留下了無數寶貴遺產,暴政就暴政吧,至少比某些碌碌無為的昏君昏臣,一輩子啥正經事兒都沒幹出來強。

千秋偉業——隋煬帝

隋朝第二代皇帝楊廣,他文武雙全,軍政全能,堪為不世之奇才,一時之罪魁,卻留下千秋功業,能遺惠於萬世。因此是中國歷史地位最重要的君主之一,談及隋唐盛世時永遠繞不過去的名字。然而卻因天下大亂,國家覆亡,身遭橫死,被後來的李唐王朝貶稱“隋煬帝”。

隋煬帝下令開挖修建南北大運河,將錢塘江、長江、淮河、黃河、海河連接起來。如此浩大的工程,利於千秋萬代。大運河對於中國來說遠比長城對於中國更重要。它連接黃河流域長江流域,連接了兩個文明。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北達涿郡,南至餘杭,全長兩千多公里,是古代最長的運河。它的開通,大大促進了我國南北經濟的交流。

軍事上,南平吳會,北卻匈奴,在即位前曾參與與突厥、契丹之戰事,皆有所獲。大業五年(609年),他親征平定吐谷渾,設置西海、河源、鄯善、且末四郡,闊疆五千裡。

楊廣被史官加以種種汙名、成為古今昏君暴君的著名代言人,亦絲毫不冤枉。史官或許黑了楊廣如何弒父篡位,或許黑了他如何荒淫無道,卻絕沒有黑他如何喪師辱國,如何面對天下大亂束手無策,如何接手一個盛世卻令天下戶口四減其三。他的水殿龍舟貫通南北的千古功業,又是如何急於求成透支民力國力,如何建立在千千萬萬黎民百姓的屍骨之上。只因這些皆是鐵一般的事實。

當然,為楊廣的才華橫溢卻謗滿天下的一生唏噓不已時,亦不得不感嘆,若其在徵高句麗前便英年早逝,那該當是如彗星劃過歷史長空,短暫光芒無以倫比,留給後人無限遐想追思的何等天才帝王啊!


歷史TOP榜


高洋。對,就是那個出現在電視劇少林寺傳奇第一部中的北齊皇帝的高洋。我一直以為他是那種不惜一切代價當皇帝,當上皇帝之後昏庸的昏君。直到有一天在學校圖書館看到了一本關於南北朝的書,才真正瞭解了他。

高洋是北齊開國皇帝,史稱北齊文宣帝。高洋的行為十分怪癖,他極度喜歡喝酒,每次喝酒都必然要喝醉。同時他的酒品很差,每次喝醉後都會耍酒瘋。

  高洋耍酒瘋的表現就是脫光衣服,披頭散髮地在皇宮裡裸奔,邊裸奔邊大叫,有時候甚至會跑到皇宮外面的大街上裸奔。 高洋不僅喜歡打罵人,更喜歡殺人!

  北齊丞相高隆之是北齊王朝的三朝元老,向來位高權重、勞苦功高。但是因為高隆之曾經對高洋態度不恭敬,高洋就一直懷恨在心,繼位之後第一件事就是找個理由將宰相高隆之滿門抄斬,而且下令不得收屍,將其屍體暴曬於漳水河畔!

  繼任的北齊宰相楊愔是高洋的肱骨大臣,但是高洋依然毫不在意、肆意侮辱。高洋不高興了,有時候會直接用馬鞭抽打楊愔以至於其血流滿身,溼透衣服;甚至有一次高洋直接掏出刀子要在楊愔的肚子上劃拉幾下,幸得大臣崔季舒打圓場,說“這是陛下在和丞相玩鬧呢!”邊說邊把刀子從高洋手裡拿開了,楊愔因此躲過一劫;還有一次高洋心血來潮要看出殯儀式,就讓楊愔躺在棺材裡,用喪車將其從大殿上運送到墓地裡。

高洋不僅自己性格暴虐,而且還十分看不慣太子高殷膽小柔弱的樣子。為了給太子練膽子,高洋曾經讓太子親手去砍掉犯人的人頭。太子因為膽小害怕,揮刀多次都沒成功,高洋大怒,直接拿起鞭子就抽打太子。可憐才十來歲的高殷就這樣落下個口吃的毛病,而且經過這一次驚嚇後,高殷經常神志不清,瘋瘋癲癲的。

種種行為,反映了高洋的不正常。但就是這麼一個不正常的人,卻幹出來一份事業。勵精圖治,厲行改革,勸農興學,編制齊律。其時,重用楊愔等相才,刪削律令,並省州郡縣,減少冗官,嚴禁貪汙,注意肅清吏治;前後筑北齊長城四千裡,置邊鎮二十五所,屢次擊敗柔然、突厥、契丹,出擊蕭梁,拓地至淮南。征伐四克,威振戎夏。投杯而西人震恐,負甲而北胡驚慌,懷有聖主氣範。

高洋十分注重生態發展,比如:“詔限仲冬一月燎野,不得他時行火,損昆蟲草木。” “夏四月庚午,詔諸取蝦蟹蜆蛤之類,悉令停斷,唯聽捕魚。乙酉,詔公私鷹鷂俱亦禁絕”等。高洋在位後期,雖然飲酒作樂,在大事上不迷糊,經常大赦天下,如遇到災害,就會減免受災地區稅務等。

或許,他的昏庸表現是由於他的血統所致,鮮卑人好戰,就如同哈士奇拆家。觀北齊後幾個皇帝,政事比高洋處理的好的還真沒有。


極點歷史


個人認為被誤解最深的是隋朝隋煬帝楊廣。很多歷史書籍把他描述成一個暴君,三徵高麗,開鑿運河等激起民憤,無作為進而導致隋朝二世而亡。事實上呢?

死傷無數的三徵高句麗是為何?

高句麗人口不過百萬,面積也只相當於隋朝的一個州,而隋王朝卻有五千餘萬人口,國力強大富庶,隋軍南征北戰,戰功赫赫,歷史上也算是一支能征善戰的軍隊。

對付這麼一個小小的屬國,楊廣卻要以舉國之力,派百萬之兵,還要御駕親征,要知道隋軍大敗真正的強敵突厥時,也不過由楊素率十萬軍隊,就算是楊堅發動統一南北的戰爭,也沒有這麼大的聲勢。

難道楊廣真這麼弱智,眼看天下烽煙四起,他還要三次攻打高句麗,喪送了百萬大軍?能率大軍統一南北,能在血腥殘酷的皇權鬥爭中獲勝,能擊敗突厥強敵,能開疆拓邊,經略西域,能開鑿大運河溝通南北。如此雄才偉略的人,絕不可能犯下這種低級錯誤,

楊廣三徵高麗必然是有更深刻的原因。大隋建國是禪讓於北周,沒有用一種流血革命的方式將舊制度徹底打爛,才導致以關隴貴族為代表的舊勢力依然十分強大,他們有足夠的力量來阻撓各種損害他們利益的改革。

楊廣是想通過對外戰爭的方式削弱關隴貴族代表的舊勢力,為後續進一步的改革鋪平道路。只不過通過戰爭的方式成本太高,試問哪個時期的改革沒有流血犧牲?
隋疆域圖

民怨沸騰的大運河?

開鑿大運河的背景:

隋朝以前南北分裂,數百年分裂的敵視,南北彼此間的隔閡早已深逾千尺,雖然大隋已統一南北,但那只是地域上的統一,人心的統一還需要漫長的時間,楊廣比誰都清楚南北之間的巨大隔閡,希望填補南北間的代溝,年輕時代起就為了南北真正統一而殫盡竭慮(掛帥伐陳),甚至娶了蕭梁的貴族之女為妻。

開掘大運河溝通南北,提高南方地位,重用南方士族,減少稅賦,讓利於江南之民,進一步方便加深南北方的溝通交流。都是為了鞏固南北的統一。只不過是開鑿的過程中急於求成,導致民怨沸騰。民眾為逃避沉重的差役紛紛起義造反。但這不能否認大運河的歷史意義。
隋朝大運河分佈圖

在位期間具有積極意義的科舉制得以初步確立?

門閥制度源於漢,確立於曹魏,興盛於兩晉,到隋朝時期已根深蒂固,這些士族心中只有家族利益而不考慮社稷天下,不僅把持地方官府,使朝廷政令出不了京城,而且壟斷學識,阻隔了寒門士子上進之路,使貧寒子弟升遷無望,所謂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低層不平則鳴,各種怨恨積累到一定時候,必然會爆發,就會有反抗起義。

實行科舉制,給了寒門子弟機會,對於國家來說又可實現網羅天下英才的作用。後世無不以隋時的科舉制度為範本,作為選拔人才的一項制度。一定程度上說是具有劃時代意義。


明清科舉圖解

總結,隋煬帝楊廣並非真的是無作為的一代暴君。


咸豐老黃曆


如果古代有吉尼斯記錄的話,我想漢廢帝劉賀一定能入選其中。他的記錄是“世界上幹壞事最多的人”。為什麼這麼說呢,根據漢朝正史《漢書》記載,劉賀當了27天皇帝,但是卻犯下一千一百條罪狀!平均算下來一個小時幹四件白紙黑字的壞事。所以漢廢帝一直以來就成了最大的反面教材,是所有人心裡荒淫無度的一個皇帝。

但是事實真相真的是這樣嗎?直到兩千多年後的2013年,他的墓葬被考古部門發掘後,我才才顛覆了對他的傳統認識,認為大家罵他罵了兩千多年真是不應該。

劉賀本來只是一個普通的王爺,但是因為他的叔叔漢昭帝沒有兒子,便被當時的權臣霍光的安排下,稀裡糊塗當了皇帝。但是僅僅在皇帝的寶座上待了27天,霍光便將皇帝趕下臺去,並且一直趕到了遠離京城的南昌。

據史書記載,劉賀在位時期荒淫無度,不理朝政,更是不學無術,不尊先賢、不敬祖宗。濫殺大臣,寵信宦官,強搶民女等等。總之能幹的壞事都讓他幹了一遍,於是大臣霍光便發動所有文武官員將劉賀趕下了臺。

但是根據野史記載,劉賀當皇帝之後便充滿抱負,一下任用了200個基層官員,一心想要恢復漢武盛世。但是這樣的舉動觸動了霍光的權利利益,所以才會被獨攬大權的霍光廢掉了皇帝的位置。

2013年劉賀的墓地出土大量文物,其中包含大量學術典籍,這樣說明劉賀不是像歷史裡記載的那樣不學無術。還出土了劉賀祖母的一個杯子,說明劉賀是因為孝敬、思念自己的祖母,才會把祖母的遺物帶著隨葬。

比起正史,這些出土的文物我認為更能讓大家覺得野史流傳一些東西更令人信服。劉賀或許真的是一個時代的悲劇,是權臣當政的受害者。歷史一向是勝利者的備忘錄,只有把劉賀描述的黑暗無比,才能顯得勝利者霍光是多麼的光明偉大。希望以後我們能看到更多的歷史真相,明辨是非。











小檸檬講歷史


歷史中被人誤會的有很多,比如隋煬帝,比如潘仁美,被小說寫成了一個大奸臣,比如康有為,還有大奸臣魏忠賢,等等。他們有好的,有壞的,但是還是看他們當時的朝代,當時的狀況,還有他們對社會的貢獻,也許我們現在看來是壞的,但是對於他們生活的朝代和生活狀態也許是好的,最起碼是有益的,還有對我們現在的生活都有益,比如大運河,如果說誤會最大的我感覺還是秦始皇,對於秦始皇的罪行我不說,大家也很熟悉,比如焚書坑儒,修建阿旁宮,殺人如麻,實行暴政等等,也許有的是真,有的是編造的,但是不論他做的對和錯,他對社會做出貢獻確實前所未有的,也可以說是開天劈地的,他死後,所有的朝代還在沿用著,比如郡縣制,貨幣通一,等等,還為我們現在留下了世界遺產長城,也許他太急功近利,不到二世就亡國,但是不管怎麼樣,他開創了一個偉大的文明,為我們留下了無數的珍貴遺產




聊聊古代歷史


以前每提起劉邦,我就恨得咬牙切齒。總覺得劉邦是一個,忘恩負義的卑鄙小人。現在想來,劉邦也是不得已而為之。劉邦年事已高,劉盈闇弱控制不了,韓信、彭越、英布異姓王。又不想剛建立起來的,大漢朝毀於一旦。就算背上一個千古罵名,也要除掉對大漢朝有威脅的人。


親射虎看鐘郎


曾經對李鴻章誤解比較深。認為他經常在戰事上一味投降求和,貪生怕死,而且清末那些喪權辱國的條約都是他簽訂的,是個賣國求榮之人。

直到後來年齡增長,再更加深入地瞭解了那段歷史之後,才解開這段誤解。

李鴻章平定太平天國,維護了國家和社會秩序。雖然難免被扣上鎮壓農民起義的名聲,但站在客觀的角度看,李鴻章盡職盡責,出色完成了自己的職責,恢復了社會平穩,穩定了政府的統治。

李鴻章並不保守,很瞭解世界局勢,積極倡導洋務運動,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中國的發展,客觀上促進了近代中國的工業化進程。一度使中國有了走上強國之路的希望,但終因沒有擺脫歷史侷限性才最終以失敗告終。

在簽訂條約方面,試想一下,在當時條件下,沒有人心甘情願地簽訂那樣喪權辱國的條約。這個時候,是李鴻章主動出來,擔下了這份罵名。

在簽訂完《辛丑條約》後,李鴻章萬念俱灰,他的精神世界崩塌了,怒火湧動於心間,多次口吐鮮血,倒地不起。不久後便一命歸西了。

就在離世那一瞬間,他“忽目張口動,欲語淚流”。人在那個位置,趕上了那個時代,很多事情只能身不由己。他沒做錯什麼,卻留下千古罵名。真乃年少不知李鴻章,年長方知真中堂!


老劉雜學館


我覺得應該是曹操,歷史上的曹操是個攬天下於懷中的能人,而不是演義中的那個寧可我負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負我的奸臣。他是個敢作敢為,滿腹韜略,文武兼備的能人。因為他有著一腔抱負和熱血和治國平天下的理想,不然他還是那個小小的校尉。


用戶53444448490


你們好,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我只說自己的感受不喜勿噴,曾經的崇禎皇帝讓我誤解最深,因為他信任奸臣周延儒、溫體仁;凌遲處死忠君愛國的袁崇煥;對精心構造關寧防線的孫承宗不加重用;他剛愎自用、用人更疑人;致使我泱泱中華大國被滿人統治。可是看過明朝那些事兒這本書以後才發現其實他真的很不容易,其實他也想打敗清朝以保遼東安寧,他更想勵精圖治光大祖宗的江山社稷,奈何國家已到如此地步,天命不可違,最終大明還是亡於他手。他努力過、掙扎過、奮鬥過應該無悔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