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如果做操作系統,賣芯片,是否可以停止賣手機?

貧僧2019


華為是一家危機意識非常強的公司,因此時時刻刻想著如果被掐住脖子會怎麼辦的問題,因此,華為思考的問題是行業發展的關鍵性問題。高科技通訊領域裡,核心關鍵點或者說會被掐脖子的點在兩個,一個是芯片,一個是操作系統。

芯片被掐脖子的問題現在已經發生了,而操作系統被掐脖子的手已經伸出來了,只不過暫時又縮回去了而已。從這些事情來看,華為的決策是多麼具有遠見。如果不是華為對芯片的研發,華為估計現在都有被打趴下的可能。

為什麼芯片和操作系統會被掐脖子,原因在於這兩者技術含量高,難度大。

對於芯片,因為從14納米到7納米技術提升,技術難度不是一般的大。而技術的邏輯也不可能從14納米直接跳過去到7納米,況且現在還在提升,本身14納米技術就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中國這麼多年以來,在芯片領域一直受制於人。問題在於,華為技術升級的過程中,芯片不可能與現在的龍頭廠商例如高通保持一致的水平,因此,其他手機廠商不太可能會去冒險用華為的芯片。華為造手機某種程度上來說也是無奈之舉。只有芯片技術超過高通等性能,才有可能被大規模應用到其他手機上。

隨著5G技術的加持,華為芯片有可能超越高通,這為其他品牌手機使用華為芯片打開了一扇窗戶,但被應用到其他手機上去的速度有多快還不好說。

相對於芯片,系統最大的問題在於生態的建立,沒有應用的系統,是一個空殼,是無用的系統。華為之所以搬出鴻蒙,一是迫於無奈,被掐脖子總要有還手的工具。二是華為手機,電腦等產品出貨數量基本上能支撐起這個系統,三是目前正處於物聯網人工智能發展的轉折點,適時推出基於物聯網人工智能設備的系統是一個應用層面的升級的關鍵窗口期。

但核心問題是生態的建設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開發者需要參與進去搭建出和IOS或Android 同等豐富的應用,才能被其他手機或設備廠商所用,在這之前,手機設備廠商不敢冒險。

因此,華為現階段,以及未來很長一段時間之內,只做系統和賣芯片,不做手機是不現實的。





商業紅利研究院


應邀回答本行業問題。

華為即使是做操作系統,對外出售全部的芯片,華為也不會停止對外銷售手機。

手機銷售是目前華為業務之中收入佔比比較高的一塊。

華為的業務分為運營商業務、消費者業務、企業業務。隨著手機等終端類業務的不斷增漲,目前手機等消費者業務在華為的營收的佔比是越來越高了,甚至已經開始超過了它的主業運營商業務。


對於華為來說,通過銷售手機賺取一定的利潤,可以反過來支持華為的研發,以確立它在運營商業務之中的地位。

華為和當年的高通完全不同,當年的高通為了推廣它的CDMA而放棄了手機業務,那是因為高通的收入主要是靠專利授權,而且當時的高通的手機業務其實一直是虧損的。

華為的手機業務,其實也是他的系統可以建立起生態圈的重要基礎。

一個系統的問題,需要軟硬件生態圈的支持,而相對於目前已經被確立起來的安卓生態圈和ios生態圈,華為的基礎還是非常薄弱的,在現在的情況下,華為的手機其實也是他的硬件生態圈裡非常重要的一環,華為手機全球銷量排名第二,也正是有手機做為基礎,才能更好的吸引那些軟件廠家生產適配鴻蒙系統的軟件。

對於軟件企業來說,也有借華為出海的意圖在裡邊。而且,就是不考慮出海,現在也正是因為軟件企業不願意失去華為手機的平臺,所以對於支持華為系統也更配合一些。

手機業務,未來也是物聯網的重要一環。

物聯網是互聯網的終極階段,也是現在通信業乃至互聯網行業都非常重視的一個未來。而物聯網涉及到多種設備,就需要一個操控的平臺。如果家裡有大量的物聯網產品,那麼手機就是一個天然的操控平臺。掌握了手機,也就掌握了物聯網的入口,就好像現在微信引流,騰訊蓬勃發展,淘寶引流,阿里巴巴蓬勃發展一樣。

總而言之,現在華為的手機業務對於華為的重要性是非常高的,其實也是華為的系統可以真正建立自己的生態圈的重要的必要條件,華為是不可能放棄手機業務的。

以上個人淺見,歡迎批評指正。喜歡的可以關注我,謝謝!

認同我的看法的請點個贊再走,再次感謝!


通信一小兵


可以是可以,但是華為是不可能這麼做的。華為是一家盈利性企業,啥是盈利性?就是要掙錢的。什麼最掙錢?手機、電腦以及各種各樣雜七雜八的電子設備。


其次,華為要做操作系統跟靠賣為生也不是一件簡單的是。先說操作系統,現在的PC端系統被微軟的Windows 壟斷,手機端被iOS 、安卓壟斷,在這樣一種情況下,華為的系統怎麼做?又給誰用?

下面說芯片,首先明確一點,華為的芯片在性能方面並不是特別拔尖,至多隻是跟高通接近,既然是跟高通接近,那問題就來了,其他原先跟高通合作的手機廠商為啥要換供應商呢?


或許你會說,那華為賣便宜點,這可行嗎?可行!但是,你有沒有想過一個問題,華為拋棄手機業務,專心賣芯片的目的是啥?為了掙錢啊!但是,現在卻去跟高通拼芯片價格戰,利潤反而還不如以前了,你覺得華為會幹嗎?

總結

華為可以做系統,也可以賣芯片。但是,手機業務是華為萬萬不可能會放棄的,原因也很簡單,掙錢啊!坦白說,做系統跟賣芯片,真的沒有賣手機掙錢,這兩者不在一個層次,賣配件再掙錢,也沒有賣成品的掙錢啊。


優質科技領域作者,關注我,為你解答最新最前沿的科技資訊!

考拉科技館


首先操作系統並不賺錢,因為有谷歌免費系統在前。華為操作系統僅僅是為了自己不受他人控制。華為開發了比較高端的手機芯片和AI芯片,也並不是為了出售,而是為了提升自己手機的競爭力,同時也不會受制於人。如果華為出售自己的芯片,會導致自己的手機的競爭力削弱而得不償失。儘管這樣華為的芯片還只是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並不是在芯片領域全面開花。所以靠芯片業務獲得較大比例的收入還為時尚早。除非將來有大量的芯片進入市場後才會靠芯片業務獲得穩定的收入。

不過當我們假設華為近期就將推出自己操作系統的話,消費者是否會欣然購買呢?我認為這無論是抱著嚐鮮的心理,還是對華為技術的認可,肯定有很大一部分消費者會去嘗試華為的操作系統,而且有一點我們也要清楚,就是無論是PC端還是移動端,華為的操作系統還是將會通過華為的終端產品展現給消費者,那麼這個時候人們購買華為電腦、手機,其實就不單是奔著華為系統而來了,更是對華為的這些終端產品的性能、價格做出最終的選擇。

於華為而言,芯片研發並不是一項業務,而是一種產品或者說技術,是華為與其品牌的競爭優勢。事實也證明,華為正在通過開發處理器縮小與高通甚至蘋果用戶的體驗差距。

另外從華為的收入來看,消費者業務佔比高達百分之四十以上。用一個不賺錢或者還不成熟的業務去取代這個消費的業務是不現實的。

雖然現在的華為手機擁有很多賣點,特別是近幾年多款搭載自家中高端麒麟芯片的手機受到了國內外很多華粉的歡迎和愛戴,現在的海思麒麟芯片已經有實力和高通的旗艦芯片、蘋果的A系列芯片以及三星的獵戶座芯片平起平坐了,當然在某些方面麒麟芯片的表現還不是很上乘,但是通過外掛集成世界首創的AI芯片技術,將傳統的手機芯片設計思路改寫了歷史,並已經成為了目前主流的芯片設計發展方向。早期的麒麟芯片剛面世的時候性能和兼容性的確相比同期的其他芯片差距很大,但是經過這幾年多款芯片的迭代更新,現在的海思麒麟芯片除了在GPU上略遜一籌外,在其他的CPU、ISP上並不差於同期的其他芯片,當然華為還特地針對自家搭載麒麟芯片的手機推出了“GPU turbo”技術來解決圖形處理速度過慢的問題,現在身邊越來越多的人都在用華為的手機,而且很多人在換機的時候都會選擇華為,這些行為都代表了消費者已經全面認同華為的手機了,無論是實力表現槓槓的硬件還是在系統優化上一直做的不錯和很及時的軟件,都表明了華為帶給消費者越來越好的產品被越來越多的人接受。






廣深水玲瓏


這幾年華為能夠取得這麼好的成績,一方面是自己研發芯片、系統,另外一方面是對整個智能手機市場戰略方向的把握。去年在華為開發者大會上提出的1+8+N戰略,我們更是可以看出華為的野心。

說野心可能有點不準確,因為從整個智能手機市場發展來看,未來將是會和更多的智能設備進行連接,還有整個智能手機市場已經是到了天花板,不改變的話只能是慢慢的消亡。

與其無奈的等待著,不如在新的領域區探索。那要是華為做操作系統,賣芯片,是不是就可以停止賣手機呢?首先這個想法非常的不實際,也不會符合華為的戰略計劃。早在幾年前的時候,就已經是定了要發展鴻蒙。

這還是幾年前的時候,從這我們也可以看出華為超前的戰略目標,而要想獲得更多的突破,是必須在其他方面進行創新和研發,光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那估計什麼都沒有了。

其次是未來的方向非常的明確,目前各個智能設備都是非常的牛,功能強大,但是要怎麼把這些設備給連接起來呢?這是它們需要考慮的。不光是自己同品牌的設備可以連接,怎麼適配其他品牌的也是需要考慮。

也才有了華為的1+8+N戰略,並且還有鴻蒙OS,基於這些因素的考慮,怎麼就會想著賣芯片和系統呢?而且未來手機在我們手中,是極為的重要,脫離了這個,已經是沒有什麼競爭力了。

未來屏幕與屏幕連接,借用其他的設備的屏幕、揚聲器等,都是會實現的,反正是非常的期待這樣的局面出現,所以觀點就是華為根本不會停止賣手機。


17看科技


個人認為不可以,理由如下

一、先說操作系統這塊

目前來說移動操作系統這塊已經飽和,其他廠家很難有機會能夠進入這行業,如果單單說做出來個能運行到手機上的系統的話並不難,難的是系統的生態怎麼搭建,你的操作系統開發前期沒有用戶使用的情況下,手機應用開發商是否願意投資人力物力來往你這個系統上開發應用,因為沒有人使用你的你的操作系統就應用的開發商就得不到利益,所以開發手機系統的應用完全是賠本買賣,另外一方面如果你的手機系統的軟件很少又有哪個消費者願意真金白銀購買呢?買回來連個微信都沒有還怎麼讓人用?另外就到咱們要說的手機方面了,一個沒有消費者購買的手機又有哪個手機廠商願意自己的手機搭載這樣的系統呢?所以說這是一個死循環。如下圖(製作的有點簡陋了)

典型的例子就是當年微軟的移動操作系統,微軟這樣的傳統系統巨頭廠商當年就遭遇了巨大,還有就是當年的手機行業老大三星,自己推出的操作系統連自己的手機都不願意搭載

再說現在安卓的手機系統已經非常成熟,關鍵是還都是免費的,各個手機廠商也都已經在安卓系統上投入了好幾年,特別是國內的廠商,比如小米的MIUI、魅族的Flyme、一加的氫OS,他們在安卓上都已經優化好多年,都發展出了各自的特色,你一個新進來的系統怎麼說服他們放棄之前所有的努力來用你手機系統呢?

因此現在華為推出操作系統只能是搭載在自己的手機來使用,如果華為放棄了自家手機業務,根本不會有廠商願意使用華為的系統,其實華為也不願意重新做操作系統,還不是被美國逼的沒有辦法,因為做一個操系統一方面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另外成功的希望太渺茫,在外人看來完全就一個賠本買賣,當然也不是完全不可能的,當年華為自己做芯片也是很多人都不看好,最後還是成功了,真心希望華為的操作系統能夠成功

二、再來說華為的芯片

首先華為自己的芯片可以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這幾年才開始慢慢的放大溢彩,華為手機今天的成功離不開麒麟芯片的崛起,也是在如今手機逐漸同質化下的一個亮點,是華為的核心競爭力,因此很簡單,華為如果出售芯片自己就喪失了這個核心競爭力,自己的手機業務就會收到極大的打擊,更不要說自己的操作系統了,比如華為如果敢把麒麟芯片買個其他廠商,其他廠商敢把麒麟芯片用幾百塊錢的手機上,到時候誰還願意買華為的高端手機?

總結,現在華為還處在發展階段,自己的操作系統還得指望自己家的手機作為載體,自家的芯片也是能夠讓自家手機擁有較高競爭力的基礎,他們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賴賴侃科技


華為的格局是物聯網,原先手機是副業,現在手機的收入已經佔很大一頭了,麒麟芯片運用到手機上是為了產生差異化,麒麟芯片的發展近幾年是有目共睹的,差距在和世界大廠在縮小,如果把芯片外售,肯定會影響自家旗艦的銷售,另外目前的產能只夠自己家手機使用,系統的推出是物聯網,手機系統只是一部分而且手機系統還不成熟,時機不到不能用到手機上,不然受害的還是消費者


極客貓啊


就目前情況來看,華為不可能這樣做,從產品來看,海思麒麟目前還不能做到和高通一個水準,只有5g領先,所以性能上無法和高通一搏雖然使用很流暢,但是差距還是有,從價格來看,華為使用自家芯片所銷售的手機售價都不便宜,所以這顆芯片的售價也不會便宜,即使只售賣芯片價格會下降,也無法做到高通的出貨量,反觀高通,芯片的性能強悍,售價比華為低很多,所以華為是走不了這條路的,即便國產手機廠商都響應號召,也不會改變這一趨勢,所以華為如果想買芯片,那麼最好的方式就是出售5g芯片,在領先的優勢下以及很多通訊的專利等,會好很多


桐兮看視界


觀華為如今的手機市場蒸蒸日上,並寄以民心,國產手機的頂樑柱,手機肯定是要做下去的!

現在華為的操作系統、與芯片還有待完善,相信以後,可以往那方面發展。




小盒數碼


很多生意,有些適合國內的企業做,有些適合國外的企業進行去做,這個都已經形成了規律,而在國內從來沒有那家企業能夠單獨做一個體系長久的,要麼是被收購,要麼是……國內很在乎做強做大,很多企業一旦做大了自然就是綜合方面的業務體系推進了!

華為是從去年開始著力開始讓鴻蒙系統浮出水面的,之前僅僅是備胎,而在芯片領域之前的海思芯片做了很多領域目前也是在手機芯片、服務器處理器、以及電視等方面芯片開始逐步發展起來,而使用海思的芯片就是華為的終端設備,而麒麟芯片也是一直支撐著整個華為的手機業務,中間華為也有部分機型採用高通驍龍的處理器,而絕大部分都是高通的芯片。之前也有人說,為什麼華為不進行講芯片開放出來,賣給其他的手機 廠商?

但是也許是時機不對,也許是華為正在醞釀一個新的產業鏈,也許華為在終端設備方面更多是想要做一條龍的產業鏈話體系,就如同蘋果一樣,用自家的芯片然後自己做著手機,也不讓別人進行使用!

而對於鴻蒙系統,從去年發佈才開始招商,開始讓各大應用開始使用鴻蒙系統方面開發APP,而且要佈局到家居、汽車以及辦公等許多分佈式場景體驗當中。所以華為的生態體系在逐步的搭建,有些產品是自家進行把持來玩,有些是需要招商來玩。

而對於華為來說,這兩年做手機行業也好,做電腦行業也好,還是走自己的路線發展智慧屏來說,這都是目前華為作為主要盈利的業務體系,而且佔據的市場份額也不小,所以華為也不會輕易放棄,而且如果說華為有想法做這個體系,我相信華為和麒麟和鴻蒙以後形成單獨的公司體系也並非不是不可能,而華為就是鴻蒙和海思麒麟最好的廣告,而且也是最好的應用實例!

但是華為手機這個體系放棄對於用戶而言,對於華為而言都是損失。而且在國內這樣的企業也行不通,國內也很難形成一加類似於高通的企業,因為假如華為只做處理器或者系統,那他在中國也就很難找到合作伙伴的,在國外也並不一定能夠那麼順利開展業務體系,因為在核心芯片和電子產品以及互聯網核心技術,美國日本才是他們信賴的,所以海思麒麟和鴻蒙如果想要做成氣候需要用華為做活生生的案例才能打開市場,對此大家是怎麼看的,歡迎關注我創業者李孟和我一起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