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丨戰“疫”小將在“現場”

2月1日晚,從邯鄲老家剛剛返京的張健接到了緊急任務:編寫《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生態環境監測防護工作指南》。不顧白天七個多小時的舟車勞頓,哄好三歲兒子入睡後,張健熬了一個通宵編寫出了極具專業性的《指南》。

戰“疫”小將

這個春節,一場戰“疫”牽動全國人民心。生態環境部2020年1月30日印發《關於做好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生態環境應急監測工作的通知》,北京市環境保護監測中心積極響應,第一時間開始編寫。

白衣戰士們與時間賽跑、與新冠病毒抗爭。監測中心現場監測室張健,作為環保鐵軍的戰“疫”小將,努力著。

在編寫《指南》時,張健主要參考了環境監測技術規範、醫務人員防護技術規範及其他省份的開展環境監測的防護建議等。他說,自己從事現場監測工作,有一定經驗,對實驗室分析和自動監測運維也有一定的瞭解,所以編寫起來較有針對性。

《指南》主要用於在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期間開展生態環境監測工作和市區兩級生態環境監測人員需要做好的防護建議與參考。對當月疫情期間如何規範有序的開展監測工作起到了極其重要的指導作用。當領導對他的工作表示肯定的時候,他只是微笑說了一句:“這是我應該做的。”現在,《指南》已分發市區兩級監測人員,以供參考。

人物丨战“疫”小将在“现场”

保障監測能力 規範第一

2月3日,張健按照上級指示,和姜濤、鄔曉東等科室骨幹人員迅速開展《北京市環境保護監測中心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醫療廢水應急監測預案》的編寫工作,經過整整一天的討論和反覆修改,於2月4日上午完成編寫並交上級領導一次性審核通過。

該預案的出臺規範和細化了疫情期間應急監測工作程序:包括人員、任務流程、保障、人員防護等要求,是一份專業性、指導性和操作性極強的預案。同時,作為現場監測室應急工作的負責人,張健還組織應急組人員對應急監測儀器和防護設備進行巡檢,有力保障了防疫期間突發性環境事件的應急監測能力。

水與民生緊緊聯繫在一起。2月10日,按照《關於做好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生態環境應急監測工作的通知》要求,飲用水水源地監測新增了生物毒性和餘氯兩項指標。張健深刻明白這兩個指標對於防疫期間評價北京市水質極其重要性,經過與分析實驗室技術人員多次溝通反覆確認,明確了樣品採集及保存要求。

人物丨战“疫”小将在“现场”

採樣出發前,他和同事馬秋月一起將全部現場採樣工具及容器送至實驗室滅菌,再逐個分發到各組並進行了細緻的檢查確認,同時他還通過社交平臺將相關採樣要求告知現場採樣人員,並提出進一步技術規範,幫助現場採樣人員快速掌握正確的採樣方法,確保疫情期間樣品的特徵指標能夠準確的滿足分析要求。

人物丨战“疫”小将在“现场”

這就是我們身邊的環保小將、抗疫戰士,他不僅刻苦鑽研掌握豐富的專業技術,帶領大家不斷學習、共同進步;他面對疫情決不退縮、毫不怯步,勇於奉獻、敢於擔當、身具時代使命感和政治責任感,充分展現了黨員同志的模範先鋒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