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貨幣貶值時,對於普通人來說,應對方法是什麼?

活動中心17653708


當貨幣貶值時,普通人的來講想要完全應對貨幣貶值帶來的衝擊,我認為兩種方法,讓自己收入增加;其二就是學會理財,讓你自己現有資產收益率超過貨幣貶值率,這兩種方法就是普通人應對貨幣貶值的最佳方法。

貨幣貶值是年年在發生的,而在當前貨幣出現持續貶值之時,我個人應對貨幣貶值的最佳方法就是學會理財,當然我本身就是一個金融專業的,對於金融理財產品有一定的瞭解,所以我的資產都是金融產品為主。所以我個人也是建議大家抵抗風險要學會理財,學習到自己有理財能力的產品,讓自己的資產進行保值與增值。

增加收入應對貨幣貶值

最近今年貨幣貶值比較明顯,尤其是2019年由於豬肉價格的上漲,很多商品都是出現不同程度的上漲,大部分商品都是出現漲價的現象。

正因為出現這種物價上漲太明顯,直接讓貨幣購買力度下降,很多人就開始抱怨,為什麼工資不漲呢?原先幾千元的工作每個月生活挺好的,而且還有點錢存,但是隨著近幾年同樣是幾千元收入,但生活得過得非常緊,每個月都是月光族,根本沒有任何錢存。

對於這種現象就是貨幣貶值帶來的影響,所以想要應對這種貨幣貶值現象就是讓自己的收入增長,之前每個月5000元收入,就要提高到7000元,或者8000元的月收入,比如可以採用以下方法:

1.

調換高薪工作,你原先所在的單位穩定下來的話,工資很難漲上去的,這個時候單位不給漲工資,這個收入太低了,可以提出單位漲工資,如果單位不漲工資,你只能根據你能力重新找一份比原先工作更加高的工作任職。

2.

當然不想換工作的話,原工資收入太低生活壓力太大,你可以利用工作之餘再度做一份兼職,比如說兼職可以做自媒體,現在不管是發圖文,還是拍小視頻,現在的自媒體是比較火的,業餘時間都是可以用心經營的,每個月幾千元收入還是穩的。

學會理財應對貨幣貶值

學會理財就是一種最有效,最簡單的一種抗貨幣貶值長久之計的方法。

其實學會理財就是想辦法,把你現有的現金變成一些保值或增值資產,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地讓普通人貨幣貶值帶來的影響,比如可以採用以下方法:

1.

把現金變成無風險的固定資產,類似購買國債,國債是可以抵抗通脹的;其次也是可以選擇存銀行的大額存單,或者民營銀行的大額存單等,這些都是所以固定資產,而且本金都是安全的,作為普通人,而且沒有其他理財知識的,採用這種方法抗通脹是最佳的方法。

2.

把現金變成房產,當然現在國內樓市遇冷之時,並不能閉著眼睛買都是能賺錢的,但房子本身就具有保值和增值的功能。如果把現金購買成有升值空間,有發展前景的房產,這個方法也是非常可靠的,房子長期來看是最具有保值的資產。

3.

有些人為了抗通脹,出現貨幣貶值之時,就是把人民幣兌換成美元,當然這種也是一種方法,但是這種抗貨幣貶值不是這麼好,涉及匯率行情,很多普通人根本不瞭解匯率市場,這種方法不建議普通人盲目的把現金換成美元。

當然學會理財,除了這幾種的話,其實還有很多理財方法的理財產品,債券,基金,信託,炒股,炒期貨等等都是理財,不能全部懂,只要你學會一兩種理財,都完全可以把自己的資產保值或增值。

彙總分析

綜合通過上方對於貨幣貶值之時,作為普通人應該採取什麼樣的方法來應對;根據我個人的經驗,以及相關的建議,給出了給自己增加收入和學會理財等兩種方法,同時對於這兩種方法也是進行了採取一定的措施。

這些對於很多普通人,而且又有一些存款的,確實要注重貨幣貶值帶來的影響,只有注重這個問題,才能真正的讓自己的生活過得越來越好,不會往後的生活過得越來越緊。


老金財經


樓主這個問題問的非常好,人民幣貶值,普通老百姓該怎麼應對?儘量多換點美元現鈔嗎?無所適從,總要做點什麼對沖一下風險,減少一點損失吧,下面思維講座來給大家分析一下:

1、開源節流

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說,貨幣貶值的情況下,物價一般都是要上漲的。想要保持原來的生活水平,必須是要有相應收入的提高。如果收入沒有相應提高,你就必須降低自己的生活水平。無法開源,就節流。

菜市場的西紅柿都從3.5元一斤漲到了5元一斤,我只好也不吃了,用還沒漲價的香蕉替代一下。

如果你以前穿百麗的鞋子,現在就穿達芙妮;以前穿範思哲的衣服,就換成優衣庫……

一年兩次的旅遊就縮減到一次,或者換為周邊遊。能住快捷酒店就不住五星級酒店……

2、換美元真的有必要嗎?

如果你沒有出國換美元的需要,就別瞎跟著去換美元,人民幣換美元成本太高了,1萬人民幣換美元手續費要150塊錢以上啊。而且現在人民幣也逼近7了,現在換來保值意義不大。

3、如何理財?

錢放在哪裡比較好?銀行理財還可以放,貨幣基金可以放,債券也能買。但不管你承認不承認,固定收益類資產的收益就是趕不上通脹速度了,只能儘量減少損失。

就暫時不建議買股票基金、投數字貨幣、網貸了,普通人去投資都是被割的命運。

有朋友問到黃金,黃金有紙黃金、實物黃金、黃金ETF基金、互聯網黃金等。我是這樣認為的,黃金適合有錢人買來做長期保值增值的。如果你有幾百萬的話,倒是可以考慮買5%左右的黃金,現在國內黃金價格不算低了,可以等跌一跌再買。

如果你能拿來理財的資金也就幾萬十幾萬,那就別買黃金了,畢竟這錢你隨時都可能拿來花的,買黃金短期內賺不到什麼錢的。實在沒地方放,放在銀行定期的短期理財產品起碼也有4%左右的收益。

4、要不要買房?

要不要買房?人民幣貶值,國內大部分非固收類資產都呈現下跌趨勢,買啥啥虧,對於很多人來說,只有買房才是很好的保值增值方式。

而人民幣貶值對於房企來說是利空,房企為了資金儘快回籠,一般會採取降價促銷方式賣房。

從歷史經驗來看,貨幣貶值後,買房還是很好的保值選擇,能買就買一線和強二線吧,明年買房應該是個好時機。當然,舉債投資房地產就沒必要了。

以上是思維講座的觀點,希望可以幫到大家!


思維講座


通貨膨脹和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存在正相關關係,這一點在我們國家表現的尤為突出,近三十年,是經濟騰飛的三十年,也是物價飛漲的三十年,相對來說,也是貨幣貶值最快的三十年。

有數據現實,從1986年起算,最近三十年國家的貨幣總量上漲了280倍左右,也就是說,1986年的1萬元(萬元戶),相當於現在的280萬元,貨幣的總量大概保持著每年21%的增長速度,相應的購買力的下降幅度可以想見。

在貨幣貶值的大環境裡,我們普通人應該如何應對呢?我覺得有3點。

01 推動職業發展,個人成長其實是最抗通貨膨脹的

貨幣貶值速度很快,但是隻要你的收入水平的上漲速度能夠跟得上,貨幣貶值對你的威脅就很小。

提到通貨膨脹,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要去理財,其實我倒覺得,理財是風險與收益並存的,而工作上的長足發展、工資的水漲船高,可是實打實的,每個月真金白銀的發到你手裡,靠譜!

舉個例子,

我媽在銀行業工作,三十年前,一個月工資不到100元,她的工作沒有很突出,到現在也沒有混成領導,但是現在的工資仍然能夠達到近10000元,三十年上漲了100倍。

而如果要靠理財,你拿著每月100塊錢,想要達成每月10000元收益的理財目標,年化收益率得多少?這麼高的年化收益率還要保持幾十年,這得是巴菲特才能做到吧?

在職場,我媽完全不算成功,只能算是恰巧選擇了一個正確的行業。我們這個時代,憑藉職場發展,完美對抗貨幣貶值的更多。

我有個同學,2010年大學畢業在廈門一家小互聯網公司工作,月薪不到3000,後來憑藉多年積累的優秀業務能力,2017年跳槽到阿里,年薪近70萬,如果折算成年化收益率,這得有多高!

所以我認為,職業發展才是應對貨幣貶值的頭號利器,尤其是對於年輕人來說,職場的可能性很多,選擇對的行業、練好內功,比什麼理財都強。

02 學習理財技能,用金融工具推動財富的增值

貨幣貶值的厲害,我們只要讓財富保持同步的增值,就能抵消貨幣貶值對於我們生活的影響。如果說職場發展是根本,學習理財就是財富增值的“助推器”,也是我們應對貨幣貶值的利器。

選擇不同的金融工具,在三十年這麼長的時間段裡,對於財富的“改造”是不可同日而語的。

二十年前,別人投資黃金,你選擇銀行活期存款;十年前,別人買房,你選擇國庫券;五年前,別人買了騰訊公司的股票,你選擇P2P平臺,別人和你的區別就在一個有一個的理財選擇中,現象出來。

如何選擇對的金融工具呢?這就要考驗我們的理財技能了。投資眼光其實是學習的結果,沒有人天生擅長理財,誰都是在一邊學習、一邊實踐,在錯誤與修正中成長起來。

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培養理財意識、學習理財技能、選擇正確的投資標的,才能更好地應對貨幣貶值。

從目前的的經濟環境來看,我覺得兩個方面還會有機會。

一個是我們國家的股市,從歷史數據看,股市是收益率最高的投資標的之一,而且我們國家經濟的整體發展態勢穩健,正在逐漸走到世界舞臺的中間,這樣良好的經濟發展勢頭,一定能在股市中有所體現。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選擇指數型基金,定投股市,大概率能獲得不錯的彙報。

另一個是核心城市核心地區的房產,雖然最近新聞的信息都說房價下跌,並且國家的調控政策也很緊,但是我認為,目前國家城市化的進程還在進行中,核心城市對於人口的吸納作用日趨現象,而且隨經濟發展,人們會有更大的改善居住環境的需求,只要有需求,好的位置的房產仍能很好的保值增值。

03 理解財務風險,學會控制自己的本能

財富的保值增值最怕什麼?最怕本金受損!

巴菲特忠告投資者有三點:第一,要保住本金。第二,還是要保住本金。第三,記住前兩條。

普通人應對貨幣貶值尤其應該注意放防控風險,很多時候,我們盲目追求高收益,反而容易陷入投資陷阱,試想,本金都賠光了,手中的貨幣都沒了,還談什麼應對貨幣貶值呢?

投資理財,風險收益永遠是並存的,而我們的人性往往是,賺錢的時候,膽子越來越大,股市5000點,就有人敢喊出衝破10000點的口號,就有人不惜開始融資融券。

這就是人的本能,有了還要更多,而投資理財都是和本能對抗的,很多投資決策都是反本能的,所以巴菲特才說,在別人瘋狂的時候恐懼,在別人恐懼的時候瘋狂。

其實通貨膨脹、貨幣貶值對於財富的侵蝕還是緩慢的,那些忽視風險的、屈從本能的投資才“立竿見影”,直接擊潰你的生活。

綜上所述,貨幣貶值和經濟發展有很強的正相關關係,面對這種情況,我們普通人應該如何面對呢?我們應該加速個人成長,推動職場升級,這是根本路徑;我們應該學習理財,選擇正確的金融工具保住自己的財富;我們應該控制風險,學會和本能作戰。

以上是我的一點看法,希望對你有幫助,也歡迎在留言區一起探討。


我是正好,專注小白理財的80後巨蟹男,請關注@正好的理財筆記,和我一起慢慢變富。碼字很辛苦,新手求祝福,請您點個贊!

正好的理財筆記


最簡單的思路,面對貨幣貶值,唯一的辦法是找尋你可以綁定的保值標的物,並且這個標的物最好具有流動性。


1。保值標的物

可以是實物,也可以是某個貨幣。要看你的資產和實現的能力。

比如你判斷房價漲,貨幣發毛了,房價的上漲速度加快,當然可以買房,但是房子的投資是需要一大筆錢的,這類投資適合資產量比較大,有閒錢長期閒置的人,去操作的方案。

比如有富人買香港半山的豪宅,一下幾個億買一個別墅,是因為他的資金量級別,如果把幾個億去買不同的理財產品做組合,比較困難,所以只能去找適合他體量的標的物。

如果你有10萬或100萬,應對貶值,你的標的物就寬泛很多,可以換美元,也可以換黃金,因為黃金是用美元標價的。

2.流動性

要有流動性的認識,這是投資保值、理財中非常重要的意思。就是你能方便變現,如果保值升值了不能變現,這個方案就有問題。這一兩年出了很多問題案例都是買了某高收益產品不能變現。

比如買黃金,要買能變現的銀行紙黃金,雖然不能提取實物,但是隨時可以賣掉兌現利潤。如果買實物黃金或金銀首飾,賣出的時候就困難或打折扣了。

同理,富人買香港豪宅,是因為好變現,豪宅稀少而買家多,賣的時候不發愁。富人為什麼不買一箱子鑽石,就是變現困難。

普通人,要理財成功,保值成功,也要有獨立思考能力,不能什麼熱門就去搞什麼。考慮問題的角度,就是找尋一個安全的標的物,還有好的流動性,那樣你的目的就達到了。


陶濤shapan


貨幣貶值時,對於普通人來說,最明顯的體現就是購買力下降。原本10快能吃一碗拉麵,現在需要15塊錢。如果有了這個意識,就要學會提前做好防範風險的準備,而不是已經發生貨幣貶值了,再進行相應的舉措

第一、合理配置對沖資產。

如果持有單一國家貨幣資產,貨幣貶值的影響是全局性的,哪個資產都逃脫不掉。這個時候的風險是100%。所以,可以適當配置對沖資產。比如說美元資產,來做對沖。因為美元和人民幣是呈反向關係的。但老百姓在選擇美元資產的時候,儘量選擇風險較小的,比如說香港保險美元保單這種的

第二、提升資產配置組合保值增值能力。

既然貨幣貶值是全局性的,那麼我們個人在進行自我資產搭理的時候,就要儘可能在保值的基礎上,增加升值的可能性。一方面配置保底地產,一方面配置一些風險在可接受範圍內的較高收益資產。從而,提升整體資產的增值能力。

第三、開源節流。

這條相信大家很多都明白。賺的多花的少了,剩下的才能更多


莫吝金錢


現在貨幣貶值,對普通人來說要學會理財,說起理財,老百姓把錢存入銀行來生利息,這點利息遠遠跟不上貨幣貶值。我個人看法,在銀行購買黃金,也是最簡單的。去投資原始股,一少搏多。



居安才能思危


很簡單一句話:只要讓自己貨幣產生的收益超過CPI漲幅就相當於抵禦了通貨膨脹,就免受貨幣貶值的侵害。

通貨膨脹和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存在正相關關係,這一點在我們國家表現的尤為突出,近三十年,是經濟騰飛的三十年,也是物價飛漲的三十年,相對來說,也是貨幣貶值最快的三十年。有數據實,從1986年起算,最近三十年國家的貨幣總量上漲了280倍左右,也就是說,1986年的1萬元(萬元戶),相當於現在的280萬元,貨幣的總量大概保持著每年21%的增長速度,相應的購買力的下降幅度可以想見。


國內貨幣超發還是很嚴重的,2008年國內M2只有40萬億規模,到了2018年M2規模已達到185萬億。M2是GDP的2倍,10 年內 M2 規模達到了 48 倍以上。而囯內物價也是漲幅驚人,10 年前普通白領吃頓工作餐,也就是6-7元,現在吃個工作餐至少 18 元以上。這也說明瞭貨幣的購買力是越來越不行了。導致國內貨幣超發的原因有兩個:一個是中國經濟增長方式主要是靠房地產、基建投資來拉動,而不是民間投資和消費,所以貨幣要想不超發也很難,房地產和基建投資都需要靠銀行放貸支持。另一個是,只要一遇到經濟下行,國內的貨幣政策就要充松,但是貨幣競松對經濟刺敫的作用會越來越弱。因為,經濟下行靠貨幣兗鬆解決不了問題,只會引來通貨膨脹。

在這種情況下,銀行理財還可以放,貨幣基金可以放,債券也能買。但無論如何,固定收益類資產的收益就是趕不上通脹速度了,我們能做的只能儘量減少損失。如果有大筆資金,也可以選擇黃金,黃金適合有錢人買來做長期保值增值的。投資類型有紙黃金、實物黃金、黃金ETF基金、互聯網黃金等。

其次是基金,基金大致分為:貨幣型基金、債券來基金、股票類基金、混合類基金,建議普通投資者可以在債券類基金和股票類基金分別配置,因為隨著金融業的發展,金融行業地位逐漸提高,國家也越來越重視金融行業發展,而且我國居民的財富的積累由改革開放後的下海經商—房地產—互聯網幾個階段,那麼下一個階段理所應當的該輪到金融行業了。

每一年貨幣都在貶值,因為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每年都上漲。只要讓自己貨幣產生的收益超過CPI漲幅就相當於抵禦了通貨膨脹,就免受貨幣貶值的侵害。

12月17日國家發改委就宏觀經濟運行情況召開發佈會,發言人孟瑋表示預計全年CPI增幅3%左右。CPI增幅3%什麼意思呢?

2019年1月的10000元能買到2020年1月10300元的商品。銀行一年定期利率大概為1.95%;如果存長期,還能存大額存單,利率能達到4.125%左右;如果存理財,利率還能達到4.5%左右。我們假設按4%的利率來計。2019年1月1日存一年,2020年1月1日的資金為10400元。那麼買2020年1月1日價值10400元的商品所花的錢,相當於在2019年1月1日買價值多少的商品呢?10400/(1+3%)=10097元。

這就表明,你如果你不花錢,存銀行,只需要用10000元就可以購買未來10400元的商品。如果你消費的話,想要買到一年後值10400元的商品,必須要花10097元。比存款多了97元。這代表了,貨幣貶值以後,你還能有97元的收益。
假如今年的CPI上漲4%,銀行存款利率也是4%,那你免受侵害。
從上述計算示例中我們得出下面兩個結論。
第一、是否能夠抵抗貨幣貶值,抵禦通貨膨脹與自己的理財能力,投資能力有很大關係。投資能力越強,收益越高,自然可以容忍更大程度的CPI漲幅。

第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指出,我國的經濟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形勢沒有發生變化,在這樣的形勢下CPI達到3%,對未來也是非常強的借鑑意義。也就是說,我們的理財收益年均至少要能超過3%。

作為普通人不要苛求太多,如果是我。

第一、在可控成本內花錢消費,如果已經預判了貨幣將大幅貶值,那貨幣在自己手中最貴的時候就是當下。所以不妨在當下把錢花了,買自己想買的。省得到以後手中的錢已經買不到自己想買的東西了。
第二、貨幣大幅貶值,銀行存款利率肯定已經跟不上了。這個時候就考慮投資貴金屬,房子,古董等在亂世中能夠體現價值的投資品。貨幣大幅貶值,社會動盪已成定局。只有考慮將自己的資金投到大宗、穩定的商品上去,以期能夠避開惡劣的經濟環境。

會計梵納斯


對於普通人來說,簡單的應對方法有二。

投資自己,努力工作,讓工資增值

我拿北京舉個例子,北京市平均工資變化如下:

2008年44715元   2009年 48444元   2010年 50415元   2011年 56061元   2012年 62677元   2013年 69521元   2014年 77560元   2015年 85038元   2016年 92477元   2017年 101599元

2017年是2008年的大約2.3倍。

再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也就是CPI上漲情況

2008年 5.9 %

2009年 -0.7 %

2010年 3.3%

2011年 5.4%

2012年 2.65%

2013年 2.63%

2014年 1.99%

2015年 1.44%

2016年 2%

2017年 1.55%

根據這些計算一下,2017年的物價是2008年的1.21倍,這裡面沒算房子,但也一定程度反應了物價變化和通脹程度。

根據近10年的統計數據,工資的增長是遠高於CPI上漲的,所以,對於普通人來說,抵抗通脹最重要的方法是投資自己、努力工作,讓收入追的上平均工資的上漲。

做好資產配置

黃金等貴金屬作為避險資產要配置一些,從美國的歷史來看,其實增值最多的是股票和房產,然後是債券,然後才是黃金。有一張統計圖,如下大家可以自己看。但是黃金在中國人心裡的地位比較高,手裡換些黃金會有安全感,而且在經濟下行概率較大的情況下,黃金作為避險資產的表現一向不錯。



最後總結一下對於普通人來說,抵抗通脹最重要的方法是讓自己增值。讓工資追得上平均工資的增長。然後就是做好資產配置,現金是無法抵抗通脹的,需要買一些黃金,再定投一些指數基金。


莫水宏觀經濟


對於普通人來說,當貨幣貶值的時候,應對的方法就是:配置型投資方式。其實,如果將各個渠道的投資產品綜合在一起分析,有著很多對沖風險的方式,就算是貨幣貶值,也能很好的對沖風險。

我們先要了解貨幣貶值升值的對立面產品。當貨幣貶值的時候,什麼樣的產品最為受益?房產價格、外匯、黃金、重要資源等。貨幣,為什麼會貶值呢?重要的影響因素就是市場中的貨幣實在是太多了,以致於貶值。經濟原理也很簡單,東西太多了,以致於很容易獲得,那麼相對應就會貶值。當然,還有一種可能是因為貨幣的公信力太低致使貶值,但這種情況世界發生的概率較低。

既然貨幣印的太多了,那麼在階段時間內房產能不能有著與房產一樣的增速呢?顯然是不能的。所以,當貨幣貶值的時候,房產的價格往往有著上漲的表現。對於普通人來說,持有房產能更好的應對貨幣貶值的情況。

那麼,其他經濟體的貨幣在你經濟體貨幣貶值的情況下,等量關係是否也在發生著改變呢?一個貶值,當然另外一個的表現則為升值。所以,在貨幣貶值的時候,普通人持有其他經濟體貨幣,也是保值的。

還有,黃金的價格是一個經濟體說了算還是世界說了算呢?雖然國際黃金價格為美元、英鎊計價,但黃金的需求是世界形成的。如果一個經濟體的貨幣貶值,那麼對應黃金來說,黃金就是保值的,因為計量黃金價格的不僅僅是本幣,還有美元、英鎊。對於普通人來說,當貨幣貶值的時候,黃金也是保值的。

重要資源也是保值的,因為資源的增長速度在階段時間內很難跟上貨幣增幅,對於普通人來說投資重要資源也是保值的渠道之一。


厚金說


貨幣貶值,其實對我們普通人是沒有太多應對辦法的,但仍然值得重視。

不要瞎折騰,把本金折騰沒了

很多人在投資上,會有一種盲目跟風的狀態。比如最近什麼幣火,就腦子一熱投資什麼幣。比如P2P很火,也跟風投,結果到最後,監管來了,跑路的跑路,整頓的整頓,折騰來折騰去,最後就把本金賠進去了。不要貪小便宜,安安穩穩地在錢存在銀行,或者買點銀行穩健型理財,任何時候本金安全最重要。

投資具有發展潛力的城市

過去由於人口紅利及城鎮化建設,房子是抵抗通脹貶值的最佳的方式。如今隨著樓市的調控,高房價並不是可持續的。因而投資房產不一定能對抗貨幣貶值。

但一些城市還是值得關注,比如粵港澳大灣區已經上升為國家戰略定位,因而大灣區內年輕人口流入的城市是值得關注和投資的。像東莞、惠州、中山,有深圳人口的外溢效應,未來交通網絡更加緊密。

適當持有外幣

我國每人每年有5萬美元的外匯額度,因而為了對抗貨幣貶值,建議也適當持有外幣。資金更充足的,可以配置些以美元計價的海外保險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