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週2月17日企業若復工,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

白洋花


我們公司的通知是14號開始按照正常工時算,來不了得用年假抵,或者之後補工時。……


絢燦緋紅


我認為利大於弊,首先從我所在的地方長春市,我們公司已經在2.10號開始復工,公司對於復工做了很多詳細的方案,還有政府也非常支持復工,我們每天進公司門口需要測量體溫,上午在測一次,下午測一次,上午消毒一次,下午消毒一次,每人2天發放一個KN95口罩,公司為了防止吃飯期間聚一起,現在發放間餐,在測量體溫超過37.2時,直接進行隔離,然後送去醫院就醫。社會經濟還需要發展,現在除了湖北省之外,其他地區發病率已經得到有效控制,可以陸陸續續復工,長春公交公司實現了實名坐車,在哪上車,在哪下車,清晰明瞭,我認為大部分企業可以開工,開工的同時做好員工防護,做好消毒,問題不大,以上僅是個人觀點,謝謝傾聽!


梁山好漢


要是疫情沒好,說什麼復工都是扯淡。我有一個朋友是健身教練,他在廣州上班,但是家裡應該是廣東潮汕那邊的人。他很想要去上班,他們的工資這個肯定是跟銷售額有關的,並且如果沒有辦法去上班的話,自己的身材也會改變,到時候肯定會影響一部分的成交了。

但是他想要去上班卻被公司阻止了,畢竟健身房人流量大,聚集場所,容易感染,而且這段時間應該也不會有人去鍛鍊。所以這一個月他都不會去廣州。

我覺得2月17號要是復工的話,肯定是弊大於利。從以下這樣幾個方面來考慮。

一疫情沒有完全控制,復工會增加感染幾率。

本來是12月10號就要復工了,現在又推遲了一週,就是因為這段時間疫情還沒有控制住。像我們這邊的人數一直在不斷的增長,我們根本就不能夠出門,而且管制越來越嚴格了,只要出去的話就必須要有通行證才可以。 杭州要求必須要有綠卡。

所以在疫情沒有完全控制住的時候,如果返工很難想象,火車站,高鐵站,飛機,地鐵站,公交,人群那麼多,並且大家都在密閉的空間裡,人擠人,會有更大的感染幾率。

到時候一旦感染了,這個返工潮,人們又是不停地在穿梭遊走,會傳染很多人,估計又需要一兩個月才能控制。

二,人心惶惶,工作效率降低。

在這種情況下,其實個人心裡還是會感到很惶恐。畢竟我們都知道疫情並沒有控制好,怎麼能夠確保身邊的人沒有病呢?怎麼能夠確保在路上碰見的人,他就是100%的不攜帶病毒的人呢?

我們沒有辦法確定,所以這時候如果強行地把大家拉去工作,工作效率反而會降低。而且讓公司的管控也非常麻煩,要錯峰上下班,錯峰吃飯。

不如這段時間讓大家在家辦公,雖然很多人說,可以通過防控,做好保護措施避免感染,還能恢復經濟,讓人透氣什麼的,這些都是好處,我覺得你說的有道理,但是我認為個人的安全是比這些都要重要的多。

並且如果要復工的話,也必須要根據不同的地區和不同的行業來決定。

以上就是我的看法。

歡迎關注簡屋,和我一起,在職場中實現逆襲。

簡屋


我認為利大於弊。

我所在的杭州,已經有不少企業已經開工。企業要復工,不單單是企業的事情,也會影響到相關的交通,餐飲服務公司。現在還有很多小區不讓外來人員進入,需要復工證和健康證明才可以。

所以企業復工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就是員工可以正大光明地返回所在地,不用被卡殼了。

這個春節,真的把很多人閒壞了。很多人包括我迫不及待回到工作地上班,在家主動隔離了20多天,都快憋出毛病來了。

企業全面復工之後,員工收入迴歸正常水平,企業也開始運營,找工作也會方便許多。現在因為很多企業不能復工,不能正常開展招聘面試工作,對中小企業傷害非常大。

雖然在疫情防控面前,企業經營也要讓路。最近幾天看新聞,浙江省的數據已經基本穩定,希望大家早日開工,早點掙到錢。

我是江少,職場領域優質創作者,歡迎點贊關注留言,一起在這個功利的世界做個有錢人。


江少


我認為利大於弊,在家休息的時間夠長了,該出來透透氣了。

原本的春節假期是1月24日-1月30日,後因疫情緣故延長到2月10日,緊接著很多企業根據實際情況,再次延長至2月17日,這麼算下來,很多人的假期長達一個多月了,差不多休息夠了。

從疫情的角度來看,這幾天的確診人數已經連續下降了,2月13日湖北有一個爆發性的增長,但這是由於換領導了,報表格式可能調整了一下,數據出現爆發性增長很容易理解。

再來看看企業,因為疫情很多企業損失巨大,尤其是服務業,包括旅遊、餐飲、商場等,社會停擺1個月了,再這麼停下去也不是個事兒,每天的經濟損失巨大。

在不到一個月的時候,很多企業就扛不住了,有的乾脆倒閉了,有的只能發基本工資,有的號召員工一起共渡難關,休息期間放棄工資收入,等等。

政府機關也為此出臺了相關政策,保證企業的順利過渡。如果社會長期停擺下去,一旦出現連鎖反應,企業倒閉,員工失業,造成的社會問題不比疫情帶來的問題小。

當然2月17日企業復工,也並非是正常上班,只是不能讓社會繼續停擺下去了。復工之後的各種防護措施,管理措施要嚴格到位,隨時監控疫情的變化情況。

這對企業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括員工在公司中的辦公距離,用餐距離,上下班體溫監測,等等。

對於個別疫情較為嚴重的地區,2月17日復工顯然不太可能,他們也許還需要1個月的時間。

雖然復工之後有一定的風險,但我相信,只要大家能夠一起努力對抗疫情,用不了多久一定會戰勝病毒。


八魚先森


這個問題不能一概而論,如果全國都是2月17日企業復工是不科學的。如果是疫情繳清的地區,2月17日復工是完全可以的,但是疫情較重的地區復工時間就需要再延長一些。

我認為控制的比較好的省市2月17號就可以復工了。當前經濟的壓力比較大,中小企業面臨生存危機,現金流很多都去於斷裂。

如果再不開工,中小企業滿就非常危險了,到時候不僅是就業出現麻煩就連整體經濟可能都要受到拖累。

但是對於疫情控制還需要更多時間的省市,我認為2月17日復工就不合適了。根據鍾南山院士的預測,疫情將在二月中旬或二月下旬達到峰值。


一旦復工造成了人員聚集,很可能前期所做的努力都前功盡棄。前面我們所有的付出都會付諸東流。

所以對這些省市來說,關鍵是堅持住,把抗疫戰鬥一打到底。然後再想辦法恢復經濟。

如果貿然開工,不僅疫情控制不住,而且疫情控制不住之後就又要再停工停產,對經濟的打擊會更大,所以不如一鼓作氣把病毒打敗,然後再開始踏下心來工作。

對於我們個人來說,其實能做的不多,最重要的是儘量少出門,防止疫情擴散。做好個人衛生,保護好自己。不生病就是最大的貢獻。

祝福湖北,天佑中華!


莫水宏觀經濟


這個問題其實不用多說:肯定是利大於弊。

為了讓大家更加清楚的認知,請看一下醫護專家鍾南山院士的忠告,也許大家便會有比較清晰的判斷了。



從1月23日武漢封城開始到2月6日(正月十三)為第一個14天。 從2月7日(正月十四)開始再過14天,要到2月20日(正月27),如果沒新增上升,疫情才算是控制了。

一個十四天不能解決問題,請大家配合,做好第二個十四天的防護,我們已經挺過了第一個十四天,再奮戰第二個十四天,堅持就是勝利!

只要能夠堅持到2月17日再開工,那麼對於我們第二階段的疫情防控,將會起到相當大的作用,從而能夠真正將疫情在這一階段解決掉。

畢竟這將有效防止人員大規模的聚集,防止人員的傳播,無疑這將大大降低疫情防控的壓力,防止疫情再次傳播的可能。

所以,如果延遲到2月17日復工,這對國家在第二階段的疫情防控,起到非常關鍵的防控作用,從而加速疫情結束的步伐。

在疫情防控第二階段即將結束的時候,企業開始復工,可以降低企業生存的壓力,減少企業在疫情防控中的投入與壓力。

畢竟好多中小型企業,受制於自身的經濟實力,根本經不起長時間的停工拖延,一旦時間拖長,不少中小型企業便會陷入“現金流斷裂”,從而導致它們不得不破產倒閉。

同時在疫情防控第二階段的尾期復工,企業在疫情防控的投入會小得多,而且難度也會小得多,無疑這對企業來說壓力也會小得多。

當然最重要的是公司員工,他們早已因為這次疫情的出現,打亂了自己的工作生活,讓自己陷入到巨大的經濟壓力之中。

例如:我的表妹與妹夫在重慶上班打工,兩人文化水平都不高,初中畢業後便外出打工了,所以他們的工資都比較低,只有每月三四千元的收入。

兩人每月除去生活費、房租費和人情往來,只剩下2500元左右,自已又有房貸1500元/月,還有兩個孩子上學讀書,一個初中另一個高中,每年兩個孩子學費生活費都要15000元左右。為了家庭的生活,表妹都已有四五年沒有回家過年了。

今年表妹在家剛過完春節,2月3日便乘私家車回重慶上班去了,沒想到她上去之後,卻無法上班,街道辦不允許復工開業,而且只能被隔離在租房之中,她早已急得火燒眉毛了。

如果能夠在2月17日便復工,這對於企業的生存與發展,解決打工者的經濟壓力,無疑會有極大的幫助!

因此,無論是企業還是員工,都希望能夠儘早復工生產,畢竟這關係到許多企業和千家萬戶打工者的生存,當然必須是要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之下!否則還是應將自身安全放在第一位,這才是最大的益處。

好了,我就簡單的分析到這裡,希望我的回答能夠給你幫助。

以上分析,僅供參考。若有興趣,可以關注【視職場】,將會帶給你更多的職場知識,幫助你解決職場困惑。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言發表你的看法與觀點!

【視職場】青雲計劃獲獎者,優質職場創作者,一個有著20年職場生涯的老司機,專注分享職場知識,解決職場困惑,建構職場關係。

~~~分享職場知識,快樂職場人生,感謝你點、評、分、轉、收!


視職場


從這幾天的疫情數據來看,2月17日復工的話只要防護到位基本問題不大,但這只是指湖北以外的地方。湖北省以外地區人員的疑似病歷還是確診病歷人數都是從下降趨勢:890例(3日)、731例(4日)、707例(5日)、696例(6日)、558例(7日)、509例(8日)、444例(9日),381例(10日),377例(11日),312(12日)。全國雖然每個省均每天都有爆出疫情,但是從各個市縣看,許多縣市已經持續一週時間未出現確診或疑似病歷,到17日相當於自我隔離14天的週期,按這標準這些縣市可以從疫情區剝離出來。現實行復工前必須的自我隔離14天有效的降低,工作人員的傳的可能性。以上看復工的可實施性是沒問題的,弊病是較小。

再從疫情的方面看,疫情對我們生活衝擊比較大。就拿口罩來說,我們國家口罩生產量佔世界50%左右,因人員在家裡面隔離,再大的產量也無法開啟,就會造成口罩慌。在生活方面也有,無法生產開工生活物品從哪來。另外一個方面,我們長期不上班,還會涉及到收入的問題,所以我們想要有收入,也需要通過工作來解決。

所以從大的方面來看,總體人們都是希望社會在抗疫情的同時,要逐步逐步的迴歸正常。

迴歸正常要滿足一定的條件,包括你辦公的條件,復工後還有人員排查、衛生條件、復工方案都滿足的條件下才能有序復工。這樣一個做法某種程度上也為我們社會傳遞一種信積極的信號。如果我們永遠是一種封閉的隔離的,我們停工,傳遞的信號是消極。所以通過這種方式,它也向我們市場、向我們社會、個人傳遞一種信心。

所以17號開工節點是比較合理的,也是我們後方為湖北抗疫情的好的信息。



潛行開鎖者


今天是2月14日,有的企業已經在今天開始復工進行生產了,從今天的疫情發展情況來看全國範圍內雖然每天的確診人數仍然高於5000,但是對於廣大的非湖北地區而言確診人數和一次人數已經接近十連降,並且這些區域都是經過嚴格實際測試的,比如我們當地一個確診至少要三次核酸試劑呈現陽性。

人民日報評論裡面有一句話講得非常好,當前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全國範圍內都應該兩手抓,一手抓防疫另一隻手抓經濟和發展。所以如果單純的從疫情的防控局面來看,2月14日的復工以及2月17日的陸續復工可能會帶來潛在的風險,但是我們要看到廣大的復工區域和企業對於防控防感染把控是相當嚴格的。



疫情對於全國範圍內的經濟影響,應該在最短的時間內爭取彌補和消除,所以我個人也十分理解,當前廣大的非疫情重點區域積極的保障企業復工和返工潮,在當前疫情的防控和經濟的發展是同樣趨於重要的地位,沒有孰輕孰重之分。


相對於整個湖北省而言,作為疫情的首發地和重災區依舊有部分重點企業保持著生產力,尤其是重工業以及民生製造業領域,這些都是保障當前湖北以及武漢防控疫情的重要物質保障,希望春天早點到來。


晴天財經閣


我認為弊大於利!

一邊是經濟,一邊是疫情,確實挺難於選擇的,不但大家糾結,國家比我們更糾結。

國家已經表態,既要戰勝疫情,也要完成既定的社會經濟發展目標任務,也就是說,既定的GDP保6任務不會變。

看看,國家有多急!

所以 ,在這個非常時期,上至國家,中至企業,下至我們員工,確實都挺難於選擇的。

國家自從公佈了一次延期復工通知之外,並沒有再次公佈延期復工通知,把自主權交給了地方,交給了企業,由企業來決定是否復工。

但是,綜合各方面的信息來看,各地按時復工的企業還是少數,除了一些關係到過國計民生的企業之外,大部分企業選擇了延期復工,不少企業積極開展居家辦公模式。

這說明,大家還是服從抗疫這個大局的,在經濟和安全的天平上,重心偏向於安全,畢竟錢可以以後再掙,生命沒了,就徹底沒了。

回到話題上來 ,下週2月17日企業若復工,那麼我認為肯定弊大於利。

之所以這樣說,主要根據鍾南山院士的判斷。鍾南山院士說:預計二月中下旬出現拐點,疫情有可能四月前結束。

也就是說,下週一,也就是2月17日,正處於疫情的高峰時期,如果這個時候復工,危險很大的,尤其像工廠那樣的在密閉空間作業的人員密集型行業,風險更大。

現在在疫情防治上,積極向好的信號已經出現:一是湖北昨天改變了診斷標準,確診人數雖然一下子增加了一萬多,但是從中我們看到了將所有的新冠肺炎患者“一網打盡”的自信!

其二是除了湖北之外的各省市,從2月3日開始,確診人數連續10天下降,說明除了湖北之外,別的地方疫情基本被控制了。

可以說,這樣的局面來之不易,我們應該加倍珍惜 ,需要鞏固戰果。如果倉促開工的話,疫情非常有可能出現反覆。

經濟重要,生命安全更重要,你說應該選擇哪個?

其實疫情從爆發到現在,還不到一個月時間,無論個人還是企業,如果連一個月都撐不過,那麼真像曹德旺所說的,該反思自己的問題了!

綜上,我覺得還是弊大於利!大家覺得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