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恍然大悟的时候,已经成了后来的我们

在乾隆时期,文学中最大的收获之一,就是曹雪芹的《红楼梦》。我们不论是读过原著,还是看过戏剧,或者是连续剧,比如1987年的红楼梦电视连续剧。是在民间对老百姓都影响很大。这部小说简直是家喻户晓,就算离开文学作品本身,大家依旧知道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

在清末民初开始之前,《三国演义》《西游记》都是话本,他们并非是提供阅读来看的内容,红楼梦被称为仿话本的一种格式。所以他刚刚提到的那些民间里流传很久的故事是完全不一样的,他是第一部经由个人的作者书写,具备非常强烈的个人自传性质的一本伟大的小说。

《红楼梦》这个在乾隆年间就有手抄本。人们通过手抄来一起流传。刚开始只有80回本,但是后来曹雪芹去世了,然后高鹗补了后边40回。一般读红楼梦的人大概有两类,一种呢是对他考证,比如说红学专家。另一种人他只是来单纯的阅读小说。我们现在特别的去说喜欢阅读这个小说的人,有时候考证太多反而是成了一种阅读障碍。

《红楼梦》这个小说原来并不是叫这个名字,而是叫《石头记》。打开第一章,刚开始作者讲述一个非常荒诞的故事。

这一本小说一开始就包含了东方的哲学,东方一直相信今天在现实当中我们具备一个肉体,可是这一个肉体在生我之前诞生之前,谁是我以及我死了以后我是谁。这一直是东方哲学当中一直是一个猜谜的游戏。

有的时候,红楼梦会给我们一种感受,是一种美的感伤。中间有几十年的爱,不管有冲突有恨有吵,最后我们都能够发现,我们会比较平静的去面对这一切。

如同宝玉和林黛玉,宝玉也许不知道他们前世的一种缘分,但是小说一直会相信他们此生的相会是因为前世的缘分。他们第一次见面的时候,林黛玉12岁,宝玉13岁,然后宝玉就说:这个妹妹,我以前见过。

别人都说他:你胡说,她原来都在南方住,怎么可能见过呢?

但是宝玉说:我一定见过她。

有时如果你有过类似的经历,你肯定会想起,我们有没有一个人此生此世,我们见到他都会说,我们以前见过,这就是这本小说最迷人的地方。

“假作时间真亦假”。

我们常常把真的当作假的,把假的当作真的。就像我们也许应该有所珍惜的,但是我们未必真心,我们往往会把假的东西当成真的东西去抓住,比如说权力、财富。《红楼梦》里的四、五代的繁荣,最后还是落到树倒猢狲散,家破人亡。他告诉我们这些繁华完全像过眼云烟,过完之后完全都是假的,可是你当时的时候你会觉得好像很真实,一点都不肯放手。

在我们知道在中国的文化当中,是相对来说比较空旷,很多中国哲学会让大家看破一切面前的东西,也许觉得并不是那么真实,看到社会中,为了权利、财富,就就不惜一切。可是,这样的东西到底有什么意义?生命活着到底是真有这样的意义吗?

曹雪芹就借着《红楼梦》告诉我们:要把很多东西看破。

可是我们往往都不太懂,事情没有发生的时候,我们往往其实都不明白,当我们恍然大悟的时候,往往事情已经都过去了。我们认为好东西到最后都要变成无忧,因此,要学会舍弃。也许你最爱的人你不能放手,但是有一天你终归要放手;再爱的东西,最爱的东西,人的财务,没有一个东西你会牢牢地抓住,因为到最后你都要全部的要像《红楼梦》中的故事,一切都是幻影,只是一个故事而已。在这一个大家族里边累积这么多丰富的故事,其实到最后只是过眼云烟,这些都是隐喻性的故事。

当我们恍然大悟的时候,已经成了后来的我们


​【有糖写作课:与你一起写作、阅读,让生活有温度,让生命有深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